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無所求的愛─是修行的開始也是修行的完成

 

真正的愛是單戀,真正的愛是無所求。

完全不在意對方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愛,愛得深徹,愛得無量,

是這樣的愛,讓自己完全交出去。

只有佛陀的身口意,完全沒有自己的身口意。

此是出入息念十六勝行的第一步(捨遣隨觀)

這是最後一步,也是第一步。

這樣的愛,愛得無畏,愛得自在!

 

願每一個人的心田綻放蓮花,遍滿虛空。

        無所求的愛,就是四神足中的『欲神足』,當內心由衷佈達決心,這個由衷度做到爐火純青,就是金剛不壞的菩提心、出離心。

此欲(chanda)不是隨逐眾生,幽微難知,猶如煩惱隨眠的「我欲」,是永不退縮、明若觀火的願力。由衷度只要雜染一點點的我慢,就會受挫或經不起誘惑,一下子就捲入漩渦或陷入流沙。

        無所求的愛,就是三解脫門中的無願解脫門,不願三世流轉,唯願三際一時,把握現在,不空談、不好高騖遠,唯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步一腳印,幫助一切眾生正觀無常,念念不住、不動如如。下手處就是不斷問自己:

能接受現前內外五蘊的不安嗎?

能如實觀察現前內外五蘊的聚散浮沉、生滅起落嗎?

能把三界眾生的痴迷輪迴(淪落我慢)放在心上嗎?

能看到這些輪迴起伏的眾生就是自己最愛的人嗎?

能看到每個輪迴的眾生都是過去自己的迴向嗎?

能接受這樣「過去的自己」嗎?

當你能把別人看成是「過去自己的迴向」,也就能把過去的(已生)自己,看成是「別人的迴向」,一切都是迴向,一切都只能重新開始,重新以無量清淨的慈心來對待這個迴向。

這樣的對待就是絕待,看到所有的別人都是「過去自己的迴向」,都是無始劫來的「界相聚」(物以類聚)

    只有無相懺悔,無條件、無所求地對待,活出「未生」的自己,這才是「父母(根塵識)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這才是「入流而無所入」的初果聖弟子。

見自己佈達的決心不夠由衷,承認自己尚未清醒;見自己心不開,喜樂不生,承認自己猶與過去過意不去,與「世間」葛藤不斷;見自己尚未「出離世間」回報眾生恩,承認迴向世間的「貪瞋痴慢疑」,遠多於發自四無量心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有這樣子的承認,慚愧心由衷生起,再也不判斷別人了,要看就只看別人走出來的心,看到別人為走出來所付出的努力,再也不嫌別人笨拙,只看到自己不善巧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