聖脈的如來禪宗
大卿導師開示於2004年7/28(三)貓頭鷹之家
問:如何簡單的向朋友介紹聖脈?聖脈在宗教的類別中,較屬於哪一種?
答:【聖脈】我們稱為古典佛教。世間的分類法,慣於劃分為北傳佛教、南傳佛教、原始佛教;我們好像沒有辦法用市面上這些的分類來歸類,勉強可以歸類為「禪宗」,為什麼是禪宗?因為我們完全是講直指本心,完全在講:「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基本的欲望」和「基本的情緒」就是「本心」。「本心」就是慈悲喜捨的心,淺白來說就是欣賞的心,是一種「看到一個就喜歡一個,多看兩眼就會愛上他」的那一種心情。所以你很容易愛上「人」;不像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狗」遠多於喜歡「人」,覺得狗比人可愛多了,但我覺得「人」還是比較可愛。
禪有所謂的如來禪、祖師禪,如果要歸類,就歸類為如來禪比較接近。即使歸類為如來禪,我們還是跟傳統的如來禪不一樣,所以是不太好歸類的。就像當時釋迦牟尼佛是要歸那一宗、那一派,你是沒辦法歸類的,而我們一直是跟釋迦牟尼佛直接印心,所以真的不曉得要如何歸類,勉勉強強可以稱如來禪,直追本尊釋迦牟尼佛。
如果以學術來歸類的話,我們算是後後現代派,後後現代派主要的精神是把一切的經典、語言、詮釋都看成是翻譯的,然後我們從這裡面完全地超脫出來,在完全的接受裡面又完全的體驗。任何的經典只要是非常好的,我們通通接受,如金剛經、華嚴經、心經,我們都依教歡喜奉行。
傳統佛教太相信翻譯的經典,誦經時都是從「如是我聞」第一個字誦到最後一個字。但我們不是很相信翻譯,因為我們在讀原典的過程中,會看到翻譯裡面,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就連現在基督徒的舊約、新約聖經到現在還一直做不同的、重新的翻譯,逐字解釋,一字之差足以南轅北轍,所以翻譯這種東西,如果不是從「體驗」來的話,真的會變成人云亦云。
所以我們寧可在心裡面,問說:「釋迦牟尼佛!如果活在今天,您會怎麼做?會怎麼說?」願意直問這個「本心」。根本上,相信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的心。世界上的事情變化很多,有一個東西沒有變,那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心,在《華嚴經》裡面叫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一直問這個「本心」到底是什麼?「三無差別的心」到底是什麼?所以,不是不要很清楚的向大眾宣示說:我們就是屬於南傳系統、我們就是屬於北傳系統,因為真的不是北傳,也真的不是南傳。我們的看法是比較有保留性的。
所謂「保留」:就是不要太自以為是。不要以為自己可以代表佛教,不要以為北傳佛教可以代表佛教,不要以為南傳佛教可以代表佛教,不要以為中國佛教可以代表佛教,不要以為日本佛教可以代表佛教,不要以為泰國佛教可以代表,沒有人可以代表。
因為有保留,我們更要精進不放逸地謙虛學習,落實親教師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心法,讓世間人明白本心,實現最美麗的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