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卿導師開示於2005年7月/屏東潮昇國小 各位親愛的朋友晚安: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來跟大家分享生命的喜悅和豐饒。 生命的寶貴在我們能夠認識我們的心,人類的心在整個生物學的演化裡面是一個很奇妙的產物,古人稱之為「靈」,萬物之靈的「靈」。 靈在什麼地方?靈在能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能夠懂得歷史、懂得生命的哲學,能夠全方位的看事情,能夠學習、能夠知道什麼是由衷的心最美,單純、認真的心最美,天真、浪漫的心最美,謙虛、好學的心最美,無所求的心最美。 生命的動力來自美感,因為一種對生命美的感動,我們覺得我們活著,我們覺得會欣賞萬事萬物是生命最大的享受。我們懂得欣賞月亮,懂得欣賞日出,懂得欣賞夕陽,懂得欣賞路邊的一株小草,懂得欣賞動物的可愛,甚至懂得欣賞一隻微不足道的昆蟲。 人是很奇妙的動物,就整個生物演化歷史,人的壽命是相當短的。比起昆蟲,人在演化的歷史上可能只有一、二十萬年,昆蟲可能是幾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比起細菌,我們更是很短的歷史。人類要在短短的十萬年裡面演化出很深的智慧真的很不容易,所以二千五百年來人類的智慧,我們都知道它的進步很少,但是這樣的智慧非常寶貴,雖然進步得很少,但是它已經非常的驚人。所以就十萬年的歷史發展,能夠發展出二千五百年前的那種智慧,它已經很不簡單,現在重要的是將這樣的智慧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人類的未來可以是很光明的。 生命教育就是在傳承,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建立自己對自己的信心。「信」~相信,是人與人之間和平、社會秩序穩定的最重要因素。 我們從最簡單的人和人之間的不愉快、對立、衝突、吵架、情緒的發洩開始說起。如果我們在跟每一個人說話的時候,說話之前能不能問一下:「我對他有相信嗎?我願意相信他的善意嗎?」能不能在這個相信還沒有確認之前說:等一下,我們還沒有把這個善意確認,所以先不要談,但是我願意等。等什麼呢?等你願意相信我的時候,等我願意相信你的時候,我們再來好好的溝通。在溝通之前,先要有相信對方的善意,沒有信就不要開口,沒有信的開口說話叫做『情緒的宣洩』。每個人都希望被人相信他有基本的善意、基本的誠意,如果這一點沒辦法確認,所有的開口說話只不過是情緒的宣洩,情緒的宣洩無助於彼此進一步的了解。 「有信才開口」—這是聖脈生命教育協會想推動的一種待人處事的基本信條,有信才開口、有信才對話。沒有信不可能對話,這樣子的一種信條,它用在人與人之間,用在國與國之間,也用在各種生意的談判。有句普通話說有信才有用,信用是建立在有「信」才能「用」,沒有「信」沒有辦法「用」。 人和人之間很多問題,同事之間的問題,親子關係的問題、夫妻問題,常常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對方熟了以後成見很多,成見就是框框,以前很欣賞對方現在再也無法欣賞了,怎麼會這樣子呢?難道他以前的優點都不見了嗎?還是他現在的缺點被我放大了呢?我們都很想改變對方的缺點,我們對對方的缺點有深深的成見,其實對方的缺點真的有那麼大嗎?如果今天剛認識一個人,我們對他會有成見嗎?不會! 我們在人際關係裡面發現一個奧秘,如果真的想改變一個人,你要先幫助他建立對自己的信心。 為什麼想要改變對方的缺點,卻很不得力呢?因為對方對自己信心不夠。一個人對自己信心不夠,你不可能要他面對自己的缺點,要改變別人唯有先接受別人,唯有先欣賞對方的優點,如果對方覺得我們不接受他,他也不會接受我們對他缺點的批評,甚至他也不會、也沒有心量去面對自己的缺點,一個人要面對自己的缺點,他需要對自己有相當的信心,他需要先有立足之地。 同樣的,要面對自己的缺點,也是要對自己有相當的信心,如果他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就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缺點。何妨不談彼此的缺點,先好好的面對彼此的優點,幫助對方發現自己的優點,幫助對方認識自己的優點、加強自己的優點,讓他的優點大於缺點,讓他的缺點掩蓋不住他的優點叫瑕不掩瑜,這樣子的話,他就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他會相信你接受他了,然後他就有能量來面對自己的缺點。 嚴格來說,人是不可能改變另外一個人的。生命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生命教育是自己先走出一條路來,走出一條生命的道路,它是找到路,發現路,主動帶路,不怨路。他不去怨嘆路不好走,他是已經發現了一條生命的道路,他願意指點迷津,願意告訴對方這條路怎麼走,他不是要改變對方,他只是要告訴對方如何欣賞萬事萬物,如何接納對方、接受對方、欣賞對方。 生命的可貴就在我們有欣賞別人的能力,有欣賞萬事萬物的能力,這種欣賞的心一生出來,生命會變得很愉快,會覺得生命真是很幸福的事情。 這句話怎麼說呢?如果今天我喜歡一個人,我喜歡他,我喜歡看到他,我喜歡聽到他的聲音,我喜歡聽他講話,這代表什麼?因為這樣的喜歡我會不會很愉快?會不會?我可不可以因為喜歡一個人而覺得很愉快?我可不可以因為我偷偷地愛上一個人很愉快?可不可以?只要我沒有要對方愛我,我就會很愉快,我只是很單純的愛上他,我就可以很愉快。我喜歡看到他,甚至沒有看到他,我只要想到他,我就會很愉快,可不可以有這樣子的心情?我可不可以愛上一個人,然後沒有要對方愛上我?我可不可以喜歡一個人,而沒有要對方喜歡我?這樣夠不夠單純!夠不夠天真!夠不夠浪漫! 為什麼我們可以很單純的喜歡一個人?很單純的愛一個人,卻沒有要對方喜歡我、沒有要對方愛上我,為什麼?因為感情是很自然的,人和人之間有一種很微妙的「靈」,萬物之靈的靈,那是什麼你知道嗎?