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 生命不死---直指人心的生死觀

大卿導師開示於20042月01日/台北國際藝術村


「生死學」這幾年在台灣蠻流行的,有本書叫做西藏生死書也相當暢銷,大家好像都很關心生死大事!最近也有德國人發展了一種新的治療方式,他們的理論基礎是認為人類身體的毛病,甚至心理的毛病都源自於跟祖先不好的連結,聽起來很像中國的道教;德國人所發展的類似流傳了一千年的觀落陰催眠治療,可以幫助生者跟祖先連線、跟往生的親人對話;他們的治療方式雖然比較現代化,不過大致上主軸跟觀落陰相似,只是不像台灣有線電視台的內容那麼離譜,有所謂的地府遊覽車、地府探親團,大家都往地府去了! 

我們都很想跟死去的親人連線,很想再多說一些話,很想問問他們現在過得好不好,或者還有什麼要交代的?觀落陰跟台灣民間的牽亡魂不同,牽亡魂是在往生者入殮後、下葬前,引領亡魂不要走錯路;觀落陰是幫活著的人跟死去的親人連線,再說說話。

當年我母親往生的時候,依照台灣的習俗,多少都會燒一些紙錢,葬儀社因此送了好幾箱準備焚燒的紙蓮花、冥紙。我跟父親說:我們不燒這個。他問:為什麼?大家都在燒啊!台灣人很容易假設我們的親人一定要經過地府這一關,好像都得到閻羅王那邊報到不可。我跟父親說,媽媽是直接到天堂報到的,不經過地府,所以不需巴結那些牛鬼蛇神。他聽了,覺得有道理,也很開心!結果真的沒燒了! 

台灣有許多風俗習慣很奇怪,那是一種極強的文化習慣;就像為了一個告別儀式,親戚朋友可以吵架、兄弟姊妹可以翻臉,而且可以在臨終親人的靈堂旁邊大吵起來,實在不可思議!我們看到了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家都很有心,都想把最後這件事做好,但缺點是大家都太重視儀式而輕忽它真正的內涵了。 

告別式變成了一種表現家庭勢力的儀式,要辦得很風光、有面子,這樣好像不是在紀念往生的親人!告別式,本來是紀念往生者在生的功德---他的愛,以及沒有實現卻想要實現的愛!助念也好、家祭也好、公祭也好,都在讓我們一起來面對、一起來懷念往生者,這樣的告別式很有意義! 

牽亡魂,不外乎是引導臨終的往生者。問題是都假設了往生者在臨終時會經驗很多境界,都假設引導者會在往生者身上看到光,出現白光就是到天道、藍光就是到人道、帶著綠色的光就是到畜生道、黃色的光是到餓鬼道、紅色的光就是到阿修羅道,到地獄道就像是布袋戲裡給人家打死了,出現的一道黑煙。我想對於這些觀落陰、牽亡魂的事,不要太認真,但有一件事真的需要認真對待,那就是好好地跟往生者對話,不一定要修改祖墳風水,而是要好好地和往生的親人對話。 

那位德國人完全撇開了台灣這一套,他有一個重點是:讓我們繼續跟祖先對話吧!他跟通靈人不太一樣,美國也有通靈人,類似台灣的乩童,抖一下就進去了,然後用阿公、叔公、嬸嬸、嬸母的聲音和生者對話,真真假假,不知道!但至少讓對方覺得很像、很真,彷彿看到了自己的親人,會想要問他現在好嗎?有缺什麼嗎?可以幫你做什麼? 

我們都很想幫往生者做些事,卻六神無主,因為我們不瞭解什麼是死亡,總覺得他們好像是落難了。我們的基本假設是以為往生的親人都在落難中,是在不好的世界裡,總覺得我們需要超渡往生者。我的想法剛好相反,我覺得往生者可以超渡我們,不是我們在超渡往生者。我們太不謙卑了,總想超渡別人,很少覺得自己需要超渡。 

有瀕死經驗的人(死了又活過來的人),有很多種不同的描述;西方瀕死經驗的人比起東方人樂觀,這真的跟文化背景有關,總不會是西方人都往生到比較好的世界,東方人就多往生到不好的世界吧!我想這真的是跟民俗文化基本的假設很有關係。

我的基本假設是:「死過的人比我們活著的人有智慧」 

在座很多人可能都沒看過鬼或往生者的靈魂,那些也是沒辦法證明的。我們比較相信的是瀕死的經驗,他們到底看到什麼?有關瀕死經驗的書不少,不過看了可能還是半信半疑;就像有人做了重大手術昏迷了四天,醒來之後,完全知道這四天所發生的事,這些事你信不信?我們總覺得靈魂看不見、聽不到,就假設一定要有眼睛、鼻子、耳朵才能看見東西、嗅得到味道、聽得見聲音。 

