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信才開口
有「信」才有「用」 小至人與人之間,大至國與國之間,現今社會最缺乏和最需要的就是「信」。 生命教育就在將這個傳承傳下去、傳開來。 聖脈生命教育工作坊在推動諮商治療方面,提出一種很特殊的「信心療法」,用在國際談判上,稱之為「信心談判」。跟對方談判、說話、或者諮商,先幫助對立的雙方(想要談判的雙方)問一個問題:「你相信對方什麼?」或者「你願意相信對方什麼?」 這樣是在提醒:有「信」才有開始。 「信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就是「有信,才有用」。用在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就是「有信才有對話」;意思是說,跟對方講話前,要先問自己:我相信對方什麼? 沒有信的對話,叫做發洩,所謂發洩就是比賽誰的情緒大、誰背後的民意代表多,也就是在比誰的力氣大,而不是真心想溝通。真的想要溝通,就是要願意回到「願意去看對方最美麗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一起來面對人和人之間那種不信任的痛。 今天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主要的痛,是來自沒有辦法信,「我就是沒辦法相信他!」既然沒辦法相信他,那就是拒絕往來戶,沒什麼好談的了。 既要來往就一定有信,一定要相信對方有最美麗的心,能夠呼喚的就是對方最美麗的心。 任何有智慧的東西,都可以將複雜變為簡單 這次巡迴講座的另外一個主題是『生命是很簡單的』。 生活是很簡單的,任何問題都是很簡單的,站在至高點上,就能夠看到,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還原,好像用數學來看一樣,都可以讓問題變得很簡單。 科學的主要作用就是「化繁為簡」,任何有智慧的東西,都可以將複雜變為簡單。今天要談的也是這個:如何把複雜的問題看成很簡單?或者是:如何把複雜的事情還原成很簡單的幾個步驟。 任何問題都可以用信心來處理 不管從事哪一行,不管是朋友、同事、夫妻還是親子之間的問題,任何問題都可以用信心來處理。 有信心,讓很多問題變得很簡單;沒信心,很多問題變得很複雜。如果說你的心本來是信,然後變成不信,你的生命就會開始往下坡走;從不信變成信,生命才會往上坡走。 「信」是一個微妙樞紐,像是一個心與境之間的鑰匙:心好像是一扇門,信是開啟這扇門的鑰匙。入境界之流,入這個心門,有一把鑰匙叫做「信」。
~信心對話~ ☆相信所有的痛都是在打開我們的心量☆ 學生問:如果我是殘廢,一個殘障者,要如何從「信」開始? 導師答:人的通病是喜看自己沒有的,不知妥善運用自己有的。如果有相信,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是好事--不方便就是方便,方便就是不方便;有就是無,無就是有,聽起來好像很玄,但這正是生命奇妙的地方。 學生問:我就是要接受殘障、要信,相信我這樣也是很好? 導師答:相信變成這樣,上天一定有祂很好的意思。人生每個困境、障礙都是在幫助我們,讓我們去看到過去所看不到的地方。 當我們在受苦的時候~你之所以可以受那個苦,表示你的生命力很大~苦有多大、生命力就有多大。苦是一種能量,你有多苦,你的能量就有多大,還能感受苦,表示我們還經得起;真正的大苦來,你是沒辦法腦筋清醒說話的。 真正解決問題,好像一劍擎天一樣,真正高招,一劍就解決了,真正的劍術不用很複雜。相信所有的力量,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可以打開心量。 ☆相信,不是要改變你,是要幫助你成就你自己☆ 學生問:老師說,無信而言是一種發洩,但是人世間多多少少都有秘密跟隱瞞的事情,針對這點來講,人與人之間、夫妻之間,怎麼知道是不是在發洩?怎麼去判斷? 導師答:如果我我不相信你有自己要走的路,說的話卻一直想要改變你,那就是發洩。「信」不是講隱私,「信」是說我相信你有你自己要走的路,你自己也在追求你最美好的心,相信這個,我就不會對你有過多干涉,會尊重你、祝福你、協助你,這樣叫相信。 我們都很喜歡改變別人。相信,不是要改變別人,是要幫助別人成就他自己。 舉個例子:你在開車,太太在旁邊,她很緊張,她覺得你開得太快;或者是太太開車,先生坐在旁邊,先生覺得太太不會開,沒有注意前後左右,這時候太太問:「你相信我嗎?」先生說:「不是我不想相信你,實在是你的技術很難讓人相信!」這時候要說的是,開車的人需要的是多兩隻眼睛,不需要一顆不安的心。 「相信」就是說,相信太太真的盡力了,她可能需要的是另外兩隻眼睛幫她看前看後,幫助她看。 生命教育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同心:有兩個人的時候,能夠是四隻手、四個眼睛,卻是同一個心。 有五百個人同一個心,就叫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要達到千手千眼,先做到四隻手四個眼睛,而不讓兩個心在那邊角力對抗。兩個心在對抗是很辛苦的!把對方的駕駛盤搶過來是很辛苦的!能夠放手,並幫他看前看後,就是同心。用一個很緊張的、責怪的聲音,說:「你開車不能這樣開的!」讓開車的人更緊張,就是異心! 生命裡有很多的關係都類似這樣,有一個人在開車,另一個人很不放心,然後說不是我故意對你沒有信心,實在是你很難讓我有信心! 學習進入對方的心,去看他的最需要,然後協助他達到他的最需要,這樣才能幫助他成長。你永遠都不相信他會開車,他就永遠不會開車。 人和人最親密的關係,夫妻也好、親子也好,都需要一種有信心的對話。然後你要跟他說話之前先問一下自己:我相信他什麼?我願意相信他真的很願意學習嗎?願意相信嗎?願意相信他也在找他最美麗的心嗎?願意相信他也想要成就和我最好的關係嗎?他也想要走出最好的一條路來嗎?有這樣的相信,就願意協助,沒有相信的話就會覺得:「你就是這個樣子!」「我跟你講很多次了,你都不會改的啦!」變成一直嘮叨。 ☆化被動為主動☆ 學生問:我在日記中寫到慚愧對別人不夠柔軟,在逆境中總是心靜不下來,很容易衝動,很容易對號入座,這是不是心量沒有打開,心量太小的問題? 導師答:講話會對號入座,一大部份的原因都是因為不夠相信對方。相信的話,就會化被動為主動,願意在對方講話不合意的時候問他:你相信我嗎?願意相信我嗎?這樣的對話會讓對方的心打開,會讓對方的心柔軟,會改變他的口氣和語氣,然後就不會對號入座了,不會跟著對方的口氣甚至內容轉,會相信他講的話不是他的本意。 「既然不是你的本意,為什麼要講?」事實上,很多人講話都不是他的本意,因為他沒有練習過「有信才開口」。如果對方講話出自於信,我們比較容易接受。 感覺到對方沒有信怎麼辦?我們可以提醒、呼喚:「可以對我有信嗎?請相信我好嗎?」這是很好的提醒,這樣對方就會停下那個講話沒有信、只有發洩的衝動,化被動為主動,問題就解決掉了。 ☆美感的眼光~學習像藝術攝影師的攝影☆ 學生問:我願意學習愛世間眾生,學習世間沒有別人的這種圓滿的心,如何修持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導師答:這個最有意思!學習像藝術攝影師的攝影,在攝影師眼中每件東西都是藝術品,一個本來就很美的東西、要拍攝得漂亮很簡單;但是給你一顆很普通的石頭,你也拍攝得出它很美的影像,才不容易。 什麼叫做藝術?真正的藝術就是對一顆一點都不起眼的石頭,都看到了它的最美麗──那叫做藝術,叫做欣賞。 