當我們很放鬆的時候,很放鬆的在看萬事萬物,你會看到一種秘密,什麼秘密?每一個人都很漂亮!你相信嗎?你相信每一個人都很漂亮嗎?這要學哦!這是一個很神秘的角度,這是一個全世界最尊貴的藝術攝影師的角度。 什麼叫做全世界最尊貴的藝術攝影師的角度?這樣的角度只有在聖脈生命教育協會有,我告訴你為什麼,沒有一點誇大的,這個角度是~一個最偉大的藝術攝影師,他可以在一個最不起眼的石頭,拍出它的最不平凡,這就是一個角度的問題。你可以在一個最不起眼的模特兒,用藝術攝影的角度,照樣拍出一個最偉大的藝術作品,可不可以!你如果不是一個商業攝影師,你不會刻意去找最漂亮的模特兒,一個藝術攝影師,生、老、病、死都是他的題材,而且都可以拍出最美麗的藝術作品。 什麼叫做好的藝術作品?一個作品讓你覺得好真、好傳神、好像,太傳神了,只要它傳神,你就覺得好美!在座每一位都是藝術作品,因為沒有一個作品比你本人更傳神!傳神就是美,真就是美,不管你現在是剛出生、還是很老了,牙齒掉光了、生病了、死亡了,你都可以是最美!你相信嗎? 到了這種境界,這就是聖脈生命教育協會在推動生命教育的一種境界。什麼境界?你會看到一個人就喜歡一個人,多看幾眼就愛上他,然後你會領悟一種感情,一種開悟的感情,什麼叫開悟的感情?就是剛剛講的,感情非常自然,你不會再對感情有所求了,因為你深深的相信了,感情是不能要、是要不得的、是不必要的。感情不用有所求,因為感情就在那裡,它就在空中,它跟空氣一樣的自然,根本不用去求,根本不用去要,它就自然存在,這就是開悟的感情。你深深相信你跟每一個人都有很深的情,深深的情決定我們的審美觀,決定我們強烈的美感,因為深情~你看每一個東西都好美!因為深情~你看到萬事萬物都好美!因為深情~你的生命非常豐富!因為深情~你的生命非常動人美麗! 然後呢?我們會不斷的呼喚彼此,由衷、主動的心最美,單純、認真的心最美,天真、浪漫的心最美,謙虛、好學的心最美,無所求的心最美,你會相信生命的動力真的來自這樣的美感,這就是開悟的感情。用這樣開悟的感情你會很有信心,你會對自己很有信心,你不會怕失去感情,因為感情無比自然,根本不用求,它到處都是。 你喜歡這樣的感情嗎?你看到一個人喜歡一個人,會吃虧嗎?你多看幾眼就愛上他,會吃虧嗎?愛,會吃虧嗎?喜歡一個人會吃虧嗎?不會,喜歡一個人會讓自己很愉悅,愛上一個人會讓自己很深情,然後自己的感情常常很感動。 我們的生命會很流動,流動、感動讓我們覺得我是活著的,沒有感動的生命不會覺得自己活著,沒有感動的生命,很難覺得自己真的活著,那怎麼樣才能感動呢?告訴你一個秘密,只要很由衷、很認真的說每一句話,深情的看著對方,很誠懇的說一句:「謝謝你的存在,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美感!」人真的可以在說每一個字、說每一句話都有感動。你相信嗎? 能夠欣賞每一個人,即使對方有缺點,當我們在跟對方相處的時候,我們不會生出急躁的情緒,即使對對方有不同意,我們在跟他講話的時候一樣都是深情款款、柔情萬種,即使他有一大堆的缺點,我還是很欣賞他。這樣子的話,是不是很好說話呢?通常我們在講對方缺點的時候,內心裡面充滿了厭嫌、好討厭你!有討厭、嫌棄,人際關係就有了遮障。 真正的欣賞,你必須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藝術攝影師,這樣子的藝術攝影師不需要昂貴的攝影器材,只需要有一對深情款款的眼睛,柔情萬種的耳朵,再不好聽的聲音你聽起來都很美,你聽起來都像你快要死了,他要把你救起來的那種聲音,這就是開悟的耳朵、開悟的眼睛,你要不要啊?真的哦!這是可以實現的哦!要不要試試看? 只要很放鬆,很放鬆的時候,看事情不再是只用兩個眼睛,聽人家說話,不再是只有用兩個耳朵,而是用整個身體看、整個身體聽,全身皮膚都可以看、都可以聽、都可以感覺,說每一句話都可以頭皮發麻、腳趾頭震動、全身震動、細胞都活躍起來,那個叫做感動!笑的時候是整個身體在笑,哭的時候也是整個身體在哭,那種哭是感動不是委屈,委屈的哭跟感動的哭,截然不同!感動的流眼淚真的是舊生命的洗滌,真的是新生命的洗禮。哭完之後整個生命好清涼!心裡面好感恩!感恩有這樣的生命可以體會生命的美麗,生命好美呀! 然後我們看到別人在受苦,我們會捨不得,看到別人不相信,因為不相信而受苦,因為不相信而充滿了情緒,不管是壓抑也好,發洩也好,我們都看到他在受苦,我們因而有更大的心量,因為我們知道路、認識路,我們願意跟他講路怎麼走,甚至連你迷路了都捨不得說,我們願意牽著他的手,告訴他:「可以走這邊嗎?」就這樣輕輕呼喚,柔情萬種的呼喚,連你迷路了我都捨不得說,只是默默的牽著你的手告訴你~路可以往這邊走,走這邊就對了。 聖脈生命教育協會就是告訴我們:世間真的有這一條路,很簡單、很單純、很由衷、很認真、很天真、很浪漫的路。 什麼是浪漫?一個人真的浪漫,可以影響全世界,一個人的愛,可以影響全世界,你相信一個人實現真正的愛他可以影響全世界,這樣的相信叫做浪漫的相信。你用理性來了解是不可能的,我人微言輕啦,我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快完蛋了!台灣的社會好亂!你沒有看到大家都在移民?台灣的經濟一年比一年不好嗎?這樣叫做沒有信。 相信的話,你會看到台灣的社會充滿希望、充滿信心,甚至你會看到,台灣一定可以成為國際社會的模範,這叫浪漫。浪漫就是你深情的相信,然後因為你深情的相信,你的生命充滿活力。你相信嗎?會因為你深情的相信,會因為你浪漫的相信,你的生命充滿活力。因為你的由衷,因為你隨時隨地的由衷,你的生命充滿感動!喜歡由衷、主動的生命嗎?喜歡天真、浪漫的生命嗎?真的有這樣的一條路,我們已經走出來了,也願意跟大家分享。 回來面對現實生活,遇到任何實際生活上的困難,我們試著用生命教育最簡單的理念,將所有複雜的問題變成很簡單,化繁為簡。生活的藝術、生命的藝術就是在複雜中,看到其實它很簡單,是自己的不單純將問題複雜化了,要不要試試看?有沒有什麼很困難的問題,然後看到它其實是很簡單的。就像數學一樣,什麼是數學?就是將所有複雜的問題都變得很簡單。什麼是科學?科學也是在做這樣的事,所有的學問都是在繁複中看到它的單純,生命教育也一樣。 接下來,我們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試試看生命是不是真的可以很單純、很簡單,好嗎?
