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深愛學習佛法的好處

目錄

© 引言

© 第一章  成就什麼樣的人格

© 第二章  以愛來對焦 沒有不能愛的

© 第三章  看到就是沒有看到

© 第四章  獨對蒼穹

© 第五章  擁抱眾生的苦難

© 第六章  靜下來品嚐苦與樂

© 第七章  一心一意觀呼吸

© 第八章  愛,從自己開始

© 結語 ~   緣苦生信
     
    

引言

悉達多太子年輕的時候,就體會到生命如蜉蝣,如曹操〈短歌行〉的慨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滿悲心的他,看到生,也看到死,生命的無常,深深地震撼著他。他看到生命的尊嚴,看到生命只有真正的走出來,絕不是趨樂避苦或安於佚樂。 

於是他毅然離開一般人最難割捨的家庭,放棄原有的安逸恬適,為了真的走出離苦得樂的路,他無比篤定地邁向涅槃解脫之路,因為他明白世間的苦難,深深地障礙他對世間的愛! 

他無怨無悔地踏上修行之路,其動力真的是源於對家人深深的愛!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論多麼愛自己的親人,都無法替他們老、替他們病、替他們死,所以他懷著對家人、對一切人類的深愛,堅定地踏出與世間苦難隔離的宮殿。 

悉達多太子將他的孩子命名為羅睺羅(意指圓滿的障礙),不像是一般父親對兒子的期許,顯然悉達多太子看到了圓滿,也看到了障礙。障礙不除,圓滿不得,他到底想圓滿什麼? 

 

~ 第一章  成就什麼樣的人格 ~ 

是愛的化身 德蕾莎修女?

生命的勇者 海倫凱樂?

熱愛生命的 珍古德?

湖邊的智者 梭羅?

為世人的苦而慷慨上十字架的 耶穌?

還是洞徹生命真諦的 佛陀?  

   你想成為什麼? 

我出生在一個完全沒有宗教背景的家庭,但是在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看到電線桿上貼著地藏菩薩很有名的一句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眼淚就一直流個不停。當時沒有機會接觸佛教,事過四年,也就是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碰巧在舊書攤翻到一些宗教書,這些書的內容對我的生命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從那個時候開始,宗教的吸引力大過一切,在那裏面我找到了人類最深的悲情,找到了對眾生最深的關懷,就這樣,我完全投入宗教的世界裡。當時看到那些宗教書,感覺好熟稔,看到《地藏經》以為是我寫的,看到《金剛經》、《心經》也以為是我寫的。

那時候只是感到無始劫來的失憶症好像痊癒了,而且經常在夢中跟古仙人對話,內心很天真的想 --- 如何才能幫助這個苦難的世間得到真正的寂靜?從那時開始,我就全心修行,每天打坐,思惟佛法的真義,樂在其中,從未間斷! 

當時覺得自己受到地藏菩薩的感召,甚至自認自己就是地藏菩薩,所謂我認為我是的意思就是 --- 我早也這樣想、晚也這樣想;醒的時候這樣想、做夢的時候也這樣想,隨時隨地都這樣想。當一個人,常常感覺自己是什麼、希望成為什麼的時候,他就很可能成為什麼。

真的是如此! 你想什麼,你就能成為什麼!你想你不是什麼,你就不會成為什麼!但是如果那種感覺、那種想還不是隨時隨地的話,那麼你想什麼就不一定真的能成為什麼!如果已經到了早也想、晚也想的地步,那麼我們就離我們所想的不遠了。所以讓我們靜下來,輕輕地問自己:我究竟想成為甚麼樣的人呢? 

   什麼都不是,就什麼都是!   

我認為我是地藏菩薩,並不代表我就是。一個人若是有『我』,就不肯『非我』,因而有對立,不能讓『是』與『不是』之間對流;當一個人什麼都不是(無我),他就什麼都是。譬如,一個人若認為自己是父親,有人卻說他不像父親,他可能就會很厭煩!我若認為我是地藏菩薩,你卻說我不是,我也會很煩。不是嗎?所以說,我認為我『是』,這個『是』就是『不是』。最重要的是那種大悲心與使命感。 

當初受到地藏菩薩感召,意思是和地藏菩薩的大悲心有很深邃的相應,如此而已。地藏菩薩不會要人認為他是地藏菩薩,所以他沒有是不是地藏菩薩的問題。世間職業就常有是不是的問題。你是醫生,有人卻說『你當什麼醫生?這麼蹩腳,開刀技術這麼差…』時,你的心情可能就會很不好,尤其在剛動完一個失敗的手術之後。當你覺得『你是』外科專家,然而別人卻覺得『你不是』時,這樣子很可能馬上生出問題。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因為這個『是』和『不是』,生出了很多的問題。我是什麼?我不是什麼?我有什麼?我沒有什麼?是、不是,有、沒有,我們為了這幾個字汲汲營營,常常用心計較、爭執不休,甚而白白賠上一生。這樣子值得嗎? 

   境界的主人 還是犯人 

所以我們對是、不是;有、沒有,不必太認真,因為『是』未必真的是;『不是』未必真的不是。何必太認真?世間說的是與不是、有與沒有,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我是什麼』!至於別人說:你是什麼或你不是什麼,重要嗎?我很富有,人家卻說我很貧窮,那麼我到底是貧窮還是富有呢?世間所有的事情都只不過是這樣而已 --- 不論你是富甲天下或貧無立錐之地,你真的只需要知道『我認為我是什麼』!