會欣賞嗎?有那種眼光、那種心情嗎?在一顆很平凡的石頭,看到它很美的紋路,那叫做藝術,叫做美感。那種美感的眼光,決定了我們對世間是否有歡喜心,決定了有否欣賞的心量。 什麼叫做好的人像作品?一個攝影作品出來之後,你的感覺是,你好像看到活著的人貼在那上面──「神似」啊!那個照片跟本人神似,而且比本人更神!神龍活現的感覺!那張照片的人,幾乎會看著你說話。 一張照片拍得好,不是照片裡的人長得漂亮,是因為那張照片拍得好像照片裡的人會和你講話!無論照片裡的這個人是美或醜,只要拍得有神有韻~神龍活現~照片裡的人好像要走出來!而且可以跟你說話!用這個角度去看人,每個人都很美,因為每個人都是藝術作品! 用上帝的眼睛看人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好美!因為每個人都是最最最無人能出其右的作品。 所以作品的好壞,不是裡面的人長得好看不好看、身材好不好,只要裡面的人拍得真、拍得傳神,它就是無上的藝術作品。那個作品拍得太好了、太神了、太傳神了、太美了! 這樣子的一種角度,用在生命教育是什麼呢?它就會變成:看到一個喜歡一個,多看幾眼就愛上他~這樣子的生命情懷,就是心量廣大,世界上沒有你討厭的人。可能嗎?可能!因為你找到了,找到了每一個人都有他最美麗的心。每次看到他,你就看到他最美麗的心;每次跟他講話,都是用他最美麗的心來引導。 譬如說,他對你很不好,你心裡面就會這麼想:「他一定不想對我這樣,他一定不是故意的。」直接就看到了他的本心和本意,就是相信他。知道他是在對你不好,但也相信他對你不好不是故意的,因為一個人要對人家不好,他本身不可能很舒服,他本身會知道這樣是一種對立、一種銷磨。所以,所有事情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辦法相信–相信對方的善良,相信對方的本意都是好的。 從小到大的教育似乎都不是教我們這樣子看事情;我們的教育似乎是讓人很容易緊張的教育:看到人講話、聽到人講話,就對號入座。我們的教育裡面沒有在教談判;辯論,不是談判,辯論是找對方破綻,談判是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出路與遠景。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沒有在教我們如何談判,所以我們包括商業談判、國際談判都不會。 我們的教育也讓我們很不會講話,因為沒有在教如何講話。我們的教育就是讀書:學數學、懂一些物理化學、懂一些歷史地理,頂多做一些實驗;但是我們缺少一樣--「講話」,都沒有教人如何講話。 講話是很自然的,從小講到大怎麼不會?但是我們一開口就易流於嘲弄或貶抑對手!我們真的不會講話不會談判!社會上常見的黨派對立,那就是不會講話,我們民意代表的講話方式就是完全沒有訓練過,真的很不會講話。 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什麼?要會談判。做生意要談判、國際外交要談判、談條約要談判,婚姻裡面也有很多東西要會協商、會談判、要會開會;我們很多會都不會開,為什麼不會開會?因為對對方沒有相信。 舉一個學校的例子來說,比如家長會:行政人員一組、家長一組、教學組一組,這三組的意見都不同,互相不信任,互相也不願意派一個有辦法跟對方協商的人當代表,卻都是派所謂「比較有力量的」,也就是他後頭有民意代表的。這樣都是在比力氣,不是在比智慧,不是在比相信,不是真的想要和對方溝通。我們的教育就是如此,我們的教育很相信勢力,不相信「相信」,對人沒信心、對人性沒信心。 如果對人性沒有信心,那我們還剩下什麼呢?就剩下比較誰有力量。這就沒有意思了,要比力量就沒意思了,因為那就不是文明了,也不是教育,也不是文化。