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非常禪七

大卿導師主持/稷園‧霧社山莊

 

獨 參 小精靈 手的位置 一心一境  ⊙收縮膨脹 諸相非相
問答篇
  有關禪支  斷身見  ※ 世間在裡面  ※ 真愛需要勇氣  ※ 禪定與尋伺  ※ 心上人  ※ 兩性關係~真正的愛 

走出水禍世間想圓滿心 

天地間的最奧祕處 呵責即非呵責  生者父母也  由衷   信」的文化  身苦心不苦   生命美學    鑽石般的本心  走出生命的莊嚴
   

獨 參
 

這次十日禪有兩大重點,第一個是加強出入自在,第二個是加強獨參。
 

獨參印心

獨參就是來跟親教師印心,用你最美麗的心來印親教師最美麗的心。什麼叫「印心」?就是供養最美麗的心,用最恭敬的心、用最乾淨的心來供養親教師。不一定要問問題,有問也可能沒答,就在這默照中,去感受「印心」。

往年的十日禪,多數同修都沒來獨參,以後的十日禪,希望能加強獨參。

獨參,就是再度回到最由衷、最美麗的心,從這裡開始。

每次來參加十日禪的發心,都是非常由衷的,但經過了一個晚上沒睡好,第二天打坐也沒什麼成績,那個由衷的心就開始退了。透過這個獨參,再度找回由衷,再度找回自己最美麗的心、最乾淨的心。

獨參不強調一定要問什麼問題,或是問問題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回答。最重要的是供養你最乾淨的心、對法身最恭敬的心。供養的同時,就印心了,這是第一個。     
   

出入五自在

有很多人在剛學打坐的時候,都有很不錯的狀況。有位同修,她平常也不是很用功,最近打坐時,坐一坐,整個身體不見了,她就很開心,這還不錯。但有的人是不開心,嚇得不敢繼續坐下去。這位同修是不經意進去的,也不知道怎麼進入。

出入自在的意思就是:不管有什麼好的狀況,見好即收(見壞也即收) !趕快退出來。退出來不是嚇出來,而是再度揣摩剛剛是怎麼進去的。揣摩的時候不要著急,揣摩不到更不要著急。

好像我們每次心情不好,我們就很歡喜地來面對看看,如實地面對。心情不好一定是無常的,它一定會變好。到底那個好跟不好,它的轉折在哪裡,要清清楚楚看到。不會害怕心情不好。心情好,不要太得意,因為你要很注意,等一下心情會轉不好,從好轉不好,到底是什麼樣的觸境在激盪,讓它轉不好,整個關鍵就是一直要很中立地去看好、不好,很注意地看它的轉折。這個注意看,是決定我們會不會昏沈的關鍵。  
     

有尋有伺

之所以會昏沈、會消沈,是因為失去了尋伺的興趣,尋伺了半天好像也沒尋伺到什麼,也沒有什麼發現。修行人對這個尋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興趣,要對這個找到東西有非常大的興趣。

主要注意三個東西:一個是呼吸、一個是感受、一個是念頭,簡單地說,就是粗跟細,呼吸的粗細怎麼轉,粗如何變細,細又如何變粗,轉折在哪裡。感受,如何由粗變細、由細變粗;念頭,如何由粗變細、由細變粗;由安靜變不安靜、由不安靜變安靜。看到了,不管好或不好,不會太興奮,因為你會去注意它從好變不好是怎麼樣的轉折。然後更好又開始凋萎了一些,開始變不好,像花盛開了之後又開始謝,凋萎了之後,慢慢又萎縮了,慢慢又開了一朵,花就是這樣的,開一朵、謝一朵,開一朵、謝一朵,去看到底是什麼樣的燃料不見了,它有一個供應力不見了,如何再給它一個供應。只要有一點點變化,就趕快回頭,你要記得這條路。
 

放心的打坐

十日禪期間,很多同修都有很多很好的體驗,但因為沒有好好地練習回頭返觀,所以那個體驗常常曇花一現。還有就是他遇到境界時,會有抗拒、恐懼,比如說有的人看到身體不見了,他會有恐懼,或者是他呼吸突然很有壓迫感,心臟很不舒服。事實上,進入這個狀況之前都是很好的境界,只是他進入這個狀況之後,他的整個身心沒有來得及應變,比如說他的呼吸可能不見了,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為什麼呼吸不見了。事實上,在進入這個呼吸不見的狀況之前,身心算是有某種的定境,但是進入以後,因為呼吸不見了,沒有呼吸或是他的呼吸很短,短到他整個身體氧氣的供給量不足,他就開始覺得整個心胸很難過,這個時候又害怕、抗拒。
 

整個打坐過程,不管發生什麼狀況,就是要零抗拒。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很歡喜、很正面地對待,願意去看,不會害怕,就是去看,絕對不會有事的,昏過去也不會怎樣的。你一定要相信我們的身體有它自我治療的本能,怕就怕你不安靜,怕就怕你抗拒很大,只要沒有抗拒,一定沒有事情。
 

當然如果是壽終正寢也不無可能,但是那種可能性實在是千萬分之一。如果怕這個,那最好都不要出門,因為出門有可能被車子撞死,坐化的可能性遠遠小於你走在家附近散步給車撞了。擔心打坐會坐化,就最好不要出門了。

你絕對可以很放心地打坐,不管打坐時遇到什麼危險,你都要很放心地去看是怎麼一回事,不要怕,就像半夜起來不敢看鏡子一樣,你半夜起來上廁所,可以不看鏡子,但是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看鏡子。不管發生什麼事,就是願意去體驗,願意去看,願意去知道整個心念、呼吸、還有感受的轉折,好也可能是壞、壞也可能是好,願意去看這個好和壞,去看這些轉折的變化。我們就把這個東西練熟。

 

初禪五禪支

早期我們有講到,初禪沒練好,不要入二禪。初禪沒有練好的話,入二禪會毀掉你的初禪,初禪五禪支功德會毀掉,毀掉以後,很可能就回不來了,所以初禪一定要練到五自在,才可以練二禪。五自在的出入自在,就是隨時可以入初禪。這是南傳增支部九集第35經(牛經)裏的諄諄教誨。 

所以我們的重點,不是去入空無邊處定。我們有一些同修,剛跟老師學的時候,他就已經有空無邊處的體驗了,那個東西是沒有用的,我們要的是初禪五禪支,因為五禪支才是最能上座、下座打成一片的東西。 

既然初禪那麼重要,為什麼還要二禪、三禪、四禪,當然那個也很重要。二禪出定後尋伺的功力就遠強於初禪,初禪五禪支沒有具足之前,練二禪會失去尋伺的續航力,問題就在這裡,因為下座一定要尋伺,無尋無伺,下座根本沒用的。 

所以五禪支的功德一定要俱足,五禪支一定要轉向自在,一定要入定自在,一定要出定自在,一定要在定自在。入定自在,就是你隨時隨地可以進入初禪,隨時隨地可以進入初禪的人,等於是有潘彼得的能力,隨時隨地可以生起喜悅的心,不論在最困難的時候、最危急的時候。 

練會了初禪出入自在很重要,他就俱足童心。能在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候全方位地轉,而且是當下就轉,這個就是初禪的功德,這個比二禪更重要。比二禪重要,不代表二禪不重要,而是沒有初禪的五禪支五自在,就去練二禪,反而會耽溺於二禪、三禪、四禪,失去進退得宜的靈活。能入不能出,禪定會變成逃避,四無色界定會變成是逃避。 

如何不讓禪定變成一種逃避?一定要把初禪練好,隨時隨地進入初禪,隨時隨地離開初禪,然後可以決定你初禪的時間要多長,可以決定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可以決定,這叫在定自在。這是這次十日禪的第二個重點。

 

回到初發心

獨參,你現在正在吹涼風,隨時隨地都要有吹涼風的心情。獨參的心情是更聚焦地去面對禪修導師,離開了獨參房,還是用獨參的清淨心去面對每位同修,當然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用你最由衷的心情、歸零的心情、發大心的初衷來面對所有觸境,每個觸境都在照見清淨心有否現前。動力沒出來,修行絕對是事倍功半,甚至連半都沒有。 

動力怎麼出來,就是要有由衷的心,就是當初你為什麼要走解脫道、走菩薩道的心,一定要一直回來、一直回來、一直回來。

獨參時間可以是一秒鐘、三秒鐘、五秒鐘就結束,但是就是要在這種直接的接觸裡,它有一個具體的對象在那裡,在那個時候生起那個由衷心,再把那個由衷心,在中午那麼悶熱的時候,都有涼快的感覺。老實講,面對禪修導師,你比較容易由衷,若是面對禪修導師都由衷不起來,那面對其他的同修要由衷,大概更不容易了。 

學生問:請問老師,獨參就是一直呼喚那個由衷的心嗎?