世間的東西都是想出來的,人與人間的距離也是。別人與我有距離,可能是事實,但只要心量夠大,我與別人的距離就消失了。心量夠大,完全可以是出於自己的發心,只要發心沒距離,距離就消失。此所以佛陀說:世間與我諍,我不與世間諍。諍就是距離。 

一樣的問題,一樣的境界,每個人的想像與取角都不大一樣!譬如我們都知道雨後的彩虹,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彩虹。看到彩虹得站在四十二度角,一定要站在那個角度啊!那麼到底有沒有彩虹呢?要是不站在那個角度,就看不到,角度對了才看得到。同樣的道理,只要角度對了,不論我們所處的環境有多麼惡劣,無論別人對我們多麼不好,我們的心情還是可以很好,還是一樣可以微笑;一點也不用跟著境界團團轉。唯一能夠不受困於境界的方法,就是走出境界,絕對不是抱怨境界。我們願意做境界的主人,還是境界的犯人,全繫於一念之間。 

 

~   以愛來對焦 沒有不能愛的 ~ 

心中有真愛,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事事是佛事,一切都沒事! 

   一切的境界都是我們的取角 

什麼叫做境界?有客觀的境界嗎?所有的境界都是我們的取角啊!比如說今天我們到一個地方遊玩,不論是到美國、澳洲,或是中國大陸,都是在取景,問題是我們取到了什麼景?我們用照相機、攝影機拍了一些相片,可是無論再怎麼照,也只是在拍我們自己要取的角度而已!我們真的到過這個地方了嗎?我們對這個地方知道多少?了解多深?我們認識那裡的人文地理嗎?我們知道當地眾生的心嗎?還是我們只用眼睛隨便看看而已呢?我們能把所有的景觀都抓進來嗎?我們攝取的景觀既有限又主觀,而且與當時心境有很大很大的關係。倘若那天,我們和女伴有過激烈的吵架,看到的就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景色,甚至會變得像色盲一樣,彩色變成黑白,有規則變成沒有規則。若是心情不好,有味道的也會覺得索然無味;若是心情很好,醜的也能看成美的。這就是我們的取角啊! 

   心情的濾鏡 

我們每一天都受到心情極大的影響,因為所有的()都只不過是我們的()。當我們的眼睛在看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取相了,開始攝取各種影音檔案了。我們不僅是照相,還在相機的鏡頭前面加了一個濾鏡,這個濾鏡的名字叫做心情,它會使我們看到的境,呈現很不一樣的形狀與顏色。真的,我們每天都是用眼睛這個照相機在看事情,而且眼睛前面還加了心情這個濾鏡。就像攝影師用相機為模特兒拍照,加了各種不同的濾鏡,為的只是讓氣氛看起來好一點,讓模特兒看起來柔美一點。那麼我們反問自己,應該裝什麼樣的濾鏡呢?可否用一顆善解、欣賞的心! 

   人心深處 渴望寂靜 

譬如我們看到一個人,說這是男的、女的,美國人、阿拉伯人、猶太人、黑人、印度人 --- 這些通通是取相,都是很表面的判斷。當我們內心想『這是外省人』,這樣就已在內心取一種分本省、外省人的分別相。我們如果只看外相,就很容易會有成見,我們只看他穿著談吐好像很有錢的樣子,就開始打量這個人,認為他過得不錯,卻沒看到他內心深處對離苦解脫的盼望。

所有的遭遇都只是表相,我們何以會跟著遭遇轉呢?因為我們沒有活在生命的深處,不相信我們的心可以和佛陀的心一樣,所以在表相的世界中取了種種顛倒相,對境界捕風捉影,因而迷困在無明業力所襲捲的想像世界中,截斷了彼此出離苦海之路。驟下判斷,自斷後路!這樣子一點也不值得啊!

   活著是為了活出真愛 

那麼到底要怎麼樣活著,才真的是不枉此生呢?到底我們要用什麼樣的鏡頭,來看這個世間呢?這個世間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實際上,我們想像的世間時時在變,因為心情的鏡頭,一直在影響著我們對世間的看法。我們所取的角度,深深影響我們看人的感覺。我們看人的時候,能否去看他的心情好不好?苦不苦?不要只看他經濟寬裕還是窘困,是美還是醜?能不能有這樣的鏡頭:『活在這個世間是為了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愛,不是為了別人的尊重,也不是為了社會的任何一種標準』,如果能這樣看,我們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反之,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很用心地去計較結果,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活得輕鬆自在。我們現在的鏡頭是什麼呢?如果可以把心情的鏡頭轉換成『活著就是要活出真愛』,整個世界就因此而變大變亮了。 

   物以類聚:甚麼心‧甚麼境 

從小我就很愛哭,在稍稍懂事,大概五、六歲的時候,就天天哭,因為看到這個世間好像地獄一樣,芸芸眾生在互相有所求的苦海裡乍浮乍沉,小時候看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八個字,眼淚就會流個不停。因為看到在六道輪迴的眾生真的好苦啊 ---天道的眾生自得其樂,無法將心比心地去關心別人的痛苦,因無法見苦而不願修行;阿修羅道的眾生嗔嫉心重、所以報復心強;畜生道的眾生不知什麼叫慚愧心,只知覓食、繁衍,靠著生物本能在過日子,活著只為了生存的存在感;餓鬼道的眾生因為食道細狹、吞嚥困難,所以永遠無法消受世間種種滋養;地獄道的眾生因有太多不能消化的過去,對真正的愛沒有任何信心、對生命完全絕望。每天都看得到這樣的世間,我們能迴向什麼給這個苦難的世間呢? 