靈魂有沒有耳朵?有沒有眼睛?答案如果是沒有,就會說不可能看到、不可能聽到。但是瀕死經驗的人,他完全知道周遭發生的事情,甚至比在場的人還要清楚,因為他昏迷的時候沒事做,耳聰目明,聽得清楚、看得也清楚,醫生講過什麼話,甚至說:「算了!這次急救不行,我們就算了!」昏迷的人很想問醫生:「你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算了?」這樣的事情,你信不信?那些動手術的醫生絕對認為瀕死者是聽不到的,但他確實聽到了,而且都知道當時的狀況,你可以去收集很多這樣的例子!中國人是寧可信其有,因為我們不知道有沒有,所以寧可信其有。同樣是寧可信其有,還是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相較之下西方社會比較樂觀,而東方社會比較悲觀,都假設往生者會到地獄,一定得經過閻羅王那一關,西方人就不會有這樣的假設。 

還是回到我們的假設:死過的人比從來沒有死過的人有智慧,尤其是他知道自己剛死過。如果知道自己剛死過,能夠死了再活過來,我想一定會比死之前更有智慧的!能死過一次再活過來,在智慧上絕對有很大的差別。 

假設一輛小巴士坐著七位你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玩,結果車上的人都死了,只剩下你一個活著回來,你的人生不會有很大的轉變嗎?會的,一定會的!雖然不是瀕死經驗,但是親眼看到最要好的朋友就這樣走了,最要好的親人全部死了,只剩下你一個人,你不會對這個世間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嗎?這就是死亡的好處、面對親人往生的好處。往生不是壞事,它真的有好的一面,不然就不叫「往生」了。 

往生不是往死,往生是再去生了,他沒有死啊!他只是跟這一世的生命告別,再開始另一個生命。 

宗教的假設是「生命是不會死的」,但生命死後的受苦或受樂都是宗教的基本假設,它不會說人死後就沒有了;而沒有宗教信仰的說人死後就絕對沒了,因為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不能再跟往生者說話了。生者為了想知道對方在哪裡,所以會去觀落陰,想知道死後的生命是否仍然存在? 

如何知道死後的生命確實存在?關鍵在於對「心」的認識。什麼是「心」?如果你以為心是附著在現在的業報身上,業報身消失,你的心就消失了,那死後當然是不存在。到底什麼是「心」?你認為「心」是什麼?「心」真的只是附著在身體上嗎?有沒有所謂的靈體分離的現象?活著時靈魂離開身體的現象,很多人都把它當成趣事,沒有認真對待過,因為似乎永遠得不到結論。今天不是談這個,只談人昏迷的時候還是有可能知道周遭發生的事情。 

心是很奇妙的,什麼是「心」?心在佛教裡面最物化的比喻就是「天空」。天空──心如虛空,心包太虛,心量可以大到比虛空還大,這就是「心」。你說:那我沒有心,我還沒有找到像天空一樣大的心。你找到這樣的心了嗎?已經找到,叫做「開悟」,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心,叫做「疑」(佛教的五蓋之一,叫疑蓋)。你不相信有這樣的心,就會以為心一定是附著在這個業報身上,而且會認為心一定有你的心、我的心之分。 

什麼是我的心?什麼是你的心?可以下個定義嗎?很難定義的。心到底是什麼?很多奇怪的想法都跟這個心有關。舉個例子,有個犯罪集團的兩個老大獲得一筆鉅大財富,不過其中的一個老大卻獨吞了那筆財富,老二很氣憤,一定要找到那位老大,可是老大卻因為意外事故失去了所有的記憶,他不知道這個老二為什麼一定要除掉他?老大失去記憶後變成了好人,老二想找到他以後殺掉他,老大只好一直拼命逃,有一天,老二追到他了,要求他把財富拿出來,他卻說:我什麼都不知道!老二以為他裝蒜,做了什麼事怎麼會不知道!就準備要幹掉他,但是後來卻猶豫了,開始懷疑對方是真的不知道,他一定要證明對方知道,否則殺了他也不甘心,他不能殺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 

你是誰?你是誰啊?如果你完完全全失去記憶了,你又是誰啊?光是一個記憶就好,你以前的記憶消失了,沒有辦法再回復,但是整個官能還是正常運作,那個老二要殺老大之前,一定要幫他恢復記憶,然後才殺他,因為他覺得對方如果沒有恢復記憶,就不算是報了仇,殺一個沒有記憶的人幹什麼!所以,你到底是誰?是不是一堆記憶?我們很多的精神症狀都跟記憶有關,都想要把它完全抹去,就像殺掉電腦資料夾一樣。「心」是否就是這些記憶呢?如果是,在電影【駭客任務】裡,我們是不是只需經過電腦輸入、輸出這些記憶,然後稍作修改,就可以變成另外一個人呢? 