導師答:是!獨參就是用你最由衷的心、最美麗的心來供養禪修導師,你只要有這種心情就好,供養的時候,你的心就出來了,就把它呼喚出來了。 

學生問:所以,有沒有問問題就是其次了。

導師答:是!但是你去獨參的時候,是用你最正知正念的心,等於是你還沒有獨參的時候,你已經開始進入狀況了,像馬哈希的道場,你進來獨參,沒有正知正念,一進來他就叫你出去了,因為他看到你沒有正知正念進來,他就叫你出去。我們鼓勵大家來獨參,你就要準備好,就好像你練武術,要請教你的武術教練前,你要準備好接招,接招的時候一定是很正知正念的,一定是一步一腳印的。 

學生問:當他進入最由衷、最美麗的心去獨參的時候,有可能就沒有問題要問了。

導師答:有可能,但你就是要用一個在佛前供花的心情,要由衷!

 

學生問:請老師再談一下,一直回到由衷的心,修行的動力才會出來…。

導師答:就是一直呼喚你最美麗的心,當然是要以最美麗的心來供養禪修導師。我們當然相信我們自己有最美麗的心、最純淨的心,用我們最美麗的心、最純淨的心來印心。就像古代的拜拜,殺牛殺羊,意思是說那是我最寶貴的東西,那是我家裡僅有的寶貴東西。現在人殺牛殺羊不是因為牠寶貴,而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祭祀的儀式本來是很有意思的,但到最後都變成沒有意思了。古代的祭祀,是用最感恩的心跟天地交心,感謝風調雨順供養我們,那裡面有一種感動。所以,以這個時代的拜拜來講,這個時代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已經不是牛羊,而是這顆心。所以應該用的是最恭敬的心、最乾淨的心,好像古人要齋戒沐浴一樣,用這樣的心來拜天地,這樣就有意義了,既然牛羊已經不是你最寶貴的東西,就不應該再拿來拜拜了。  

 

獨參與小精靈 

 

什麼是獨參?

這一次的十日禪修,我們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每一位同修每天要來獨參,獨參不是來問問題,獨參是用最清淨的心、最恭敬的心供養禪修導師,你真的有什麼問題,你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或者寫字條的方式問。  

我們有九十三位同修,每天一次獨參,每一個人只有兩分鐘,包括頂禮的時間,所以你不可能問什麼問題,你也不可能得到什麼回答,但是你可能在供養的同時,你的心開了,你跟禪修導師印心了。但是如果你迴避獨參的話,你避開供養禪修導師的話,你的心會打不開的。  

每一位同修每天一次獨參,你真的有什麼問題,用寫的,禪修導師會在開示的時候回答你的問題;獨參的時候,請以最恭敬、最乾淨的身心,百分之百的正知正念走入獨參房,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個姿勢、任何一個表情,都是你最美麗的心,讓禪修導師看一看你最美麗的心,這樣就是獨參。 

 

初禪五自在

第二個重點是:好好地練習初禪五禪支,好好地練習尋、伺、喜、樂、一心,好好地練習返觀自在,不要貪著禪定的喜樂而沒有尋伺。  

很早以前,我們提過南傳增支部有一部經叫牛經,這部經主要講的就是在沒有隨時可以入定、隨時可以出定之前,不要修二禪,不要修沒有尋伺的二禪,乃至三禪、四禪。 

我們有很多同修,在沒有跟禪修導師學法之前,事實上,他們都已經有無色界的體驗,無色界的體驗,就是四禪以上的體驗。當然是很不熟練的無色界禪定體驗,但那樣子的體驗,很容易讓人以為那就是禪定。這樣子的一種禪定體驗,上座、下座不可能打成一片,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沒有尋伺,它還不懂得怎麼去找路,還不懂得怎麼去看到世間在裡面,世間沒有別人。  

在打坐的過程中,看到好的狀況,不要太深入,要見好即收,回頭看剛剛是怎麼進入這個好的狀況。比如說,在打坐的時候,突然感覺到身體消失了,但是對這現象的過程卻不知不覺,這時候就需要回頭看一下呼吸是什麼、感受是什麼、念頭是什麼。就好像在回憶剛剛的夢境是什麼,看能不能回憶得出來,能不能倒帶,看到剛剛是怎麼一回事。  

在打坐的過程中,突然感覺到身心非常的喜樂,不要泡在喜樂裡面,回頭看一下是怎麼一回事,剛剛是怎麼進入這個狀態的,有沒有一個類似旋轉門的轉折點,我可不可能找到那個東西,然後可不可能隨時隨地體驗喜樂,可不可能在進入喜樂以後,感覺到世間在裡面、世間沒有別人、心包太虛,就這樣子的練習初禪五禪支,這樣子的狀態,你可以維持一分鐘、五分鐘、半個小時,乃至兩個小時,你才可以學二禪。   

在沒有初禪五自在之前,你就去練習沒有尋伺的一心,你會失去初禪五禪支的功德,而且會破壞你以後禪定的進展,這就是《牛經》一再強調、叮嚀的。 

一上座,就用長呼吸來調整姿勢,下座的時候,也用長呼吸來調整姿勢,用短呼吸來找小精靈,簡單的說,小精靈就是你感覺到這個身體是不存在的,你的身體只是一個想像,它可以無量的大、可以無量的小,它的名字叫小精靈,找小精靈就是在鼻頭人中前,不斷地去感覺鼻頭人中前風的壓力,氣息在鼻頭人中上方皮膚的壓力。 

 

手的位置 

 

一上座你可以前後動來找重心,一開始可以動大一點沒關係,有點像回教徒在禱告,然後動的擺幅愈來愈小,這樣子的擺幅找到重心,一定要很放鬆,一定要非常放鬆才能夠找到,就像鐘擺停的位置,一定是跟地心引力最相應的地方。  

昨天晚上我們講到手的姿勢,這一次我們強調手印的姿勢,以往我們不強調,自由式-你可以把手放在膝蓋上,這次我們強調兩手手掌相疊、姆指銜接,中間成一個圓,食指中間那一截重疊,自認氣脈打通的人就不用這樣做。 

昨天晚上我只看到二十位同修這樣做,其他都氣脈打通了,人體是很微妙的,古老的中國人發現了陰陽的觀念,左右陰陽、上下陰陽、前後陰陽。當然手掌不相疊、姆指不銜接,不表示沒有陰陽,只是它的陰陽兩氣要相通會增加困難。  

找到深呼吸最舒服的姿勢,像坐在瀑布的旁邊,姆指銜接處不要讓它掉下來,掉下來通通叫做昏沈,除非你是入定,入定的人姆指銜接處可以掉下來。  

注意你姆指銜接處,姆指銜接處要感覺到脈搏,姆指掉下來除非入定,不然都叫做昏沈,只有入定的人可以姆指不銜接。   

 

一心一境  

從小我就很喜歡暴風雨的晚上。為什麼會喜歡颱風呢?因為它逼得你不得不接近大自然。平常我們賞鳥,都會覺得大自然沒有那麼的逼近,但是颱風天給人的感覺是:整個籠罩在大自然之下。比你去賞鳥、賞花還要逼近。  

我們小時候為什麼會喜歡閃電、颱風、暴風雨?因為那種感覺讓我們跟自然沒有距離。那麼多水,哪會沒有水用呢?讓我們跟自然好接近!雖然那個自然來得不是很客氣,甚至讓我們招架無力,但是我們就是會喜歡。  

我們還是感謝這一次的颱風。兩年前,我們也曾遇到類似的颱風,而那一次的氣候、雨量都跟我們的十日禪配合得天衣無縫,非常好的感覺!  

觀呼吸

上個月,我們台南一位做工的同修在工地工作時,他的同事跟當地的中學生發生口角,結果中學生就找了一票人來興師問罪,想要來打架。這位做工的同修就跟他說:「你們要打架可以,但是你要先觀三個呼吸,我就跟你打架。」還不錯!對方好像有在觀呼吸。三個呼吸觀完,他們就沒有要打架了。有人會問:「萬一他不觀呢?我為什麼要觀三個呼吸?」那也沒關係,你就說:「要打架可以,等我先觀三個呼吸。」  

三個呼吸有那麼好用嗎?有!很好用。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你願意讓自己觀三個呼吸嗎?那是一種交出去的動作、一種回到法上的力量。表面上三個呼吸沒什麼,但是它卻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這一位同修在一個衝突的關頭,見證了法的力量,我們感謝他的見證。  

你找到了嗎?