生命的對話 最偉大的藝術攝影師~放鬆欣賞 學生問:孩子已成年,先生抽煙過量得肺癌過世,但孩子會抽煙,我已和孩子們說過抽煙不好,以後成家對家庭也會有影響,先生的病死烙印在我的心中,有什麼方法讓自己釋懷? 導師答:要幫他戒煙?少抽一點可不可以釋懷? 學生問:應該是可以。 導師答:通常會抽很多煙是抽煙的品質很差,不會抽煙才會抽很多煙,才會一根接一根,因為它沒有達到效果。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跟他商量一下如何抽煙有效果,你可以問他吸煙怎麼吸是最舒服的?很多人吸煙只是習慣性,他本身並沒有享受,我們現在要來問他:怎麼樣是最享受的吸煙法?提醒他如何達到吸煙的最高享受,這樣他煙就會抽得少。只要他抽煙的品質高,他抽煙的量就會減少,然後甚至有可能戒煙。他會發現說如果我懂得怎麼抽的時候,也可以不抽煙,因為他就是不會抽煙,才會繼續抽煙,會抽煙有可能就不抽。 所以我們要勸一個人戒煙,第一個我們本身還是要會欣賞他抽煙,欣賞他抽煙很快樂的時候,你看他抽煙愁眉苦臉,你就知道他一定不會抽煙,皺著眉抽煙那一定不會抽,一看就知道這是外行的。所以你要鼓勵他抽煙就要抽得很快樂,真的很享受,一個人能享受抽煙,他抽煙的量不可能很多。 所以欣賞很重要,你不能一直很執著觀念:就是不可以抽!你爸爸就是這樣子!你不能這樣講話,這樣講話他聽不進去的。所以跟抽煙的人講煙話,跟喝酒的人要講酒話,要勸他戒酒也是,不要喝苦酒要喝喜酒,喝完了會很喜悅的,很舒服的,還可以寫首詩的,學李白。
學生問:在現實社會現實大於真實,私利大於公利,工作壓力使我們的病痛逐漸的擴展,雖然有觀呼吸可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除了觀呼吸以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解除像憂鬱症等莫名其妙的病痛? 導師答:要減少工作的壓力就是處處都能夠看到花,你看到每個人都是一朵花,很美麗的花,到處都是風景,每個人都是風景,只要看到人就很喜悅!就像你去到國外,去到很遠很遠的非洲部落,你看到台灣來的人一樣,好喜悅呀!就這麼簡單。只要我們懂得欣賞每一個人,我們就會很開心。 其它私利大於公利,那是個注意力的問題,沒有人喜歡私利大於公利,也許你說現實就是私利大於公利,但是最可貴的是沒有人喜歡私利大於公利,因為大家都知道私利大於公利不好,表示什麼?表示我們嚮往的是公利大於私利。所以他需要的只是呼喚,需要的只是放鬆,我們更放鬆,更懂得深情款款的欣賞每一個人,很自然的我們的優點就會越來越多,你所看到現實裡面的缺點就會越來越少。 一直去看缺點是對事情沒有幫助的,我們要改善一個人的缺點,就是要幫助他建立自己對自己的信心,要幫助社會改善它的缺點也一樣,要幫助這個社會建立它對這個社會的信心,對這個社會有信心,我們就更有心量來面對這個社會有的缺點,它是一樣的。
呼喚真正的愛~欣賞別人和自己 學生問:我們現在的孩子自我觀念很重,如何教孩子愛人如己? 導師答:教他先會欣賞別人和自己的優點。要愛人如己,自己本身要很放鬆,要能夠看到別人和自己的可愛才有辦法愛人如己。 學生問:我想媽媽需要知道的是方法,因為我們的實際生活是—自己不是萬能的,都需要別人幫助的。或許有時需要朋友的建議,或進入人群當中去學習別人,或許小孩自己也可以領悟到環境給他的感受。請導師建議一下實際生活上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這位媽媽或在座有同樣困擾的人,如何教小孩? 導師答:問孩子「你覺得媽媽愛你嗎?」 學生問:可能媽媽希望知道的是,我們當媽媽的每天能夠給小孩子多少像這樣的感受?一天講幾次?或是說如何溫柔的講、比較帶有力量的講?我自己曾經有這樣教小孩的困擾,或許我可以不要教小孩,我只負責給他吃就好,小孩就交給別人,交給會教的人、或交給導師,或交給朋友幫我帶就好了,我很幸福不用帶,那種感覺有時候會不一樣,有一陣子是我自己急著要教小孩,就會面對這種困擾,不知要怎麼教? 導師答:就是要呼喚孩子內心裡的真愛,要呼喚他,呼喚的方法從他可能最愛的人開始問起。譬如是媽媽的話,媽媽差不多都可以問小孩:「你覺得媽媽愛你嗎?」等於是我們來討論一下愛的內容是什麼。問:「你覺得媽媽愛你嗎?你覺得媽媽真的愛你嗎?你覺得媽媽對你的愛是真正的愛嗎?」問完我們再反問,不管他有沒有回答都沒有關係,因為問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會在他心裡面發酵,然後我們再問:「你覺得你愛媽媽嗎?你覺得你真的愛媽媽嗎?你覺得你對媽媽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第一個問題他當然會點頭,第二個問題他點的比較小,第三個問題他不會回答,沒有關係,就讓這樣的問題在心裡面發酵,然後我們就進一步來討論,真正的愛是由衷、主動、單純、認真、天真、浪漫,謙虛、好學,就是這些內容跟他互相勉勵。我們真正的愛有沒有這些內容?我們有沒有說每一句話都可以感動的那種生命,這就是愛啊!愛就是這個,就是由衷主動,願意關懷別人、願意服務別人,然後在服務別人裡面感受那種樂趣,感受那種心量的擴大,感受到當我們在服務別人的時候那一種喜樂。
