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的省思
 大卿導師  主講‧2000.01.01 開示於洛杉磯


  每一年這個時候,大家都難免想到一年又過去了。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每一天晚上睡前也難免想到今天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難免會想到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我們是不是還在輪迴?是不是還在追求一些要不到的東西?一年過去了,這一年過的很忙碌。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 

  佛教對世間的觀點有很特殊的看法。佛陀說:六根、六境、六識就是世間,就是一切。這一句話,當西方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第一次轉述,但很少引起西方人的注意。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到了最近二十年,開始有西方人到南傳國家,很認真的修行才認識這樣子的一個世界觀。

  我們忙,你怎樣的忙,都忙不出這個世界;忙不出六根、六識對著六境所生的一切。不管你是忙賺錢,不管你是忙修行,你都離不開這樣子的世界。如果我們的工作只是為了溫飽,那工作可以很簡單,如果我們要超出這個溫飽以外的工作,如果不是為了慈悲,這樣的工作會覺得很茫然,會覺得很虛。

     我們的作意是:因為慈悲而工作,因為喜捨而修行。

  我們為了什麼呢?活著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慈悲,為了自己能夠快樂的過日子,為了自己能夠不心虛,為了自己能夠於這個世界,於六根對六境有喜。覺得自己是活在道路、真理、生命裡面。我們不就是為了快樂嗎?為了一種更寧靜的快樂。不管是在可意境、不可意境裡面有一種超然,有一種喜樂。

  一般經典上說修慈悲容易入三昧。這種三昧也都屬於未到地定的三昧。但是修慈悲的特性,就是因為它有來自於見苦的作意,所以它的收攝力道極強,所以非常有助於入深定。

  普通我們講無時不見苦,這個見苦不是見到你我的苦而已,是見到你我的苦跟這個世界不可分啊!是因為整個世界在受苦,所以你在受苦,我在受苦。所不同的是,修行的見證能夠見證到離繫的覺受。

  因為這個世界在受苦,你如何可能不苦呢?既然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別人在受苦而自己不苦,那除非你是一個絕緣體呀!一個絕緣體的,跟眾生完全無緣的體呀!不然,人類的特性就是見眾生受苦,於心不忍。你如何可能見眾生受苦而心不苦呢?你如何可能眼不見為淨呢?你如何可能一再逃避眾生在受苦的事實呢?血淋淋的事實呀!還有一種比流血更苦的事實呀!

  所以所謂的見到苦,是因為見到苦的同時生相,生眾生受苦受難的相,這是緣起啊!你看到了苦,你就看到了緣起。你所看到的那個苦不是個體五蘊在受苦,是一切的五蘊在受苦。

  我們對一切的觸,都要能夠明明白白的觸。要明明白白的觸的前提,是少觸。因為我們沒有本事多觸,我們沒有本事在一切觸「慈悲喜捨」,我們只有少觸,才能省力。這個省力就是用「慈悲喜捨」來面對境界,當我們不能以「慈悲喜捨」來面對的時候,我們不逞強,我們寧可少觸,減少自己太過用力的時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