十日禪,透過觀呼吸,找到我們最乾淨、最美麗的心。只有找到最美麗的心,才會對人性有信心,才會發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不是什麼道理啊!這是發現!你相信嗎?很多事情是沒有道理可以說的,唯有你去發現,你就知道了、明白了、開悟了。 

解脫的感覺就是眞的知道了、明白了。這樣的明白是通天透地的明白,是徹徹底底的明白,不是知識的明白。知識是不可能明白的!知識只是幫助我們利用物質的環境,幫助我們活下去的一種工具,因為人類不像其他的動物有很多求生的本能,人類要靠知識才能夠活下去。但是純粹就活下去來講,動物是比較靠本能,人類就是要靠知識的學習。 

人類跟動物的不同,主要不是這個活下去的本事,因為就活下去來講,不管是知識還是本能,都是為了活下去。純粹就活下去的本事,人類沒有比動物高明,但人類比動物高明的地方,就在這個俗稱萬物之靈的「靈」。禪修就是要找到這個靈,透過觀呼吸、透過呼吸的推拿,來找到這一個小精靈。 

在六十年代,很多西方人想要找到小精靈,他們透過藥物的經驗讓他們感覺到非常的真實。他們到了另外一個時空,重新看待生命,他們的確有開悟的感覺,但是那種開悟的感覺很像無色界定出來後的一種觀察,因為他沒有初禪尋伺的基礎,所以他沒辦法有「用藥」跟「沒有用藥」打成一片,他的世界還是脫離現實。  

初禪五禪支

初禪的世界,是有尋有伺,他看到世間沒有別人,看到世間在裡面。什麼是世間沒有別人?就是由衷。由衷不難懂,由衷需要練習,練習每次講話、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很由衷,這樣就是世間沒有別人。你的心量變得無比的廣大,就叫做世間在裡面。你做到尋,再配合觀呼吸,你很自然就常常喜樂充滿。 

喜樂那種感覺幾乎是沒有方法的,能勉強講方法,就是尋伺一對,一定是喜樂生,所以方法就是尋伺。尋伺到你找到世間沒有別人的感覺,你找到世間在裡面的感覺。你找到了,你就喜樂充滿,你的身心就很輕安,然後就會進入一心的覺受。  

一心一境

什麼是一心?一心就是一心一境,傳統佛教稱為心一境性,心一境性就是一心一境。什麼是一心?就是只有一個心。什麼是一境?只有一個境。夠白話了吧!還有人說他聽不懂。其實不是不懂,而是不會!聖脈的語言是很白的,白到露出骨頭了,沒有辦法更白了。一個心一個境,誰會不懂?是不會,不是不懂!  

佛陀的心叫做一心,佛陀的境叫做一境。 

很多人覺得日常生活的境界很多,很難修行,其實境界永遠只有一個,心情也永遠只有一種:佛陀的心情,佛陀的境界。不要以為你的境界佛陀沒有遇過,如果佛陀遇到你的境界就沒辦法出離,那他也不叫佛陀 

在如來的眼中,一切的境界都是如來的境界,如來的心自然就對應到如來的境界。這樣的一心一境從何而來呢?你尋伺要對,喜樂自然充滿,你就很自然的一心一境。一心一境就是傳統佛教我們常常聽到的「直心是道場」,這五個字意思很簡單~「一心一境」。     

全觸

我們的注意力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心就會變成那個東西,注意力在呼吸,整個人就變成風;注意力在人中鼻頭附近風的進出,你很容易就感應到小精靈的生命。很放鬆地呼吸,讓耳根聽到的,六根所觸的,都變成風。用感覺風的心情來感覺六根的觸,讓六根變成只有一根~觸根,讓耳根變成一種觸覺,不是聽覺,讓呼吸變成一種觸覺,每一個觸都可以觸到頭頂百會穴,每一個觸都觸到腳底湧泉穴。 

很放鬆地呼吸,很放鬆地感覺觸。 

 

收縮膨脹 諸相非相 

身與心

當我們找到收縮膨脹的覺受後,我們的身體就不再受制於感覺到的這個色身,我們會覺得色身是心所住的地方,才叫做色身,心在哪裡色身就在哪裡,禪定的世界是很唯心的,心在哪裡,你的身體就在哪裡,不在禪定的世界,就會覺得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 

所以,科學家都是在我們的身體找心,他不可能在心裡面找身體的,沒有一個科學家在心裡面找身體,他都在身體裡面找到心的位置。  

什麼叫意識?意識的位置在哪裡?在大腦的什麼部位?他要找出那個位置,他用各種儀器來測,起什麼樣的念頭時,哪個地方血液會特別活躍?哪個地方的血球會特別活躍?現在腦科學就是在研究這個。  

禪定世界的感覺不是這樣子,心在哪裡身體就在哪裡。當我們把吸氣收縮、呼氣膨脹練習好以後,我們就很容易有喜樂的心,因為我們不再受到身體的限制。我們身體的限制很大,這限制包括我們的身材、體重、血壓、性別和年齡,這些都構成我們的身見,構成我們的我見,因為我們是用這個座標在看事情,我們看事情真的有用到我們的年齡、性別、種族、膚色和種種的知識,這些都跟身見有關係。 

身見的框框

在禪定的世界裡面,這些座標完全都毀掉,完全沒有這些座標,他的座標就是收縮膨脹,每一個收縮就是零、每一個膨脹就是無量。他隨時都是從極大、極小在看事情,那種看事情的角度很特別、很革命性的觀點。  

人,事實上就像我們現在科幻小說在講的,人是被程式化設計的,是被植入晶體程式的。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已經被程式化了,被程式設計好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早就被植入一些晶體,你不知道而已。意指我們都用一些座標、用一些參考架構、用一些價值系統在看事情,我們給這些框框套得很緊,而且根本走不出來。  

你以為你是女人,你以為你是媽媽,你以為你是某人的太太,這樣是走不出來的。你說我就是結婚了,我小孩就是這麼大,我就是有這麼多的世間脈絡關係。但是,你看新的一代,他慢慢地脫離這些關係,你看新新人類跟我們這一代是不太一樣,他的親屬觀念跟我們也都不太一樣。你再看新一代的科幻小說,他們都很冷血的。你有沒有覺得新新一代都很冷血?你會覺得他們好像腦部整個程式都被換掉。光是年輕一代他們喜歡聽的音樂跟我們喜歡聽的音樂就是不一樣,你很想進入他們的覺受,但進不去啊!  

他真的有一個框框在那裡,他離開那個框框就很不舒服,所以他一定要被框住,而他也要在那個框框下,才能夠像孫悟空那樣,變來變去。但是那個框你只要把他一縮緊,他就很不喜歡。  

禪定與身見

學習禪定就是讓我們的心很靈活,可以很輕鬆的掙脫那個框框。那我修二禪、三禪、四禪,是不是更容易呢?二禪、三禪到無色界定表面上是更容易,但問題是你就會住在禪定的喜樂,你會脫離現實,它的問題在於你會脫離現實。那種脫離現實的感覺,你會跟新新人類在玩電動玩具一樣,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不食人間煙火,只要有電玩可以玩,他就很滿足了。  

所以我們用什麼樣的鏡頭在看世間,參考架構就是一個鏡頭。我們透過鏡頭在看世間,每一個人都透過鏡頭,這個鏡頭在佛法來說就是身見,用這個我見的鏡頭。不管是這一代也好、上一代也好,不管是新新人類也好、兩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也好,都離不開身見這個鏡頭。  

學法就是在脫掉這個身見,你身見脫掉以後,看事情完全不一樣。你會有一種乘願再來的感覺,你會有一種你已經死了,然後再回到人間的感覺。你會有阿姆斯壯、人類第一次登入月球看地球的感覺。因為你沒有很多機會可以第一次登入月球。第一次登入月球那種感覺真的很震撼,但現在大家慢慢習慣,好像也不覺得什麼了。  

登入月球就是一種脫離地球看事情的角度,因為他整個形體都脫離地球,本來我們是想像的脫離地球,而他現在是整個形體都離開地球,然後再來看地球,那種覺受是很震撼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今年年初講的「於相離相,走出框框」這個主題,當你變成一隻蒼蠅,變三年就好,當你再變回到人的時候,你對生命的整個看法是不一樣的!   

學禪定的人,俱足初禪五禪支的人,他有這種功力,他可以脫掉身見,是因為他可以用非人的想法在想人類的問題,他能夠諸相非相地看事情。你沒有從諸相非相的角度看事情,你是看不清楚,你是看不到整個背景,看不到的!    

身見就是你現有的狀態,你現有的性別、年齡、社會關係、家庭關係。它是非常大,已烙印進去的框框,它跟你的皮膚一樣,幾乎是拿不掉的。你拿掉皮膚是很痛的,禪定等於是可以換皮膚,等於是你整個脫胎換骨。  

二禪以上,比較屬於禪定的受用,沒辦法活用於禪定。但是如果你有初禪的五禪支、五自在的體驗,再加上二禪以上的體驗的話,你就會如虎添翼。 

但是如果你只有二禪,沒有初禪五禪支、五自在的話,你的二禪就等於沒有什麼用,有功力而沒有作用。初禪是有作用,但沒有二禪的功力,但是它一樣有初禪的功力。三禪有三禪的功力、四禪有四禪的功力,無色界定有無色界定的功力,但是都沒有什麼作用。  

我們就是要把初禪練好,把初禪練好就是把五禪支練好,五禪支練好就是上座下座打成一片,一直都用尋伺收縮膨脹在看事情,你不會把認識抓得很緊,認識就是相框的相,你會把相看成是收縮膨脹,好像是我們練習經行在看地水火風一樣,你會看到每個事情都是地水火風,你會有一種入流而無所入的覺受,不會給形相所束縛。  

初禪的作用

  禪定的作用主要都是為了導向一心,你都是為了看透什麼是心、什麼是境,因為我們都是給境界困住,我們都會對號入座。今天一個境界來,境界又變成一個相,然後又給這個相給困住。 

初禪就是看到境是心所成,他就會直接去面對心的問題,他什麼事情都會看到是心的問題,就不會覺得境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然後他會主動地從心開始、從心出發,就不會給這個境界框住。初禪的話就是你看到境界就看到心,因為他有一心的體驗,他就有心一境性的體驗。心一境性就是一心一境,你就會很願意用佛陀的心來看境界,看境界就會看到如來的境界──如來的心、如來的境。  

收縮膨脹  

收縮膨脹簡單講就是:一陰一陽,一陰一陽謂之道。

至於什麼是陰?什麼是陽?陰就是收縮;陽就是膨脹。 

我們講收縮膨脹不是在講身體,不是講肚子的地方,是講皮膚微血管的覺受,那是指生理上的覺受。心理上的覺受就是有變小變大的東西,我們再怎麼樣都會感覺到身體都會有個界線,都在收縮膨脹裡面,你的界線就模糊掉,不見了。你覺得可以從一個很大的角度在看一個很小的東西;從一個很小的角度在看很大的東西。因為你小,你看事情就變大;你大,你看事情就變小。當你很謙卑的時候,你會覺得世界很大;當你很我慢的時候,你會覺得世界變得很小。它有這個很主觀的大小的感覺。這個主觀比任何客觀都來得真實!  

