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7跨年禪 七開示
十二月二十九日~元月五日‧大卿導師主講‧正醒禪苑

禪 前一天回到初發心深信法

禪第 一天~世間沒有別人

禪第 二天~百之百完整的人

禪第 三天~只有痛沒有苦活在呼吸的當下如來境界許願與佈達

禪第 四天~五禪支身體的單純2008年許願

禪第 五天~隨息

禪第 六天~聖脈的本色過去、未來空就是無量心的現在明觸和平、無諍的教育

                       佈達與回觀

禪第 七天~呼吸的完全

圓滿日~圓滿祝福情人眼裡和平的侍者找到呼吸找到心聖脈人的氣魄業盡情空

                       無來無去真正的年齡地獄

 

回到初發心--禪修前一天

禪修就是內化,一定要貫徹「世間沒有別人」,真的把每一個人都看成是自己,絲毫不打折扣。 

做到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第一步,先不要看別人,完完全全看自己、感覺自己---聽自己的聲音…呼吸的聲音、心臟的聲音。看到別人就看到自己,每一個別人都是自己;沒辦法做到,就不要看別人。要看別人就要看到那就是「我」,既然都是「我」,就看自己就好了。先照顧自己照顧得到的部份,也相信每個人都是這樣在練習。 

如果走路被撞到怎麼辦?就像你吃飯吃太快咬到自己的臉頰、舌頭、嘴唇…一樣,都是沒有別人啊!當你走路走太快時,兩隻腳也會絆到的。世間在裡面的感覺,是整個世間都在你裡面,你自己也會有危險的,就像切菜也會切到自己的手指頭,是一樣的。 

「法」一定要貫徹,不然問題重覆出現時,還是會不可意、不耐煩,不管境界多麼煩人,六度一定要出來,這樣才叫相信法。當你最愛的新車在停車場被劃一刀時,你的六度在哪裡?面對境界,不把法用上,吃虧的絕對是你,沒有別人。只要生起一個「這個社會怎麼這麼糟、人心怎麼那麼壞…」的念頭,就是沒有把法用上。 

任何境界,一定要有六度,請不要給自己任何藉口,這不是嚴厲的問題,是你要不要吃虧的問題。法就是這樣,看你要不要用上。就是要在每一個觸境都是六度,沒有,就是不夠相信法,就是沒有貫徹法,真的就是自己吃虧,沒有別人。 

觸到車子被劃的當下,是收縮、是痛的感覺,完全收縮就是:劃車的人就是你。你也有可能自己劃到啊,任何的抗拒都是多餘的,沒有任何的好處。懊惱、抗拒,對事情是沒有好處的。知道而做不到,只因法沒有貫徹。 

法就是要貫徹,不能有任何的藉口,不能打折的,禪修更是如此,一打折,七天就白來了。真的要發大心,剋期取證,這七天一定要證到什麼、體會到什麼,這不是有所求,這是有決心的佈達,我一定要證到「看到每一個人都看到自己」。 

當「法」變成文字的時候,需要身體力行,需要貫徹,法本身很單純,所以在做的時候,也要很單純。一個法作意就要一直練習好幾個禮拜,徹徹底底做到由衷,徹徹底底做到世間沒有別人,徹徹底底做到跟別人講話就是跟自己講話,這樣才會單純。 

徹底貫徹法義,一遇到境界,根本不用轉念。轉念很容易變成概念式的轉換,還要轉就不由衷了。一個單純的「由衷」法義,真懂了,就涵蓋六度了。下一次選擇「認真」來練習時,「認真」又涵蓋六度了。 

就像慈悲喜捨,一個慈心作意,一定包括悲心、喜心、捨心,一個悲心作意,一定包括慈心、喜心、捨心,一個喜心作意,一定包括慈心、悲心、捨心,一個捨心作意,一定包括慈心、悲心、喜心。但是在作意捨心時,就貫徹捨心,其他的三個心就只在校正捨心有沒有偏差。 

「法」,一定要貫徹,不要說:這個人對我那麼不好,我還要陪笑,這太困難了…。千萬不要這樣想!橫豎就要去貫徹!相信法,就一定要去貫徹!深信法不會讓你吃虧,就會願意去做。不管這個人對你多壞,就是要這樣去貫徹。當然不是遇到那個曾經對你很壞的人,才去轉念,而是下定決心,不管遇到誰,都要貫徹法,沒有特別要去針對最難面對的人。 

我們一直在強調做一個尊貴的攝影師,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他的絕美,要看到每個人都是花,才算是會欣賞,才叫做看到對方的有。要「看人如看景」,意思是看到人,都看到一座森林,每個人都是風景。 

什麼叫活得過癮?什麼叫做這一生,活夠了?那種幸福感、滿足感到底是什麼?這一期的生命,怎樣才叫做夠了?什麼時候你可以很滿足的跟大家說:再見!我要走了!想像一下,想像才能憧憬。 

禪修,不給自己任何藉口,也不是給自己壓力,而是深信法、貫徹法,注意力就是要單純,不單純就學不到東西。禪修就是要非常非常單純,所有的法都是非常單純的,表面上看起來複雜,目的都是導向單純,不管外相多麼複雜,都要從單純的地方下手。 

來禪修,就是鍛鍊心靜得下來,心靜下來要導向哪裡?要導向心如虛空!什麼是空?空就可以收納涵容一切,看到萬事萬物都是完全收縮、完全膨脹,這才是它的本心。每一個生命,每一個物質,都要完全收縮、完全膨脹,完全展開它的真實力,這才叫大開大合,淋漓盡致,生命力完全的展現! 

深信法--禪修前一天

不要給自己藉口,也不是給自己加壓力,而是深信法。就是要貫徹,注意力就是要單純,不單純一定吃虧,來禪修一定學不到東西的。來禪修就是要非常非常的單純,所有的法都是單純,表面看來複雜,實際上都是非常單純,所有的法都導向單純,不管它表現得多複雜、講得多複雜,它都是單純,就從最單純的地方下手,那一定是知量的。 

知量的意思不是打折扣,不是說:我知量,我就做一部份就好。法就是全方位貫徹,所以像永川一日,他們真的很由衷,那種單純的情操很容易得力,一日的作意就是很單純,還有一個可貴的地方就是很有想像力。 

修行一定要有想像力。為什麼要有想像力?因為我們平常都以為想像力違悖現實,其實想像力可以很實際。一般人會以為,世間怎麼可能沒有別人?明明是有別人。其實這是想像錯誤。 

世間沒有別人、世間在裡面是實相。用一種很粗淺的比喻:我需要借五百萬,你借我啊!因為沒有別人啊,借我就是借你自己嘛!不是這個意思。你要跟我借五百萬,一定有用途,問題是那個用途不是我要的,因為我們內心裡面常常有好幾個人在商量,這個五百萬要不要買這一支股票?一個聲音是要,一個聲音是不要,所以,你不一定要聽那個要去買那一支股票的聲音,你可以不聽啊,還是沒有別人。我還是把你當成自己啊,對不對? 

我有兩個人,我不是只有你而已啊!沒有別人,不表示我已經變成一個人,我還是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定要統一,不統一的話,晚上會睡不著。到最後,它還是要統一,決定投不投資這一支股票。要不要借你,選擇不借,不表示把你當成別人。選擇不借你,就像我不投資這支股票、不買這一支共同基金一樣,不借並不表示沒有把你當成自己。 

每個人白天都有很多對話!所有對話都要回到法上,都要統一!回到最單純!不然,你看!多少人,今天買了股票,今天後悔,唉!跌了那麼多!才買個五十萬,就跌了十萬塊。早知道,就不要買!這種對話,你看,在多少人身上發生。股票又被套牢了,一買就開始狂跌,像這樣的對話,如何讓它止息。  

問:看別人的本心跟看自己的本心,有沒有什麼不一樣!有沒有什麼作意要領?

答:一樣啊!你當然要先看自己的本心,好像我們講過國王的廚師,就是內身、外身、內外身的問題。我們要看外身,當然要先知道內身,要先知道自己的本心是什麼,才能夠將心比心!所以,你知道了自己的內身,你就很容易知道外身,此心同、此理同。 

問:就像我會自動的跳過他的個性。像這樣的尋,是不是就一直看他的本心?

答:是啊!

問:因此我就沒有被那種表象所拉去!

答:個性就是像我們自己有時候在考慮事情,也有考慮各種比較不實在的可能性,所有好的、不好的,都可能考慮了。個性的部份,就有一點像有時自己一開始覺得可以,後來覺得那個是不可行;或者是荒腔走板、不實際,都可能。他的想法,也是我們的想法,我們也考慮過了。 

問:有時候,是會在這種交談裡面,沒有找到一個「伺 」的狀態,但也不會覺得怎樣,這算是捨心嗎?

答:「伺 」一定有的,「伺」的意思是說,你已經在那個地方盯住,然後放棄了、不要了。 

問:但一直沒有出現啊?就是在看對方的時候,一直沒有出現哪個狀態?

答:有啦!但很快,「伺 」的意思是說:抉擇。它已經抉擇了。它像開關,你已經把它關了,當然就沒了。好像你眼睛看這個茶杯,然後不看了,不能說你不曾盯住啊!不看了不表示沒有伺,因為看不看都在瞬間。

問:在那個決定當下就是了嗎?

答:對!決定就是「伺 」了!決定是一種伺,但還不是捨心。尋伺還不算捨,但它是一個決定,注意力,不是看這個、就是要看那個,都是決定。

問:所以,在那個點上面,事實上,它就已經決定了?

答:對!那就是「伺 」了。 

問:所以,貫徹力表示就是「伺」了?

答:但是,轉變的時候又是「尋」了。「伺 」了以後還是會有「尋」,因為我們一直都在找一個最穩當的點。雖然決定了,還是有在「尋 」,有在稍微修正一下。

問:所以,像永川那個例子,他當下觸的時候,因為「尋」不當,有生不可意,可是下一秒,因為尋伺對了,就是那個由衷佈達的貫徹力,「伺」到了的時候,力量出來了!

答:因為他平常都是在那個尋伺裡面,只是說,因為突然的衝擊過來,一下子那個法沒有出來,但是,很快就出來,這很厲害了!但它是瞬間的,沒有作意的,不是透過轉念的。

問:所以沒有經過「尋 」,直接就是注意到那一點上,他的力量就出來了?

答:你可以這樣說。但是,平常他一直在「尋 」,就是平常的功夫有打成一片。雖然還沒有在撞擊那一剎那馬上現起,但是已經很厲害了。先不管實際,至少我從他表達出來的,我覺得他很強了,法有貫徹了!是這個意思。 

問:我們可以這樣講嗎?不管是在外身還是內身的尋,其實都是在幫助自己看到本心?

答:是的!他當然也是老修行,但是,來【聖脈】算是新同修。半年前,有同修跟他介紹法,他還是很嗤之以鼻的!但最近一、兩個月,他那種轉變好大、好大啊!你看,一月的五哥永 陵,都是轉變很大嘍!以前動不動就發脾氣、不耐煩,現在變得好多好多! 

問:像我們都是以親教師為內外身來修正嘛!但是,外面沒有親教師的團體,他怎麼修?這樣學法就不太可能吧?