生命的信心~有主動愛人的能力 學生問:在目前的學校教育裡,老師真正在教愛的實在很少,事實上父母親所看見的是孩子們的成績。第二個問題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很想回到最單純的事情,然而在生活當中所面臨的三角習題,就不再是那麼的單純了。我目前的工作是小學老師,一個班上三十幾個孩子,每個孩子有先天的特質,他們資質的不同,父母親的期望又不一樣,導師所認定的東西包括要給愛、還是要給功課、還是要給什麼,這中間到底要如何等量齊觀來看待這個問題?老師又如何用單純的心來面對這個問題? 導師答:你說的三角是哪個三角? 學生問:孩子先天的資質,父母親總是期待我的孩子永遠都是“叫我第一名”!父母親的期待,都是他沒有看見孩子先天的部份,那老師認定的東西,像我會覺得孩子在成長的人格特質裡面,愛是很重要的,然而事實上在學校課程裡面,這個部份的安排確實是很少,這個暑假我就會帶自己的孩子去參加慈濟的人文體驗營,如果以後聖脈有辦人文體驗營的話,我也會鼓勵我的孩子來參加,請老師給我們開示。 導師答:我們為什麼會期待我們的小孩功課好?其實功課好不是為了功課好,一點都不是,我們為的是這個小孩子不要因為學習而失去自己對自己的信心,這才是重點。所以只要他不會失去自己對生命的信心,不管他功課多爛,都沒有關係,那個都不重要,功課只是一個指標,也許他功課會反應他學習注意力有缺陷,或者是有學習的障礙,只是在反應這些,反應他的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這些學習能力的障礙。 我們真正在乎的不是他的功課不好,當然他功課不好會引起家長的關切,但是真正關切的不是功課不好,真正關切的是怕他失去自己對生命的信心,這才是重點。一個小孩只要他不失去自己對生命的信心,不管他的功課好不好,他將來都會有前途,這是確定的,只要我們有眼光我們就會看到這一點。功課不好不可怕,功課好卻對自己沒有信心,也一樣很可怕!信心才是重點,你看事情就一切問題都很單純。 當我們在跟小孩談功課的時候,我們不是在說你這次怎麼考78分,你這次怎麼沒有考100分,不是在談這個,是在談他學習的興趣,是在談他學習的困難,是在了解。我們擔心的是他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功課好不好是結果,而且它不見得能反應什麼,它只是可以讓我們知道和了解他的困難在哪裡,我們可以找到一個下手處。不要因為功課不好而失去孩子對生命的信心,只要我們找到這個重點,找到這個關鍵點,一切就迎刃而解。 學生問:很多父母親不見得真正看見這個部份,這中間就跟老師教學會有很大的衝突,譬如他今天不是來問我的孩子在學習的興趣發生了什麼問題,是問為什麼今天我的孩子只有考98分而已,差兩分就100分,他來問你的是這個問題。還有在教育方面,我們要如何把愛跟信,放在教學課程裡頭呢?要怎麼把它融入進去?但是現在的學校課程,這個部份談的真的很少。 導師答:可以選愛心班長,可以讓學生有服務別人的榮譽心,我們也可以稍微關照一些比較有愛心的學生,讓他去照顧比較被動的學生,讓他能夠發揮他的愛心,被照顧的同學也可以跟其他的同學,建立比較主動的關係,一舉數得。如果我們可以引導我們的學生,照顧比較不主動的學生,那就一舉數得,一方面增加了學生主動愛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的能力。 至於家長說他這次怎麼只考98分,不要那麼認真聽,你就跟他說這次考試有點難就好了。你說學生有時候都給他100分,他會得意忘形,他聽了很有道理,對!不能讓他得意忘形。考一百分他就不會用功,他就會掉以輕心,這樣就好了,他聽了也會很安慰。只要放鬆就很簡單,不要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好像你真的很相信那個家長要的是功課,一定要100分,不是!他真的要的也是這個小孩不要太驕傲、不會失去信心,他只是不會表達,不是他不知道,不是他不要,每一個家長真正要的是他的小孩對生命的信心,不是功課100分,功課100分不一定代表什麼,真的! 學生問:我個人是在萬丹鄉一個小學當校長,因為剛才我們的教育伙伴提出問題,我願意來分享。他剛提出現在學校好像都沒有在教愛跟自信,不是這樣子的,因為愛就跟我們所懂的一些道理不是用知識來教,知識最後還是要讓我們老師來講,或者我們當家長的一定是要以身作則。就像剛剛一個媽媽說:我的孩子怎麼好像跟他溝通,他沒辦法體會?我覺得今天導師開示的時間很少,可是他講得很好,我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有自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心中充滿愛,這個本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 我們自問一下,孩子一出生他應該不會做壞事,為什麼會慢慢的他做壞事?一定是我們這個社會有人做壞事給他看,然後他就學到了做壞事。我們大家去看,每個媽媽、家長,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人,那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我們在教育有個理論,如果孩子有問題,其實是老師跟家長有問題,孩子是不會有問題,大家思考一下。 我覺得今天這個講座非常好,有舉辦這樣的問答,讓大家把問題提出來。我為什麼願意站出來講,是希望大家不要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或者是現在的社會沒有信心,我們不是那麼不好,但是我們的社會如果有不好,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不好在哪裡?尤其我們大家現在願意花時間坐在這裡,沒有在家裡看電視,這個就對了。我們現打開電視都是不好的,那我們的孩子怎麼去學好的?電視需要慎重的選擇,有機會帶小孩來參加這種活動,還有我們導師剛剛說的:把小孩子送去有很多人文、愛心的活動,這個就對了,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覺得今天來這邊學了很多,謝謝。 導師答:非常開心聽到一位很浪漫的校長的真情告白。真的!我對台灣的社會是非常有信心的,台灣人之所以會對台灣失去信心,一大部份是因為台灣的媒體,那不是台灣實際的狀況,一點都不是。