    當你我慢的時候,啊!這個地球這麼小,這是種我慢。從很我慢的角度就是說:死三千萬,也沒有什麼,還有六十幾億人啊,對不對?從很我慢的角度看,戰爭是解決人口問題很好的方法,打戰沒什麼不好,這是屬於膨脹不良。  

收縮不良就是死一個人,你難過得要死,什麼事都不願意做了,這是收縮不良。你如何在世間的苦難裡面,看到苦難的收縮膨脹,再從收縮膨脹裡面走出一條路來,這就是佛法要講的。  

搭起對立我見的橋樑

因為現在我們整個社會對苦難沒有解決的信心,所以覺得苦難就是這個樣子,然後世間就是巧取豪奪,有力量的人,你就佔有較多的資源。   

政治學上所謂的左派、右派,左派看事情就是這些資源都給你們佔了,他們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公平,他們內心裡面有很多的正義感,還有憤怒。他們是很生氣,他們對世間的資源給所謂資本主義家瓜分是很憤怒的,這些人很有正義感,他們真的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所謂的窮人、受難者奉獻他們的生命。  

    所謂右派就是世界已經這樣分了,你有辦法你就照這個遊戲規則來分嘛!

       右派的看法就是:這個產品你就是要掛這個商標,就可以賣這麼多錢,你的產品你付出再多的勞力,也得不到那樣的報酬,因為你沒有商標,這個商標是我賺來的。所以我赚最多的錢,沒有錯! 這是我努力來的,你的努力只是付出勞力,所以你賺的錢就是一點點。  

比如說,我們台灣幫Intel 做很多電腦裡面的零件,大部分的錢是Intel賺去,台灣付出很多勞力,但他們說:因為你們台灣生產了附加價值很低的東西,所以你們能夠分到的利益就是這麼一點點。  

右派的看法就是:你有辦法,你來啊!你也來建立一個Intel,你也來建立HP,你也來建立一個IBM品牌,你有辦法嗎?你有辦法,你來啊!你沒有辦法之前,你就是要用我的,大家都是要用我的IBM,因為我可靠,因為我信用度高啊!  

左派對這個東西是很不服氣的。面對這樣的現實面,你如何走出一條路來?  

        政治學在探討這個,社會學在探討這個,經濟學也在探討這個,都是啊!整個社會科學都是在探討資源分配的問題。 

這樣的社會現實,會很容易讓我們收縮不良和膨脹不良,我們會吃不下去,這些問題我們會吃不下去。這些問題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有啊!它天天都在發生,怎麼會沒有關係? 一個東西的價格就是跟這個有關係,價格的形成,左派的人非常關心,但價格卻大部分由右派的人決定,是他們在決定價格的。 

比如說今天美國石油上漲,消費者可以站在右派的立場看事情,也可以站在左派的立場看事情。站在左派的立場看事情,他就很不服氣:你價格怎麼可以這樣漲?你們到底還要賺多少?右派的人說:來啊!不然你來賣,你來決定價格,你有辦法你來啊!問題是左派的人就是沒辦法。面對這個問題,你收縮不良,就會消沉:喔!境界太大了,我沒辦法管,我只能好好地做我的事情。  

幾年前,美國恩隆股票大作弊,站在右派的立場,遊戲規則就是這樣子,你有辦法你來玩,沒辦法的人你就吃虧啊!所有的投資人,投資很多股票都上當了,站在左派的立場,你會忿忿不平,站在右派的立場,就是平常心,資本主義本來就是這樣,公司本來就是會腐敗。  

站在開明的資本主義立場,他會覺得這樣對資本主義是很大的傷害,因為你造成了人民對公司、投資的不信任,但基本的遊戲規則他們還是改不過來,幾年來他們沒有辦法改,右派的人要靠本身的檢討力量,左派的人本身又沒有什麼供給的力量。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消費者都是收縮不良、膨脹不良,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收縮膨脹不良。面對911事件,我們是收縮不良、膨脹不良,你沒辦法消化這個事情的,你只能很冷漠,你很冷漠就是很我慢地看事情,世間就是這樣子啊!  

你只能譴責這些人喪心病狂,就這麼簡單,把譴責四個字掛上去,就沒事了嗎?事實上,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大家都輸!美國輸,對方也輸!他也絕對佔不到便宜,這個跟收縮膨脹有沒有關係?當然有關係。  

每天發生的事情,小至一個我們剛剛從稷園出來的一個事情,消防救護人員的心情,他們都有收縮膨脹,他們也是冒險勇敢,冒險本身也是會害怕,也會有收縮啊!勇敢就是一種膨脹啊!現在就是說你能不能很放鬆、很正知正念地處理事情。  

在收縮膨脹不良裡面,就會發生很多不理性的行為,比如說有人要在美國放一些生化病毒,這個就是一個收縮膨脹不良的東西,然後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美國又一個收縮膨脹不良的反應,就反擊,很大的反擊,很可能大家擔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發生。  

我們每天包括一個公司同事間的相處,都有收縮膨脹不良的問題,你如何能夠看到諸相非相?能夠很謙卑地去認識問題,很流動地跟對方沒有對立地來談判?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就是要搭起這個橋樑,搭起左派右派的橋樑,搭起對立我見的橋樑,因為這些都是我見,都有身見的東西,如何離開那個框框? 

走出框框

古老的中國人,意思就是「不是現在的中國人」。「現在的中國人」喜歡強調中國文化,事實上,中國文化不是中國人的,就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不是希臘人的,你只要不懂,就不是你的。  

我總覺得現代的中國人,自己不懂的東西都說成是他的,「中國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其實,老莊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孔孟絕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今天的中國人,他們不懂老莊、不懂孔孟,卻說孔、孟、老、莊是他們的、中國文化是中國人的。其實中國文化是世界的,不是中國人的;說「中國文化是中國人的」根本上是矮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不是印度人的,印度文化是世界的。一定要有很清楚的觀念,不要中了國家主義的毒,不要中了大中華沙文主義的毒,那是個非常大的毒啊! 

真正的文化沒有誰的,只有懂的人的。 

    是不是?這很合理的!你不懂,怎麼可以說是你的呢?!這次搭飛機的旁座是一位印度人,我問他:佛陀是印度人嗎?他說:不是。他說佛陀不是印度人,佛陀是尼泊爾人。  

他不會像中國人一口開:喔!孔孟,孔孟是中國人,老莊是中國人。老莊怎麼會是中國人呢?孔孟怎麼會是中國人?不會的。同樣的道理,釋迦摩尼佛不是印度人,甚至也不是尼泊爾人。是「懂的人」的! 

問答篇

學生問:老師說什麼東西都在收縮膨脹,杯子、鞋子通通都在收縮膨脹,那是看到它在收縮膨脹、還是我們的想像?

導師答:所有的看到都是想像,你以為你看到,事實上都是想像。不然的話,魔術師也可能用一個假的東西放在那裡,你怎麼可能知道那不是。 

「諸相非相」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看事情都能看成是你的想像,你就不會那麼抓取了。想像不是沒有作用,想像的作用可以很大,有一個很重要的練習是---睡前作意。就是要告訴自己:我要有一個很清楚觀呼吸的夢。每天睡前要對自己這樣說,因為你做的夢清晰或不清晰(好或不好)會影響你隔天的精神。如果你做一個好夢,隔天精神鐵定會很好,所以不要以為夢沒有作用。 

要作什麼樣的夢?真的要靠睡前的作意。大部份的人都同意夢是屬於想像的,至少它不是你要的,也不是你在決定的,但是它卻可以讓你精神變好,也可以讓你非常疲勞。尤其是你夢見被人追殺,心中充滿恐懼,落荒而逃時,隔天的精神一定會很疲勞的。 

 

學生問:在打坐的過程不管發生怎樣的現象,老師教導在吸氣的時候要去作意無常是苦,在呼氣的時候要去作意苦是無我,請老師開示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練習?