答:學法本來是要有善知識的!所以,我們希望聖脈的成員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外身嘛!我們都要注意自己的迴向。

我們真的是一直在迴向,就像我們在台北曾說:你隨時隨地都在教學相長啊!就像有一次一位同修要另外一位同修來帶打坐,就說:我不行啦!我不行啦!跟他提醒了以後,他改口說:下一次只要再找我帶打坐,我一定說好,你就是要去承擔、要去學習!這樣才會進步快!

除非是很大的場合,由老同修來承擔。禮佛要會帶,經行要會帶,打坐要會帶,不能說不會。你說你不會,你就學不到東西。 

問:說不會,是因為不單純嗎?不會也可以很單純?

答:當然主要是一日他真的是很單純,他在練習禮佛、經行,都有進入狀況。所以他有信心,因為他自己有得力有受用,所以很自然敢承擔。就像他一開始,還要請同修教他注音符號,以他的教育程度,以一位男人的個性,通常是很不喜歡電腦的,這樣一個在社會上外表看起來像是「大字不識幾個」的人,怎麼可能去使用電腦?怎麼可能!光是他使用電腦這一點,我就很佩服! 

說真的,我一開始碰電腦也是不簡單的。好麻煩啊!這滑鼠怎麼滑來滑去,鼠標怎麼這樣跑?好像第一次學溜冰一樣,一下子就滑倒了。那個滑鼠真的像滑雪,一下子屁股就痛痛了。所以,光是願意使用電腦,我都好佩服,很多人寫日記說:我不會寫啦。以一日的教育程度,他要寫一篇作文,在小學一定是不太可能,長大更不會啦!這樣的人,竟然可以寫日記!佩服!而且第一次寫日記他就說:沒有什麼好想、就寫,不用想就是寫,這就是寫作的要領。 

他不用當寫作老師,他不用是國文老師、英文老師,都不用。他講的這一句話是最標準的:不用想、就寫。寫文章本來就是這樣,學語文也是這樣,學語文是不用想的。但是,人最大的障礙就是想、想、想,一想就想多了,不敢去了、不要學了。對不對? 

所以,寫文章、學語文、修行,都是不要想的,照著做就對了!找到對的老師、找到好的老師,去做就對了,一落入想,就會覺得這好難喔!坐在電腦前,想寫日記,腦筋打結,空白了兩個小時,一個字都沒寫出來。沒什麼好想的,有同修在問說:怎麼寫日記?師回答:一開始就是亂寫。 

學語文一開始亂講。要敢講,亂講就好了。講一講就會了,不敢講你就學不會。怕發音錯誤給人家取笑!你完蛋了,你也不用學了。一日這樣的人,就真的是單純、有夠單純。第一次寫日記,就可以這樣教人家。因為他的教法是最標準的,他都是這樣子跟他的同事、員工,這樣講:不用想,有什麼寫什麼。 

為什麼要大家去共修報告,很多人都說我來共修會,學不到東西,我參加聞思班就好。其實,共修報告本來就是要學會表達,學會聽同修報告,而且很快的整理出東西來,能夠幫助一位同修從沒有重點的報告中幫他整理成有重點,這叫做學習聽話的藝術。因為,平常聽人家講話都很沒有耐心,也不會幫人家重點整理。 

第一個我們學會自己整理報告,這就是內身;外身就是以後學會幫別人整理。因為台灣從小的教育不是很講究表達,美國人是很講究表現力,你要會呈現要會表達,這就是我們非常需要的,所以來聖脈是來學習講話、學習聽話。很多人真的表達很困難,講話很冗長又沒有重點,你幫她整理,他就不用講那麼長。 

很多人講話扯半天,其實,他要講的就是那兩句而已。但是,他不會表達,你會聽,就幫他整理,他也很開心啊!所以,來共修報告,不是只有報告自己的,還要學會幫同修整理。私下你可以跟他互動:你剛剛的報告,可以這樣表達,也許會更有重點,大家也聽得更清楚。這需要練習的,這不是只有修行有用啊!平常家人之間的對待、同事之間的對待,都很有用的! 

來學說話、來學聽,這就是八正道的正語。怎麼會說來共修會沒有學到東西?這麼多人那麼認真、那麼用心地用他的感情在報告,怎麼可能沒有學到東西?當然,有些同修報告的,你會聽不懂,聽不懂也可以問。

 

問:這個現象還蠻普遍的。比方說:共修會進行了幾年,突然有新同修加入,就會有親教師所提的,他會覺得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怎麼樣去拉近這個距離?

答:這是我們不會表達的問題,像有新同修反應說:你們都報告跟兒子的問題,我又沒有兒子;你們都報告跟配偶的問題,我又沒有配偶。其實,你不一定要有配偶、不一定要有兒子。每一個人的例子都有普遍性,你就要會認真聽。同時表達的人也沒有表達出來。任何關係都有普遍性,可以適用在每一種關係裡面。 

假若對方的報告我學不到東西,很可能是報告人報告得不夠好,尤其是新同修,他想要學東西。讓每個人的報告都具有普遍性,就是說,雖然是夫妻關係,事實上也可以用在我跟姐姐的關係、用在我跟我弟弟的關係。很多同修之間都有夫妻的對待嘛,所以,夫妻的對待不一定是夫妻的對待,也可以是兄弟姐妹的對待。要讓人家感覺到,一切關係都很有類似的心結。

 

問:為什麼單純就會有想像力?

答:我沒有說單純就會有想像力,我是說除了單純以外,還要有想像力。好像說:他就是我,沒有別人,這個一開始需要有一點想像。

問:我覺得自己很沒有想像力,問題是出在哪裡?

答:練習不夠。就是說當你聽到一日在表達的時候,如果很認真聽,你會跟著有想像力。沒有那麼難!不必去想為什麼我沒有想像力?這個本身就是一個想蘊的問題。不要去想,就去練習就好了。我們有很多日記分享,但發現很多同修日記從來不提他讀過別人的日記,那寄給你有什麼用?這也可以是聞思之一,聞思不一定是親教師的法語,包括同修的日記。通通不提的話,我就不知道你到底有沒有收過日記,或者收到日記到底有沒有讀?

 

問:剛剛親教師問:我會不會百分之百不會像婆婆那樣子,如果我認為我只有百分之五的可能呢?

答:夠了!百分之一就夠了,百分之零點一也夠。

問:那就夠了?

答:對!你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掉入那個坑洞,你就可以想像你掉入坑洞是什麼樣子,不一定要百分之五?對不對?

問:可是,有時候會像說,我年紀大的時候,我學【聖脈】的法,我不會像婆婆這個樣子。可是我不敢保證我百分之百不會。

答:對啊!你有可能某一種生理機能退化,某些智能退化,腦袋退化,這是最沒有把握的事情,因為色身變化,是做不了主的,你婆婆的情形就有點類似這樣子。她有些功能就退化了。 

問:她即使有學聖脈的法,也有可能這個腦功能退化?

答:對啊!年輕人無法想像說,老人為什麼牙齒咬不動。為什麼你的飯就要吃軟軟的。 

問:可是,如果我現在在意的是她平常表現出來的那個情緒的問題呢?

答:你要多想怎麼幫助她,不是想怎麼去防止她。一個是積極面、一個是消極面,常常去想那個想那個消極的,就沒有用。 

問:就像我今天我討厭我自己,我也去看到我自己要的是什麼?

答:是的,就是要完完全全的接納,完完全全地從你能夠改善的部份改善起,不要去厭嫌,因為那個沒有用。六度你只要用不上,一定是吃虧。一定要貫徹法,貫徹法,一定最省力!就是要這樣相信,然後去做就對了。省力的做法,就是單純,沒有抗拒,很容易就找到那個最省力的方法。

 

世間沒有別人--禪修第一天

聖脈有六度三箴,三箴之一就是幫助彼此建立信心,在禪修來講,就是幫助每一個人在我身上看到最美麗的心,幫助別人,幫助自己,我們都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最美麗的心,也希望別人在我身上看到最美麗的心,因為每個人都是我的鏡子,我也是每個人的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在我身上照見他自己,我也可以在每個人身上照見我自己。 

修行很重視這個內身外身,內身就是自己,外身就是別人,世間的問題都在別人,都在世間有別人,別人不是自己,沒有辦法看到別人就是自己,所以才沒有辦法愛人如己。 

我們講迴向,迴向的意思是我在別人身上看到我自己是什麼?別人在我身上看到他自己是什麼?我們最希望別人在我身上看到他最美麗的自己。我們也希望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這就是真正的迴向,照見彼此內心的最美。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都有共同的盼望,每個人都有他最好的一面,有他最不好的一面,最不好的一面一定不是他想要的,我們都想活出最好的一面,需要彼此的迴向,彼此的鼓勵,在彼此的眼神中,找到信心,甚至在別人不能夠欣賞裡面我們還能夠看到自己的最美,能夠在最沒有信心的時候,給對方信心,其實也是給自己最大的信心。 

迴向就是幫助彼此建立信心,怎麼可能在彼此身上看到他的最美,就是透過身體安靜下來。來禪修就是來學習不動姿,學習身體不動的時候,身體有什麼在動?呼吸在動,心臟在跳,血液在流動。如何在動裡面,去體會不動?在呼吸的來去,血管的收縮膨脹,在心跳裡面,去體會什麼是不動,什麼是安靜的身體,透過身體的安靜,來體會心的安靜,透過內心寂靜,來看到世間的生滅來去,也就是看到無常。從不動中看動,在動中看到無常,在無常中又看到不動,這個不動就是最安靜的身心,最清淨的身心,用這樣的身心來跟世間迴向。 

來禪修,就是來鍛鍊最安靜的身心;鍛鍊最安靜的身心,先從鍛鍊身體的安靜開始。

願意幫助彼此建立信心,這是一種深情,修行是最有感情的,用深情來打坐,用深情來禮佛,用深情來經行,用深情來看這個世間。所以第一個要有感情,因為願意幫助彼此建立信心,因為都希望這世間更真更善更美。這是很美的心,很美的情,同時,還要有很美的想像力,很美的想像力是指我們的憧憬,憧憬我們是阿羅漢,憧憬自己是大修行人,憧憬自己是可愛可親的人。 

這樣子的想像不是自我膨脹的意思,想像是一種很深很深的憧憬,這樣就是一種取相,願意取這樣的相,願意像一個大修行人,願意像一個阿羅漢,當你願意很深很深,深深願意這樣像的時候,在修行來講,是最快的。也許你會說:我又不曉得大修行人長得怎樣?他是如何走路?吃飯?如何呼吸?我們只能透過對禪修導師的認識,透過對法的認識來想像什麼是大修行人。或者是透過對經典的認識,但至少是你心中最美的圖像,對不對?不管知道不知道阿羅漢長得怎樣?不管知不知道佛陀長得怎樣,但至少你有你嚮往的最美的樣子。 

從現在起,你就讓自己最美的樣子出現,你的桌子是你最美的桌子,你的吃飯是你最美的吃飯姿勢,就從現在起!不要給自己壓力,用最放鬆的方式讓自己最真、最善、最美,這叫做用想像力來修行。這已經有人做到了,我們有一位台南同修叫做一日,來聖脈很短的時間,親教師主動讓他皈依了。 

國字認識沒有很多,注音符號也不會,這樣的人,竟然肯寫日記,禪修導師非常佩服,第一點光是願意寫日記,親教師就非常佩服,第二點:使用電腦寫日記更佩服,親教師當年學電腦也有壓力,第三點:一開始修行就用感情修行,第四點:非常有想像力。說話很會打比方,他做得到的,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將心比心,如果我是他,走進聖脈真的不容易。很多人都在抱怨寫日記,還要用電腦,一想到就覺得好難,真的是很難,越想越難。 