你到底是什麼?誰在處理這些記憶?我們很容易假設有一個東西在處理這些記憶,常稱它為心;然後你的心跟我的心是不一樣的,佛教勉強將此稱為「業力」,有一個業力一直在牽引這個記憶,但是業力的背後又是什麼?佛教講因緣法的時候,它說這個東西叫做「明」,就是明白和不明白,它不從你的心、我的心談起。佛教講因緣法十二緣起,一開始講「明」或「無明」時,業力就一直在生死大海裡運作、牽引。不講你的心、我的心,因為那全都是業力造作出來的東西,所謂「你的」、「我的」都是妄加上去的,它本來是不存在的。

「心」本來是一個天空的狀態,好像一個光明的狀態。只是你不認識這個光,願不願意親近這個光?認識不認識天空、欣賞不欣賞天空?願意不願意多看看天空、願不願意看看有那樣大的心?欣賞天空到什麼樣的程度?對天空欣賞領略多少,是沒有絕對性的;心量的大小會影響我們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是否有欣賞天空的心,生命態度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就是在找這一顆心,找這一顆共同的心,找到了,才能夠明白生死問題,找不到,就永遠有你的心、我的心,你的命、我的命這樣的分別。找到了這顆共同的心,生死問題就會消失大半,這顆共同的心在佛教裡面叫「如來藏」或「佛陀的心」,那是一個覺、一個明的狀態,找到了,就不會再有我的心、你的心之分了。

覺得會死,是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我」是一個很特殊的生命,這個生命只有我有,所以我沒有呼吸了,我就會死。我現在斷氣了,你沒有斷氣,所以是我在斷氣。臨終的時候,我的眼睛想要睜開卻很累,沒有力氣說話了,眼睛開始想要往上吊,嚴重的昏沈狀態,稍微翻一下白眼就昏過去了,等一下醒來,又昏了…………. 

『你還認得我嗎?』『我是誰,你認得嗎?』…………你拼命的叫著我的名字,.我慢慢地進入地水火風的分解狀態,到最後就吸氣短、呼氣長,吸氣變得很短,呼氣變得很長,為什麼?因為身體二氧化碳變得越來越多,心肺功能非常弱,血壓下墜,心臟沒力氣了,吸氣極勉強,呼氣很長,然後慢慢就斷氣了,最後血壓陡降,要不要心肺急救?整個感覺都是我,我在死亡的過程,我在斷氣的過程,而你們都還活著,所以是我在死,你們沒有死,你們活著啊! 

你真的會死嗎?或只是一個老化、病化的過程?它真的是一個往生的過程嗎?斷氣後真的會往生嗎?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會說,斷了氣就沒了,你的生命就不再存在了,你的心也不存在了,是嗎?心是什麼?只是一堆記憶嘛!如果死過了,再來看你的生命,記憶會不會重新排列組合?不同的心看一樣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理解,只要心變了,看同樣一堆記憶體的資料,解釋會完全不一樣。 

如何練習?關心生死學或是生死大事的人,有一個練習的方法,就是練習平常的自然中陰身(昏沈),好好地觀察昏沈前那一口氣,是不是也吸短呼長呢?是吸氣還是呼氣?斷氣之前是吸氣還是呼氣?不要預設太多,就去練習,每天晚上都可以練習,很有意思的! 

很多人在夢中死亡,所以睡前的觀呼吸很重要。一定要知道睡前的最後一口氣是什麼,也要知道醒來第一口氣是什麼,不管你相不相信,因為它很決定我們往生時清楚不清楚。除了吸氣、呼氣以外,還有一種叫止息,就是沒有呼吸,斷氣的時候,到底是吸氣、呼氣還是止息?昏沈前、入睡前,睡著了那一個剎那完全失去知覺。心理學講作夢大部分是入睡一個小時後。其實,一睡著就開始作夢了,不用等到很深沈的睡眠。 

很久很久以前我作了一個夢,夢見在深海裡面不能呼吸,我不敢吸氣,因為在深海裡面無法吸氣,只能一直憋著氣,一直想趕快上來,但是深海中黑漆漆的,分不清東西南北,怎麼上來?如果那個時候不小心的話,真的可能死在夢裡面,因為會怕一吸氣就完了。夢就是這麼奇妙,就是會夢見很奇怪的東西,但又無比的真實!所以,我們是喜歡迷迷糊糊地睡著,還是清醒地睡著?喜歡迷迷糊糊地死去,還是清醒地死去?大部分的人也許覺得糊里糊塗死去就好了,尤其現在的止痛劑、安眠藥、麻醉劑很發達,如果很痛苦就麻醉死好了;其實沒那麼簡單,那樣的死亡過程還是會有痛苦的。 

練習的重點除了呼吸外,還要找到這個心,找到生命共同的根,可以稱之為「佛性」、「如來藏」,也可以稱之為「靈魂」,但是一般講的靈魂都是帶著業報,我們講的靈是萬物之靈,是很乾淨的東西,它是遍一切處的,就看你跟它相印到什麼,好像站在有光的地方,跟站在沒有光的地方的不同,你願不願意去接受它?所謂你的心、我的心,是對「佛性」、「如來藏」接受度跟業報結合所生的小我,那就是一般沒有信仰的人所說的我的心、你的心,宗教講的「心」不是指這個,宗教講的「心」是共享的心──佛陀的心。 

沒有找到這樣的心,在佛教裡面叫做憑衝動起心動念,你是明也好,無明也好,都叫「無明行」。在這個「無明行」上所發展出來的認識,叫「無明行識」,然後就開始起分別心,用這樣的分別心分別男女、美醜、高矮……。假設沒有「無明行」,我們還會不會分別男女、美醜、高矮、過去、現在、未來…?會!但那是沒有分別心的分別;沒有分別心的分別是什麼?有分別心簡單說就是有自己的好惡,他不是真的要解決問題,而是跟自己過意不去的那一種分別心。 

