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大卿導師
開示  一實整理
 

色不異空7-26-09夏禪第九個晚上)

主動的想是看到彼此的最真而不隨境轉,被動的想是看不到彼此的最真而隨境轉,乃至對號入座。主動的想是有創意的、流動的、安穏的、是謙虛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均衡)的。用真心來帶動想,真心---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膨脹,此即是空。

完全的收縮叫做謙虛,完全的膨脹叫做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用這樣的真心,小而無內,大而無外,啣天接地,這才是我們要的想,才是值得淬練的思考方式。只要不相應這個思考方式,通通叫做亂想。

來禪修,來鍛鍊「色不異空」。第一個檢驗,就是所有的不舒服能不能還原成空,能不能用呼吸來鬆開所有不舒服(痛、痠、脹、麻、癢)的密度。注意力不要給緊、痛、痠、麻、癢、不舒服的注意力抓去了。方法上有很多種,直接面對痛點,化整為零、吸拉呼推,是一個方法。用整個身體來呼吸,乃至用整個虛空、整個大地來呼吸。有時候方法用不上,用不上的意思並不是這個方法錯,是還不知道怎麼用方法。

透過禪坐,所有的不舒服都還原成空,這是很直接、很霹靂、很勁爆的色不異空!不只是身體的不舒服,包括散亂、昏沉、雜念來來去去,通通透過呼吸還原成空,還原成空就清淨了。

再來,還要體會「受」不異空;受,所有的身體的受、心裡的受。心裡的受就是記憶裡面曾經有的可意、不可意、悲哀、悲傷、委屈、得意、失意,所有自己最在乎的事情,都還原成空。

為什麼要還原成空?本來就是空,都過去了,你卻還在想著還沒有來的、還沒有完成的感情。沒有!沒有那個東西!一切都在當下已經完成。沒有的就是沒有,有的就是有;來的已經來了,去的已經去了。沒什麼好抓取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是也好不是也好,來也好去也好,來來去去,心只有謙虛,只有四無量心,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用這樣的真心呼吸,用這樣的真心還原---「受」不異空、「想」不異空、「諸行」不異空,「識」不異空,「色受想行識」都不異空,都完全流動,也就跟空沒有什麼差別。

不斷地讓「色受想行識」趨近空,要透過呼吸,透過全身呼吸,透過觸點的短呼吸。觸點就是一個小小的點,整個注意力收縮到那個點,那就是一個明點,明點是一個很特殊的鏡頭,好像俗話說的第三眼,透過明觸點(丹田)來看世間、來觸境,就是「法身」。每一個人都俱足這個法身,每一個人都有這顆真心(牟尼寶珠)。打坐頭要空空的,頸部要空空的,然後整個身體都是鬆的,很鬆、很鬆。 

 

色即是空2008夏禪)

打坐可以體會這個色身是「空」的,沒有誰看到,它本來就是空。會以為它不是空,只因為不流動,來的不讓它完全來,去的不讓它完全去,來時不來、去時不去,才來去不自然。

怎麼樣才能體會「色不異空」呢?就是要看到「色」就是收縮膨脹,且只有收縮膨脹。收縮膨脹就是「空」。空的意思就是無常,就是來去自然,就是收縮膨脹,就是無量的空間,就是明明白白的心,也就是如來的心。來禪修是來認識如來的心,如來的心不是一種「自我」的狀態,如來的心是一種,很清明澄澈的狀態。佛教稱之為「法身」,法身不是我,不是我的。

在阿含經裡面叫:「見以見為量,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見聞覺識講的就是六入觸。六入觸都不是我,不是我的。很如實的看到、聽到、觸到、感受到,然後知道每一個當下的感覺,都是來了、去了,在來去之中都有一個空,那個空叫做「法身」,叫做每一個人的本心,那個就是生命的「受用」。

一下子要體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容易,所以一定要透過呼吸,在行住坐臥中讓整個身體很鬆、很鬆的,沒有造作,透過身體回歸自然。

呼吸不是你要呼吸耶!呼吸是身體的功能,不要吵它,安安靜靜的對待自己的呼吸。對你的身體窮緊張,你的身體會搞不懂你在說什麼?身體從來沒有這個問題,是你有這個問題!是你的「我」、「害怕」造成問題。

身體有哪個功能需要「我」才能運作的?沒有!六根觸都不需要「我」,就能夠看到、聽到,觸到。表面上我好像是一個接收者,是一個啟動者,事實上這是一個幻覺,身體自己有自己的接收者和啟動者。「我」,這個自我當然是可以啟動,也可以接收,但你啟動和接收的常是患得患失與趨樂避苦,於是製造一串串緊張、害怕、不安、焦慮、恐懼、擔憂、對立、成見!

如果由「法身」啟動,六根觸將是很自然、很放鬆的。因為六根在觸的時候,都觸到「空」,法身只有空觸,每一個觸都觸到空,都觸到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膨脹。

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膨脹---叫做「淋漓盡致」,叫做「至情至性」,叫做「無我」,叫「真情真愛」,叫「自然」、叫「天真」,叫「主動」、「由衷」、「認真」、「浪漫」、「謙虛」,這些都不是我。

主動不是我,由衷不是我,認真不是我,謙虛不是我,浪漫不是我,他是什麼?是生命的本色,就是法身,就是接天接地的中心線。

覺得整個時空不動了,整個世間好安靜,聽到的是天籟地籟,身心變得非常的遼闊、寂靜,你開始趨近法身了,接近生命的本來面目。你入定了,體會萬籟俱寂,體會每一個動都是不動。但入定還不是我們的目的,入定是淬練柔軟與寂靜,入定叫做「色即是空」。我們還要回世間做事,叫做「空即是色」,叫做「空不異色」。看到色、受、想、行、識都是空,這叫「入定」。看到空即是色(受、想、行、識),這叫「智慧」。用六度三箴,用如來的心來觸境、來做事。

在每一個呼吸裡面,我們跟十方虛空對話,跟皮膚對話。身心因為呼吸的練習越來越接近虛空,身心的障礙就會越來越少,這叫「色即是空」,這叫「色不異空」。

真正的我,真正的心,叫做「如來法身」,叫做「生命的本來面目」,就現實生活來說叫做「空觸」,每一個六根觸都觸到空,「空觸」展現在現實生活就是慈悲喜捨,就是六度三箴。「業盡情空」了,所有的業習都乾乾淨淨了,真情就流露了。六度三箴裡面沒有一個我,單純得盡是真情流露、是最乾淨,最澄澈、最深的情,這就是生命!

 

理想與現實的結合2008~2009禪七)

  粗重的身心不能瞭解人性,不能走出對立。

瞭解人性要透過呼吸、透過身體,看到五蘊皆空,看到色受想行識都可以還原成空。空又可以沉澱為色受想行識,用法身來看、來感受、來認知、來分別,叫做「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人體是很精緻的,生物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才有人類。人類的基因蘊藏無量的智慧,但這個智慧必需在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下才能見證。人類身上不可否認有動物性,有野性,展現為粗重失念的身心。文明的進步,一定要靠人性裡面最根源、最精緻的東西,它叫做如來的心,叫做源頭活水的智慧。走出文明的困境,一定要走出粗重的身心,不然再多的知識也免不了循環往復、紛至沓來的對立與紛爭。

色即是空的運用:色代表現實、有分別;空代表理想、沒有分別。我們要在現實的有分別裡面導向沒有分別的理想,在有對象裡面看到沒有對象。簡單說,在現實裡面完全看到理想的可能。「色即是空」:這個現實要導向理想、導向人性的最真最美與最善;「空即是色」:人性的最真最美與最善要回歸現實來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