還有很多人面對電腦寫不出一個字,他十五分鐘就寫完了,他還會教人家寫日記,他說寫日記不用想,想了就寫不出來了~他的一句話道出了所有世間學習的要領,學語文不用想,寫作文不用想,打坐不能想,他的一個答案就回答世間的三個大問題。尤其寫文章,不能想,一想就寫不出來了。學語文,這句話不敢講出口,那一句話也不敢講出口,那你不用學了,學語文就是要亂講,寫文章亂寫,寫日記也是要亂寫,不要那麼嚴肅。 

放鬆一點,想像力有很深很深的憧憬,憧憬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不是自我膨脹,每個人都有最深的嚮往,這樣的嚮往非常有助於修行,上求佛道就是一種最深的嚮往,下化眾生就是一種最強的迴向,因為我們真的很想別人在我身上看到她的最美麗,能幫助他建立信心,是最愉快的事,我們都想要這樣子迴向給別人,當我們深深願意這樣迴向給別人的時候,心就自然的由衷,自然的美起來,學語文就講不要想,寫日記就寫不用想,打坐就坐不用想,這樣就對了,只管用最好的姿勢,很安靜的看著呼吸,讓自己所有的動作,所有的念頭都變成最簡單。 

當身心回歸最簡單的時候,事實上就是我們力量最大的時候,所以你可以簡單到只有數息,其他的方法都放下,只有最簡單的數呼吸---一個呼氣完成數一,兩個呼氣完成數二,數到九再倒數到一,什麼都不用做,只做這個,把這樣的練習看成是練棒球也好,練兵乒球也好,打高爾夫球也好,看成是一種運動,運動本來就是很簡單,但就是要無數次的練習,只要做得到從一數到九,從九數到一,連續三回合,沒有任何的雜念,你身體有一定很特別的覺受。 

如果是九十九回合數息,那更不用說了。身體的體驗,會帶給自己對這個身心很特別的重新認識。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練習數息。

最放鬆的吸氣,最放鬆的呼氣~呼完氣數一,

最放鬆的吸氣,最放鬆的呼氣~呼完氣數二。

能夠從一數到九,再從九倒數回一,稱之一回合。若數不到,也不要給自己壓力,沒辦法放鬆的呼吸,也不要責怪自己,不要著急。

很單純的心念數呼吸,很放鬆、很自然的呼氣,很放鬆、很自然的吸氣,數呼吸數到心非常的安靜,非常的喜歡,非常享受當下的安靜,數到覺得可以不用數,一樣可以很自然的心安住在呼吸上。

 

百分百 --禪修第二天早

每一次上座,在心裡面佈達:這支香數呼吸要做到幾個回合,每一支香有每一支香的進度。 

數呼吸讓自己的心思、心念變得很單純,只要數得到三個回合的一數到九、九數到一,就三個回合,身心就會有輕安的感覺,九個回合,那就更輕安、更寂靜了。數了二、三十個回合,幾乎都可以不用數了,心都非常安靜了,這就進入隨息了。 

今天就是做不到一個回合,也不要有挫折感,凡事總是要開始嘛! 

每一次上座,就在心裡面佈達:這支香要做到什麼?做到不動姿,做到隨時隨地回來數呼吸,做到隨息,每一個心念都安住在呼吸上。 

任何一種練習都可以讓心念單純,每一次上座,都找到自己最好的、最放鬆的姿勢,感覺這個身體跟大地有最好的密合,然後,在心裡面佈達:我這支香要做到什麼?下座前,回顧一下這支香做到幾分。

 

完整的人-----禪修第二天

要做一個完整的人,要有一顆安靜的心,要有不胡思亂想的能力。 

這支香我們講隨,數、隨、觸的隨。這是在講呼吸的品質,找到最舒服,最平靜的呼吸,不容易喔!你現在開始練習,吸完一口氣,去體會吸完氣最舒服的感覺,所謂最舒服,就是最寂靜、最安住,一個雜念都不會生起,這樣的感覺才叫舒服。 

吸完氣還沒有呼氣,去體會有沒有那一種質地,光是吸完一口氣,就可以感覺自己是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先不要管呼氣,當然要呼,不可能不呼氣,先不管呼氣的品質。 

吸氣、先去管吸氣的最佳品質,充分的體會吸氣的功德,最溫柔、最深情的吸一口氣,吸完氣,去感覺還沒有呼氣前的狀態,不要憋氣喔!一憋氣,呼氣就不自然而難受了。吸完氣,還沒有呼氣,這個時候叫完成一個吸氣,完成一個吸氣的覺受是平靜、寂靜、清楚,乾乾淨淨的感覺。整個身心都很安住,充份休息的感覺。時間很短沒關係,然後再呼氣、再重新吸氣再去感覺那個時間,吸完氣還沒有呼氣的時候,不是憋氣,所以時間可能不是很長。

呼吸是非常非常舒服的事,但我們可能沒有很注意呼吸,我們可能不是很清楚吸氣的最高品質是什麼?呼氣的最高品質是什麼?這支香就是在練習,什麼是吸氣的最高品質,用吸與呼之間的止息來檢定,要非常的自然,不能憋氣。一開始的止息很短,沒有關係,放輕鬆,呼氣一定要很放鬆,不然你會覺得呼氣是很高難度。 

呼氣,不可以用力喔!現在注意力放在呼氣與呼完氣,吸氣不管它,你能夠有一個呼氣,從呼氣開始到呼氣結束,沒有一點點的喘和逼迫,沒有間斷的呼氣。一開始你可能會感覺你的呼氣居然會間斷,你開始覺得,哇!呼氣這麼難喔!這是長呼吸喔!完全的吸氣、完全的呼氣,完全的呼吸很舒服喔!有沒有找到啊?最舒服的、最寂靜的、最平靜的,最有休息感的呼吸,找到了以後,呼吸就慢慢變短變微細,叫短呼吸。

 

只有痛沒有苦--禪修第三天早

靜下來的時候,就看到自己不夠靜。 

想靜下來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心不夠靜;靜下來的時候,看到自己還可以更靜。禪修就是來鍛鍊自己,能不能讓這顆心靜下來。常常會遇到的就是痛,好痛好痛喔。我們要會分別什麼是痛跟苦,對痛的抗拒稱之為苦,對痛零抗拒就是只有痛、沒有苦。 

徹徹底底的接受痛,用最好的姿勢,最鬆沈落的身體,讓痛流過,每個人多少都怕痛,牙痛、可以很痛,身體任何一個地方的痛都可以很痛,想不想鍛鍊一種方法,可以讓痛完全的導入地心! 

能不能在每一個呼氣,覺得自己是一棵樹,每一個呼氣都是樹根往地下長,每一個吸氣都是從地下吸取能量、往上生長,很放鬆的呼氣、很放鬆的吸氣。 

剛剛講的是基本概念,如果還沒有練習好數呼吸,那還是要繼續,只練習數呼吸,剛剛講的,全部都不要去注意它,但要知道是來練習只有痛、沒有苦,也就是對痛零抗拒、對不耐煩零抗拒,對雜念零抗拒。 

雜念來了,知道、放下,不耐煩來了,知道、放下,外面施工的聲音干擾了,知道、放下,還是一樣數呼吸。所有的聲音…施工聲、狗吠聲、鄰居吵嚷聲、內心的雜念,都聽成「要認真、要由衷、要單純」。

 

活在呼吸的當下--禪修第三天晚1 

深呼吸跟長呼吸的不同在 ~ 深呼吸有用一點力。

深呼吸很舒服,但是,它因為有用一點力,所以會累。如果一直做深呼吸的話,容易疲勞。通常剛上坐或者要下坐,不妨慢慢做幾個深呼吸,跟長呼吸一樣,都是體會最舒服的吸氣和呼氣,很細心地去體會呼吸,就會發現呼吸粗,心就粗;呼吸細,心就跟著細。整個身體放鬆了以後,呼吸的量就少了,呼吸就變細了。一樣是最舒服的呼氣、最舒服的吸氣,一樣地去看呼與吸之間的空,呼與吸之間的止息,吸與呼之間的空,吸與呼之間的止息。去感覺止息的寂靜。感覺呼氣的平順,沒有間斷;感覺吸氣的平順,沒有間斷,沒有喘迫。 

在呼吸裡面,體會每一個當下,都是自然的,不造作的,沒有用力的。從一開始吸氣到吸完氣,都是自然的,沒有要打斷它。呼氣,從開始呼到呼完氣,讓它完全的流動、沒有間斷、沒有喘迫。 

每一個當下都是最好的!從吸氣的開始到吸氣的結束,每一個點、每一個吸氣的點,都是最好的。在當下的因緣,它都是最好的。從呼氣的開始到呼氣的結束,每一個點都是最好的,細細地品嚐,從開始到結束,從起點到終點,每一個點都是最好的。叫做 ~ 活在呼吸的當下。 

任何的干預,都是不自然的,都會讓呼吸沒有辦法完全流動,都會妨礙呼吸進入最細微的境界。 

生命就像呼吸,上座下座都像呼吸,下座後,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提,每一個身體的轉動、變化,就像我們走路的提、移、落,每一個動作都是最好的。每一個眼皮的開合、眼球的移動,每一個注意力的變化,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最好的。 

活在當下就是活在每一個最好的當下,活在一個最鬆柔、最靈活的當下。相信自己可以活出每一個最真、最善、最美的當下,也相信別人可以活出最真、最善、最美的當下。要在生活上,活出每一個最美好的當下,我們先從上座來鍛鍊,鍛鍊從長呼吸進入細、短的呼吸,所謂短就是細。長呼吸也好、細的呼吸也好,都是最舒服的呼吸、最自然的、沒有一點點干預,最流動的、最寂靜的。

 

如來境界~完全收縮完全膨脹--禪修第三天晚2 

      我們的身體,根據當下的需要在吸氣、在呼氣,每一個吸氣、呼氣,都是無常,都是因緣和合。你不能不吸,也不能不呼,這個不能不,有人稱之為「苦」,這樣的苦,讓我們不自在,叫做「無我」。 

你一定要呼吸,就是無常;你不能干預,就是苦、就是無我。不能干預的感覺,就是不夠自在。一定要入這個因緣,它不能夠離開因緣,所以是無我,在《阿含經》裡面,「我」是自在的意思,「無我」就是不能自在。慢慢的這個「我」的字開始轉變它的意涵,變成「空」,不再是「自在」的意思。 

文字是很活潑的,不必把「我」這個字設限為自在,在法的世界裡面,無我就是我。當你不自在,體會了不自在那一種放下,放下了那個不自在,就是空,就是另一種自在!它是一體兩面嘍!所以,無我的反面就是我。這個無我就是「空」,「空」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心。這個心,就是空。這個我,不再是你、我、他的我,而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那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心。 

在呼吸的一來一去中體會無常,體會因緣生滅的聚散,體會一定要吸、一定要呼,在止息裡面體會「空」,體會心的寂靜,然後再回來體會每一個吸氣的當下,從起點到終點,儘管它是來來去去的生滅。但是,每一個當下都具足了完全的空,完全收縮膨脹的空。在因緣和合中,在因緣無常裡面,它依然是空。空是無我,無我後的我更是我,是放下了那個不自在的自在。真正的我就是心,就是放下了那個不自在的自在。我們共同的心才是心!我們不同的心,那個你的心跟我的心不同的,叫做個性,叫做每個人不同的刺激反應模式,叫做「性格」,不叫做「佛性」。 