譬如有一百題數學,每一題都是一分,總共得分是一百分,前面五題很難,後面九十五題很簡單;有的人拿到考卷一定要從第一題開始做起,因為他覺得一個守規矩的人一定要這樣做;考試下課鈴響了,他只做了五題,後面的九十五題很簡單,卻都沒有做,所以總共只得了五分,這樣的人就是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的人,他只管解決問題,難的問題先放在一邊,簡單的他先解決,因為每題都一樣,都是一分,這樣就是沒有分別心,他只管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他不會刻意跟自己過意不去。 

生命如何可能得到永恆?就是要找到共同的心,共同的心與真正的愛異辭同義。找到這顆心以後,很自然地,內心就會充滿愛,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我的生命裡面,這叫心包太虛。這樣一種時空的交合,叫珠光相映,會覺得我在你的世界裡面,你也在我的世界裡面,這就是華嚴的世界!這個時候對整個生命的感覺,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父母與子女,不管父母子女愛不愛你,你都會接受他們。 

佛教修行的第一步叫「斷我見」,「我見」的另外一個名字叫「身見」。「斷身見」的感覺就像看電影的時候,你會看到電影裡面所有的對白都是自己的獨白,那是相當有趣的。你說:完了,如果每一個人都是我,那我的念頭不是很多?不會!你昨天的念頭很多,現在在哪裡?不見了!你剛剛雜念很多,現在在哪裡?不見了!所以不用擔心這樣看電影讓自己很亂,如果亂,那是因為你本來就亂了。看電影的時候,劇中若有五個角色,你一定要進入這五個角色的心,否則你沒有辦法理解他們的想法。譬如當A講話時,你一定想假如我是A,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B講話了,假如我是B,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聽每一個角色講話,看每一個角色,都是將心比心,才會覺得電影裡頭的五個人其實都是自己,都是自己在跟自己對話。 

譬如剛剛有一位同修問我,他昨晚很晚才到岳母家過夜,岳母一定要他吃一碗香噴噴的麵,他知道吃了胃會很不舒服,不過還是盛情難卻地吃了。後來果真胃痛,這時候如何練習慈悲呢?我告訴他,其實岳母的那一碗麵,只是她的念頭、一個好意,她覺得你瘦了要你多吃一點,那只是一個善意而已;岳母所提供的這一碗麵,事實上已變成他內心裡的一個誘惑,吃還是不吃?吃了,口腔有滿足感,胃有不舒服感,胃就跟口腔對話了:「你到底要怎麼樣嘛?幾十年來都是這樣子讓你對待的。」口腔就說:「誰叫你不強壯一點?」胃就說:「誰教你這麼貪吃?」……..最後的選擇其實還是自己。誰是你呢?你跟天空的心有相印嗎?如果相印的話,你會很有耐心地跟口腔說:「口腔,拜託啦!我知道你實在是很喜歡吃,你實在是美食主義!」然後再想想,就對岳母說:「媽媽,你煮這碗麵實在是非常好吃啦!我實在是很想吃,但如果我吃了,我的胃會很不舒服,你一定不希望女婿身體不好,一定不希望女婿是經不起誘惑的人吧!」岳母聽了會說:「也對!我不希望我的女婿那麼經不起誘惑,一碗麵就可以把他解決了!」所以,當他能夠抵抗誘惑的時候,這個女婿對岳母而言是很可靠的。 

世間很多的問題,實在沒有那麼難啦!真的都是自己,問題都在於自己,世間沒有別人,世間在裡面,就是這種感覺!我常聽到一些婚外情的問題,一般人都說:「要不是那個第三者,我們夫妻本來是很要好的。」其實,世界上永遠沒有第三者,每一個第三者都是自己,用這樣的心來認識這個世界,你會覺得其實都是自己。譬如,有一對夫妻,男的七十歲了,女的六十八歲,都是台大畢業的,半年前太太發現先生十年前的日記,看到先生將外遇的經過記載得非常詳細,當時太太非常的憤怒;現在第三者已經七十二歲了,太太跟先生說:「從此不可以再跟她往來!」先生說:「做不到!我們只是好朋友。」太太說:「你怎麼這樣不要臉?日記寫得這麼清楚?」太太還到處問別人,男人外遇為什麼不隱藏起來,為什麼要寫在日記上?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人的那種嫉妒心真的很可怕!這件事還在進行中,那位太太罵那位七十二歲的女人,罵得非常難聽。真的很難理解,為什麼性關係是那麼卑鄙可恥的事情? 

佛教基本上不把婚外的性關係看成不道德,只要不是用不正當的手段,都不傾向看成是不道德,而是看成不修行。修行了,自然就不會有那種男女欲求,自然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情慾真的有很多不同的層次,它會越來越細緻,越來越精緻,現階段覺得能抱一下真好,已不需要有任何肉體的行為,接著變成只要能牽牽手就好,再來是能看著對方微笑就好、能深情地看著就好,然後是能想到對方就夠了,那樣的境界真的是一層比一層精緻! 