   用微笑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 

有很多東西是很難理解的,譬如有一次目犍連尊者看到眾生悲苦的在輪迴著,很多餓鬼道眾生肚破腸流,在虛空中狼狽地走過去,真是慘不忍睹,尊者看到如此景象竟然露出微笑,他到底是在笑什麼呢?一般人看到別人在受苦,都難免心情收縮或眉頭深鎖,他怎麼反而微笑呢?沒有表示關懷就已經說不過去了,還微笑?有些人聽到這個故事感到非常不解,於是去請教佛陀:目犍連尊者看到很多眾生落難,還在微笑,這是真的嗎?佛陀說:這是真的。當你看到這麼多的眾生在受苦,你不微笑難道要跟著哭嗎?跟著哭能夠使這個世間的苦難減少一絲一毫嗎?其實,他的微笑是一種面對困境的灑脫,不是幸災樂禍,是對世間苦難全然的接受含容。目犍連用他寂靜的微笑來撫慰一切受苦受難的眾生:

無論你有多難過、無論你處在多麼淒慘的情況下,照樣可以泰然處之、如飴甘之。 

   化作春泥還護花 

我們急於判別瞭解,反而堵塞了資訊的流入;所知道的生命現象那麼有限,卻常不得不對不知道的事做重大的抉擇。即使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這個看起來似乎熟悉的問題,也拿捏不準,我們經常隨著時空與心情而變異! 

通常我們都活在別人的眼中,別人認為我們是什麼,我們就跟著認為自己是什麼。真的,你認為你是什麼!絕大半是因為別人認為你是什麼。我們並不一定真的認識自己,有一天你發現你找到了你自己,很篤定地自以為走出來,不再活在別人眼中,很可能又是一個陷井。『真的走出來』一定是交出去,一定是世間沒有別人,一定是看到每個人就像看到自己,甚至每個別人都是自己。對人的每句話、每個眼神都是由衷的送出真正的愛的訊息。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最愛,天底下沒有一個我不能愛的人就是無礙。這樣的愛就是真信。真信就是將自己完全交出去,無怨無悔地化作春泥還護花。 

 

~ 第三章  看到就是沒有看到 ~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

   眼睛若是瞭亮,全身就光明

   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外面沒有光,眼睛再好也看不見

   裡面沒有明,頭腦再好也參不透 

   一色一聲都是礙 ~ 看到就是沒看到  聽到就是沒聽到 

很多事物兼含有形與無形,通常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有很多部分是無法看到的,我們看不到是因為所看到的部分形成一種障礙啊!一般我們眼睛看東西的時候,如果看到綠的,就沒有看到黃的。「它明明就是綠色啊,我當然看不到黃色。」就是因為你看到綠色,你的注意力被綠色抓去了,所以你看不到黃色。你在聽聲音的時候,比如聽音樂,當你很注意聽某種聲音的時候,你就聽不到別的聲音當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整個注意力都在螢幕上,螢幕外的東西就會視而不見;開車的時候,眼睛專注在眼前景物,就無法注意到其他的事物。

因此每一種可見物,每一種聲音,都是一種礙,都深深地障礙我們的看與聽。每一種注意力,只要不是全方位的大開大合,都將成為一種礙。 

   沒有色盲也是色盲 

為什麼人不能夠看到天界?因為我們都只看到欲界!而且在這個世間,我們都是用色盲的眼睛在看人!我們說自己沒有色盲,什麼顏色都看得到,但是這個沒有色盲其實是另外一種色盲!怎麼說呢?因為如果不是用慈悲喜捨的眼睛來看,任何的看,都無法真的看清楚,甚至可以說看得到反而是障礙! 

那麼如何能不色盲呢?第一步是先把人上色,先把所有的人都塗上一種顏色,塗上一種顏色的意思是說,用去把人塗抹上一種顏色。塗抹上顏色之後,世界就變得不一樣了!比如說東方人的膚色一般是黃黃的,我們就把他們看成藍色的,也就是用心把他們看成藍色的。如果剛開始沒辦法做到,那麼可以戴太陽眼鏡來幫助上色!先戴深藍色的眼鏡來看人,當我們戴著深藍色的眼鏡看人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感覺將會完全不一樣!譬如說那個人正在對我們生氣,只要戴深藍色的眼鏡去看他,感覺會不一樣。藍色試過了,再試試黃色、紅色或白色,這樣的話,對有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東西會看得比較清楚,一些原本沒看到的東西也會浮現出來。這與警察偵探案件找指紋的方法雷同,用一些碳粉灑上去,指紋才會顯現出來。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一般人看到顏色,通常自以為認識這個顏色,其實在認識這個顏色的同時,已經失去很多認識其他顏色的機會。 

又譬如在戰爭期間,一方為了逃避攻擊,就用樹葉掩覆戰車。另一方為了要找到這些戰車,就去調遣一些完全色盲的人,來擔任轟炸的任務。為什麼要找完全色盲的人呢?因為完全色盲的人沒有辦法分辨顏色,所以他們不會被顏色所騙,可以比較清楚的分辨 --- 那些東西是被另一種東西所覆蓋住。而沒有色盲的人,卻很容易被顏色所騙而無法見到被遮掩住的軍事工事。這樣說不是鼓勵大家要色盲,而是說,對每樣東西如果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真的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我們很高興自己沒有色盲,可以辨認五顏六色,但這也是障礙啊! 