佛性是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有一顆最真、最善、最美的心,叫做佛性,叫做本心,你說你的心跟我的心不同,那個不同叫做個性、叫做性格,叫做待人接物的反應模式,不叫做本心。好像水的源頭都是一樣的,但是,你的心可以是檸檬水,他的心可以是甘蔗水,咖啡也好,烏龍茶也好,源頭是一樣的,甘蔗水跟檸檬水不一樣,咖啡與烏龍茶不一樣,但都是水。源頭都是清淨的。那個清淨心,稱之為佛性,稱之為本心,稱之為真正的我、也是無我、也是空。 

只有「空」的心,才稱之為心。 

在每一個吸氣、呼氣的當下,就能夠完完全全的體會,來去生滅的因緣下的無常:你非吸氣不可、你非呼氣不可,這個「非」不是不好的意思,這個「非」是自然。所以,在吸氣的起點到終點的每一個點,起點跟終點之間還有很多的點,整個一線下來,它都是完美的。 

所以,吸氣是很舒服的,吸完氣,止息,也是很自然的、很舒服的;開始呼氣,一條線一直呼,很流暢的呼,一直到呼氣的結束,每一個點都是非常舒服的,都是完美的。呼完氣的止息,非常的寂靜、舒服,沒有一點喘迫。吸氣、止息;呼氣、止息,每一個點都是完美的。但,同時也是無常的。只要有一點點的因緣不具足,它就會有苦迫感、就會有不自在。 

在苦迫感的不自在裡面,一樣可以見證空,見證完全沒有抓取的空,見證完全沒有抓取的心,見證完全放下,見證完全打開,大開大合的涅槃。

如來的境界,就是來去生滅中,活出每一個最美好的當下,活出最真、最善、最美的心,活出完全收縮---無比的謙虛,完全膨脹---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每天的生活,在出入息念中隱身,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中隱心。 

 

許願與佈達--禪修第三天晚3  

我們的身體是認識這個世間的工作平台。回到身體,一定要回到呼吸來,透過觀呼吸,我們深刻的知道,粗的跟細的呼吸,絕對影響我們心念的起落,所以我們非常願意謙虛的看著呼吸。 

願意老實看呼吸就是一種謙虛,不老實看呼吸,就等於蓋房子不用水平尺,而用目測的。很細很細的呼吸,是我們最接近本心的時候,最接近我們的本心、最接近佛性的開始。呼吸細了、心細了,很容易就有喜樂的禪相,隨時隨地喜樂的禪相能夠在生活上現起,稱之為定力,但這還不是智慧。 

當年悉達多太子的兩位老師,都是無色界定的高手,都是隨時隨地可以入無色界定,隨時隨地進入止息的狀態,可以入很深很深的禪定,但是他們沒有智慧,悉達多太子知道那不是究竟解脫,所以重新的回來初禪的體驗~~有尋有伺。 

有尋有伺,意思就是說重新回來現實,重新回來看自己注意力的起落。禪定有時候變成一種逃避,止息可以是非常舒服的逃避,對世間苦樂、有聲有色衝擊的逃避。但要得到智慧,就不能逃躲,就要見証「聲非聲、色非色」,見証「色即是空」。禪定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但它不是終點,是一個起點。 

入定非常舒服,但是你入定,卻不能夠在現實生活用定力來尋伺,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那就不是智慧。所以智慧的禪定,在佛法裡叫「那伽定」(又稱龍定),就是隨時隨地在生活中,在繁雜的世間對待中,甚至在國際紛爭中,都能夠把法用上,把定力用上,把苦集滅道用上,「繁興永處那伽定」!智慧就是在複雜的事情中,看到很簡單很流動的下手處。 

七天的禪修,先把呼吸做好,先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吸氣和呼氣,很放鬆的,不要擔心為什麼連數呼吸三個回合都那麼困難,也不要責怪自己平常沒有練習就跑來了,來了畢竟比沒有來好。放下吧!放下我們世間的牽掛,千萬別在禪修結束後,你依然是禪修前的那一個很容易煩燥、很容易下判斷的人。 

禪修前有沒有許願啊?如果沒有許願,現在還可以許。許了以後,每天每個時段都要佈達。每個時段結束後,都要回觀這個佈達做到了幾分。禪修七天很緊密,南傳佛教的禪修,很多都是49天的,我們才七天,換句話說,一天要當七天用,才會有49天的效應。你不用羨慕人家49天,你夠單純、夠有決心,七天絕對夠你剋期取證!

七天剋期取證,你想要證什麼,許個願吧,真的是心想事成喔!但你要很有心,要非常的憧憬、非常的嚮往,我們稱之為取相,非常憧憬、非常嚮往,就沒有那麼困難,不夠憧憬、不夠嚮往,感覺上就會覺得非常困難。 

睡前要許個願,醒來要許個願,用齋前要許個願,做什麼事都許個願,我們稱之為佈達。願是深深的嚮往,佈達是要做的,是要身體力行的。佈達就是我有決心做到!我有決心做到下座後,每一個動作輕慢柔、鬆沈落,包括擔任執事,司鈴、拖地、清理浴室的垃圾桶…,相信自己都可以活出最真、最美的自己。

 

五禪支--禪修第四天晚1 

每次上座有把握數三回合的呼吸,你就可以直接進入隨息,沒有把握的話,還是謙虛一點,做好三回合。數息,可以數呼氣,也可以數吸氣,吸氣、吸完氣不數,呼完氣數一,稱之為數呼氣,呼完氣不數,吸完氣數一,稱為數吸氣。數吸氣比較不會昏沈,數呼氣可以減少散亂,但都要很由衷、很認真的數。 

數是不用力的,很輕鬆的數,很單純的數,數了三五回合,身體就安靜了、就單純了。呼吸量的長短,完全根據當時身體的需要,一開始是深呼吸,有一點點的用力,慢慢的變成不用力的自然的長呼吸。 

身心安頓後,又進入微細的呼吸,很安靜的時候,就跟著身體的感覺走,微細不是短的意思,微細就是微細,它也可以很長,但就是非常的細,很細很細,感覺整個身體都在呼吸。 

整個身體都在呼吸就是身息相依,整個身體就變成空氣。身體的空間感變大,或者覺得身體消失了,不用擔心,就在當下體會那個空間的感覺。遼闊、寂靜,大休息的感覺,心跟出入息完全的密合,叫做心息相依。整個細胞打開的感覺,全身細胞舒暢,稱之為喜禪支、喜的定相。 

樂禪支就是整個人、整個身心都非常的安定,寂靜、很寂靜,甚至是無比寂靜、無比安定的覺受,稱之為樂相,注意力就放在喜相跟樂相,慢慢的樂相的引力比喜相大,就不要去管喜了,到了一心的定相,整個覺受打開,沒有內外的隔礙,外面就是裡面。

 

身體的單純--禪修第四天晚2 

我們的身體是很有智慧的,身體一定不會想把不好的東西留在身體裡面,身體一定是保持在最乾淨的狀態,身體跟我們的心是一樣的,身體的新陳代謝,它的智慧就是在保持最清淨的狀態,我們的心也是一樣。所以,透過地水火風的認識,我們就可以重新認識到心,重新認識我們的受想行識,其實也可以很單純。 

去年的夏禪,我們強調身體的地水火風的功德,我們也講到受想行識,除了想,有一半的不單純以外,其它都是很單純的,受是單純的、行是單純的、識是單純的。想就是我們的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不是真的想,也不是自然的想。自然的想也是很純淨的。胡思亂想是被動的,純淨的想是主動的。所以,2007年的夏禪,我們說:每一個吸氣都是主動、每一個呼氣都是單純。

                                                    

2008許願--禪修第四天晚3

        微笑是很微妙的,你微笑的時候,你endorphin就會分泌,endorphin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止痛。為什麼會很痛?因為你不會笑。痛,也要笑,甚至更需要笑,一笑泯恩仇!痛是過不去嘛!你就跟痛說說好話,跟它撒撒嬌,常常笑!這叫微笑三昧、微笑三摩地!一定要會微笑! 

        看到痛的本心,痛是在提醒啊!提醒自己不夠鬆,看到了痛的本心,你就會心微笑,會心啊!會心就是看到本心了!來禪修就是認識身體、認識呼吸、認識姿勢。很快的就會了解:呼吸細了,心就細了,喜樂來了;喜樂來了,身心就開闊了,對這個世間的認識就完全不一樣了。 

        隨時隨地能夠對自己、對別人、對這個世間會心的微笑。 

2007年的夏禪,我們講到愛麗絲遊記,愛麗絲遇到柴郡的貓,柴郡的貓跟她玩躲貓貓,一下子不見了。愛麗絲說:你不要那麼快嘛!好!那一隻貓就慢慢的消失,尾巴消失,身體消失,頭消失,臉消失,剩下幾根髭鬚和微笑,後來髭鬚也消失了,只剩下微笑。其實,這隻貓代表什麼?就是代表我們每個人留給世間的這個微笑。 

        很放鬆的呼氣,很放鬆的吸氣,很認真、很放鬆,你絕對可以騰雲駕霧,不管上座、下座,不管做什麼事,你都可以很鬆,都可以氣很沉,重心都可以落。每個呼氣,都是身體往下沉落,重心沉落與大地結合。每個吸氣都是向上,從地心吸收能量,從大地吸收滋養,往上輸送、茁壯、迴向,每一個呼氣都是向下紮根。

找到最舒服的呼吸了嗎?找到最高品質的呼吸了嗎?由衷、認真,一定可以找到,單純、謙虛,一定可以找到,禪修前的煩惱留到禪修後吧!禪修就認真的禪修,七天後,你會發現禪修前的煩惱,不再是煩惱了,只因為身體鬆了、心就開了!你看這個世間完全不一樣了!看到每個人都看到他最美麗的心,看到每個人都想要走出最美麗的路,每個人都想要圓滿最美麗的關係,不是不要,大家都要,大家都要三寶。只是,不一定有學會,就像你沒有來禪修,可能你也不會呼吸一樣,不是你不要好好呼吸,不是你不想把呼吸做好,是因為不會,是因為練習的不夠,等你會了,你就可以教人家,你就可以邀他來聖脈學習。 

在每一個當下,活出自己的最真、最善、最美,嚮往自己成為一個:別人想到你就會微笑,你的心裡面,有這樣的一個人嗎?你每次想到他就會微笑。你心裡面有這樣的一個人嗎?他永遠用最深情的眼睛欣賞著你,你希望也成為這樣的一個人嗎?你希望也有一對永遠欣賞人的眼睛嗎?你心裡面有這樣的一個人嗎?你想到他就想到他的慈祥,想到一種安定的力量。你希望也成為這樣的一個人嗎?讓別人想到你,就想到你的慈祥、想到你的安定。 

常常看本心,就很容易會心,常常會心,你就很容易微笑,常常微笑,你的身體會比較健康,身體要健康,一定要做定課,來禪修就是來鍛鍊定課的基礎。禪修後,你會更知道怎麼做定課,更知道怎麼教人家做定課。 

年底可以許願,今天是一月一日一樣可以許願,許個願吧!