我們到底在乎什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強烈的佔有欲?為什麼一涉及性行為,嫉妒心就特別強烈?也有人說不管對方有沒有性關係,心裡就是不能有別人,這就是人和人之間有距離的關係。因為彼此內心有距離,才會想要控制,不信任對方;如果人和人之間能夠完全信任、沒有距離,就不會想控制,因為沒有距離,彼此的生命就可以變成「一個生命」;什麼叫做「一個生命」?就是走到哪裡都能感覺到對方的存在,「愛到情深處」就是走到哪裡都看到他,走到哪裡都感覺有他相伴,這樣的愛是容許所謂第三者的,這不是亂倫,因為它沒有性的問題,沒有肉體的渴求,不會像西方人所強調的那種靈肉一體。佛教不強調靈肉一體,佛教強調的是基督教所謂的屬靈,那是純粹精神的層次。

 

問答篇

學生問:請問老師贊成安樂死嗎?

導師答:我覺得那是個人的事情,就像很多人問我是否贊成器官捐贈,我也覺得那真的是個人的事情,只要醫療保險,還有醫療成本跟社會成本的考量能接受的話就可以。換一個肝,那是很昂貴的,三十萬美金不是普通人支付得起的,一定要很有錢的人才有辦法。這不是經濟歧視,有錢人可以得到捐贈,窮人家就很難了,這種現象到處都是;搭飛機我坐經濟艙,有人就是坐商務艙,那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器官捐贈的問題就像在問我,可不可以買兩甲地葬父親的身體一樣,我不會有意見的,安樂死的問題也一樣,不需要有任何意見的。 

學生問:如果知道生命只剩下半年的時間,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比較好?

導師答:我想這時候人生的時間管理就更清楚了,我有什麼最重要的事情要做?優先順序、輕重緩急,更清楚,生命會整個莊嚴起來!如果他真的認為生命只剩半年,他會想要讓自己的生命跟另外一個生命做更深沈的對話;如果只剩下半年,他會覺得應該讓生命更有意義,而不只是活一天過一天。也看到他所愛的人,有沒有什麼遺憾,我們可以幫忙完成?所謂的跟死者對話、跟往生者對話,主要的意義是:基本上我們相信死過的人比較有智慧,所以我願意聆聽,不管聽得到、聽不到,都認真地想一想:往生者到底需要什麼?到底在想什麼?用德蕾莎修女聽上帝說話的心情去聽往生者的聲音。

有人問德蕾莎修女:「你禱告嗎?」

她說:「我禱告!」

再問:「你禱告都跟上帝說些什麼?」

答:「我什麼都沒說!」

問:「那你都在做什麼?」

答:「我聽上帝說!」

又問:「上帝都跟你說些什麼?」

德蕾莎修女說:「祂什麼也沒說!但是我天天禱告、我天天聽!」

德蕾莎修女禱告時,他的心慢慢靜了下來!他平常讀聖經,很認真地思考,聖經就是上帝的話,他很認真地思考上帝說的話,禱告的時候,雖然上帝什麼都沒說,但是聖經的話就在他心裡面發酵了。

同樣地,讓親人生前講過最美麗的話,在我們的身體裡面發酵,即使沒有去觀落陰,沒有再度親耳聽到親人的聲音,也都無所謂,就像德蕾莎修女,她那麼虔誠、認真、莊嚴的禱告,一直跟上帝禱告,她確實沒有聽到上帝跟她說話,因為聽到也不一定是好事。但是請你相信我,他在禱告的時候,上帝的話真的就在他的身體裡面發酵了。我們也要跟我們所愛、已經往生的親人說話,然後讓他生前說過最美好的話在我們心裡發酵。死過的人有智慧,是因為他一定會想讓他生前說過最美麗的話,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你認為呢?你認為你死過了、再活過來,你會做哪些事?想到的那個,就是了!

如果今天你死去的媽媽再活過來,兩隻腳還能夠走路,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你真的以為她想要去瑞士玩嗎?我想她會希望做更好的連結,她會想讓這些活著的子孫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基本上,我肯定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如來佛,這是假設還是真的?都沒有關係,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很虛擬的。今天你看到我,以為我是男人,我說不知道!我們都以為自己是男人,自己是女人,這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成見,這句話用佛法理解,叫「諸相非相」。理解事情一定要從「不是」來理解它的「是」,而不是從「是」去理解它的「是」,「是」沒辦法理解它的「是」,唯有從「不是」去理解它的「是」,這叫做「諸相非相」、「於相離相」。 

我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不是女人,這樣就夠了。我是什麼?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男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不是女人,就這樣而已。從「不是」裡面去理解,而且要完完全全地反向思考。如果我是女人,當我能夠完全進入我是男人的時候,我會更瞭解男人,因為我有兩面的情報,你如果只有單方面以為自己是男人,事實上,什麼是男人?男人是相對於女人,你一定要從女人角度瞭解男人,從男人角度來瞭解女人。如果你是男人,要說:「如果我是女人…。」;如果你是女人,要說:「如果我是男人…。」這樣才能真正有兩性對話。社會上兩性對話的困難處在於:男人拒絕做女人、女人拒絕做男人,因為他們彼此從來沒有認真地將心比心過。 

學生問:老師說有「佛陀的心」就可以解決生命中的難題,可是如果有個人很寂寞,每天早上起床後都不知道該怎麼過,活得很無力,這樣的生命狀態要從何處下手,才能找到內在最圓滿的如來心?