導師答:無常是苦就是收縮,苦是無我就是膨脹,就等於消化了這個苦難。無常是苦就是感受到生命是這樣子,無常本身就是一個收縮膨脹,收縮膨脹本身就有它的苦,所以你感覺到這個苦又是一個收縮,感覺到這個苦是無我又是膨脹。隨時在每一個對話、每一個念頭裡面去練習這個,所以你看到的就是無常、苦、無我。無常是苦,就是慈悲喜捨;苦是無我,也是慈悲喜捨。 

 

學生問:我比較可以體會無常是苦,像這次水災大自然的變化。佛法是不是在強調「相」,有一些「相」不由自主就會跑出來,不管你是取到可意或是不可意的。

導師答:你就把它當成是收縮膨脹,看那個可意是收縮還是膨脹?不可意是收縮還是膨脹?收縮膨脹本身就是引力呀!然後引力本身就是一個壓力,有引力的同時就會有壓力。你只能信,只能交出去,你就膨脹了,就放下了。苦是無我,看到了無我,你就會放下。 

 

學生問:由衷的感覺是什麼?

導師答:由衷的感覺就是沒有別人,由衷的感覺就是我跟你講話就像跟我自己講話一樣,就是世間沒有別人,你看電影的時候,看到每一個人都是你自己,每一個人都是你自己內心的對話,不然你不會懂他們在講什麼,譬如電影裡面有兩個人在打架,你為什麼會懂他們在講什麼,因為那兩個人都是你,你一定有自己的投射,才有辦法了解他們。投射就是要將心比心,不然,你沒辦法了解這個人為什麼這麼壞、那個人為什麼這麼好。 

 

有關禪支 

學生問:要如何「尋伺」?

導師答:你可以先做法義的尋,首先就是要有興趣,你要有興趣探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是呼吸的問題,你願意去觀察什麼是呼吸最舒服的長度,你要喜歡、有興趣去觀察呼吸在身體每一個部位的感覺。有很多同修都說:看到一護都很累,但是只要一談到法,整個精神百倍起來,好像換了另外一個人似的。很有名的例子,一護一離平常都讓人感覺無精打彩的,但只要你問她「法」的問題,是看不到昏沈的,前後判若兩人。所以,昏沈是假的!平時看起來病懨懨的樣子,談起法來卻容光煥發,判若兩人。 

昏沈跟生理時鐘很有關係,因為人都有記憶,比如每次吃飯完就想休息一下,除非把這個記憶重新解碼掉,不然它就是會繼續這個樣子。因為你有你的生理時鐘、生活習慣,所以每次吃完飯就想休息,然後就會昏沈,有時候由不得你,好像有一個晶體植入了,已經有個記憶體真的存在在裡面。 

剛才有同修問說,看到杯子是不是自己的想像,其實這些東西都有我們自己想像的成份,就是因為你已經這樣想---你已經取了吃飽要休息的相,然後身體接著取了昏沈的相,所以你要改變這個想像。要跟昏沈對話:「什麼都有佛性,請問你的佛性在哪裡?」你真的願意去禮敬它的佛性,不要看不起昏沈,真的感覺到昏沈的力量實在很大,但相信它的佛性也很大,所以要禮敬它,它只要快樂就不會昏沈,這是很有用的,就是要大膽地用你的想像力跟昏沈對話,不要隨順它。 

 

學生問:請問五禪支和二禪有什麼不同?

導師答:二禪以上比較像功力火候,內力會維持一段時間,二禪有很多程度不同,在你離開二禪一兩個小時以內,會維持一段二禪的覺受,當然這要看你的深定多久,若你閉關了三個月,有可能整年都是在這種覺受裡面,但是第二年就開始退了,這種禪定力會開始退;初禪的好處就是它比較不會退。 

 

學生問:身心上比較具體的變化是什麼?

導師答:就是喜樂,看到事情都很會欣賞,很容易一心一境。 

學生問:那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嗎?

導師答:有啊!就是剛才說的由衷,平常就真的要很由衷。 

學生問:要到幾禪才不會退呢?

導師答:初禪就可以了,練習初禪五自在。五自在的意思就是你隨時可以進入那個狀況,隨時可以離開那個狀況,你要在那個狀況多久就多久,尋伺喜樂一心五個禪支裡面可以轉向自在,而且在這個禪定裡面進出都可以看到無常苦無我,叫做返觀自在。 

學生問:所謂「看到」是什麼意思?

導師答:所謂「看到」就是會覺得世界突然亮起來了,突然變成一個世界出來。 

 

有關斷身見 

學生問:斷身見是不是斷是非的觀念?

導師答:斷身見是在超越是非對錯的觀念,因為對錯是一個相,能見「諸相」就「非相」了。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東西。
聞思也可以斷身見,真正的聞思不是只坐在書面前聽錄音帶聞思,真正的聞思是在境界中聞思。你沒有上座也要下座,你日常生活就是要全部都在聞思裡面。

「聞」是指六根知量,「思」是指慈悲喜捨。
「聞」不是只有耳根聞,而是六根在觸,六根都很知量才叫「聞」。「思」在佛教的意思是「intention」「right intention」。我們必須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依「正見」出發,這樣才叫做聞思。 

你願意用法作意來看待一切的事情,然後你一切都變成「法」,要完全地讓自己上座下座打成一片,就可以不用打坐了。問題是你沒有來十日禪的時候,平常也沒那麼用功,也不願意好好地用法,還是在趨樂避苦,還是不願意由衷地面對最美麗的心,還是說:我找不到最美麗的心。你說:「老師要我們用最美麗的心去獨參,可是我找不到我最美麗的心,怎麼去獨參呢?我就是不知道我最美麗的心在哪裡?要怎麼供養呢?」因為,你平常就沒有好好地練習由衷,你就是害怕與人接觸,所以你跟人接觸時,就會覺得由衷好累。 

其實,由衷怎麼會累呢?由衷是最省力的,不由衷才累啊! 

 

學生問:身見是對五蘊的執取,老師的說法好像是另一個闡釋的方式?.

導師答:五蘊其實是包括一切,不只是這個身心,狹義:五蘊指的是身心;廣義:五蘊指的是整個世間。你現在所談的身見是對五蘊的執取,是比較狹義的來看,你不能夠說自身才是五蘊,五蘊沒有分誰的,只要有五蘊的存在都是一樣的東西,你不再把五蘊當成是我、我的,你不會抓,因為你的心已經無所不在了。 

心在的地方就是你的身體,你的身體已經不在五蘊上,你不會認同你身心的狀態是我、是我的、是真正的我,你不會這樣子看的。 

 

學生問:什麼叫觀內外身?

導師答內身:就是五蘊(內身、內受、內心、內法);

外身:就是給內身這個東西的原料,會影響內身的都叫外身。

內外身:就是看到兩個之間的關係。

所以說外身好像在看一個境,內身就好像在看一個心,內身跟外身隨時都在對流,內身不是單獨存在,它要依靠外身,內受也是要依靠外受,內心也是要依靠外心,它們都不是獨立出來的。 

我們今天有什麼念頭,都跟外面的心、都跟別人的心有關係,你會看到這個東西根本不是你能怎樣的,就像細菌一樣,是無所不在。當你抓內身時,對外身會有排斥的,會認為外身不是我。 

 

學生問:我們在做斷身見練習的時候會把別人當成是一面鏡子,外身提供一個參考座標,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看不到的部分,但是這和取相好像很有關係。

導師答:所以我們要看他的佛性,如果你看到他不是佛性的部份,你就沒辦法善導,善解就是要看到他的佛性,你看到他不是佛性的部份就會對立,因為那不是他的本意,所以會有對立。 

 

學生問:外身雖是參考座標,但不一定會準確,這牽涉到看的人的取角問題。

導師答:所以我們要的外身是幫我們看到我們的佛性,因為我們今天會出問題就是我們對自己不夠有信心,所以別人幫我們看的話,是給我們一些信心,不要一直打擊對方的信心,那是沒有用的。 

學生問:我們做斷身見練習一陣子之後,會檢討看看是否對同修有幫助,如果不能引導同修的佛性,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因為有的同修會很在意別人的意見。

導師答:對!所以要注意,第一個要有善解,你沒有善解你怎麼善導,善解就是要有信才能善解,有信才能導他的信,才能夠護念彼此的信,三人同心就是要透過善解、善導、善護念,來建立彼此的信,這樣的斷身見練習會比較有用。 

老師為什麼要講我們「漏」的地方?老師講你的「漏」是因為相信你,同修講你的「漏」不一定是相信你,差別、不同就在這個地方。但是有些同修的反應,會覺得老師說他就好像同修說他一樣,這樣子就是沒有信,變成是在跟老師爭辯一樣,變成是用一個道理在說一個道理:「你不是說都要鼓勵嗎?你怎麼都沒有鼓勵我,卻說我的缺點…」你就是要很靈活地看到:老師說你的缺點,是因為你已經有那個心量了,而且你一定要警覺,你的很多缺點,老師都還沒有開始說,因為你還沒有那個心量,所以不要以為老師說你一些缺點,你就難過起來,那你可以更難過的。 