寫日記~生命有進度、有展望 學生問:老師晚安,過去幾年,我們去加拿大之前,媽媽她都有在用功寫日記,跟著老師學法,可是我們去加拿大之後,她就沒有再寫日記了,那我可以怎麼樣幫忙她? 導師答:你就問她「媽媽你愛我嗎?」天天問她,媽媽你真的愛我嗎?還要問「你愛爸爸嗎?真的愛爸爸嗎?你對爸爸的愛是真正的愛嗎?」經常問她,她那個真愛就會活起來,就會開始寫日記,因為她不喜歡寫日記的時候是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愛,因為寫日記好像在照鏡子,如果她每次照鏡子都看到自己真正的愛,她就會繼續寫。 所以你要問,要問這個,你不用問她說:「媽媽,你今天有沒有寫日記?」不用問,你只要問她:「媽媽你愛我嗎?你今天有愛我嗎?你今天對我的愛是真正的愛嗎?」就這樣問。人很奇妙的,人真的是可以呼喚的,她本來睡著的愛就會醒過來,其實媽媽的愛有時候是睡著的,真的睡著了。 生命要有進度、要有展望,寫修行日記就是說,寫一個昨天沒做到、今天做到的,今天沒做到的、明天要做到。昨天沒做到今天做到了叫做生命有進度,因為我們人不喜歡日復一日的過日子,我們總喜歡看到自己有在進步,看到自己進步,才會建立真正的信心。生命要有展望,真的看到今天沒做到的、我明天要做到,這樣叫做生命有展望,生命要有進度、有展望,這樣的生命就很有意思、很有內涵,邀請大家也來寫寫生命的日記。 學生問:今天下午有個因緣到了一個地方,看到一群人笑的很開心!那個笑讓我覺得好久沒有這樣笑了,如何讓自己笑得很爽朗? 導師答:要放鬆,笑的時候要很放鬆,去感覺在笑的時候頭頂的感覺,還有整個身體皮膚的感覺,甚至感覺到手指頭、手指尖的感覺,感覺腳趾頭的感覺,這個笑就會像漣渏一樣擴散、一直擴散。這要練習的,不斷的練習。一開始練習會沒有感覺,慢慢練習會越來越有感覺,你慢慢就會懂得整個身體在笑,說話也是用整個身體在說,看人也是用整個身體在看,當你能夠做什麼事,都是整個身體在做的時候,你就很放鬆了,你就很容易覺得生命很美,越看越美!你這樣看,每一個人越看越美,越看越喜歡,就是那種感覺,真的哦!你會看每一個人越看越喜歡,這樣子你走到那裡都不怕會看到討厭的人,你都不怕,這個不怕很重要。 學生問:孩子去工作,不在身邊時會覺得很空虛,想回到孩子小時候,享受親情的感覺,是不是因為我這個愛太狹隘了? 導師答:現在需要的跟孩子談心啦,因為你孩子比較大,都在工作了。 學生問:不知道怎麼談?想讓他知道我的愛,他對我的愛,我們好像都沒有這種交集。另一方面,是不是因為我的愛太狹隘,沒有對眾人的服務,這樣是不是會更好? 導師答:都需要啦。因為我們的生命本來就是如何去擴大自己人的圈子,當我們能愛更多人的時候,生命,事實上,是更豐富的。如果我們跟孩子有緣份的話,也是需要保持聯繫,找機會也來討論一下什麼是愛,什麼是真正的愛,討論一下彼此在對方的心目中,是什麼樣的母親?什麼樣的孩子?這需要討論的。有討論,問題就會在心裡面發酵,不用急,可以等。就等著他發酵。只要問,把問題提出來,就可以在心裡面發酵,定期的問一次,但是每次問,都要柔情萬種的問,要講出來,一定要講出來,要問才知道,要問那個東西才會發酵。 有信才開口~相信才會有路可以走 學生問:我目前服務於金融業,我們分行裡存在一些不公平,主管跟同事之間,我們經理比較疼裡面的一位行員,造成分行裡面向心力不足,大家都希望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完後,就趕快離開公司。在服務業、金融業講求的是業務導向,如果說樓下的櫃員和樓上的業務單位沒辦法配合,大家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這樣子整個分行是沒有辦法營運的,但我們經理比較疼其中一位行員,導致大家會覺得這樣不公平的狀況,大家怎麼看都覺得同事與經理一點都不可愛。 其實自己也是對那位同事非常的頭痛,但我對她只能又愛又恨,我必須逢迎拍馬她,讓她去幫我和經理說點好話,我才會有好日子過,所以我一直沒有辦法走出框框,常覺得明明就很討厭她,可是又必須在她面前虛偽的笑、逢迎拍馬,其實每位同事對她都是敬畏三分,甚至像我們襄理,對她都是避而遠之,不知道我要怎麼帶其他的同事走出這個框框,對這位同事跟經理的成見? 導師答:這個問題到處都存在,基本上也是我們從小到大的習慣,看到有很多看不慣的事情,就忘記了對方有什麼樣的優點,我們今天有提到,你要改變對方,唯有先幫助對方建立他對自己的信心,他對自己沒有信心,才會有這樣子的現象,你要幫助他建立自己對自己的信心,就是幫助他看到自己的優點。當他看到自己優點的時候,他才能夠看到自己對同事不夠好的那個缺點,你會看到原來他也希望跟同事沒有距離,原來他也希望同事都能夠相信他,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如果他覺得你很接受他的時候,他也會更懂得接受你,更懂得接受其他的同事。 不只是這位跟你同等級的同事,還包括你的主管也一樣,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都是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其實問題是很簡單的,問題常常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樣子,問題的根源在他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他才會把牆築起來,他築起了一道牆,他跟另一個行員關係特別好,它本身就是一道牆,不讓人進去的牆,為什麼?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 學生問:因為我們一直認為她是為了名利,她希望能夠做業務主管,我們一直認為她是想要坐主管的位置,所以才會極力跟經理的關係拉的非常要好。 導師答:對!我想每個人都想要往上爬,因為你要做業務主管總要跟上級有默契。所謂跟上級有默契,包括她能夠幫助他的主管建立他對自己的信心,也許你看起來是逢迎拍馬,但另外一個角度看,事實上,他是幫助對方建立自己對自己的信心,可能那個主管他本身沒有信心,他需要有另外一個行員欣賞他,但是你卻看成是逢迎拍馬。每個人真的都想把事情做對、做得正確、做得好一點,大家都這樣想,只是有時候表現出來,別人看起來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但是我們寧願相信,真的是這個樣子,只有這樣相信才會有路可以走,才會知道怎麼來引導,引導同事的關係。