導師答:從鍛鍊想像力開始,他需要再鍛鍊想像力,不要因為年紀大而以為自己想像力不足,其實想像力可以非常地美好,生命可以有很多的分享,如果他覺得空閒時間很無聊,那是因為他沒有在準備。我們常說相聚是為了分開,分開是為了再相聚;不在一起是為了在一起,是為了在一起做準備,免得在一起不知道要說什麼,所以不在一起是為了準備在一起,準備的意思是要用功,好好規劃下一次的相聚,讓相聚更有意義。

事實上,年長的人應該是比年輕人更有智慧的,這個智慧需要有傳承,你的子女、你的孫子都需要你的傳承,你如何教導他們生命的意義?我想最美麗的老人,就是將他的智慧整理出來告訴他的子女、孫子,告訴他的晚輩。老人不要一直想要有對象,要想的是如何讓自己更可愛、更美麗,他可以做的事情、可以整理的東西可多了,做一個子女樂於親近的老人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問:我們常認為死亡很悲慘,是否可能讓修行把死亡變成件美麗的事?在自己的修行過程,會許願在呼出人生最後一口氣的時候,看到內心有著滿滿的愛,希望可以做到對死亡沒有恐懼,但是,我們如何幫助身旁沒有修行的朋友通過那樣痛苦的時刻?親友沒有因緣學法,自己如何能在那個當下,用心念迴向,或是以什麼樣的動作,讓他們感受到死亡是很美麗的事情,感受死亡是真正的愛的一個延伸?感恩老師!

導師答:要勉勵活著的人替往生者活著---如果你能替我活著,其實我沒有死!那是一種愛的感覺,當那種感覺出來的時候,就流動了,這不是理論,是可以實踐的,那種感覺可以傳達出來,不管對方接受的能力多少,讓他看看天空,不要老是看自己什麼都沒有,其實,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 

學生問:有一些佛教徒會在臨終時期待助念,除了助念之外,好像也會提醒生者不要大聲哭泣。請問助念的價值跟意義在哪裡?

導師答:我想助念主要意義在於提供支持和陪伴,基本上生者和往生者最好有相同的信仰,而且是認識的人助念比較好,現代人有時候為了虛榮心,會邀一些不認識的人助念,跟往生者沒有感情。助念最重要是跟往生者有感情,人不在多,重質不重量,大家一起懷念往生者生前的功德、愛心、說過的話,一起來追思、一起來互動。助念是一種支持,我支持你,我希望你往生的時候能夠提起正念,同時也提醒活著的人能夠提起正念,不要把死亡看成那麼悲傷的事,往生只是到另外一個世界而已。助念等於希望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者,沒什麼好悲傷的,我們幫往生者助念,給他支持,希望他真的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 

學生問:請問佛教徒吃素的理由是什麼?吃葷跟殺生都是造業嗎?

導師答:吃素就有如孔子說:「君子遠庖廚」的意思,很少人喜歡看殺牛表演吧!唯一比較美麗的故事是「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游刃有餘」。那個時代,殺牛的有三種人,一種叫族庖,一種叫良庖,族庖一個月換一次刀,良庖一年換一次刀,第三種的庖丁卻可以十九年不用換刀,因為他的刀鋒保持銳利有如新刀,他很清楚空隙位置,所以不會鑽牛角尖。每次刀子進去遇到難處,只須稍微停一下,繞個彎,如入化境地解剖一條牛,這時候比較不會感覺是在殺牛。庖丁說:「前三年我只看到牛,後三年只看到空隙,沒有看到牛。」我們一般人沒有庖丁的功力,所以能不殺當然是比較舒服,要你吃肉,你願意;若要你殺,就不願意了,對不對?

就是這個心,很簡單!不過,如果實在沒東西吃,還是有可能會殺生,所以沒有那麼絕對的!吃素,也沒有那麼絕對的!因為它涉及很多生態的問題,我們當然願意關心生態,關心糧食的問題,願意用比較廣大的角度,而不是狹隘的角度來看待吃素。所以,有佛教徒問我,他父親要做蚵仔麵線好不好,我說好啊!他說那怎麼可以,那是殺生耶!我就說我忘了,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嚴重啦!目前有比屠宰業更嚴重的問題,現在屠宰業已經工業化,都把動物關在籠子裡,同樣是吃雞,叫他多花兩倍的錢買有機的,他不太願意,寧可吃化學的。現在豢養的羊、牛、豬都長期注射賀爾蒙,都不是有機的,是在很不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我們關心的是,到底你是吃肉還是吃貪嗔癡?所以不是那樣絕對的素食主義,可以的話,少吃一點肉,就這樣子。 

學生問:我想在座有許多朋友的年紀跟我差不多,我的父親八十幾歲,幾年前告訴我,在他告別式的時候,不需請任何人致詞,只要我們三個小孩講話就好;當時覺得我們三個孩子對爸爸說的愛說得很不夠,從那時候開始有做這個功課,除了多跟父親說我愛你之外,剛才一荷分享時聽到老師開示--讓父親知道我們會為他好好地活著。除了這兩件事之外,我還可以做什麼呢?父親已經八十幾歲了,總是希望能多盡一點力,讓彼此心中不要有遺憾,謝謝老師!