文明就是要講:你到底相信對方什麼?如果連相信對方的善意都沒有,那為什麼要開口? 今天在這裡講話,是相信你有在聽;今天我們會聽別人說話,是相信對方說的話還有一點點內容。沒有信,就不用說了!我坐在這裡也不用講了!你坐在那兒也不用聽了!為什麼我還在講,你還在聽?就是我們相信講的人有一點東西、聽的人有有聽。 有這個大心量,出發點是會欣賞。不會欣賞的話,看東西都要看怎樣才算美–這樣就美、那樣就不美;樹要這樣才美、那樣就不美;鳥要怎樣才漂亮、那樣就不漂亮;人要怎樣才……,那個好惡就很強!其中少了一種「對生命的深情」。 用一種「慈母心」,很專注、很深情的去看,會覺得,這個孩子別人都說很醜,我卻覺得他很美!真的用這樣的心來看萬事萬物,真的這樣看喔,你會覺得雖然你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卻覺得很美,真的會喔!萬事萬物確實很美,要會看、要會欣賞。 我常說一隻蚊子就很美了:蚊子的身材非常好,線條非常美,你仔細看牠出水芙蓉,從水面上出來的時候,伸出翅膀來,翅膀還濕濕的,躡手躡腳的像在跳水上芭蕾,有夠美!處理好了後,羽化登仙地就飛起來了,整個場面像是日本的能劇表演,很靜,大地就是牠的舞台,牠就是藝術品啊!每隻蚊子都是藝術品。大家都說怕蟑螂,其實蟑螂也很美,美得無話可說,蟑螂已經很美了,人再怎麼樣也比蟑螂還美!這樣去看萬事萬物,怎麼看都會很恬適的! 我們看到一個人,喜歡他,誰得到好處?是我們!我喜歡你,我得到好處;我愛你,我得到好處。我愛你的意思是我想到你,就會很高興,光是想到你,我就很高興!所以我喜歡你、我愛你是我的幸福啊!你不喜歡我、你不愛我是你自己的幸福啦!如果說我喜歡你、我愛你,卻也要你喜歡我、愛我,這樣就不一定很幸福了! 我喜歡你、我愛你是我的幸福,如果我這個喜歡和愛是要你也同樣對等的喜歡我和愛我,甚至超過我愛你和喜歡你的程度,如果是這樣,那是我痛苦的來源。但只要我喜歡你、我愛你,沒有侵犯你,偷偷喜歡你可以嗎?偷偷愛你可以嗎?可以!如果我可以偷偷喜歡你、偷偷愛你,光是這個喜歡跟愛,我就很舒服了。 世界上最受用的是能夠愛人、能夠喜歡人、而且能夠看到一個人就喜歡一個人、多看幾眼就愛上他,這樣的人是最幸福的!因為他不會要別人愛他,不會要別人喜歡他,為什麼?因為愛、喜歡、感情都是非常自然的。 感情是不能要的,是要不得的,是不用要的,因為感情就像空氣,它就在虛空中,它非常自然。感情不用去求的,你不用擔心。還要去求你愛我、求你喜歡我!求來的就不是感情了呀! 感情是很自然的,如果你沒有那個水準看到我就喜歡我,我還必須去求你來喜歡我,那也很奇怪!你會愛我、喜歡我,那是你的水準,水準夠了自然就會喜歡;水準還不到,求也沒用。去求一個沒有水準的人來喜歡你?很奇怪呀!他如果有水準便會喜歡你,根本不用擔心他不喜歡你!要擔心的是你自己不喜歡他,擔心你自己還不會愛人,這你要擔心,因為這樣你不會幸福。 要幸福就是你看到人就會喜歡,多看幾眼就愛上他:我很喜歡跟你在一起、很喜歡和你說話、很歡喜心!這樣的話看問題都是很單純,因為你不會計較,不會去計較說他有沒有喜歡我、我這麼愛他會吃虧嗎?我喜歡他會吃虧嗎?我喜歡你還要問你有沒有喜歡我?你沒有喜歡我,我也不要喜歡你!這樣也很奇怪啊!我喜歡你還要決定於你喜歡我有多少?這太奇怪了!很簡單的事,變複雜了!喜歡你是很單純的事,因為我沒有要你喜歡我,也沒有一定要跟你在一起。有要,就會變得很不單純;沒有要,就好單純。 ☆活著的感覺~懂得欣賞生命☆ 學生問:請問老師:人生的目的為何? 導師答:人生的目的就是在實現能夠看到一個人喜歡一個人、多看幾眼就愛上他。人生的目的就是真情流露,生命的目的就是發現什麼是真正的情。 會欣賞生命,決定在我們對生命的深情。美和醜決定於我們對對方的感情有多深;所謂感情,不一定指愛情,所有的情–友情、親情、什麼情都包括在裡面。活著就是為了圓滿這個情。 