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開始就要超越主客對待(能所),很多人都以為以後才超越。沒有以後的,一開始就是沒有能所、沒有人我對待。一開始不對,以後就更回不來了!
修行一開始就要明,明就是歸零,完全無我,完全交出去,亳無造作。修行一開始就是一心,願意小而無內,空掉一切「我、我所」,絕待天地。沒有這樣的一開始,你會越修我慢越大;「我、我所」(能所)是不用修的,只是正見、只是醒覺。所以要先開悟、有正見,要開悟、有正見才能修。
傳統的修行人不隨便閉關,他要閉關一定是有見解上的突破才閉關。我們現在的主張:真正的閉關是與人相處就是和自己相處。
主要是出離心,因為見苦,所以出離心強,你已經覺得只有這一條路,才能從這裡下功夫。做不到絕待天地,閉關是沒有用的,怎麼閉還是人相、我相一大堆。人相、我相一定要歷緣對境,在現實中磨練;一定要在人與人的對待中,看到自己的絕待。如果不是這樣,你怎麼看到自己的絕待,一個人閉關怎麼絕待天地,怎麼破身見,怎麼可能知道世間在裡面,不太可能,你經不起考驗的。
我覺得傳統的修法是不得要領,他的可貴是發出離心(絕待天地),但是修行的方式不高明。如果他真的有出離心的話,那用我們的下手處會比較快,比較得利。
我們的下手處:真正閉關就是要學習與眾人相處如同獨處。
真的有出離心,真的要修行,天天都是在閉關,因為你的感覺都是世間沒有別人。你一定要從這裡下手,修行的第一步就是絕待,解脫的第一步就是破身見,100%。世間沒有別人。所謂「悟後起修」,你要破「重關」才能破「牢關」,重關一定要具足正知見,那個正知見不是你去閉關就能夠有的。當你正知見完全具足,也不用閉關了,但是你沒有正知見,沒有十足的慚愧心,閉關也沒有用,只有在那邊打妄想。所以傳統上閉關一定先有正見,不然只是在打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