這是一個默契的東西,沒有默契的話,當你在講老師好像在你的傷口上灑鹽巴,老師怎麼辦?老師也只好收縮,對不對?只能收縮啊!你既然要說那是傷口,說老師的呵責是鹽巴,那老師只好收縮囉,完全的收縮以後,就不講你囉!你不會覺得這是好事的。 

所以你一定要有信,對禪修導師、對親教師要有信,然後他才能夠很放心地來告訴你,你所看不見的缺點,甚至你會否認的缺點。不過,我們比較不鼓勵同修間的規過勸善,因為那是很不容易的。 

 

學生問:可不可以請老師針對斷身見和善解、善導、善護念的結合做一個說明。

導師答:善解就是相信對方兩個人都想要活出真正的愛,而不是兒女情長,我們當然是這樣的善解,我們也是這樣來引導,你要的絕對不是兒女情長,你要的絕對不是對方對你的依賴、黏著,你要的是彼此能夠活在對方的心中。 

這個善解本身就有破身見的地方,它已經在破自己的執取,而且是在練習交出去,完全的信任。你沒有交出去,就不可能讓對方活在你的心中,所以這裡面已經完全的包括了。 

有一個妻子告訴先生:「我不要活在你的心中,我要你永遠活在我的旁邊,我要你當聖脈及家裡有重要的事情時,你要選擇家裡,其它都不重要,我要的就是這個,我不要什麼你活在我的心中,我活在你的心中,你不要跟我講聖脈的語言。」 

但我還是要告訴她:「我不相信這是妳的本意,我相信當妳這樣子抓取的時候,事實上,是有很多的不信任,你不相信對方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參加聖脈的活動,是因為對妳很放心、很相信你。」
「我才不要他相信我、放心我,我就是要這個時候他在我旁邊」

「我相信這不是妳的本意,妳說這些話,你的內心是不安的。」

                 你就要這樣不斷的相信她、引導她。

 「我不要聽,你講這些我不要聽」,我們也許會收縮一下沒關係,再問她:「妳要的真的是這個嗎?妳對他就必須要這樣子設防,妳覺得愛是建立在這種沒有信任的基礎上嗎?妳覺得你愛他嗎?妳真的愛他嗎?妳對他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你可以這樣問,這樣問不是在責備,是在引導,是在呼喚,妳真的愛對方嗎?我們很由衷地問,不是在質疑,不是在呵責,因為我們相信她要的是真正的愛。你就這樣子問一百次,很由衷地問一百次:「你真的愛對方嗎?」然後再用很由衷的眼神看著她,不管她怎麼的不信,都不會動搖我一點點的信,就這樣子引導,就這樣子善護念,斷身見的練習就是這樣子練習。 

你送出去的訊息都是你的善意,你不能夠有惡念,善念是不會有不好的迴向。所謂真正的善念沒有要改變對方的意思。譬如我們最近有一位新同修談戀愛,她說:「自從離婚幾年來一直沒有辦法忘掉先生,自從有了新歡以後整個取代了,以前所有的法都用不上,(其實也不是很認真的學),突然有了男朋友以後,我不會再想念以前的先生了,這個好奇妙哦!」以一相取代一相,整個被相取代了,她說她終於了解她先生為什麼當年外遇時不會想念她了,她終於了解她以前都不了解的東西。 

換她現在會想念男朋友,還會擔心男朋友夠不夠愛她,我就跟她說你這個愛還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想到他很心安、很甜蜜,不是不安,不是計較,因為她現在會覺得她是不是愛對方太多,對方愛她不夠多,人在戀愛很容易這樣子。 

對一位修行解脫者來說,他沒有任何要改變對方的念頭,他只是送出一個法的訊息,但是這個法就是送到空氣中,你要不要去吸收,完全是你的選擇,解脫者沒有要你怎樣,就像說我跟這一位新同修講什麼是真正的愛,但我沒有要改變她,她了解到什麼程度?是她自己的福德因緣,她喜歡聽,我就講給她聽。 

 

學生問:看電影《耶穌受難記》,耶穌被羅馬兵鞭打的時候,祂說:「請上帝原諒他們的無知」,當時想到老師以前曾說:最重要的是要斷身見。請問我們要怎麼樣做到被鞭打的時候沒有身見?

導師答:斷身見的意思是覺得世間在裡面,所以那個鞭打事實上是在裡面鞭打,就像你的胃很痛、頭很痛一樣,那種痛就像被火燙傷一樣的痛。 

學生問:但事實上現在都還是會痛。

導師答:對!你會很勇敢地進入世間在裡面,因為同樣都是痛,如果是世間在外面,你會更痛;世間在裡面你會少痛,沒有人要你拿自己的手去給火燙,但是一旦要燙的話,最好是世間在裡面,不然的話,會更難過的。 

 

世間在裡面 

學生問:那世間在裡面還會痛嗎?

導師答:會呀!因為你有神經系統,除非入受想滅定,除非你有辦法入很深的定,不然的話,痛還是有辦法把你叫出來的,即使是入全定,它還有辦法把你打出來,好像道教講的,不論你躲到哪裡去,它絕對會打出你的元神,讓你真正的痛。 

學生問:痛還是痛,你只要心中有愛就會比較少痛嗎?

導師答:對,會少痛。同樣面對痛,勇敢跟怯弱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譬如有一位同修去找一殊(牙醫師)看牙齒,拔牙拔得很痛,但這位同修想到的都是一殊(牙醫師)的辛苦,一殊(牙醫師)想到的都是這位同修會很痛,結果兩個人就少痛。 

學生問:是否這個時候觀呼吸會有幫助?

導師答:真正大痛的時候,觀呼吸可能幫助不大,是可以配合啦!但主要還是要靠世間在裡面的作意。 

學生問:老師拔牙的時候,會不會痛?

導師答:一點點痛是好事,通通都沒有痛的話,跟牙醫師就沒辦法溝通,你還是要跟他溝通的。 

「痛」事實上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就像你有糖尿病,很嚴重的話,連腳底大姆趾給老鼠咬走了,你都不知道,因為你不會痛。所以不會痛不一定是好事,痛是身體一個必要的機轉,不要以為我身體都沒有痛是好事。痛不是壞事,真正的問題是苦。佛教講的是苦,不是講那個痛。佛教沒有在講痛滅,它是在講「苦滅」。「苦」是心理的,「痛」是生理的,這是一個簡單的分類。 

學生問:所以說會痛不代表很苦。

導師答:對!除非你入深定,通常你不需要這樣子。痛,甚至可以是一種跟外界溝通的媒介,就好像胃痛的時候你要知道胃痛一樣,不要說都不知道胃痛是什麼,那對身體不是好事!譬如你吃到不好的東西,你需要有反應,你不能說吃到不好的東西都沒反應,就一直把不好的東西往肚子吞,這樣你就會中毒! 

有人問禪定的人會不會吐,當然會吐。該吐的時候就要吐、該拉的時候就要拉!你問一位禪定後的人會不會流汗?這是很荒唐的問題,痛跟流汗一樣,如果都沒有反應,不會長頭髮,皮膚也都不會新陳代謝,那不就變成機器人了,你就變成基因工程所設計出來的那個東西。所以,痛不是那麼壞的事情! 

真正壞的事情是指凌虐人的那種事,那股貪嗔痴的迴向力量是很大的,瀰漫在整個虛空裡面。911事件以後,整個國際間暴力性的張力升得很高,美國國內暴力犯罪率自然就提高。國際間一個氣氛或敵對行為,會直接影響美國國內的犯罪率提高,很明顯的都在迴向。911事件以後,所有美國的政治社會學專刊、所有保守派全部復活,在911之前這些保守派的聲音是根本聽不見的,如今全部復活,這是很現實的。社會科學者看得很清楚,這不是好事。 

政治可分:極左、左、中間、右、極右,粗略的分類法:一偏極右等於越接近法西斯,越偏極左等於接近共產主義。我們要走的是中間(中道)路線!人總是會在兩個極端面前搖擺,只要出現一個極端的行為,就會出現一個極端的政治鐘擺,像911事件,擺向極右,那不是好事啊! 

 

學生問:耶穌基督在被鞭打時,若是世間是在裡面,祂不覺得別人在鞭打他,那祂怎麼會請上帝原諒那些人呢?

導師答:原諒那些人也是世間在裡面的原諒啊!不是外面的人,就像背叛祂的門徒一樣,在聖經的描述是:耶穌基督是一個會生氣,但沒有嗔心的人,祂是會生氣,但是沒有恨,祂那種境界就很像是二果的境界。祂想恨也恨不起來,祂沒有那種恨的力量,祂整個力量都是愛的力量,祂的那種生氣是說:你怎麼還這樣子,跟你講那麼清楚了,你還不明白,所以祂就生氣,跟你說那麼多遍了,你還要懷疑?! 