人活在這個世間為的是什麼?是為了情–為了真情。真情讓我們感動,感動讓我們流動,流動讓我們覺得「活著」。 生命如果沒有感動、沒有真情,心如果不流動,我沒有辦法覺得我活著!我活著嗎?能夠覺得活著,是因為我們說每一句話都很感動,因為我們很由衷、很誠懇,因為由衷、認真、天真,覺得很感動,無論做什麼事都很感動、都很歡喜、很感恩,所以覺得活著,覺得活著很有意思。 若說生命的目的是要實踐真、善、美的人生,則實踐真、善、美的人生背後有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做「真情」。用佛法的語言來說,就是「明心見性」:明白我們的心就是真情、就是圓滿的心。 明白了以後,看到每個人都看到他的本心。不是去看他的隱私,隱私沒什麼重要:你怎麼刷牙、你吃飽有沒有刷牙、你睡覺要左側臥還是右側臥、有穿衣或沒穿衣的睡,那是你的隱私呀!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你就看到了你的本心、看到了你的善良、你的真情。 看到別人的本心,你會很歡喜,覺得這個世間很好!很有希望!你就會明白心就是這麼單純,真情流露就是「見性」,「見性」的意思就是「真情流露」。 世間就是這個樣子──無論你做哪一個行業,都需要由衷的真情流露;由衷的真情流露就是生命的目的。不管做哪一行,不過就是生存嘛!就這樣子而已,生命很簡單的。 ☆出家~就是「由衷、主動、單純、天真、認真、浪漫」☆ 學生問:我在櫃台接到一個牧師打電話來,感覺他很沒有禮貌,我內心第一個反應是:「你當一個牧師的,怎麼講話這樣子!」我回答他:「我幫你查一下你的約診時間」,我的意思是:「你要是有約了診,我們的例行公事是一定會電話通知你,那可能是沒接到或是沒有轉達」,沒想到他竟然是認為我在質疑、在指責他約了診卻不來,那不是我的意思,總之他的語氣就很嚴肅… 導師答:那就是沒有意思嘛!沒有內容,怎麼會有意思?既然沒有內容,就沒有什麼意思。 學生問:但是他的口氣很不禮貌… 導師答:口氣不好是對自己不好,不要當真。所以說沒有信就不要開口,沒有信,就只是一種情緒發洩。你不喜歡做別人情緒發洩的對象,如果你學會生命教育,你會覺得情緒發洩都只是針對自己,不當一回事,就不覺得他在發洩情緒了。 學生問:我覺得我對他的身份有批判吧,因為他是一個牧師,我會覺得你怎麼連聽人家講話的度量都沒有! 導師答:牧師只是兩個字不是嗎?我聽到牧師都是兩個字而已,我真的不會覺得什麼。單純一點!不要看到、聽到牧師就以為是牧師。像我看到出家人,我都不會以為是出家人,一點都不會生起一個他出家的念頭,我看到出家人只是看到一個人,當看到他由衷、認真、單純、天真、浪漫、無所求,我才看到出家人。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出家人,什麼是出家人?就是他很由衷、很主動、很單純、很天真、很認真、很浪漫、很無所求,那個叫做出家。 如果我們很單純,就不會覺得:「你是牧師怎麼這樣講話!」不會呀!他就是一個人,他的名字就叫牧師,如此而已,他的外號啦!就是這樣。 ☆ 心是什麼?什麼是心? ☆ 學生問:如果人際關係已經很嚴重的卡住了,如何踏出第一步去對人產生信心?譬如說我跟一位朋友已經一、二年不講話了。 導師答:問自己:「我希望人家相信我嗎?」將心比心,你也會相信每個人都希望人家相信他。 學生問:那第一步怎麼做? 導師答:就是問自己:「我希望人家相信我嗎?」「如果我希望人家相信我,那我有什麼東西值得人家相信?」這樣問,就會將心比心,就會了解別人也希望我們相信他。做人最基本的就是這個信。 學生問:所以要先問自己? 導師答:只有回來我們的本心才有開始,萬事萬物的源頭就是這個心,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從心開始。