 

隨息--禪修第五天 

        我們這一次禪修用的方法都是最簡單的,法本來就是簡單,你說投籃球有那麼複雜嗎?就是要練習嘛!打棒球有複雜嗎?球來就打出去!所以,觀呼吸就跟打球一樣,要觀出興趣來,觀呼吸可以入定,可以知道什麼是身體的喜樂,那是任何世間物質、任何世間欲望,不可能得到的滿足感、幸福感、喜樂感,在禪定裡面,喜樂、光明、滿足,可以久久幾個小時不退,稱之為「定相」。 

        所以,你如果上座很喜樂、很滿足、很光明,千萬不用聽到磬聲就下座,這樣子禪相就失去了鍛鍊的機會。 

五禪支,第一個是尋,第二個是伺。尋:我們整個注意力都安在呼吸上,整個身體的注意力、整個身心的注意力,都安住在呼吸上,叫做尋。

伺:就是通通不用力了,它就很自然的安住在呼吸上,身息相依、心息相依。安住以後,一定生起強大的喜樂,一個呼吸,注意力完全安住在呼吸上。 

每一個呼氣,從起點到終點;每一個吸氣,從起點到終點,細細地品嚐。呼氣的時候,注意力只有呼;止息的時候,注意力只有止;吸氣的時候,注意力只有吸;吸完氣的止息,注意力只有止。 

就這麼樣很單純的呼、呼、呼…..,就是一個念頭順著這個呼的氣,一直呼…..;止息,也是止……;吸氣,吸…..;吸完氣,止……,這都是念頭,沒有出聲音的。你的念頭就是這麼單純的:「呼」…... 「止」…. 「吸」,這樣子練習叫做尋。通通不用用力了、不用指揮了,叫做伺。就很自然地呼就是呼、止就是止、吸就是吸、止就是止。尋伺順了,身心一定有強大的喜樂、滿足、光明。 

喜樂、光明、滿足產生的時候,會有很強大的寂靜感、空間感產生,這時候,可以先不要管呼吸,整個注意力就完全地泡在這樣子的寂靜、光明、滿足、幸福、空間廣大的喜樂裡面。這一泡可以泡幾個小時,比你泡什麼溫泉都好,溫泉泡久了會頭暈。泡過這種禪相,這個禪相就隨時呼之即來,隨時可以入定,真實不虛。你這輩子一定要試一次。試過一次,你就不可能離開了。 

初禪有一個定義叫做:「離生喜樂」。離是指離開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意的樂受,樂受完全給這個禪相比下去了,所以,它就自動地脫離了對五欲的追求和需求。超越了世間的苦樂受,禪相變成一種美感。我們這支香就這樣子練習。 

注意力跑掉,不要有挫折感。就輕輕地、柔軟地、撒嬌地拉回來,不要怪自己。有了喜樂相,不要太興奮,不要說 ~ 喔!怎麼那麼好,一有抓取就出界了,正常的喜樂生起,你會很平靜的接受。雖然是沒有體驗過的,但就是很平靜地去看著、去感受。所以,不管好壞,就是平常心,尋伺做不好,沒有關係,還是很平靜地尋伺,很單純地相信這顆心要透過呼吸來鍛鍊。

 

聖脈的本色--禪修第六天 

什麼是聖脈這個團體的宗旨? 

聖脈是提倡唯美宗教情操、超越一切宗教本位、尊敬善知識傳承的生命教育團體,聖脈不是佛教團體,它是提倡佛法的團體。佛法跟佛教不同,因為佛教有分顯密乘、大小乘、南北傳,佛法沒有分。聖脈的佛法,勉強名之,叫如來禪。 

所有的佛法都講「空」,空的相反詞叫做「距離」。心有空跟不空的心兩種。收縮膨脹不完全,失去了正知正念,失去了心量,就變成「距離」。空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認識心就是認識這個無量的空,認識不了就變成無明、不信,變成「距離」。 

讓人沒辦法真正的愛,空就變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敢愛,是因為有無明、有欲貪、有很多的執著。在十二緣起裡面,開頭就是無明、行,就在講無明的貪著。真正的愛是「明」的,是明明白白,是無量心的,是完全的收縮膨脹。 

什麼是收縮--就是慚愧心。慚愧自己的受用遠多於自己的迴向,這叫收縮。這種收縮是好的收縮。不好的收縮叫自責,叫怨悔,一直在怪東怪西怪別人,自怨自艾,是不完全的收縮。完全的收縮叫慚愧,是精進不放逸的源動力。 

你想要完全的收縮還是不完全的收縮? 

好的膨脹就是四無量心,完全的膨脹就是慈悲喜捨;不好的膨脹叫做我慢、驕傲、不服輸,以上這些字是如來禪最基本的字彙。 

「如來」的意思是完全收縮膨脹。如來如去的梵文就是tatha-gata tatha-agata 

「如來如去」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完全收縮、完全膨脹;完全的膨脹,就是完全的接受過去,讓過去滋養成全;完全的收縮,就是完全的未來,為真情真愛一大事因緣而來,圓滿未來。什麼是完全的過去?就是記憶與感情完全淨化了;什麼是完全的未來?就是明觸,一切觸都是明明白白。 

觸是收縮,迎入納受,還有未來就是還有去觸,還有「未生」。已經發生的,叫做感情與記憶,叫做「過去」,這個過去要完全的淨化,要明觸,用真情真愛來觸,直到業盡情空。 

十二緣起不是斷滅,不是叫人家死心,是活出真愛、活出光明、活出慈愛。無明欲貪的相反就是明、就是四無量心、就是明心見性。明白了心是空,是無量空的四無量心,是完全收縮的慚愧心,活出真情真愛來。 

活出真情真愛,就是活出圓滿的過去。不只是活出圓滿的過去,還要活出圓滿的未來。生死就在這裡,在過去與未來之際,「現在」這個字就是過去與未來的交會。不完全、不完整的過去,與不完全、不完整的未來交會之後,叫做距離,不叫做空。這個距離就是一般人講的不信任,不交心,相反詞就是「無我」,無我才是真正的我,是天真的,是空的,是心包太虛的心。 

如來禪就是在鍛鍊這樣的空,鍛鍊在每一個呼吸裡面,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膨脹。完全膨脹就是化每一呼吸為真情真愛,所有的記憶、所有的感情,只有四無量心。沒有慈悲喜捨的認識,叫做不認識;沒有慈悲喜捨的感情,都不叫做真正的感情。喜歡這樣的情嗎?憧憬這樣的愛嗎? 

當你真正的憧憬真情真愛,你就是來跟親教師印心。憧憬完全的慚愧,就是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謙虛;憧憬完全的四無量心,就是完全的膨脹。在過去與未來之交會,三際一時,一切一切都變成當下的圓滿,這個圓滿就是「零」,就是「空」,就是「真正的心」。 

過去、未來 

什麼叫過去?你留下的記憶與感情,叫做過去。

什麼叫未來?觸,一切的觸。什麼叫明觸?完全的收縮,才能夠明觸;完全的過去,才有不遺憾的感情,不遺憾的愛,因為那是真情真愛。 

什麼是未來?觸,一定要是明觸;所以,明觸很重要。在十二緣起裡面,它是個樞紐、是個關鍵;一切法的落實,就是觸,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睛看、每一個耳朵聽,都是觸。所有的觸,都是收縮,收縮才看得見,收縮才聽得到。 

觸,不只是哲學的字眼,不只是神學的字眼,不只是佛學的字眼,它是科學的字眼。眼球的視網膜不收縮是看不見的;心不收縮,是不會懂的。但是,這樣的收縮必須是慚愧;不是慚愧的話,就會是自責,就會是自卑感。 

完全的收縮膨脹,才有當下的空,才有完整的現在,才是完整的一個人;不然,你只是支離破碎的一個人,你是一個忙人,很忙碌的人,心死了叫忙。英文的一個字很奇怪,叫做busy,事業叫做business,很忙的意思,很忙的事叫事業,好像事業就一定要忙,這是很錯誤的導向,為什麼不能很悠閒的來經營一個事業呢?為什麼事業一定要忙呢?好奇怪!

學法,就是在學習將一切負向的能量,轉為正向。聖脈在學什麼?聖脈的法是什麼?將一切的負轉為正,將一切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將一切負向能量導為正向能量,這叫做法。 

空就是無量心的現在 

佛法沒有宗派之分,佛教才有宗派之分。聖脈為什麼不講法華經、華嚴經、金剛經、心經?為什麼不提倡六祖壇經?為什麼不念佛?聖脈的經典很簡單,慈悲喜捨四個字,空,一個字,一字經。不然,華嚴經這麼長,怎麼念啊?心經很短,你懂嗎?幾個人懂心經?解釋了半天,想要解釋什麼?其實就是在講如來如去,沒有解釋到如來如去,講了半天,還是沒有講。心經在講什麼?講空啊!空是什麼?空就是無量心的現在,沒有別的意思,想要從心經裡找到別的意思,那要別出心裁。所以,心經、華嚴經、金剛經,我們都已經講完了。 

過去、現在、未來,統統都講了,還有什麼沒有講的?剛才已經解釋什麼是過去、什麼是現在、什麼是未來了,它已經涵蓋一切;過去、未來交接的地方叫現在,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沒有現在,也不能稱之為現在。三際一時,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這個當下,所有的經典都在當下。 

說一個字,做一個字 

什麼是大藏經?就是當下,就是三際一時,就是無量心的空。這樣的佛法,有沒有很簡單!很明瞭!不然,就是研究心經一輩子,跟你保證,講的人還是講得不清不楚,聽的人也還是聽得不清不楚。全世界有人可以把心經講得清清楚楚的嗎?沒有,我沒有遇過。 

所以,法是能夠在生活上落實實踐的,聖脈人不是不喜歡經典,而是不喜歡很冗長的經典,我們喜歡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因為我們很簡單,不喜歡太複雜的東西。喜歡說一個字,做一個字,說一句話,做一句話。為什麼不喜歡那麼長的經典?一字一句就夠了,好好的做,就夠了。 

明觸

一定要讀很多經典,才懂圓滿的心嗎?不用吧!一定要讀很多經典,才懂得呼吸嗎?不可能吧!要懂得呼吸,就是要呼時知呼,吸時知吸,止息知止;只有這個方法,沒有其他方法。呼氣時知道呼氣,止息知道止息,吸氣時知道吸氣。讀再多的經典,沒有這樣的練習,還是不知道呼吸是什麼? 

我們很如實的練習,呼時知呼,止息知止,吸時知吸。很快的,長呼吸就會變成微細的呼吸,一下子,整個空間很遼闊的現前,心無比的寂靜,一切的觸都變成明觸,明觸現在。過去叫做明,未來叫觸;過去過不去叫無明,未來不好好來叫無明觸。還有比這樣更淺白的嗎?不要跟過去過不去,就是不要無明,讓未來好好的來,不要抗拒、不要害怕。有抗拒、有害怕,就是無明觸。明觸就是很簡單的生活,看世間一切的問題,也都很簡單。

什麼是知識? 