導師答:基本上,我認為老人比年輕人多一點智慧,所以可以讓他多談一談、多發揮一下,如果他再年輕二十歲,再年輕五十歲,他想做什麼?多聽一聽,讓他虛擬一下自己的生命。事實上,生命大部分都是虛擬的,你認為自己八十幾歲了,就會給這個相框住,事實上,心沒有年齡,我們只是用記憶把它框住了。你以為自己已經八十幾歲,但是當遇到一個很喜歡的女人,又會覺得自己沒那麼老,就是這個意思!

當你找到的時候,就沒有幾歲的問題,只有體力好不好、精神狀況好不好、記憶力好不好的問題,四十歲的人也可能記憶力很差的,所以真的只是一個實力的問題;八十幾歲,你到底有多少實力?可以做什麼事?可以分享什麼?可以引導子女什麼?用你的智慧來引導,而不是用權威來引導。若是讓別人感覺你是一個很慈悲、充滿愛心,知識很豐富,又很能善巧地引導晚輩,那你就是一個很美麗的老人。我們就是要引導他內在的這些東西出來,把他最美好的部分引導出來,讓他看見自己也是一個很美麗的老人。幫助對方看到他是一個很美麗的老人,就是盡人子之力。

不要只是跟他說:「我可以替你活著!」那是不夠的,那只是畫龍點睛,畫龍不能只畫眼睛,因為沒有人知道你要畫什麼,要把整條龍畫出來,否則只點龍眼,就像開光點眼,廟沒有蓋怎麼開光點眼?等道場蓋好再請老師去開光點眼還差不多,而不是畫個眼睛就說:「我可以替你活著!」那多突兀啊!你怎麼可能替我活著?是我斷氣,又不是你斷氣,是我呼吸困難,又不是你! 

學生問:佛教對於生死應該是很專業的,剛才有同修問到臨終處理的一些方法、儀式。一些宗教也發展出一套臨終的儀式,像慈濟、一貫道等等團體,可是對於如何引導親人不要亂哭,應該是個人倫理的問題,可能要預立遺囑,或者在生前教育自己的親人如何處理,這也是個人的問題。剛才有人問佛教贊不贊成捐贈器官,或是安樂死,我想問的是,如果一個立法者,有權立法的人,來請教大卿老師,我們現在應該立法禁止墮胎嗎?佛教對於這樣生命的看法,在社會形成現時制度,要怎麼去判斷?這跟個人碰到的時候要不要墮胎,應該是不同層次的問題,請教老師!

導師答:這是很清楚的,法律的歸法律問題,司法、道德跟宗教問題是不一樣的。宗教可以有很強的生命意見,但不一定要窄化到法律的層次,因為窄化到法律層次難免有見諍;就像佛教主張素食,就要把吃素列入法律,不是這個意思,它不需要列入法律。我可以不贊成墮胎,但是不會反對墮胎合法或墮胎非法,那是兩回事!宗教工作者,一定要有這樣的胸襟,他不會把自己的意見加在法律上,因為不是整個社會人民都信仰這樣的宗教,是這個意思。我們寧可在自己宗教的範圍提倡這樣的信仰,而不是一直想將信仰加在法律上,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野。

宗教歸宗教,法律歸法律;我可以完完全全地接受談安樂死的問題,可是這需要定義,因為安樂死分很多種,到底是病人很痛苦或他自認生命意義不能再發揮,只有痛苦、生不如死,這些都可以再定義得更清楚;在那樣的情況下,病人覺得他的生命已經完成了,希望得到安樂死,這個我不反對。但是,我不會想把這樣的意見變成法律,我贊成立法者可以參考宗教工作者的意見,讓他們自己去考量,而不是我認為對的就希望變成法律。法律的立法者一定要參考各方人民不同信仰的意見然後再決定立法與否的。

墮胎的問題也是,我不是絕對反對墮胎,某種程度還是屬於pro-choice(贊成合法墮胎),但也有相當程度的pro-life(反對合法墮胎),所以這問題本來就不是有那麼清楚的界線。母體懷孕的時候,雖然是兩條命了,可是不能只考慮保住胎兒,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懷孕的人。我們都想尊重生命,就像生死關頭的時候,兩條命只能選擇救一條,還是要有所選擇的,所以大部分會選擇救胎兒的母親,不是選擇救胎兒的,除非母體是生殖的工具,是為了生小孩才娶她的,那就可能被犧牲掉。 

學生問:我跟一個好朋友發生了誤會,雖然跟他道歉過兩三次了,但他還是很介意,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當初我的選擇是離開他,但其他的朋友告訴我,應該把話講清楚。當初向他道歉時,感覺他是接受的,可是事後卻覺得他還是耿耿於懷。

第二個問題是,剛剛投影片談到,我們要常常停下來,想一下自己的處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現在生活的步調實在太繁忙了,有時候自己常迷失,不知道自己心裡到底想要什麼,不過有時候卻覺得有些情況是不允許自己停下來的。我目前在修習教育學程,到學校帶課後輔導班時,常覺得小朋友的問題必須馬上解決,是沒有辦法停下來的。每當很多小朋友同時擁上時,我就會手忙腳亂。請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自己的頭腦更清楚?