現在就是要如何去看這個心:心到底是什麼?要有信心就要知道心到底是什麼?我們的心是否要別人相信?然後就會看到每個人都要這個:要人家相信。 學生問:怎麼開始跟已經嚴重對立的對方說話呢? 導師答:問他:你願意相信我嗎? 學生問:就從這句話開始? 導師答:對。他如果說我不願意相信你,你怎麼回答? 學生答:我相信我願意相信你… 導師答:那我們要不要面對問題? 學生問:要!這麼多年沒講話了… 導師答:那如果我們要一起來面對問題,我們是不是要先有一些些相信?能不能相信彼此的誠意?願不願意相信彼此的誠意?這個問題需要一起來面對嗎?還是你單方面就可以解決?如果需要我們兩方面的力量,我們可不可以相信一下彼此的誠意嗎? 這樣問,就是一種邀請,邀請對方重新把心打開來。 學生問:可是談到衝突的點還是對立,譬如說國與國之間一定是利益衝突,就算我們不斷展現誠意和信心,可是對方還是以他的利益為優先,就是不退讓、就還是很惡意,像這樣子雙方一定談不攏;人際關係也是,一談到衝突點,信心的危機就出現了,那怎麼辦? 導師答:如果不用武力,就是要回到信心,回到相信對方的誠意,回到可不可以各讓一步,回到再怎麼衝突還是可以找到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國與國之間就像做生意一樣,其實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國家了,國家只是一個好幾千家大公司合起來的一個代理人,叫做政府,實際上,它做的都是一種商業談判,國與國之間的談判實際上都已經等於商業談判,包括石油的利益,只是由國家或由政府做職務代理人,做一個法律顧問去談判,談判當然是生意上的談判。 學生問:談判不是只需要利益交換嗎?利益籌碼的交換,也需要信心嗎?可是像西藏那時候被中共入侵,它們也是去談判,它們也對中共懷抱著信心,可是它就被併吞了!我們不斷提倡這樣的信心,會不會被認為說是一個在現代社會中很難實現的理想,它只是口號而已?因為現實社會就是強欺弱,現象就是這樣,信心會不會變成這樣一種太過理想化的口號? 導師答:他們也對中共懷抱著信心,好像不是這樣。西藏會被併吞,但台灣跟西藏不一樣,因為台灣有隔個台灣海峽,台灣海峽有第七艦隊在巡邏,它就不一樣,西藏實在是太靠近了,它的旁邊沒有強國,等於就是被吃定了。 學生問:老師,回到剛國際之間的角力,譬如說一個國家如果國力太差,可能就沒辦法跟其它國家競爭,所以變成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經濟發展或者武力的競賽等等,但是這樣就讓大家有點停不下來,包括公司跟公司之間的競爭,一直研發、一直壓榨資源…,面對這樣一種國際現實、社會現實,那種強大的趨勢的時候,我們能做什麼? 導師答:能做的還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信心,國際有國際的現實,老實說也沒什麼可怕。 學生問:一天24小時好像對現在社會大多數的人都不太夠用,雖然多數時間也不過是為了一碗飯,或說是為了一個生存/不被淘汰,可是似乎都忙得挪不出一點空,邀請來參加聞思班,很多人都說他們白天工作晚上還要進修,還要做很多在職訓練,感覺上就是他停不下來。 導師答:那就要呼喚:「什麼樣的生命最美?」把生存看得太複雜了!其實生存很單純。就是要互相勉勵,跟他講由衷的生命最美,單純的生命最美,認真的生命最美,天真浪漫的生命最美,無所求的生命最美,就這樣呼喚、再呼喚,他就會嚮往,嚮往的時候他就會簡單,他就會把事情簡單化,他就會發現原來生命可以這麼簡單!生活可以這麼單純! 學生問:沒有呼喚到的就交給因緣? 導師答:對啊!呼喚可以呼喚的,管理可以管理的,這個社會就會很好了。 ☆欣賞別人才能領導☆ 學生問:既然信心這麼重要的話,請老師開示怎樣建立個人的信心,還有團體的信心? 