什麼是知識?就是能夠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化一切的不方便為方便,就是知識。想皈依嗎?想皈依要會說法,要說法無礙,不然你要怎麼跟人家解釋什麼是知識?去翻字典?越翻越翻白眼。

有人說,聖脈人講的「浪漫」,在字典裡找不到,為什麼「浪漫」這個字一定要查字典呢?能夠在不信中生出信,能夠在絕望中生出希望、盼望,你覺得這個世間好無力,你看到力量,這叫「浪漫」。

難道不能創造字嗎?字是活的,是人用的,活用了它就活了,活對了就存在了,存在了就會傳下來。相信吧!下一代的字典一定有「浪漫」這個字,你最好相信,而且定義就是剛才講的,因為,人們聽到了會喜歡,喜歡了就會用,用了就會變成字典。你看「浪漫」這個字多有魅力啊!世間最缺乏的不就是浪漫的心嗎?多少人都覺得社會好亂喔!好沒有希望喔!這樣講話的人,好沮喪,會感覺他的生命裡沒有浪漫。 

和平,無諍的教育 

談到法,就要想到什麼?就要想到和平。想到宗教,你不一定會想到和平,所以,我不太喜歡談宗教。想到宗教,也許你會想到宗教戰爭,和平跟戰爭,差很多很多的,很難想像我們現在住在伊拉克,好可憐喔!好悲慘喔!住在巴基斯坦、非洲。戰爭很恐怖,真的很恐怖,和平真的是最重要的。 

宗教提倡和平,有嗎?提倡歸提倡,我們有看到宗教在世間和平的力量嗎?沒有。在國際社會,我沒有看到;在社會的各種紛爭裡面,譬如墮胎問題,我沒有看到宗教帶來和平,沒有。我只看到宗教被人利用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最近台灣立法院有個法案,就是要通過反墮胎案,道教團體結合佛教團體、天主教團體反墮胎,你是佛教團體,你就要去背書,也要反對墮胎。反對墮胎,你有沒有考慮到墮胎者想要墮胎的困難呢? 

宗教應該做的是從事教育,不是從事立法,這是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的。立法是政治家的工作,不是宗教家,宗教家的工作是教育。但是,我們很少看到宗教家在從事教育,我們看到從事宗教工作的人說「你墮胎會下地獄」,這不是教育,這是威脅、恐嚇,這樣的宗教,我們不會喜歡的,一點都不喜歡;他還會搬出一大堆佛經來,釋迦摩尼佛不可能說那種話。 

宗教最可貴是在無諍,佛法最可貴在無諍;就是要從事教育,而不是要跟人家爭。聖脈要做的是教育,不是立法。我們不歸屬任何宗教團體,因為我們不想為任何立法背書;我們最想從事是兩性教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待,想要做的是分享什麼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情。

善逝,好來好去

世間要和平,就是要導向「信解如來真實義」,要知道什麼是如來如去,Tathagata-Tathaagata。如來不是神話,如來是每天的生活,如來是每個現在的圓滿,讓過去真正的過去,讓未來好好的來。所以,如來十號之一善逝Sugata,就是好來好去,佛法中用很多來去的字眼。 

就世間法來講,和平是最重要的。一個內心不平衡的人,很難或者說不可能帶給世間和平,因為他內心中有很多的爭、很多的無明、很多的貪著;所以,他一定會很忙,一定會帶來世間的忙碌、紛爭,甚至是惡鬥。為什麼台灣的兩黨會惡鬥?因為他們心裡面都好忙好忙。兩黨最重要的政綱,必須是如何帶來兩黨不惡鬥,如何帶來兩黨之間的和平;但是,他們都沒有這一條,他們都是打倒對方,這樣子怎麼叫做政黨呢? 

我們是在教育,不是在立法,沒有要規定他們要這樣做,是教育他們要這樣做;我們是選民,選民要教育他們。若是小看自己,就會缺少神聖的一票,因為一票是神聖的。知道神聖是什麼意思嗎?就是要教育他們,不是給你一千塊,你就投他們一票,這樣就不神聖了。所以,要投誰一票?只要那一個人講出如何讓兩黨不惡鬥,就投他一票,這樣就對了。 

台灣只要不惡鬥,台灣就會繁榮,台灣要繁榮很簡單,就是不要惡鬥,要和平。世間要繁榮也很簡單,要和平。和平有和平的方法與步驟,只要心靜下來,才會看得到。你會問:要靜下來一定要透過呼吸嗎?可以不一定,但是聖脈提倡的就是要透過呼吸,我也不知道還有比呼吸更好的方法,也不想跟別人爭,我們只是這樣講、只是這樣教、只是這樣做、只是這樣學。 

學習佈達和回觀 

透過禪修,我們認識了呼吸。認識了粗的呼吸,很容易導向粗的心思、心念,胡思亂想,細的呼吸很容易導向內心的寂靜。來禪修是學習每個時段的佈達、每個時段的回觀,很緊密的佈達、回觀,禪修結束後,也繼續這樣的練習,我們的進步就會很快。禪修期間,學習活在每一個當下,在每一個現在,認得自己的最真最善最美。願意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現在,用四無量心、用慚愧心;慚愧自己沒有給同修更好的迴向,慚愧自己沒有讓每個同修在自己身上看到他的最美最真,這叫慚愧。

因為我們是別人的別人,因為我們是他的別人,每一個人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別人,他之所以表現不好,是因為看到我們這個別人也不怎麼樣,這就叫做迴向,我們的迴向不夠好,所以慚愧。你看到同修不如法,不要不可意啊!一個不可意進來,叫做觸;觸一定是收縮的。可意進來是收縮,不可意進來也是收縮。不可意很容易感覺到收縮不良,收縮是一個緊,一定要放鬆,鬆了,境界就散掉了。 

禪修期間,盡量用整個身體去感受,如果收縮不良,就很容易用局部去感受;一切的境界,我們都可以大開大闔地去接納,接納,它就流過去了。看到別人不如法,自己要更如法,這才是正向的迴向;而不是看到別人不如法,我們也跟著不如法,甚至更不如法。他在寮房弄出聲音,誰怕誰?有沒有這種情形?有啊!很慘!不過,聖脈這個團體已經很好了,這種情形已經很少了。感謝大家這幾天的用功,相信你的用功,就是給世間最好的迴向。是不是能夠佈達更用功呢?好不容易跟家人、公司爭取的禪修,就好好用功吧!兩天後,期許自己更上一層樓。

 

呼吸的完全--禪修第七天  

我們這次禪修的主題是單純、簡單,用的法也是簡單,身體是心之門,身體是我們對世間認識的工作平台,我們的情、我們的愛,透過身體,這個身體要先安靜下來,安靜下來要經由呼吸。 

來禪修之前,你有聽過,讓呼吸安靜下來嗎?呼吸有所謂不安靜的呼吸,不安靜的呼吸就是沒有品質的呼吸,所以我們這次強調的重點是你要知道什麼是最佳的呼氣和最佳的吸氣,最重要的點是呼完氣那個終點,還有吸完氣的那個終點。 

吸氣的起點,不要太注意,呼氣的起點,也不用太注意,但那個終點,是最受用的點。你要知道那是什麼時候,每一次都要知道,呼完氣知道呼完氣了,哪一點是什麼?吸完氣知道吸完氣了,哪一點是什麼?那一點是最受用的點,那才叫完成一個呼氣、完成一個吸氣。 

平常有完成嗎?沒有!沒有禪修的話,或是沒有禪定體驗的話,或是呼吸不安靜的話,你不可能知道什麼叫做完成一個吸氣和呼氣。不可能的!如果不知道的話,你的心也不可能很安靜的,因為心息是相依的。道理講起來是很簡單,跟打棒球一樣,棒球怎麼打,幾句話就可以講完了,但就是需要不斷的練習。 

上座調姿勢,吸氣,感覺百會頂天,百會上面有一個虛空大吸盤,你好像是一隻眼鏡蛇,用百會穴調整位置,頭是空的,頸部是空的、鬆的。呼氣,身體沉落,吸氣,再調正一次身。感覺百會,呼氣,身體沉落、重心沉落。運氣好的話,很快就找到一個一動都不想動的點,覺得身體如一座山,如如不動,那種不動的感覺,非常舒適,根本不會想動,叫做不動姿,找到最舒服的姿勢了! 

接下來,很自然的做幾個深呼吸,然後用整個身體呼氣,用整個身體吸氣,不是只有鼻腔在呼吸,感覺整個身體都跟著呼吸在收縮膨脹,小腹有明顯的起落。

深呼吸的吸氣是胸腔飽滿、橫隔肌下降,小腹飽滿,

深呼吸的呼氣是小腹內縮、橫隔肌上升,推出胸腔的氣。

長呼吸的呼吸,不見胸腔起落,只見小腹起落,吸氣小腹膨脹,呼氣小腹收縮。 

呼吸是風、是浪,但我們不是衝浪,我們是帆船,乘風破浪,浪、風,都非常平靜,風平浪靜,幾個深呼吸後,安住在長呼吸,讓呼氣吸氣都最自然,試著讓呼吸安靜下來,一樣是長呼吸,一樣是整個身體在呼吸,現在的注意力在呼氣的品質、吸氣的品質,把注意力放在呼氣的終點,呼到最舒服、最安靜的點,就是完成一個呼氣;吸….吸到最安靜、最舒服的點,完成一個吸氣。一開始不用管止息,呼吸安靜以後,止息自然會出現,都是以最舒服、最安靜為度。最舒服、最安靜、最自然,沒有用力。

呼氣的覺受是膨脹,這個身體變成一座禪堂,整座禪堂都是我的身體;吸氣的覺受是收縮,我變成空氣的分子,充滿整座禪堂。呼氣的膨脹可以達到禪堂之外,連禪堂外面的空間都是我的身體;吸氣的時候,一樣的收縮,收縮成空氣的分子,充滿整個空間;這時候,身體不見了,就像愛麗絲夢遊奇境的貓,只剩下微笑,只剩下呼吸。 

呼氣,融入虛空;吸氣,充滿虛空。

呼氣,你就是虛空;吸氣,你充滿整個虛空。

身體不見了,只剩下呼吸,只剩下鼻頭人中處,很微細的呼吸。 

心無旁騖的找到呼與吸的終點,叫做「尋禪支」,很單純、很認真、很自然、完全不用力的找,這個找叫做「尋」。「伺」就是找到了,不斷地體驗,心無旁騖,很自然、很單純、完全不用力的體驗,叫做「伺禪支」。 

瞬間,身體的空間變大,一個呼氣,整個禪堂都變成身體,一個吸氣,我就是吸進來的那個氣泡,小小的、小小的,充滿整個身體,充滿整個空間,充滿整座禪堂;身體的界線不見了,身體的隔礙不見了,身體消失了,只剩下呼吸,只剩下呼吸在鼻頭人中的觸點;呼吸也消失了,只剩下微細的收縮膨脹。

 

禪修圓滿的祝福~

2003年禪十開示摘要:

來十日禪,真的是來認識圓滿的心,真的是來與一個走過來的人印心,十日禪結束後,我們要繼續印心,繼續讓更多的人認識圓滿的心,讓這一條圓滿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讓與『聖脈』同心的團體,遍佈世間各個角落。 

生命一定要建立在盼望,一定要建立在這種真情真愛、沒有男女對待的盼望和信念上面。一切修行,都是從這個信念開始,沒有這個信念,一切都不可能。沒有這個信念,生命是一片黑暗,即使陽光普照,內心依然是黑暗的。外面再大的陽光,也照不到內心的黑暗。 