 

學生問:老師對耶穌顯現神蹟的看法是什麼?在受難之前就有羅馬士兵叫祂顯現神蹟,但是祂不願意,祂好像有一個預知的念頭,祂好像知道這件事情要發生,那為什麼祂知道了,卻還要被捕?,

導師答:祂選擇要被捕,因為祂覺得這樣才能夠彰顯「復活」的意義,因為祂的使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就是逼祂走到一個分水嶺的時候,因為祂的門徒有一批人要求祂來做猶太人政治領袖,猶大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猶大比較是屬於世間法從事社會運動的人,他覺得耶穌基督這樣子的展現很軟弱,他原來的用意也是要逼祂走出祂要走的路,但是變成是猶大個人的想法,不是耶穌基督的想法。他的原意也是好的,是在試探,不是故意要陷害耶穌;可是對耶穌基督來講,這樣就是陷害,因為已經違反了上帝的旨意。 

耶穌基督祂所看到的,就佛教來講就是因緣法,路就是要這樣子走,就像蘇格拉底當年他也知道要被判死刑,他也沒有要離開,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不從宗教的角度看,而從一個思想家的角度看,他也是不怕死,他覺得這樣才能夠成就。 

就像日本武士道的切腹,覺得要這樣的切腹才能夠彰顯不怕死的精神。

所謂的「不怕死」是指有東西比死更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證明。不然你說我不怕死,是沒辦法證明!只有用這樣的方法,來證明我可以堅持原則。日本茶道祖師千利休,得罪了豐臣秀吉,豐臣秀吉要他認錯,承認他的茶道是錯誤的,他不承認,豐臣秀吉立刻指令賜他死,他說好。豐臣秀吉又問他:「我再給你一次機會,如果你承認了,我就不賜你死。」他回說我寧可切腹。他的切腹是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切腹,切得整齊乾淨漂亮,沒有一點點的掙扎,當時他的年紀己經七十歲了,當年這種氣魄,沒有人不為之動容。 

日本人為什麼對歷史這麼激情,就是因為有這種人存在,這位武士的切腹是十字切法,這是相當不簡單,年紀不小且又不是武士(日本的武士是一種出身,維新三傑裡面很有名的一個叫西鄉隆盛,他是武士階級,是一個很有名的謀略家,但他不會耍刀,是維新運動裡面的一個男主角),切腹不一定是武士,而這個茶道家就是為了堅持他的茶道而切腹。 

 

學生問: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是否證道?他證的道是什麼道?

導師答:我想任何「初果」都有這種感覺!但這只是一種感動的話,若是日本人的話就要你切腹證明,不然什麼嘔心泣血、肝膽相照,都只是一種形容詞而已!我比較欣賞孟子「直養而無害」,「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這種氣魄,日本武士道就有吸收到孟子的精神。 

 

學生問:請老師詳細說明佛陀的心?

導師答:第一個就是慈悲喜捨,第二個就是看透了因緣、十二緣起,看透了苦集滅道。 

佛陀看事情都是用四諦、十二緣起、用慈悲喜捨、用四無量心、用禪定、用戒定慧、用五分法身(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的角度看事情,這就是佛陀的心。我們現在聖脈所練習的,就是善解、善導、善護念。第一個「善解」就是「信」---就是相信眾生皆有佛性。因為如果沒有這個信的話,希望、光明就不會產生,你很容易就會消沈,變得犬儒主義(就是對世間的一種看破、但是是一種失望,沒有想努力的方向)。世界上最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這種對人性充滿失望,展現在我們社會上就是「不信」,不只是人和人之間沒有信,對整個的人性也是沒有信,不相信人有真善美的那一面。以佛陀的心來看,每一個人都有他好的一面,只是他的環境、境界不夠好。 

所以「淨土」的意思就是我們一起創造一個沒有貪、嗔、痴的世界,每個人都在這裡誕生,所謂的人間淨土就是這個意思。很多人從社會學的角度會認為人間淨土是烏托邦,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有這樣的理想一起來重建,虛空法界當然是有啊!但是我們要讓它天上人間都一樣啊! 

好比基督徒講的「天上的權柄要在地上實踐,天國要在人間實踐。」基督徒也是這樣的想法,只是他們表達的語言和我們不同而已。基督徒想要實踐人間淨土、人間天堂,佛教徒也是想要實踐這個人間淨土,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大家要有這樣的共識,我們一起來努力! 

國際社會缺乏的就是這種共識,大家都用「成見」看問題,譬如回教的問題,我們對回教都還是有許多成見,我們需要派美國的回教學者和阿拉伯世界的回教學者來討論,然後讓他們上電視,這樣我們比較了解回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不讓美國的回教學者和阿拉伯世界的回教學者一起來公開討論?我會覺得這樣比打來打去有意義多了。 

當初為什麼希臘會有奧林匹克運動,就是想化解國與國之間的糾紛,不用打架,派出彼此最好的大力士來比一比,誰比輸了就認輸,比贏就站在高台上;一樣的,我們也可以用學術討論方式,找出最有爭執的問題來一個國際性的討論。但現在所謂的保守勢力派強將這樣的聲音壓下去,不願意讓這樣的聲音出來,變成彼此都用武力,造成彼此之間的緊張提高。 

堅持走中道路線的我們,會主張:讓美國的回教學者和阿拉伯世界的回教學者來討論什麼是真正的回教。這是可以做也值得做的事情。一般佛教徒大部份都不太關心社會問題,在這裡談的意思是:佛教可以談很大,也可以談很小(比如夫妻之間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用法的角度看問題,即使像國際間的問題,都很簡單,沒有那麼復雜。因為只是一些學者把它弄得很復雜,搬弄一些政治理論、社會理論,卻沒有忠於自己的良知,忠於自己的佛性,發表一些極偏頗、很誤導的知見,搞得很複雜。 

在整個國際社會裡,佛教徒、天主教的聲音都很小,最近幾次的國際爭執裡面,天主教的聲音幾乎聽不到,就是代表保守勢力高漲,宗教的聲音不見了,這不是好事。 

 

學生問:請問宗教在國際間要「有聲音」是什麼意思?

導師答:有聲音不是選邊站,有聲音是為了讓兩邊的對立不要這麼大,這樣就是聲音。外交的目的本來就是在減少武力的衝突!很多的外交工作需要靠宗教來做。當年的佛陀也是要停止科薩拉國侵略釋迦族,佛陀想做這個外交,可是勸了三次沒辦法,並不表示沒有聲音,是有聲音的,所以在「南傳大般涅槃經」講了很多治國的原理,怎麼去治理一個國家,佛陀要求各國的政治領袖都要互相尊重,每一個國家都要有阿羅漢,同時還說要懂得開會…..這就是聲音,宗教家的聲音就是引導對立國來開會,像我們在主持開會的人一樣。聯合國面對美國的世間在裡面是沒有力量,美國認為聯合國是他的,可以完全不顧聯合國的抗議,還是可以出兵的。 

 

學生問:能否透過宗教高峰會,為全體人類的和平做一些事?

導師答:宗教不能開高峰會議的原因,是因為平常他們沒有在討論這個問題,你不能夠只是很形式的開一個高峰會議,平常就要從宗教角度來看事情,平常就要有很多交流,不能為了開會而開會。 

 

學生問:為什麼他們平常沒有辦法這樣去討論?

導師答:因為他們沒有這種認識,他們那種宗教還不夠入世,因為各國的宗教領袖還沒有那種格局。 

學生問:上帝要不要幫忙?

導師答:上帝在你的心裡面,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面,上帝要不要幫忙,在於每一個人要不要覺悟,人民的力量要起來。 

學生問:如果老師的女兒被綁架,老師會如何看待綁架的人?

導師答:世間沒有別人,不是我世間沒有別人而已,他也世間沒有別人,他如果不知道她是某人的女兒,他就不會想要綁架,因為他覺得她是某某人的女兒很重要,所以他才會綁架,他當成是在綁架某一個人的女兒,就世間法少苦離苦來說,我們當然會有比較好的方式,看怎麼樣來對待自己? 

基本上,我們要很冷靜地處理事情,可是我不知道她會不會死,學法不是保證不會發生事情,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也沒有辦法保證祂的族人不會被滅族,而且真的被滅族了。不是說九族超生嗎?哪有!佛陀本人就沒辦法證明「一人得道,九族升天」,更況別人?!學法就是看破、看透,不是說學法就可以保證不會有意外。遇到事情時,我們也是要做努力,但是人家聽不聽,我們無法強求,就是有因緣業力在轉啊! 

真的要交出去啊,台南有一位同修遇到有人要找他打架,他說:「你要打架可以,先做三個呼吸;你不做的話,我做可以吧!不要那麼急嘛!」我先觀三個呼吸再跟你打架。當你願意這樣想的時候,交出去的力量就出來了!同樣是要砍頭,你願意跟那個劊子手說:「請給我觀三個呼吸的時間」,這絕對是不一樣的。 

斷身見就是會看到境就是心,你不會看到境就以為是境,你看到境是心,所以你只有心跟心的對話,你就願意看到對方也有美麗的佛性,只是他被壓迫得沒有空間,沒有辦法伸展他的美麗。你真的願意這樣子看,你就沒有對立地去談判,相信每個因緣都有它好的導向。 

我們一般人交不出去,就會判斷,認為這是世界上最不好的事情,這樣判斷就會難過,就會收縮不良。交出去就是我們都已經努力了,而結果就是這樣子,我們不會去判斷它不好或是非常不好。判斷好或是不好沒有意義、沒有導向,因為我們的判斷很簡單,你對人不好就是對自己不好,沒有一種好是對自己好而沒有對人好的,沒有一種不好是對別人不好卻沒有對自己不好的,這就是我們的「信」。 

我們「信」這個的時候,就會交出去,就會相信沒有人會對別人不好。當耶穌基督被捕時,祂也相信沒有人願意對祂不好,對方頂多是不知道他這樣子是對人不好,若他知道的話,他就不會這麼做。 

隨時要有潘彼德的心~你可以在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候,能夠有個快樂的想法。通常我們在最困難危急的時候,都只有困難危急的想法,都快樂不起來。這種潘彼德的心情是值得練習跟學習的。 

 

真愛需要勇氣

學生問:為什麼眞愛需要勇氣?