學生問:社會上常傳出體罰事件,老師跟學生關係緊張,請問老師,體罰是不是教育必要的方法?如果我們真的能夠放鬆欣賞地把每一個孩子看成一朵美麗的花,是不是真的就可以改變孩子的偏差行為?那怎麼去幫助老師在那麼繁忙的工作時候,他還能夠放鬆心情,用喜悅的心來帶孩子?這會不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導師答:不會啊!就像剛剛萬丹國小的校長講的,多去參加人文體驗營,老師、學生都去參加,那種東西真的不是很困難的,很簡單的,你只要去走、去試試看,就會覺得很簡單。因為生命本來就很簡單,是我們把事情弄得很複雜,那體罰當然基本上是不好的,而且也不需要,因為學生跟老師的關係,跟家長跟學生的關係,是不一樣的,因為家長是父母,父母跟子女,它之所以還可以做一點點體罰,是因為他們有極高的信任,老師跟學生之間的信任不夠,要體罰一定要建立在非常強大的信任上,還包括老師,包括家長對老師的信任,這個很困難,家長可以一開始對你有信任,但是當他的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他對孩子的信任就不見了,對老師的信任就不見了,問題就會出來,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體罰。它很容易出問題,因為他沒有信任。一切的問題要從信任開始,只要沒有信任,最好不要開口,最好不要有任何動作,要有信任才能開口,要有信任才能有動作,何況是體罰性的動作!
學生問:當一個人說話不講道理的時候,我們要怎麼看待和接受? 導師答:不講道理表示他對人沒有信,才會用一種發洩情緒的方式在表達,所以我們要看到問題的關鍵在這裡,他展現出來是對你沒有信,怎麼辦?他對我們沒有信,我們還是要有信,在對方不相信我們的時候,我們照樣相信他叫做浪漫,不是無知,不是好欺負,那是一種力量。 你對我不好,我感覺到,一般人會感覺到他對你的不相信,我會感覺到他不是對我的不相信,我會問他:「你願意相信我嗎?」因為當我在問的時候,他的心會開始軟化,他會開始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他發現自己對人家不相信,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情,我們就是要讓這個東西呈現出來,讓他看到自己之所以對人不好,是因為對人沒有信,一個人如果發現自己對人沒有信,他會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不要直接對—他對你的不好做出反應,要把他看成他只是在發洩情緒。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大部份都是在發洩情緒,很多的說話,50%以上都是在發洩情緒,都是沒有內容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缺乏信,缺乏信並不是他不要信,是因為他缺乏那種教育。家人之間的對話也都是一樣,很多為什麼會發洩情緒,因為他缺乏信,缺乏信不是他內心裡面沒有,而是睡著了,把他叫醒過來就好了,很簡單,不困難,試試看就知道。 學生問:如果他是一直逃避這個問題呢? 導師答:他逃避的方式是不回答? 學生問:對。 導師答:只要不覺得他對你不好,就好了,因為我們相信他不願意對人家不好,他之所以會對人不好,是因為他沒有空間,不是他故意要對人家不好,因為故意對人不好,自己會不舒服,所以我們對人善意的相信就是沒有人故意要對人不好,然後他對你不好,你不覺得的時候,他也會有慚愧心,他也會不好意思。我對你那麼不好,你卻都沒有反擊,他會覺得你很有心量,他會受你感動的。你說看他都沒有感動!不知道,也許他在壓抑他的感動,我告訴你,我們的社會都很會壓抑的,很多人很感動,但是他壓抑,他壓抑自己的感動,有信心一切事情都變得很簡單,不要怕自己有信心會變成傻瓜。
學生問:學生剛好考完學測,家長會擔心,因為有時小孩子跟我們觀念不一樣的時候,我們大人如何自處?譬如家住屏東,我希望小孩子留在屏東,可是小孩子希望到高雄去,但是他的成績又不是很好,沒辦法達到比較好的學校,或者離家交通上很不方便,要如何跟小孩子溝通? 導師答:問題不太好回答,我演媽媽,你演孩子,看他怎麼說,不然會很抽象…
女兒說:我就是想要去高雄,就是不想要留在屏東! 導師答:因為你的同學要去那裡嗎? 女兒說:沒有,我就是想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 導師答:真的啊?你不喜歡屏東? 女兒說:對!就是要跨越高屏橋。
導師問:那媽媽的擔心是什麼?媽媽不想讓他去高雄的擔心是什麼? 學生答:孩子年紀還小捨不得讓他離我們太遠… 導師問:除了這個以外都沒有問題,只是捨不得、不放心?可能孩子想要早點離開父母親的視線,可以問他,你愛媽媽嗎? 學生答:我回去試著問看看。 導師答:問三個哦!「你愛媽媽嗎?你真的愛媽媽嗎?你對媽媽的愛是真正的愛嗎?」通常他想要離開媽媽遠一點,是那個愛失去了,這時候怎麼辦?就是要呼喚,呼喚說:「你覺得媽媽愛你嗎?媽媽真的愛你嗎?媽媽對你的愛是真正的愛嗎?」再來,「你覺得媽媽相信你嗎?你覺得媽媽真的相信你嗎?你覺得媽媽真的可以相信你嗎?你覺得媽媽對你的相信是真的相信嗎?」再問,「你相信媽媽嗎?你真的相信媽媽嗎?你對媽媽的相信是真正的相信嗎?」 當我們這樣問的時候,彼此的心會軟下來,軟了才好談,硬的很難談,其實都是很硬,一個要東,一個要西,這當然不會有交集,我們可不可以在“信”跟“愛”找到交集,找到交集以後我們再來談。還是要沒有預設立場,我只是要確認這個“信”跟“愛”,一確認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這個問題只要確認,也許我就可以很放心的讓他去高雄,就是因為不確認才會有問題,所以去高雄可能不是問題,失去了真正的信與愛才是問題,你覺得呢? 學生答:大概是這樣吧!彼此對愛沒有那麼明顯的感受到。 導師答:對!所以要呼喚。呼喚的原因是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要的都是這個東西,他想要到外地也是要尋找這個東西,他在家裡可能沒有找到。
