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要用在第一時間

信念不足才會一直輪迴,一直掉入漩渦裡面。 

有信念,就是深心信解因緣。因緣有順逆,信念不隨順逆而動搖。法永遠要用在第一時間!與哈利波特的神奇魔法棒要用在第一時間是一樣的! 

法是立竿見影!不要再跟自己說慢慢來或做不到! 

當下就要做到!當下沒做到就回頭聞思,聞思就要見法()。法身就是真心。 

這裡的「見」是讓法身呈現!用法身來照見,用法身來迴向,用法身來面對內身、外身、內外身。用法身來對話,沒有別的!我就是法身!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境界,不管境界多大,一定要把法用上。沒有慢慢來!只有面對,面對得好不好都是法身,不是我!永遠把法身放在前面,透過法身、透過法的六根來觸境。  

四正勤就是不會讓五蓋升起,不會讓六根不知量。 

在觸境的時候注意力都放在對的地方注意力不放在會引起五蓋的地方,注意力不放在六根不知量的地方。注意力都放對了,叫做四正勤。 

注意力都放在尋伺喜樂,都放在五禪支。未生之善就是修七覺支,不受制於過去與未來,很單純的面對每一個當下。然後是已生之善,有定格,有定相,甚至入三摩地,生起寂止智。 

注意力都不會再去引發五蓋的發生。五蓋就是已生之惡。趨樂避苦、喜貪或嗔恚等等,對苦樂不能平等對待。 

未生之惡是六根不知量。五禪支的定相。包括六度三箴,慈悲喜捨。六度三箴整個都是貫連起來的,整個四正勤都有六度三箴。禮佛做得好的那種喜樂。經行的那種喜樂,品質會不一樣。品質出來的時候,就會有入呼吸之流特別的感覺,身心會有很微妙的覺受。不必刻意去講四正勤,就講那種喜樂。會覺得身心變得很微細,身心微妙的轉變,空了,變得很輕安,這都是啊。 

師隨念是不用想,直心行去,觸境當下,第一時間是法隨念,六度三箴先出來,接著再用師隨念去校正。 

譬如觸境當下,第一個是認真,看到彼此的真心,之後,只是做這一個動作。師隨念的部份是不用想,師隨念不是說都不用練琴,然後就渾然天成。師隨念跟法隨念不宜脫離,兩個是同一個配套。硬要分別的話,法隨念會是比較局部性,師隨念是全方位的。 

以練琴為例,法隨念就是指法還是要練啊。師隨念是制高點,擺在制高點來看比較全方位。師隨念是要去照見,照見我們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三寶更清明渾厚。 

真的是為了圓滿這顆心,圓滿這條路,圓滿人與人的關係。就這樣子呼喚,呼喚每一個人做他的最好,做他的最真最善最美,就是師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