色盲本身當然是一個更大的障礙,他必須去適應他眼中的黑白世界。舉色盲這個例子主要是說明:我們可以看到東西,但是看到本身也是個障礙。因為我們正在得意能看到的時候,也就是失去洞察力的時候!我們凝視一種顏色,當下可能就沒有法子看到另外一種顏色;當我們在吃某種東西時,就沒辦法享受到其他的;當我們傾聽某個人講話時,就聽不到其他人說話;當我們以成見抓住他講的話時,就無法聽出他說話的真意;當我們的心被物慾抓去的時候,同時也失去了更大的內在空間。要是沒有內在的空間,我們就會常常覺得自己很忙,很沒時間。 

要是我們一直追求聲音,一上車就把收音機打開,一下車就帶上隨身聽,隨時隨地都讓聲音把我們佔滿,那麼我們內心的世界就很難沒有聲音。

我們一直在追求聲音,就很難聽到沒有聲音;

一直在追求色,就很難看到無色;

直在追求有形的,就很難看到無形的;

一直在追求樂,就沒有辦法真正看到苦; 

所以,時間、空間;有色、無色;有聲、無聲,其間的關係非常微妙!看到了世間有這麼多苦,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來對待、來迴向呢? 

 

~ 第四章  獨對蒼穹 ~ 

不論晴天或雨天,不論有人欣賞或厭嫌,

那野百合依然無所求地向著天地綻放,

開出最美的花朵,

散出最迷人的清香 

   一笑泯恩仇 

當別人批評我們,或是對我們不好的時候,我們的心仍然可以很寂靜,不必很快地判斷對方是否有惡意或不夠友善;不必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而心不寂靜。當別人對我們不好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深情款款地對他微笑,這是什麼樣的心情?這是寂靜的迴向!由衷邀請你,親自來體會看看! 

當別人對我們擺著一副臭臉,我們還可以對他微笑。即令是最親近的人對我擺臭臉,我仍然可以柔情萬千地一直對他微笑,用不著生氣,只管微笑;儘管對方臉色很難看,或還在氣怒中,我關心的仍然是他可否心開,仍然願意帶著月亮般的柔和笑容看著他。你想對方會怎麼反應呢?也許剛開始會罵你:『你在幹嘛?你在笑什麼?我罵你,你還一直笑!』我們願意一路微笑,也許到最後,對方也會發現:『我對你不好,你卻可以一直微笑!那我為何還要生氣呢?』這樣的轉念,不但可以入眾生心行,還可以是化解彼此關係僵窘的轉機! 

   體貼的心 關愛的情 

這樣子的笑容不是冷笑、不是嘲笑,是對眾生無常的領納;對陰晴不定完全接受的會心微笑。面對任何緊張的境界,都可以用微笑來迴向。這樣的微笑是希望對方可以不要生氣,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事情,動不動就氣呼呼的,是很傷身體的。我們以一種很體貼的心來對待他,怕他生氣對身體不好,那純然是關心的角度。他為什麼會生氣?是因為他覺得別人都對他不好,別人對他不夠關心體貼。如果你真的對他表示關心,他也許就沒氣可生了。一個人會對別人不好,是因為他覺得人家對他不好;看見他苦,我們還忍心苦上加苦嗎? 

   我們笑 世間也跟著我們笑 

所以我們看這個世間,若是能夠覺得世間都在裡面,那麼我們的心情會很不一樣。怎樣才能覺得世間就在我們心裡面呢?首先我們要能靜得下來!如果我們的心靜不下來,我們就會跟著世間亂,跟著境界亂。邀請你一起來體會

當我們笑的時候,世間也會跟著我們笑;

我們心靜,整個世間也會跟著我們靜下來。 

我們真的可以試試看。試試看你一直笑,別人會不會跟著你笑。要是有小孩子更好,就和他比比看,誰笑的比較久。每天做這樣子的練習,你微笑的功夫會越來越驚人。 

微笑也是有功力的!一個人不論錢賺多少,一定要能無所求的微笑,如果不會笑,賺再多錢也沒有用,都是沒有餘裕的!要會笑才最重要啊!請你一起來試試看 - 若我們一直笑而對方卻都不笑,看他可以撐多久。真的只要一直笑,你就有可能改變對方。你的心情若是很寂靜,那麼無論對方心情有多煩躁,你都可以影響他,而且你和他關係越親密,影響力就越大。無論他對你怎麼不好,你心情寂靜的話,他會感覺得到的。

你笑,世間跟著你笑』,這種事你不用一開始就相信,但是請你一定要親自試試,最後你會發覺你微笑、世間跟著你微笑;你寂靜、世間也會跟著你寂靜!這個微笑和寂靜的力量大得不可思議,你靜得下來嗎?    

   一樣的月亮 萬般的心湖 

如果我們看每件事情,看每一個人,都能看成是世間的縮影,那麼就會有一種海闊天空的心情。真的,你我他都代表世間,每個人都代表世間。你是一個湖,他是一個湖、我也是一個湖,這世間有千千萬萬個湖,但是月亮只有一個,無論我們在任何地方所看到的月亮都是一個!月亮代表同一個境界,月亮映在湖面上的意思,就是全世間的境界都映在你心,你的心情就是全世間印在你心裡的漣漪。你今天的心情就是你認為這個世界對你好或不好的反應,如果你今天對世間充滿感謝,你對人是不是就很感謝呢;如果你今天覺得世間對你很不好,你是不是也想要對人家不好呢?因此,心情就是對我們所看到、所感覺到的世間的反應,也就是我們對自己所取相的反應。 

   無所求的對人好,是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你可能覺得整個世間都對你不好,所以也想對人不好;如果你今天覺得人家都對你很好,你也不大可能想對別人不好。因此,如果你今天一早起床,就覺得別人對你很好,那麼你也會想要對別人很好。你的每一個心情,都是經由你判斷 - 別人對你好或不好 - 而決定的。所以,你是什麼呢?你只是在預設或反映你所知道的世界對你好或不好。而你所知道的世界到底有多深?有多大?它包括了你認識的以及你不認識的。你所認識的,也只是你認為你認識的!但你真的認識他嗎? 