學生問:老師剛才一直在呼喚「你相信我嗎?你愛我嗎?」一次次講的時候,我坐在這個地方就非常的慚愧,而且真的很心虛,覺得我真的有那麼愛對方嗎?我真的有那麼相信對方嗎?真的要回去好好愛我的家人,可是有一點,會想到他們有些壞習慣,不好的習性,那種不好的習性有時又有侵犯性,譬如說電視開的很大聲,各式各樣不良的習性? 導師答:沒有人欣賞他,他只好看電視,他看電視你就坐在旁邊欣賞他,你就把他當電視看。他說:「你幹嘛!吃錯藥?」你說:「你今天好可愛!」他就會看你一下,他說:「你發神經啊!」沒有關係,繼續看,等一下他就會把電視關掉了,他是真的很無聊啦!他的生活沒有品質,對生命缺少信,也不懂得欣賞,才會看很無聊的電視,呼喚他生命的品質,就像我們在勸人家戒煙一樣,幫助他提高抽煙的品質。 學生問:最近有一個朋友發生事情,我想在座朋友也有類似的事情,兄弟因為爭財產反目成仇、對簿公堂。類似這樣的狀況還是用愛跟相信來互相呼喚?而且已經反目成仇對簿公堂,還可以這樣做嗎? 導師答:可以呀!還是可以問,你到底相信他什麼?
學生問:比較不能放鬆、比較僵硬,自我意識很強的人,也不太喜歡笑的人,怎麼去欣賞這樣的人? 導師答:我們先要很放鬆,我們自己很放鬆的時候就可以欣賞他,然後會看到他是一幅很偉大的作品,自己要很放鬆。 學生問:欣賞他什麼?就算他臉臭臭的也是很偉大? 導師答:他是作品,你只要拍得出來他臉臭臭的樣子,很傳神、很傳神、很傳神的樣子,那絕對是一幅很偉大的藝術作品,絕對是,就是用這個角度。 學生問:我們很放鬆,但對方還是不放鬆? 導師答:當你很欣賞他的時候,他就會放鬆。 學生問:自然就可以帶動了,問題就是我們心不夠鬆,當我們鬆到極點,他就鬆了? 導師答:對!當你真的把他當藝術作品欣賞的時候,他就會鬆了,他會在你的眼睛裡面看到他是一幅藝術作品,他就鬆了。 學生問:他從我的眼睛裡看到自己的美麗,他就鬆了!他很嚴肅,他不笑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美麗,他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我們的欣賞,就會帶給他信心,然後他就鬆了? 導師答:對。看到他是一幅藝術作品。
學生問:小孩,念高中,幾乎成天沈迷在虛擬的電玩裡,家長要怎麼跟孩子溝通? 導師答:你覺得這樣對功課好嗎?現在我演媽媽你演小孩,你會怎麼反應?我是媽媽我跟你講,你覺得每天要玩多久才夠? 學生問:很少跟他講這個事情… 導師答:要講呀!不講不知道。要相信每個小孩都想要活出他的最好,他也不想沈迷,只是他需要有一個人幫他約束。 學生問:約定他的時間嗎? 導師答:對。因為小孩子很容易受到誘惑的,雖然小孩子很天真,但很容易受到誘惑,他也想要有人幫他約束。
浪漫~生命很美、很享受 學生問:請問導師怎麼用浪漫的心去看待你的今天、昨天還有明天?生活上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導師答:我從小到大都很浪漫,從來沒有煩惱過,總覺得日子很簡單,幾年前我就是吃稀飯配醬油,我記得從小到大都是這種情懷,我從不擔心經濟,我覺得活下去很簡單,我有錢就吃好一點,沒有錢就吃壞一點,不會怎樣。因為覺得生命很美、很享受,吃住用都很簡單,都可以很簡單。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就很簡單,為什麼會有明天的問題? 學生問:如何看待過去的不愉快? 導師答:過去是上輩子的事,把它看成是上輩子的事,為什麼不能讓過去變成是上輩子的事,那就沒事了,有種很遙遠的美感。
無常~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學生問:在人事物當中,如何覺察到無常? 導師答:你現在講無常的意思是什麼? 學生問:我的感受是,「無常」是用死的觀點來覺察無常,對任何一切事情能夠放下、自在,再用一種欣賞的角度,來看待一切的事情。 導師答:把每一個人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後一天,就會有無常的感覺,我們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 學生問:用怎麼樣的心態來提醒自己,覺察到生命都是最後一天? 導師答:用我們認識的人他突然死去,這樣子的一個相,這樣一種記憶放在心上,你會覺得那是可能的,因為的確有我們認識的人突然死去,完全不在我們預期之內突然死去,那種無常感就會存在,突然死去的親人或朋友真的是在示現無常,他讓我們相信無常的確是存在的,然後也讓我們更珍惜生命,更願意在有限的生命,活出生命的最美麗,留下最美麗的記憶,留下活著的人最美麗的記憶。
學生問:對方可以從我們眼睛裡面,看到我們欣賞他,然後就可以放鬆,那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從別人眼中看到別人欣賞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對自己建立信心? 導師答:先對自己有信心,你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不會害怕別人對你不欣賞,因為他還沒有學會,他不知道路,我們就要指引他欣賞的路,他不會欣賞你是因為他不知道路,欣賞是種「路」,好像走路的路,他可能迷路了,我們就是幫他指出那一條路來,欣賞人的路,等於是引導他去欣賞別人。 學生問:那我們要先欣賞他? 導師答:那當然,即使他很不欣賞你,你照樣都可以欣賞他,你就是要把他看成一幅藝術作品,他絕對是一幅藝術作品,而且是最傳神的,你想想看!如果他是一幅藝術作品,你下面的標題是什麼?臭臉?!繃緊的臉?!你可以想一些標題,那個作品就出現了。