什麼是智慧啊?智慧就是看到圓滿的心,就是對人性充滿著信念、盼望、真愛,這就是智慧啊!智慧不是說你讀得懂古代經典,那不是智慧,讀得懂跟你做得到是兩回事。 

我生平的第一次戀愛,最大的發現就是我不純淨,最大的發現就是我竟然會吃醋,我沒有想到我會吃醋,因為我飽讀經書,飽讀聖賢之學,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讀過比任何人多的古文,比任何人多的經典,我在高中已經讀完道藏,在大二上學期已經讀完大藏經,也讀完所有先秦儒家的經典,古聖先賢的東西全部都讀完了,我以為我懂了,我以為我的身心沒有污染了,但是談戀愛後,我很訝異!發現我竟然會吃醋!從此,我覺得我沒有資格說『我愛你!』當我覺得我沒有資格說我愛你的時候,我也覺得我沒有資格要對方說愛我。 

所以我的心裡面,做了一個非常大的決定,我一定要走出來,我一定要走出這男女的對待,這是一個大魔咒,從小養成的一個大魔咒,我被框住了。飽讀聖賢之書竟然不起作用,我有湛深的禪定根基啊,竟然也不起作用。所以任何人告訴我他禪定多好,只要他不相信這個圓滿的心,但那個禪定都是世間的東西,絕對不是出世間的禪定。出世間的禪定一定沒有男女對待,只要有男女對待,就一定會吃醋,你不可能避開的。 

很放鬆的呼氣,呼到最放鬆的時候吸氣:很放鬆的吸氣,吸到最放鬆的時候呼氣;很放鬆的呼氣,呼到最放鬆的時候止息,很放鬆的止息,止息到最放鬆的時候吸氣,吸到最放鬆的時候呼氣。 

用呼吸來看待慾念,用呼吸來看待不可意,用呼吸來看待無聊、緊張、散亂、憂鬱、自責、後悔、不安、恐懼、嫉妒,用呼吸來認識什麼是心,什麼是境。只要你心裡面有別人,你就有境,境就在心外;只要你世間沒有別人,那就是境在心裏,那就是心包太虛的如來境界,那就是如來的心!境在心裏,那就是愛人如己的心,那就是人性的尊嚴啊! 

只要我的內心還有一絲一毫的嫉妒和佔有欲,只要我的內心還有一絲一毫的人我比較,我就覺得我很沒有尊嚴,這就是我最深最深的覺受,只要我的內心有一絲一毫的嫉妒,有一絲一毫的人我比較,我就不是人上人。 

人上人,不會跟任何人比較,因為他沒得比,因為他已經圓滿了無上心法。當我看到我的嫉妒、我的慾念的時候,那怕只是一絲絲,我都只有謙卑。我沒有活出生命的尊嚴,這樣很沒意思,所以我決定一定要走出來。從那個時候起,我的心只跟佛陀比,我一定要成為佛陀,我一定要實證解脫者的心量,這就是我二十九年前的發心。 

十日禪就是來一起發這個心,一起來發現這個心,一起來讓我們的生命以此發心為原動力,一起來成就生命的莊嚴,一起來成就、認識圓滿人性的尊嚴。當內心有貪嗔痴的時候,你不可能覺得那是一種尊嚴,不可能的!你覺得自己中毒了。佛法稱貪嗔痴為三毒,只要內心有貪嗔痴,就是毒在骨血中流!你再也不是用兩隻腳走路的人,你再也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兩足尊」,因為你沒法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2007跨年圓滿日開示

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 

情人眼裡容不了一粒沙,這是33年前我第一次談戀愛的覺受,也是1975年那時候的發心。我從初中時代就喜歡打坐,深入禪定。我以為我不會嫉妒,我以為我貪嗔痴已經很乾淨了。在33年前,我就以為我的貪嗔痴已經很乾淨了!第一次談戀愛才知道會吃醋,女朋友跟其他男生講話,心裡面就會怪怪的,她坐在男生的摩托車後面,心裡面很不是滋味,我很訝異。 

情人眼裡容不了一粒沙,修行人眼裡容不了一絲一毫的貪嗔痴。這不是壓抑,很多神父發現自己有貪嗔痴,就跪在上帝面前,一直鞭笞自己,我是沒有這樣子啦。我覺得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所以33年前就發心,這個事情一定要徹底解決! 

就因為這樣子,而改變了我的修行方式,我以前的修行方式就是打坐入定,不食人間煙火,所以有時候談個戀愛也不錯,會發現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漏。當然人不能永遠停在那個階段!一定要走出來!就是在33年前,我開始修四念住,修觀身是身、觀心是心,如實瞭解這個身心,也開始認識這個世間。 

在這之前,我讀的書都是屬於東方哲學,道家、佛家的經典,那個時候有點排斥西方的知識,甚至是輕視,但是在33年前,我覺得西方知識有它的偉大,從那個時候起,每天讀一本英文書。 

接觸了西方的知識,然後離開台灣到美國,又是開一個眼界!重新實地的去認識西方世界,本來是輕視西方知識,然後覺得西方有一套以後,又重新認識東方重新作徹底的比較,覺得佛法的確非常的殊勝!沒得比!還是沒得比!好的東西都是沒得比的。覺得佛法可惜的地方是用了很多我們現代人很難懂的文字,即使幾經解說,還是不懂。我在美國遇到很多教育程度非常高的,知識豐富、頭腦非常好的人,他們讀心經,都是似懂非懂。讀了以後,好像懂了,過幾天又覺得不懂了。再讀,又覺得裡面很有東西,然後,還是不很懂。它就是有這樣的問題! 

再來是現實界的問題,經典上的東西,如何跟現實結合?如何跟我們現在最流行的問題,比如說:兩性關係、人事管理、國際的紛爭結合,佛法很實用,它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西方的知識裡面,我看到他們沒有這個能力,西方的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這些都是我主攻的科目,但我沒有看到他們有這個能力面對這個問題,他們的宗教方法就是承認自己有罪,認罪、然後去聽上帝的聲音。問題是:上帝有說什麼嗎?上帝什麼都沒說,你聽到的是寂靜,這樣的寂靜如何用在自己的身上呢?西方人的宗教透過禱告,透過禱告來得到心靈的寂靜,寂靜的時候,能做什麼呢?能夠用主耶穌的愛來愛世間,這當然是最好的。怎麼樣把愛落實呢?因為天主教徒,他們有一個心裡的矛盾,人是有罪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一直告訴自己:人是有罪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東方的思維是人人可以像耶穌,西方宗教的思維是你不可能像耶穌,因為你是有罪的。天主教徒的解釋,罪會變成一個固定的東西,東方的角度,罪不是固定的,它就像業報一樣,業報是一定有,但是人可以從這裡解脫出來,西方的作法就是信,信者得救!但這個信,很少落實在人間,佛法可以輔助西方宗教與知識的不足。 

所以在21年前,我開始用白話文說佛法,17年前,我們開始有台灣的第一批學生,十多年來,我們作了很多轉型,今年我們聖脈重新的定位,以前是宗教團體,從2007年底開始不是了,這樣的不是,應該是更忠實於佛菩薩的心,因為宗教不是宗教,才是宗教。你敢不是,才能夠是,才能夠超越是非。 

早期,我們的第一批學生在台灣是被歸為原始佛教,專門講《阿含經》,其實我的心裡面沒有阿含跟大乘的分別,我心裡面常常是《華嚴經》的幾句話,『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無量壽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八個字,也是聖脈的圭臬。這哪像阿含呢?一點都不像。是這個心在作佛,這個心就是佛,只有佛陀的心才是心。 

宗教家是和平的使者~

阿含裡面有很寶貴的傳承,叫做內身、外身、內外身,這都是《大念住經》裡面的東西,叫四念住。但我在南傳佛教裡面,卻沒有看到他們有這個傳承。明明阿含經講得很清楚,但南傳佛教卻沒有在講,所以對南傳佛教我是有些失望的。對北傳佛教,我也是失望的,因為最重要的精神他們沒有講出來,所以我寧可說我們只有一字經,叫「空」,我們只有四字經,叫「慈悲喜捨」。這五個字你做不到,就不配稱為佛教,還在宗派裡面紛爭,分北傳、南傳,大乘、小乘、金剛乘,你就不配,不配稱自己為佛陀的弟子,絕對不配!當您心裡面沒有充滿慈悲喜捨的時候,你不配說法,你沒有資格自稱佛陀的弟子,修行人就是要有這種氣魄!

以前的聖脈,當我在講慈悲喜捨的時候,很多修內觀的人很不以為然的說:你怎麼可能慈悲喜捨?如果沒有身念住、觀呼吸、斷身見,你怎麼可以練習慈悲喜捨?佛教徒的習慣就是見諍。其實,沒什麼好爭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開各的花,何必急於去辯證!太喜歡辯證的思考方式,傳統佛教裡面叫做判教,把佛教的歷史傳承,判為各種宗派,然後判說哪一個法是究竟,這都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最容易引起見諍的。你說法華經是經王,華嚴經是經王,般若經是究竟,阿含經是小學,誰封的?!不會益增混亂嗎。 

我們現在是處在和平的時代,在台灣、在美國、在歐洲,大部分都是和平的,我們很難想像戰爭,戰爭真的很恐怖、很可怕。所以能夠有這幾十年的和平,是非常寶貴的。一旦戰爭來,很多東西就會破壞掉,所以如何能夠讓這個和平繼續,這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伊拉克、巴基斯坦有戰爭,非洲部落也一直都在互相的殘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共同的問題。我們的智慧需要傳播到世界各國去,但是您要傳播到世界各國去呢,先要在一個小團體開始。 

一個小團體要做到無諍,我們在和平時代的人,很難瞭解什麼是無諍啦。大家都知道台灣兩個黨的惡鬥很不好,宗教家對這件事,沒有提供任何幫忙,那是不配稱為宗教家的。宗教家就是要來幫忙協調這種紛爭,因為這種紛爭是亂的根源,不懂得互相尊重,真正的競選,你說自己好就好了,不用一直說對方不好,用黑函、不實的消息醜化對方,根本沒有必要。這樣的一種惡鬥文化,絕對會影響整個台灣人思考的方式,宗教家有義務、有責任,去教育從事政治的人。宗教家不是要站邊,他是要當一個和平的使者,因為和平是最可貴的,和平是不造作的,就像我們的呼吸,它不是要你去干預它。所以我們這次的主題是單純:找到呼吸、找到心。找到了嗎? 

找到呼吸找到心

找到最好的姿勢我們稱為不動姿,你都不會想動,找到最有品質的呼吸,找到一個呼氣的完成,一個吸氣的完成,去體會呼吸完整的味道。心細了、呼吸細了,六根柔軟,眼根看出去,線條都變得柔和了,耳根聽出去,聲音都變柔和了,你說哪一個是實相?心細了,看到是實相,還是心粗的時候,看到的是實相?眼力不好的人,大近視眼看到的是實相?還是沒有近視的人,看到的是實相?哪一個是實相呢?心細的時候,狗吠的聲音很柔和、很好聽呢,你說哪一個是實相?真的是這樣。你說,明明我聽到那個狗吠聲,就好吵好吵啊,你們修行是不是有點自我摧眠啊?你是心細的時候聽,還是心粗的時候聽?開心的時候聽,還是不開心的時候聽?聲音聽起來都是不一樣的。你說,哪一個是實相?人家夫妻吵架,吵得很厲害,你是越聽越苦啊!心細的時候聽,也許你都不會覺得那有什麼,很平常!吵歸吵,吵過就沒事了,你還要跟著起煩惱!世間好苦喔,為什麼要這樣吵?!搞不好你比他還苦,所以才投射出去就覺得人家好苦!其實人家只是習慣啊,一定要吵一吵! 