   我們至愛的人在想什麼 

你可曾真的知道你的弟弟、你的太太、或你的先生在想什麼嗎?你不一定知道的!你說我的爸爸不夠愛我、不疼我……但你真的知道他沒有疼你嗎?這一切都只是你的想像啊……你認為父母親沒有疼你,配偶沒有愛你,所以你也不能太愛他們,不然會吃虧。我們今天所做的,都是我們認為別人對我們好或是不好的一種回應。世間就是這樣子恩怨往返。一切宗教都是為了要走出這個死胡同,走出這個恩怨情仇!  

我們可以這麼想 --- 雖然別人對我並非很好,但是沒關係,不論別人對我好不好,我都選擇無條件的對別人好。如果我一直對他好,他很可能會開始對這個世間好,所以我願無所求地對他好,這個道理一開始你可以不相信,但是請你試試 --- 因有朝一日你會發現『無所求的對人好』,是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啊!  

 

~ 第五章  擁抱眾生的苦難 ~

丹麥神學家齊克果說:罪的相反詞不是道德,罪的相反詞是信!這句話剛好跟佛教阿含經所講的緣苦生信,意思完全一樣。

能夠真正免罪,讓這個罪消失,唯有靠信。佛教講緣苦生信就是強調對苦要有深切的體認,才會對修行、解脫、出世間法產生清淨的信心。 

   見苦心開 ~ 我們所關心的人快樂嗎? 

為什麼佛陀對我有無限的吸引力?因為他非常寂靜。他所說的苦,實在是太奧妙了。他把苦說得非常深刻,深深的感動我。他不但對苦的瞭解很深入,同時也對離苦之道,瞭解得極為深入。因為深刻瞭解苦,所以洞悉苦的源流,進而對涅槃寂靜的領會也非常深刻。今天為什麼我相信佛陀、相信佛法?實在是因為佛陀對苦,對世間苦的解釋,以及他所取的相,深深的令我感動。我從苦裡面看到了苦滅涅槃,苦真的可以軟化我們硬梆梆的心啊!見到苦就心開有如沙漠中看見清澈的水源啊! 

當我們因見苦而心生不忍,因不忍而心轉寂靜時,我們看這個世間的角度會完全的不一樣。我們看這個世間,不再是看到『這是男的、這是女的、這是哪一國的人?』我們看事情會看到這個人能不能微笑?是不是快樂?有沒有痛苦?如此而已。至於你性別、種族、身份地位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苦!可以快樂嗎?靜得下來嗎? 

你若靜不下來,卻說自己有多麼靈活,那是假的;如果你的內心常常沒有空間,卻說自己有多麼快樂自在,那也是假的;如果你常常忙得沒有時間,那人生到底有什麼意思呢?你說我忙是為了能夠早一點退休,你真的是這樣想嗎?你真的確知你的忙是為了不忙嗎?我們很容易以為忙完了就不用再忙,其實,忙早已成一種習慣。如果不懂得時間管理,找到做事情的要領與次第,那麼忙與急躁沒有兩樣,何不給自己一些空間、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真的好好靜下來。 

靜得下來,你會看見世界開始變得不一樣。 

 

~ 第六章  靜下來品嚐苦與樂 ~ 

人生本來就是苦啊!

愛別離苦,是最自然不過的了!

你今天的悲傷,

實際上世世代代你都是這樣子啦!

你世世代代所流的眼淚,

其實比四海還多啊! 

認識苦樂 品嚐苦樂

有人問:『我們要怎麼去認識苦和樂?要用什麼方法?』我們認識苦和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 把一切的東西貼上『喜歡』或『不喜歡』的標記。我們通常對喜歡的東西都會抓取、害怕它不見了,對不喜歡的東西就會排斥、不要它存在。所以我們每天起床後,眼睛看到的,不論是喜歡或是不喜歡,我們都把它做個記號。 

什麼是苦樂的感覺 ~ 喜歡就是樂,不喜歡就是苦

什麼叫做『做個記號』?就是說:你只要看到喜歡的就在內心裡跟自己說:『嗯,喜歡的!』如此在心裡將它貼一個標簽,註明這是喜歡的,看到不喜歡的也同樣貼個標簽。所有的項目記得越詳細越好,都一一記下並分類成喜歡和不喜歡。這樣的先知道什麼是喜歡的,什麼是不喜歡的,就是我們認識苦和樂的方法。喜歡就是樂,不喜歡就是苦,如果有喜歡和不喜歡,就有苦和樂。因為苦樂是一體兩面。 

對苦樂做了記號之後,再開始一樣一樣去看、去體會什麼叫做喜歡?為什麼會喜歡?去感覺喜歡是什麼東西。這個喜歡的感覺是什麼?為什麼喜歡的東西,讓我的心情很歡喜或者很浮蕩?到底這個『喜歡』的感覺是什麼?請不要只說這個我喜歡,卻都沒有感覺。也去感覺什麼叫做『不喜歡』?只是去感覺它感覺這個不喜歡的東西可以更糟,感覺這個不喜歡造成我很大的困擾。為什麼在不喜歡的時候,心情會鬱卒?不要只說我不喜歡,也不去感覺它。有時候我們無論對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真的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去感覺它、去認識它、跟他們成為好朋友。

苦來了,不判斷苦是不好;

樂來了,不判斷樂是好。 

知道是苦是樂;而不判斷好壞,對苦樂不迎不拒,如實體驗苦樂的來去浮沈,從中淬礪生命的無所求,那就是真正地品嚐,而不是被苦樂牽著走,你選擇那樣呢? 