導師答:就是要多看自己和別人的優點。 看缺點的目的就是要把別人看得比較醜陋,才感覺自己比較優秀,其實是沒有用的。有辦法欣賞別人,才能夠領導;看到對方的優點才能夠用人,人家才願意為你所用。你要先接受人家,才能領導人家;你不接受人家,就不能領導人家。對方覺得你不接受他,他不會接受你的更正的。任何缺點的更正他都不會接受。一定要讓對方覺得你能夠欣賞他的優點,甚至還要幫助他建立他對自己的信心,才有辦法跟他談他有什麼缺點。 對待別人跟對待自己都一樣:如果還沒有建立對自己的信心,也不太可能面對自己的缺點---沒有勇氣面對呀!你差不多每次看到自己的缺點都是自責,然後又很不甘心,就會痛苦,就會沒信心。 要有信心,就要真的好好去看到自己的優點。雖然我也有缺點,但是我的優點大過於缺點。當你的優點大過於缺點,你會願意接受自己的缺點;當你的優點還沒有大過缺點的時候,你去面對那個缺點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你不可能有那個心量去接受。 一個人能接受缺點,是因為他對自己很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要先看到自己的優點。 ☆ 什麼樣的生命最美☆ 學生問:我有位客人很浮躁、很負面,相處了一段時間也看到了她的苦,很想引導她,可是每次互動時她都會說:「妳不是我,妳沒有辦法了解我的苦!」她的負面就是:我的先生不好!我的孩子很難教!我給了她一些方法,但她只試過一次就說:「那個方法沒有用,妳的女兒比較乖,妳的孩子有效,我的孩子沒有效。」她常常對人沒有信、對自己也沒有信,這種人不知怎麼引導? 導師答:先欣賞她,看到她的優點。 學生問:當下我都會善解,譬如她一直在抱怨,我就善解說其實她只是想跟我拉近距離,才會跟我講這些,那個當下我只能這樣善解,當下沒有去欣賞她的優點。 導師答:妳跟她談當初他們夫妻是怎麼認識的,讓她去回味一下,回味以前的單純,她就會慢慢看到彼此的優點。因為現在好像把問題都複雜化了,所以要會還原,還原到當初他們剛認識的時候,她可能很喜歡對方。 學生問:那如果她還是一直在抱怨她的困難呢? 導師答:還原她曾經有過的最快樂的時光,讓她重新生起信心;她在抱怨,妳可以轉移話題,就是談她過去美好的時光就好了。 ☆丈夫即非丈夫才是丈夫☆ 學生問:請問老師:「世間沒有別人」這句話要怎麼練習? 導師答:如果每天你需要跟五個人說話,就先練習看有沒有辦法跟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可以感覺他說話就是我在說話。如果那種感覺只可以出來一分鐘,那麼明天就做到三分鐘,後天做到五分鐘。由衷的感覺就是:他說就是我說,他做就是我做,就這樣練習。然後人家開車你坐在旁邊,你能夠覺得他在開車就是我在開車,而不是我看他在開車我很害怕,這樣就是由衷。 學生問:對方的行為如果偏差,我也要覺得那個偏差行為是我做的? 導師答:對!這才叫由衷。然後你要幫他看到他的最好,就是說你要相信他做得不好,一定不是他的本意。 學生問:可是如果他做了一件我根本不會做的事、他說了一句話我根本不會說的話,我也要當做那件事是我做的、那句話是我說的? 導師答:對!我們不同意的部份,要看成那也不是他的本意,那是他知識不夠或是能力不足才這樣的。 學生問:這樣練習的時候,我跟他就沒有距離了? 導師答:對!而且能夠找一個適當的時機,幫助他看到他可以做得更好。真的是四兩撥千斤就可以告訴他,不會有用力的感覺。完全站在他的角度在看事情,只是我們還會看到他自己沒有看到的~他的最好。所以輕輕一撥,就過去了,因為那個本來就是他嚮往的東西,等到他達到他的最好以後,我們就可以找到共同點。 學生問:在局外的話,好像什麼事情都很簡單,都很容易過關,但是一旦身入其境,習氣就是壓不下來,馬上就爆發。