導師答:要學習觀呼吸,學習會規劃!管學生要找到學生的頭,要會管學生!至於朋友的不接受,它一方面需要時間,一方面你要有空。或許你不一定有機會解釋,如果有空的話可以寫一封真情流露的信給他,我想掉幾滴眼淚在上面,真情的流露是很有用的。 

學生問:我的女兒現在唸大三,很好學,九年前生重病得了紅斑性狼瘡,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
                所以身體的機能很差,身為父母的我們雖然愛她,卻不知如何在健康與夢想中創造雙
                 贏,請老師協助。

導師答:要先有夢想才能更健康,就是要想辦法讓她在能動的範圍內儘量動,儘量多學一點自己想學的東西充實自己。即使是一個殘廢者,還是有很多學習的空間,更何況她有很有愛心的家人,我想這對她是很有幫助的。 

學生問:我高中的時候讀過一本書叫前世今生,談到一個情緒管理非常糟的女病人,在經過催眠之後,回到了很久很久的前世,在前世的過程裡,又經歷了很多瀕死及死亡的經驗。有一世,當她投胎後,就開始拼命地哭,尤其是爸爸要抱她的時候;後來在催眠的過程中,終於知道為什麼在那一世她要拼命地哭了,因為,她發現她的爸爸就是她上輩子的情敵…。

導師答:我們是不鼓勵追溯上輩子做什麼事的,因為有人被催眠到上一輩子,看到自己做了一些很悲慘,很不能接受的事情,從此回不來了;所以有時候催眠會出問題的,這樣子的催眠是一種錯誤的引導。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前世今生」那種東西不要談太多,真的沒什麼好處。我肯定有前世今生,但是不看那種書的,有很多的催眠都出了問題,甚至連小孩子玩碟仙,也掉入另外一個次元回不來,最後導致精神錯亂。沒有基本的正知正見,就去觸一些靈界的東西,不一定是好事。 

學生問:從這個經驗裡面,我們如何從死亡看到真正的重生,因為在那樣的經驗看到她依舊有恨,而且把恨延續到下一世。

導師答:重生就是不管好壞善惡,都可以重新開始!真正的通靈,真正的進入精神層次,不會有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因為都是在同一個水平,不會那樣就『掉進去』了。真正在靈界是過去、現在、未來並存的,當靈體脫離時,因為沒有時間觀念,那種世界是沒有所謂上一輩子的。我以前練習宿命通的時候,感覺沒有辦法截然地劃分那是哪一輩子,因為都只是六塵緣影,而且是並存的,所以很難去分割時空。

至於上輩子所發生的事情,真的只能讓它過去了。假設今天你是億萬富翁,有一個人很認真地告訴你:他是你上輩子的兒子,現在要繼承你的財產!講得再怎麼真實,上輩子就是上輩子,該還的都已經還了,上輩子的兒子,這輩子是不可能繼承自己的遺產的!不管發生什麼事,該報的都報了;所以不用去想上輩子做了壞事,這輩子就要跳進去賠償;因果不爽,一定會有業報的,不需要刻意做什麼,不需要上輩子欠人家三千萬,這輩子就要找尋對方努力地賺錢還債,不用那麼辛苦,放鬆一點!自然一點!該來的就是會來,用很平常的心,好好地把心量打開,願意沒有成見地對待每一個人,用真正的愛心分享自己全部的生命,願意學習那種很深很深的欣賞,真的去學習、去欣賞每一個人都有美麗的心,這樣就可以了。 

學生問:現實生活裡每個人都只能死一次,現在我們還活著,要如何從死亡的角度看重生呢?

導師答:看小說時,我們可能會讀到故事中一些瀕死經驗的人,他們會傳達一些重生的訊息,也許可以從那樣的訊息中得到些啟示。你也可以想像自己已經死了,然後再活過來,看看自己最想做些什麼?要有想像力,生命一定要有想像力的! 

學生問:兩年前親人遇到危急病況,在簽下手術同意書後,如何讓自己內心能夠寂靜呢?那時候得失心很重,有很多的不捨和軟弱,覺得自己無法承擔簽下同意書的後果。

導師答:如何放下得失心?就是今天一開始談的:沒有你的心、我的心,要找回共同的心──佛陀的心。用佛陀的心,不要一直用「我的」心來看待事情。「我的」心一定會對應到、牽引到自己的業報身,那是業報身在受苦,是「我的」心和業力在彼此激盪,互相迴向。

                生命的關鍵就是找到這顆最美麗的心,找到真正的愛!當我們找到了真正的愛,就沒有所謂你的心、我的心。只有佛陀的心,就不會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