   苦來自停不下的衝動 說話是為了不必說話   

我今天為什麼要說法?說法是為了不用說法!你今天為什麼要聽音樂?聽音樂是為了享受音樂結束後那一刻的寧靜啊!你說你聽完音樂之後還想要再聽,那是很痛苦的!睡也是為了不用再睡,你有辦法體會這一點嗎?你今天為什麼要說話?說話是為了不要說話,你如果覺得講完話還想要再講,別人卻不給你機會,你是不是也會很難受?那種沒有選擇的衝動真的很苦,是不是這樣呢?話說到這邊,感覺該說的都說了,完全不想要再說任何的話,覺得這樣很好,因為都說了,此時此刻無聲勝有聲啊! 

如果你每次和別人在一起,老覺得別人不給你機會說話,或者話說到一半被打斷,你會不會因為別人沒有讓你滿足想說的欲望而難受?說話本就是為了不必說話;正如睡覺是為了不用睡覺;吃是為了不用吃一樣,吃過、睡過了還不滿足,所以才會想要再吃再睡。那是很不自在的。說完話不過癮、不滿足,還說:『你別走,我還有話要說』,你深怕別人走了,就無人聽你說,這就是不滿足。不滿足就會痛苦,有了還想要有更多,要的對象永遠在外面,所以很苦!《有》是為了《不怕沒有》;是為了《不用再有》,這樣的有才不怕失去,不怕失去才沒有負擔。 

我們今天所以有很多很多的負擔,就是沒看到 -『負擔是為了承擔,承擔是為了不用再負擔』。如果負擔還是為了負擔,那就沒完沒了啊! 

   沒有條件的感情才是真情 無所求才能快樂 

所有的感情都是為了不用感情!每個對待,都是自己對待自己,每個世間的關係,都是自己的關係。對自己無所求,也就對世間無所求。無所求的感情就是真情!真情一定是無所求,一定是看到一切的對待都是對自己。能由衷的人不會因為對方的不由衷而改變初衷。這樣子的由衷就是無所求。不然真的是沒完沒了。我們今天做事有些是有條件的,但最後一定要導向沒有條件的方向。 

在日常生活上體會什麼是無條件的 ---

微笑是沒有條件的;

快樂是沒有條件的;

散步是沒有條件的;

欣賞一朵雲是沒有條件的;

欣賞身邊任何一樣微小的東西是沒有條件的;

看一隻螞蟻走路也是沒有條件的 

這些都是沒條件,都是無所求的。但是若見親人老是不開心,自己也跟著不開心,就是有條件的了,這好像購物,期待店員微笑一樣。為什麼沒有辦法跨越這一步?只因不善取相、不會欣賞。不會欣賞就是王見王,對上了。我們何妨從雕塑家的眼中去欣賞一切,試著雕塑親人不開心的相,萬物靜觀皆自得,當雕塑成功時,親人就從雕塑家的眼中看到自己,心就開了。一切問題還是回歸到你會不會塑像! 

   學習畫好心中的畫 

     我們和別人的相處,到底是選擇無所求的絕待?還是選擇對待?對待是 - 別人如何待我,我就如何待他。『對待』這個字有迴向的意思,我們怎樣對待周遭,就怎樣迴向這個世界,然後我們也得到同等的迴向。如果覺得世間欠我們,我們就會一直不停的要!世間真的欠你嗎?若你覺得世間欠你,也許你就微笑不出來。同樣地,如果我們覺得世間給我們的遠多於我們回報給世間的,我們就會心懷感恩,臉上天天掛著微笑!  

為什麼一個人會擺著一張臭臉呢?俗話常說:『看到一個人不能微笑,臉色很難看,會讓人感到好像別人欠他很多』。那是因為他覺得別人欠他啊!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個人臉色不好,代表他覺得世間虧欠他,既然他認為世間欠他,所以假如看到這樣的人,我們就要儘量對他微笑,不要在心裡嘀咕–他不給人家好臉色看,我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我也不會給他好臉色…。如果是這樣計較的話,無異是在比誰的心量較小。比心量小很沒意思,因為那只是以難看的臉色在互相回敬。如此只會讓你心情也跟著變差。除非你有本事 - 臉色不好心情卻很好,你有辦法嗎?如果沒有辦法的話,那麼,我們最好不要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不要因為對方臉色不好而影響心情。世間迫切需要的是喜心寂靜的迴向。 

我們真的可以在看到別人臉色不好的時候,心情還是一樣很好,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欣賞別人不好的臉色,用畫家的心,逼真的畫出,畫得好,別人的臉色就不會不好,自己的心情更不會不好。 

所以問題出在 - 你會不會畫?更關鍵的是 - 你有沒有畫一幅好畫的心情?如何讓自己每天心情都很好,每個時刻都微笑,甚至睡覺的時候,也可以夢到會微笑的夢。能夠隨時笑口常開,不只心情輕鬆,連身體也放輕鬆。身心放鬆就不易生病了,即使生了病,也會康復得快。身心輕鬆確實可以減少種種身心的障礙,這就是學習佛法的好處,所以修行就是學習畫好自己心中的那幅畫啊! 