我想說有稜有角的石頭都會磨光,可是為什麼我這個死性子就是磨不光?問題出在哪裡呢? 導師答:心肝太硬了(台語)!心太硬了,心要柔,柔的時候它就會變化,裡面會變成外面,外面會變成裡面,自己人可以變成外人,外人也可以變成自己人。人的心就是要有這個靈活度,丈夫即非丈夫才是丈夫──你要有辦法把丈夫看成不是丈夫,他才會變成丈夫。因為所有的「是」都從「不是」來,所以要還原讓它不是,然後從不是的角度再看,才會想要他成為你的丈夫;如果已經是丈夫,那就不再是丈夫,他不是丈夫,才能成為丈夫。 學生問:永遠把他放在一丈之外嗎? 導師答:對啦! 學生問:可是有時候他會挨得很近,不是一直在一丈之外。 導師答:這種東西就是一個角度,要會把近的看成遠的,心很柔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子,婚後可以看成婚前,才能夠看到婚前婚後的轉折、婚內婚外的轉折,自己人能看成外人、外人能看成自己人,角度就會很靈活。 像我們過去有個活動,我們到高雄醫學院參觀大體老師的解剖,我們去看就是看兩個東西:第一,把對方看成自己;第二,把裡面的東西,看成它是長在外面,反過來看。或者簡單一點說,就是看成整個皮膚是透明的,就像一隻蝦子你可以看到他的內臟一樣,人體也可以變透明呀!你看老人的皮都變得好薄好薄,薄得可以看到血管,我們就是在練習這種東西,這樣你的心就會很靈活。 學生問:什麼是法談? 導師答:法談就是介紹介紹你生命的信念與法喜。法談就是這樣:分享你的生命信念,分享你的喜悅、憂慮。生命就是一種分享,而且越分享越多。生命不是抱怨,生命是分享我們的有餘,即使只有一點點也可以分享,分享抱怨會變成發洩,發洩對自己或對別人比較沒有幫助;分享喜樂,會對彼此的生命都有幫助。 你做得比別人好就是你帶動別人;別人做得比你好,就是別人來帶動你。生命就是這樣:好的帶動不好的,很自然的。你知道路怎麼走,你來帶路。生命就是這樣子,知道路的人帶路,而不是抱怨別人不會走路。 要鼓勵對方,對方只要有一點點對,就要鼓勵他,他才會知道自己對,不然他在你面前工作他會有壓力,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哪裡對、哪裡錯了,他會很慌,慌了就不知道怎麼做對,因為他怕犯錯。你都不跟他講你對在哪裡,你一直跟他講你這樣錯,卻不告訴他這樣就對了,他沒有聽到,他就很慌,越慌就越不知道怎麼做。 學生問:我覺得在我能量夠的時候,比較容易做到;能量不夠的時候,就是很容易陷在自己的感覺裡面。譬如說爸爸的反應就常會讓我很退縮、很害怕,然後溝通的橋就斷掉了。 然後我覺得我很容易很天真的就對別人很好,但是別人就會問:「你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好?」都是帶著很懷疑的眼光在看我,我都覺得處處都被人懷疑我的動機,久了以後都覺得有點受傷的感覺。 導師答:人家問你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你覺得那是懷疑啊? 學生問:就會感覺別人一直在防範你到底有什麼動機要對他好…… 導師答:你對人家好,別人還懷疑你為什麼對他好?會嗎?不會啦!他講說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那是驚嘆號,不是問號,你怎麼會聽成問號呢?我都聽成驚嘆號!好像不太一樣,我覺得那是驚嘆號。 學生問: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太不懂得人情世故… 導師答:對,因為你都把它聽成問號。是驚嘆號,你都把它聽成是問號,我相信是驚嘆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