生命教育~深信人性的最美麗 學生問:在處理人類的情緒困擾上,被認為有比較完整理論基礎的,他們都很心理學、很醫學,那我們提倡這種宗教學,是不是理論基礎是比較主觀的,沒有那麼完整,那這樣的方法,您談的欣賞、觀呼吸這些方法,是不是適用於每一個人?是可以重覆的?也有完整理論基礎跟方法,可以供每個人,真的可以去做到嗎? 導師答:我想我們講的那種欣賞是比全世界任何心理學都要優越的,我們講的信心療法,已經用在很多個案的諮商,都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信心療法是單刀直入,很多需要諮商的個案,其基本問題都是對對方沒有信,我們就是呼喚。 心理學家跟佛法的不同、跟生命教育的不同在什麼地方?心理學對人性沒有深刻的信,生命教育對人性有很深、很深的信,因為信~路就簡單了、路就明朗了、路就開闊了。生命是很簡單、很單純的,這是心理學沒有看到的,心理學把人看的很複雜,用了各種理論在包裝,所以他們在諮商的時候,大部份是失敗的。心理諮商大部份是失敗的,因為它對人沒有信,人最需要的是被信,被接受,被相信。 如果你覺得你的生命裡沒有人相信你,你會覺得活著很沒有意思,人最重要的是什麼?人就是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知己、知心,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交心。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交重。你這個人可以被信賴,你會覺得活著有意思!你這個人很可靠,你會覺得活著有意思!若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覺得你很可靠,那這樣的生命有點悲哀,這就是我們每個人要的。我們每個人要什麼?要有人相信我們,這是人性。每個人要什麼?要覺得自己是個可靠的人,可以交重的人,交重就是付託重任的人。表示什麼?表示我們是個可以負責任的大人,每個人都想做負責任的大人,包括每個小孩。 你如果問每個小孩說:「你可以交重嗎?」然後你如果告訴他,你是一個可以交重的小孩,可以付託重任的小孩,那個小孩會覺得很光榮,無比的光榮,無比的喜悅!他會覺得自己像大人,你相信嗎?你可以在每個人身上看到這個特點,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一個可靠的人,可以被人信賴的人,可以付託重任的人,這就是人性。我們有這樣的相信,我們就會往這條方向,往這條路去引導、去指路,然後我們真的會看到生命裡面有這樣一條路。 有沒有人不希望做一個可以被信賴的人?有沒有人希望是可以被交重的人、可以付託重任的人?我想絕大部份的人都是。所以從這裡面就看到生命的真、生命的信,我們都要有可以相信的人,我們都要有可以交心的人,我們都要有可以交重的人。因為我們都有生命危急的時候,我們都有生命極度困難的時候,我們都有一個時候是需要付託某人予重任的時候,如果我們找不到這樣的人,我們會覺得自己好孤單、好無力! 所以今年大學國文作文測驗題目是“回家”,明年作文題目是 “知己”,大家回去好好練習,99%的高中畢業同學都沒有上過生命教育課,都不會寫,“回家”都不會寫,今年作文大家都寫得很壞很差,因為我有一個學生是在改作文的,所以明年是“知己”,趕快回去好好練習。
學生問:導師您好,我們要去學會欣賞跟信任別人,不是說要求別人來欣賞跟信任我們,是由我們自己本身做起,聽起來是說要時常保有這顆心,但問題是卡在說,你今天如果生活得非常快樂,可能很容易去欣賞週遭的人事物,可是當你面臨是苦境,當你內心很苦,譬如說我的親人剛往生,你在很苦的狀態下,你要去欣賞週遭的人事物,我覺得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可能需要時間,我不知道導師是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 導師答:當然是需要時間,所謂需要時間是需要練習,好像放鬆是需要練習的,不是說沒有經過練習就會放鬆,大部份的人是不會放鬆的,不懂得放鬆,所以就是要會放鬆。你會放鬆,你會覺得「生命」,你留著的生命、你還現有的生命,它是一個機會,而且可以繼續跟我們往生的親人對話,還可以活出他們生命的遺憾,如果我們真正愛我們往生的親人,他可以在我們的生命活著,他可以在我們心裡面感覺他是活著的。 學生問:當你面對困境的時候,你是在困境當中去學習,要怎麼在那種環境下很容易的去欣賞?剛導師是說藉由那種苦,去練習欣賞? 導師答:我沒有講藉由苦。很放鬆時,你真的會看到每個人都是我們的親人,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當我們很由衷的時候,每一個別人都是自己人。 學生問:導師的意思是我們最基本的是要先學會放鬆自己,這是一個基礎? 導師答:對!還有相信,相信生命是很美的,只要我們放鬆就會看到它很美。
今天很感謝在座每一位朋友熱情的參與,生命教育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一起來努力,一起來推廣,一起來建立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信心,自己對親友的信心,對台灣社會的信心,甚至是對全世界的信心。 因為人性,當我們看到人性的最美麗,我們就能夠活出最純淨的感情,深深的相信感情是很自然的,你不會失去感情的,因為感情不是得來的,感情是自然的,它不用求就在那裡,只要我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情、真正的愛,感情永遠都在那裡,永遠不會失去感情,感謝大家。最後我們就用感恩的心,一起來說幾句感恩迴向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