 

~ 第七章  一心一意觀呼吸 ~

以呼吸打開我們的身心。把吸氣看成一種拉入,把呼氣看成一種推出,簡單稱為吸拉呼推,這是呼吸的最大的秘密,吸拉呼推。以呼吸推拿我們的身心,以呼吸推拿世間,以呼吸推拿一切境界,以呼吸推拿我們對佛法的理解。 

   觀察呼吸 擴大內在空間 

靜,是指隨時可以在呼吸裡面得到真正的寂靜。觀察呼吸到底有什麼好處呢?觀察呼吸會讓我們整個人的空間變大。我們都覺得這個一百多磅或幾十公斤的身體很重,其實只要深觀我們身上的地、水、火、風,身體就會感覺變輕了,走起路來很輕鬆,好像內心充滿了快樂想法的小飛俠潘彼得。 

我們身體事實上有70%以上是水,但我們有感覺到嗎?為什麼沒有覺得自己很柔軟?反而覺得自己的身體硬梆梆的,不柔軟呢?為什麼我們感覺全身好像都是鐵板、水泥作的,走起路來一點也不輕鬆呢?我們若觀想自己是風,很奇妙的是,空間就會變大。我們若把自己當成是磚土所作的,就會覺得自己很硬。如果我們一直觀呼吸,就可能看東西都像看風一樣,就可以在任何境界裡騰雲駕霧。真的,若能在任何境界所取的相都是風、都是空的相,整個世界就會變得很大很大! 

譬如有很多人鼻子過敏,透過觀呼吸的長期練習,過敏一定會改善。人體的代謝機能主要由呼吸擔任,流汗承包百分之二十,大小便承包百分之十,其他百分之七十就是交給呼吸了,觀呼吸的力量,非常重要,它有很多想像不到的功德!吸拉呼推(吸氣收縮拉入,呼氣膨脹推出)的心法有不可思議的殊勝!尤其呼氣特別重要!人們胸悶,多半是不知不覺地停止呼吸,呼完氣不懂得放鬆地吸氣!一個呼氣結束,本應無比放鬆,很多人卻在此時陷入心結思緒,不但沒鬆,反而緊繃了。觀呼吸正好大大地改善這種不自覺的閉氣。 

   用心呼吸 一心一意的呼吸 

談到呼吸,你是用什麼呼吸?是用肺(橫膈肌)呼吸、還是用丹田呼吸呢?其實真正的呼吸,是用呼吸。甚麼是用心呼吸呢?就是要由衷,要一心一意的呼吸。現在就來練習看看!練習就是修行的開始。佛法要親自品味,不是光說不練,也不宜淺嘗輒止。

我們現在一起來練習一下呼吸 ---

吸氣的時候知道是吸氣、

呼氣的時候知道是呼氣、

止息的時候知道是止息,

三分鐘或五分鐘。除了觀呼吸是每天可以練習之外,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觸每一個境,也是每天可以練習的。每天早飯前、晚飯前、睡前都可以練習。即使只練習五分鐘、十分鐘也很好,能練習二十分鐘更好! 

   完全沒有間斷的呼吸 

很專心的去感覺呼氣的時候是呼氣,吸氣的時候是吸氣,用你的鼻子去感覺,而且呼氣和吸氣之間不可以有一點點注意力失焦的空隙,注意力綿密不斷,完全沒有空隙的呼吸!你知道你的呼吸有空隙嗎?你不知道!沒有試怎麼會知道呢?這不是相不相信的問題,這是要去嘗試的! 

請你試試看吸氣、呼氣、吸氣,依照你平常的速度,任由呼吸自然地變長或縮短,不要故意改變它的長短。吸氣,沒有間斷,呼氣,也沒有間斷,而且吸氣和呼氣之間也不可以有間斷,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停頓,呼氣和吸氣之間,不可以有一點點空隙,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吸完氣啊,所以要很專心喔!你也不曉得什麼時候呼完氣,所以要很由衷喔!呼完氣後緊接著就吸氣,吸完氣了就呼氣,完全用鼻子去感覺。 

因為實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所以一定要非常專心,吸氣、呼氣之間不可以有任何的空隙,很放鬆地吸完就是呼,呼完就是吸,如果能這樣專心的練習,一定可以體會到呼吸的絕妙好處! 

 

~ 第八章  愛,從自己開始 ~ 

愛先從學習接受自己。接受一個自己還不太認識的自己,從那裏開始,把那裏當作零,把那裏當作起點。永遠都是起點,在沒有成就解脫之前,在沒有成就佛陀之前,在沒有與上帝同在之前,永遠永遠都是零啊!永遠永遠都是起點!完完全全的接受自己之後,無所求的對這個世間好。 

   境界的這面鏡子  

學習佛法在學些什麼呢?學習佛法不只是學習怎麼呼吸,也是學習如何走路、如何站、如何坐、如何躺臥?在每一個動作中都可以體會佛法,法是遍一切處的!學習佛法就是在練習我們的心隨時隨地可以靜下來,當我們靜下來之後,我們的世界也會跟著靜下來。  

如果你的心有貪,你的世界比你更貪。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互相的迴向啊!因為那都是『相』,互相的照映啊!每一個地方都是鏡子;每一個境都是鏡子;我們遇到每一個境的時候,都在每一個境界的鏡子裡面都看到自己,真的都看到自己啊! 

如果你在鏡子裡面看到慈悲的話,那你就是慈悲啊!如果你在鏡子裡面看到對方貪,而沒有生起四無量心的話,那就是你的心有問題啊!但是你的心若是慈悲,寂靜,若是可以微笑,那世界也自然會寂靜微笑,也自然會清涼。請你真的親自來試試看!  

   一人得道 九族升天 

如果你有一個兄弟對你很不好,從來都不跟你說話,也都不對你笑,那麼請你先對他笑笑看,你先笑,看到他就微笑,他看到你的轉變這麼大,他一定會覺得很奇怪,他也許就會開始去思考 - 為什麼自己都沒有辦法微笑?