當你心細的時候,你看事情就很自然的捨心,不是故意的捨心,定很自然的就站在制高點上,非常遠的看事情,不是說那這樣是不是很有距離的在看事情,不是喔!是可近、可遠、可大、可小,可以上下五千年看這件事情,好像你今天很煩惱一件事情,30年後你可能覺得這件事情很好笑,30年前你迷戀一個人,30年後你覺得那是很荒唐的,那你在迷戀什麼呢?哪一個是實相?30年後才是實相?還是當年也是實相呢?當年是近視眼,現在是遠視眼;當年重視外相,現在重視內心,到底哪一個是實相?禪修後的你才是真正的你?還是禪修前的你才是真正的你呢?開悟前的你才是真正的你,還是開悟後的你?我們的心絕對有心細和心粗的不同,絕對有浮躁的心和安靜的心的不同,哪一個心認識的世界才是真相呢?所以,人家擺臉色給你看,人家嗓門不太好聽,人家喜歡不知量的判斷你是非曲直,看你用什麼來聽!看你用什麼眼睛來看! 

聖脈人的氣魄

空間,不是人我隔閡的距離,而是很有心量的看,很有心量的聽,這個空間不是故意拉出來的,是自然的存在。心細了,整個色身就是柔軟的,六根就是柔軟的,觸是柔軟、光明的觸,光明的觸遇到紛爭、遇到複雜、遇到困難,很容易看到路、找到路。這就是法的可貴! 

我們要將這樣的法傳承出去、傳承下去。真正去體會「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用如如不動的身心,來面對紛紛嚷嚷的世間。然後你真的感覺「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你的身體是一座聖殿,你的身體是一座禪堂,甚至你感覺整個世間就是你的身體,眾生都活在你的身體裡面,叫做「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有這樣的心量,就可以在一毛端獻寶王剎,在一根微細的毛髮裡面,都可以莊嚴的展現大寶法王的殊勝,也可以在微塵裡,在最微細的地方,在最沒有人注意的地方,最不起眼的地方,最沒有什麼的地方,都可以轉大法輪,這就是學法修行人的氣魄,叫做「於一毛端獻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聖脈人就是要這樣的氣魄! 

業盡情空

我們重新的定義佛法僧三寶,佛陀就是圓滿的心,法就是圓滿的路,僧就是圓滿的關係,傳統狹隘的解釋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從佛法上我們看到什麼是內身、外身、內外身,內外身就是關係,外身就是展現出來的法,內身就是圓滿的心,內身好比我們的心,外身好比境、好比別人,誰是別人呢?別人就是過去,誰是自己呢?就是未來!什麼是過去呢?我們的記憶、感情、取相。什麼是未來?我們怎麼去面對這個世間。我們面對的、我們觸的就是這個自己,修行就是淨化過去、淨化未來,業盡情空,身口意的業都乾淨、完全脫落了,情空就是四無量心。業盡情空四個字,很美!明心見性---明白了本心,然後深情自然的流露,智慧自然的開展叫做「見性」。所以明心見性不是很複雜的術語,它很平常。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好的東西,不應該是佛教的,它是世間的,所以我們不稱這些好東西是佛教的,不要以為聽到明心見性,喔!這是佛教的。這是框框! 

什麼是過去啊?你看人在嘆氣的時候,深深的呼氣。嘆氣是什麼意思---讓過去過去吧!有人嘆氣是用吸氣的嗎?你會不會嘆氣?所以嘆氣一定是過去、放下,就這樣吧!吸氣一定是未來,吸氣是我要再重新面對、歸零承擔。每一個呼氣,就是在淨化我們的感情、記憶,因為感情、記憶可以是束縛,也可以是增上緣,過去可以滋養我們,不要讓過去障礙我們,讓過去成為我們智慧的資糧,所以每一個呼氣,都要完整,都要膨脹(四無量心)往後看,你才能夠得到最適當的滋養,吸氣就是未來,收縮(慚愧)向前走,每一個呼吸,都是在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無來無去

讓來來去去中,體會圓滿的來去,不是一般人說的沒來沒去沒代誌,這句話當然是有禪機,但如果只做粗淺的解釋,有時候會變成很無情,都不要往來就沒有事情,無來無去意思是在來來去去裡面無來無去,不是說不來不去,世間一定是來往的,世間沒有別人,別人永遠在照見我們的心量,別人不是來欺負我們的,我們是要主動帶路,不是要給他欺負。所以每一個來、每一個去,都可以是完整的,每一個呼氣是完整的,每一個吸氣也是完整的,所以要找到呼氣、吸氣的起點、終點。理論上,每一個點都是圓滿、完整的,都是最好的。訓練注意力不要中斷,因為注意力中斷,雜念就會進來,訓練自己呼氣,整個注意力都是呼氣,吸氣,整個注意力就是吸氣,止息,整個注意力就是止息。 

來來去去,每一個當下都是不動的,叫做無來無去,好像我們常講的:葉子從樹上掉下來,葉子有掉下來嗎?葉子掉下來是方便說的,葉子本身沒有覺得它掉下來,它是飄,它隨遇而安,沒有掉下來。從實相來講,葉子沒有掉下來,葉子飄來的每一個位置,都是它最好的位置。這樣的沒有掉下來,叫做無來無去。如果你懂了,才是真正的無代誌;如果不懂的話,沒來沒去全代誌。所以佛法不是消極的。 

相信因緣

有的人以為說:你們這樣禪修,都很平靜啦,那世間還有樂趣嗎?還有七情六欲嗎?人不是生氣的時候,就要生氣嗎?悲傷就要悲傷嗎?受苦就要受苦嗎?聖脈人的感情是很充沛的,不是無情啦,只是不要在感情上做無謂的消磨,要愛就真正的去愛,不要只是思念對方,思念是最沒有力量、最沒有用的生命力,愛沒有什麼可怕,戀比較可怕、麻煩,愛就好了,幹嘛要戀呢? 

相信因緣,相信法,相信自然,相信感情是不用要的,相信感情是要不來的,相信感情是不怕失去的!感情讓您害怕失去,那就不叫感情了。感情能夠要,那也不叫感情。你說這感情好好把握喔!沒什麼好把握的,該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一切都是因緣和合。重要的是,你要永遠可愛。不然人到中年,你要擔心小孩不愛您嘍,養兒防老喔,那嚴重了! 

我以前回台灣,都沒有跟爸媽說,父親第一次也會責怪,回來台灣好一陣子了,才打個電話給他。回來這麼久了,怎麼都不打個電話?我說:在這裡打,跟在美國打,有什麼不一樣嗎?有人說:你們去禪修十天,一定要有電話,家人有事要聯絡啊!那古人沒有電話怎麼辦?「古人是古人,今人是今人」,一定要這樣子說嗎!有電話就一定要打電話,這都很不自然,古人沒有電話,自然多了。「我婆婆禪修前病危,有事要通知,我可不可以回去?」不可以!古時候怎麼通知?古時候就是不要出門,親在不遠遊。所以,我們海外常遇到一個問題,每次遇到家人病危,趕回家都沒死,然後又回去,三次病危三次都沒死,然後最後一次,就真的走了,來不及回來。看多了,真的覺得沒有什麼。我回來台灣,家人很少知道我在哪裡,幾乎都是不知道。所以他們怎樣,我也不知道,家人最近發生什麼事,我完全不知道。需要這樣子牽掛嗎?不相信每一個因緣都是最好的安排嗎?有這麼多人可以讓你不放心嗎? 

找到呼吸、找到心,你就見到如來,如來就是如來如去,圓滿的來、圓滿的去。在每一個當下,圓滿來去,是來來去去裡面的不動心的如來如去,這個如來如去,不是字面上的如來如去,是來來去去,好像沒有來去。因為每一個點,都是最好的。心細了,自他的隔礙就消融了,每一個呼氣,心境交融,心融入了境,內身融入了外身,入眾生心行。每一個吸氣,自己變成小精靈,變成血液裡的一個氧氣分子,充滿整個空間,所以每一個吸氣,帶來能量,每一個呼氣,入心入境,融入心、融入境。 

正知正念才是真正的年齡

跟世間沒有隔礙,遇到困難、遇到問題、遇到紛爭,懂得怎麼化繁為簡,懂得怎麼化整為零,懂得靜靜的聽,懂得主動帶路,不會自怨自艾,不會卡住。 

心細了,心量打開了,很自然就看到路。家人、同事煩惱,你不會跟著煩惱,家人貪嗔痴,寂靜不下來,你不會跟著貪嗔痴,寂靜不下來。沒有學法的人,就有學法的人來看,都是小孩子,所以佛法裡面有一個說法,你正知正念一分鐘,你的年齡就是一分鐘;你沒有正知正念,就是還沒有出生。你的實際年齡,依佛法來講,是用正知正念的時間算的,你這輩子還沒有正知正念過,那你還沒有出生。所以一個正知正念的人,不會跟沒有正知正念的人計較,因為你的年紀比他大很多,所以如果喜歡看人家年紀,去看身份證的話,你自找麻煩。你想想看,喔,年紀這麼大了,還做這種糊塗事?!自尋煩惱。所以,法裡面,活著的定義是正知正念的意思。正知正念才叫活著!失念不叫活著。願意用正知正念來看待年齡,世間的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很單純。 

別人就是我的地獄

這次禪修,一地在日記上說:喔!痛就是我的地獄。這句話說得很好!地獄不空、誓不成佛!50-60年前,法國哲學家沙特說:別人就是我的地獄,意思是一樣的。常常覺得別人很礙著,光是同一個寮房,都有看不太順眼的人,同一桌吃飯,也有人你看得不太順眼。所以我們說世界上只要有一個人,你不能喜歡、不能愛的人,你就會覺得礙著。你如果有一個討厭的鄰居,每天走過他家門口都不太喜歡,討厭的人越多,表示你的世界越小,你看到他,趕快迴轉,想要避開見面,好討厭喔!所以不能欣賞就吃虧,這個人以前對我很不好,我還要欣賞喔?已經很不好,都過去了啊,以後不要讓她繼續對你不好,就好了嘛。面對別人可以鍛鍊心量,鍛鍊靈活度。 

小小的三十人的團體就可以影響全世界,若這三十人的團體,都是阿羅漢,它絕對可以影響全世界!我們願意一起發心來成就這個僧團嗎?成就一個三十人的阿羅漢!我們要的不多,我們沒有要五百個阿羅漢,三十個就好!在座的人數已經夠了,但是你必須是!你必須走出男女的對待,不要再跟對方說:「你不像個男人!」不要再跟對方說:「你不像個人!」你可以說:「你還不像個阿羅漢!」  

讓我們用阿羅漢的人格,用佛陀的人格來互相勉勵,互相呼喚,相信你的家庭、你的週遭絕對會更圓滿! 

明年是不是還會在這裡呢?是不是大家還能夠在這裡相聚呢?不知道!但不管怎樣,不管你在哪裡,你們的相永遠烙印在親教師的心坎。 

 聖脈親教師與皈依弟子最重要的信任關係,叫做親教師永遠願意教你,親教師相信你永遠願意學,就是這樣而已。我們是一個學跟教的關係。我相信你永遠願意學,直到你放棄,但親教師永遠不會放棄教你,除非你放棄自己。親教師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聖脈這個僧團帶出來,不論你對親教師如何的不信任,親教師一定把這條路走出來。 

最後一支香已接近尾聲,親教師就借用楞嚴經一句的讚詞,來禮讚這次禪七的圓滿: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