真的,如果每一次你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心都很靜很靜,你就會影響你周圍的人,這叫做一人得道,九族升天,你相信嗎?你相信一人得道九族升天嗎?我深深的相信 你如果有辦法心靜,你周圍的人也會跟著你心靜,這是可以體驗的!愛‧從自己開始! 

   外在的時間是內在空間的展現 ~ 無聲勝有聲 

如果你有辦法在任何境界都能微笑,你就可以在鏡子裡面看到笑容,因為境界就是鏡子啊!面對任何境界,如果你都用慈悲心去對待,你可以看到境界這個鏡子是慈悲的。境界是假的啊,就好像我們說時間是假的一樣。什麼是時間?時間是由一個人內在的空間所決定的,有空間就有時間,有時間不一定就有空間,有時候閒不下來就是害怕空間所帶來的空洞。 

有什麼樣的心就對應上什麼樣的境界,是心的鏡頭決定我們所取的相,客觀境界固然存在,但與我們的生命實際沒有直接關係。所有境界都是我們想的,都是我們的認知與解釋。我們真正能看到的和一架攝影機所能拍得到的,一樣是非常的有限啊!我們能看到的有時候甚至比一架攝影機還要少!如果沒有用心去看,我們所看到的絕對不如一架攝影機。我們在外面照相取景,回來注意重新看時,是不是常常發現之前沒看到的東西,這就表示我們的眼睛還輸給一台照相機呢。 

我們的眼睛其實有很大的障礙,我們以為眼睛看到許多東西,但是事實上,卻有很多東西都沒看到,你看到多少你就有多少沒看到;你看到越多,你就越發現更多沒看到。就好像前面我們所談的色盲一樣。 

我們追逐聲音,覺得沒有聲音很難受,我們就無法體會沒有聲音的好處。當我們遇到人的時候,一直說不停,我們就無法體會不說話的寂靜。連一個人在屋子裡很靜、很好的感覺,也給自己解釋成獨守空閨、寂寞難耐。 

真的,如果一個人內在沒有空間,就容不下寂靜。讓我們一起來創造內在的空間吧! 

物以類聚 

當我們碰到事情時,要能學習用無條件的角度來看,因為眾生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性相近、習相遠。輕的東西自然會浮起來,重的東西自然會沈下去,世間就是如此 - 物以類聚啊,我們和什麼東西在一起,我們就漸漸變成那個東西。

如果我們的心,經常和嫌厭、殘酷在一起,我們的心就漸漸變成嫌厭、殘酷,如果我們的心時時和慈悲在一起,我們就漸漸變成慈悲,所謂相濡以沫、物以類聚啊!你的心願意跟慈悲喜捨在一起嗎? 

永遠選擇無條件的對人好
           ~
覺得自己業障很重,沒辦法修行,那都是藉口,
          我們的心永遠都可以修行,永遠都可以選擇無條件的對人好
 

沒有辦法修行,業障很重,都是藉口,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了!勇敢的走出來吧!心是很奧妙的,心永遠都可以修行,永遠都可以選擇無條件的對人好。因為心本來就是無條件的東西,無條件的東西沒有辦法變成有條件的。有條件就不是心了,就一定分你的心、我的心。我們的心是沒有條件的!只要有辦法微笑,就表示你有一顆無條件對人好的心,微笑不為任何結果,就如花開不為誰開,那就是了。你不為了什麼在微笑,就表示你的心情好啊。你心情好不是建立在任何條件之上,那就是無條件,無所求的心啊。 

由衷地邀請你 ~  

一起來觀呼吸!

由衷地邀請你

一起來體會什麼是苦?什麼是樂!

由衷地邀請你 ~  

一起來練習微笑!

由衷地邀請你 ~

一起來體驗無條件的喜樂!

由衷地邀請你 ~

一起來分享學習佛法的好處!

由衷地邀請你 ~

一起來體會佛陀深深的愛!

由衷地邀請你 ~

一起來把慈悲喜捨散播給這個苦難的世間!

 

願大家離苦得樂  同證無上菩提! 

 

   結語 ~ 緣苦生信 

佛陀講的苦,是源於生死相依的苦,他對苦有很深很深的體驗和激盪。佛陀的時代,兒子是最能圓夢的,他卻將兒子取名為羅睺羅(圓滿的覆障)。因為他看到了最能圓夢的,反而障礙了他對世間深深的至愛啊!這也是佛陀的父親對佛陀出家的感覺。你能想像那種感覺嗎?  

悉達多太子出遊三個城門,他分別看到了老病死,那種從未認真對待過的真相,撼動了他敏感的內心!那種深深地想愛,卻因為老病死的無常而不能愛!當你看到了老病死是一個單向的流動,你就看到了無論愛有多深,你也無法保護你所愛的人,無法讓他不老、不病、不死。你可能體會這份愛戀的苦? 

悉達多太子走出第四個城門,他看到了一位修行人,孑然一身地走著,沒有孤單,只有無比的寂靜,對比之下,他豁然明白,這才是一條值得尋找的路,於是,他離開了家。 

所以佛陀在證道之後,告訴我們緣苦生信。要我們看清阻礙我們不能深深去愛的一切覆障。他的大徹大悟,是來自看到唯有出離,才不會白白受苦。他深知生命活著一定有它的導向,導向自利利他、自護護他,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透過這樣的尋思,他決定走出原來的框框,為的是不再輪迴的究竟解脫,最後他看到了苦的集起,看到了苦的消失,看到了體證苦滅之道:佛陀的深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