導師答:主要是需要「信」,沒有信就不可能有勇氣,第一個當然是要有信。

第二個要敢要啊!勇氣就是說你敢說:「你要的就是這個」,這就是勇氣,你敢誠實的向對方表達你要的真的是這個。 

下午的法談,我們談到有一對夫妻,太太不高興先生參加聖脈的活動太多。

先生問她說:「你對我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太太就跟他說:「你不要跟我說這種話,那不是真正的你。」 

這個人一聽到就畏縮啦,是啊!這個好像不是真正的我。所以啊!這個法根本沒有貫穿到他整個生命裡面,當對方反問他的時候,他自己也懷疑起來:「是嗎?我是要真正的愛嗎?好像也不是。」 

如果你要的不是真正的愛,當然你不敢表達出來,當對方質疑你的時候,你也會跟著就對號入座。 

所謂「勇氣」其實是很單純的意思,你要的就是這個,沒有別的,因為不可能有別的。「勇氣」就是你的篤定,我真的要的是這個,因為我覺得我們這樣下去,我們心中不會是真正的愛,承認我對你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有些人就是他說他在問對方說:「你真的愛我嗎?

然後,對方也反問你:「那你真的愛我嗎?

男的就跟女的說:「我覺得我對你的愛不是真正的愛」這樣很好!

「我也覺得你對我的愛,不是真正的愛,但是我要的是真正的愛。」 

承認就是勇氣,你有勇氣這樣講話嗎?這就需要勇氣。為什麼講不出來,因為沒有勇氣,沒有勇氣跟對方說,跟對方很坦白的說。 

就像金止姑婆,他先生敢跟他說:「我覺得我對你的愛不是真正的愛」敢講出來就好,敢講出來你就不敢有所求。因為既然不是真正的愛,你求什麼? 

既然你對人家的愛不是真正的愛,你還敢跟對方要求什麼?既然是真正的愛,你也不用求什麼? 

夫妻之間願意這樣對話,需要勇氣,這種勇氣很値得我們來做。當我們在講說「我要的是真正的愛」,或者說當我們在問對方說:「你對我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這樣問並不是標榜我們的愛已經是真正的愛,不必!你可以還不是!

但是你可以說我要的是這個,其他我都不要。你敢這樣說,這個問題就有出路;你不敢就沒有路,你只能繼續世間的互相依賴、互相黏著、互相框住、兒女情長的!愛得很苦,愛得很不放心! 

從承認自己對對方的愛不是真正的愛開始,從互相承認開始,然後我們一起來追求真正的愛。問這個問題不是來標榜自己已經是,是用來呼喚我真正的要,誠實告訴對方我要的是這個,其他我都不要。 

 

學生問:什麼事情都有因緣嘛,比如說老師剛剛這樣開示,我覺得我有這個勇氣,跟我先生講,但我一直在等恰當的因緣時機,不是很清楚要什麼樣的因緣比較圓融?

導師答:任何因緣都可以,隨時都可以。只要他不是很忙、很累的時候,都可以。

學生問:我們本身要在生活上做好什麼角色和什麼準備嗎?

導師答:就是你準備真正愛對方的時候。 

 

我們接昨天一個話題,我們談到夫妻關係,夫妻之間的對話就是說:「我覺得我對你的愛還不是真正的愛,但是我現在要很由衷的告訴你:「除了真正的愛之外,我什麼都不要。」

接下來,我們不要講說:「我認為你對我的愛,也不是真正的愛」,這句話要改成:「我也相信,你也知道你對我的愛,還不是真正的愛,但我更相信你要的愛也是真正的愛。」即使對方很執著的說:「不!我要的不是真正的愛。我要的只是你不可以對別人太好,只能對我最好」。常常這樣練習,很由衷的來練習,好嗎? 

 

禪定與尋伺

學生問:老師指導的方法比較特殊,因為我覺得老師的方法比較生活化,到底是怎樣的因緣讓老師有這樣的方法?

導師答:我們是看到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對他作了一些的校正,比如有的人偏修止觀的止,出現了哪些問題,修身念住出現哪些問題,修觀的人出現哪些問題,我們做了一些的校正,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方法比較面面俱到。 

若是禪修,我們強調四念住(身受心法)十六勝行,還是以找到身體的明觸點為一個重要的催化劑,同時配合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來增加內心的由衷度。 

若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沒有一定要從哪個地方開始。從「信」開始最直接也最實在。「信」需要聞思,透過聞思就會生出信來。相信沒有人願意對人家不好,相信沒有一種好是對自己好,對別人不好;相信沒有一種不好是對別人不好,卻沒有對自己不好,這是一種信。 

信」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去作。還有就是由衷,由衷的時候,你會感動自己,就很願意由衷,就是這樣子。 

 

學生問:佛陀當時入了深定,為什麼知道這樣是沒有結果,所以他又退到初禪來。

初禪為什麼就比較能夠清楚的知道它能夠達到他想要修的成果?

導師答:一旦入深定,就沒有尋伺,沒有尋伺就沒有辦法入眾生的心,沒有辦法入流而無所入,入流而無所入要了解生命、了解這個世間,如此就要有尋伺。能夠把自己空掉,有心量,有一等的容量,我們才有辦法度量這個世間。 

真的去了解世間,就好像在度量衡。你要去量度這個世間,心量要非常廣大(心量就像磅秤一樣,三十噸的地磅沒有辦法磅五十噸的東西)。世間的苦難、世間的問題是一個很沉重的擔子,你需要很大、很大的心量,去量度他、去了解他。度量衡就類似測量,把這個問題真正的量出來,需要有很大的心量。有這個心量,才能夠好好地去尋伺。 

入初禪以上的定,等於是他的世界是跟外界有一點隔絕。所以傳統的中國佛教,會有點排斥南傳的禪定,道理就在這裡。在大乘佛教,他講禪定是非常活潑的,他覺得南傳的禪定是著相的定(死寂的小乘定),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南傳的小乘定都是屬於那種二禪以上,不能夠入世、不能夠了解民間疾苦。 

大乘佛教的特色就是它的大悲心很強,把眾生的苦難一直放在心上。南傳佛教給人家的感覺就是他一直強調閉關(入深定),其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跟社會脫節。因為已經沒有尋伺了。沒有尋伺的話,如何入社會的心、如何了解社會?所以一定要強調初禪,這是很明顯、很明白的事。 

 

學生問:初禪的尋、伺、喜、樂、一心,練習轉向五自在,跟導師說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善解、善導、善護念、一心一境,其實都是一樣的嗎?

導師答:「一樣的。」重點是要相信,真正相信,你才會很嚮往;真的很嚮往你就會去實踐。你真的要實踐,就會從由衷開始。

也許一開始會出現一個問題:「由衷好用力! 」,那是誤會,就像很多人說,真正的愛好困難。其實,大不然。真正的愛是很自然、很自然的,只因為你不了解。

真的學習很由衷深情的看一個人,應該不會有什麼傷害才對,不要那麼怕表錯情,自己不要會錯意就好了。 

 

學生問:佛法怎麼看待懷孕這件事情,當面臨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是有比較適當的法,可以幫助整個懷孕的過程跟整個生產的過程?

導師答:在佛教的立場,就是你要用懷著佛陀的心來懷孕,不然就不要懷孕。當然你有可能不是因為想要懷孕佛陀而懷孕的,這時候你也要用懷孕佛陀的心情來看,這樣整個生命才會有意義啦。不要為了傳宗接代而懷孕、而生小孩。 

 

心上人

學生問:請問老師什麼是每個人都要有心上人?

導師答:就是你想到他,你會覺得甜甜的,心裡面就會充滿愛的感覺,就是心上人!你沒有心上人,你就沒有什麼人可以讓你想到,然後嘴角會微笑,這樣的生命多沒趣味!當然要有心上人啊!

你想到他沒有不安,你很放心,百分之一百的放心,那叫做「心上人」。如果你想到他,很不放心,他就不是你的心上人;即使他是你的配偶,也絕對不是你的心上人。 

「心上人」就是你想到他,你整個心就美麗起來,真正的談戀愛就是這個意思,是想要找到這樣子的心上人,想要跟人沒有距離,只是我們都用錯了方法。 

所以我結婚後不久,我就跟對方說:「我跟你離婚」。離婚的意思是說我不願意用夫妻相來彼此對待,之後我們就變成同修,甚至由夫妻關係就變成師生關係。我們沒有任何男女關係,這樣子的關係反而是世間上最美的關係。我的小孩不會覺得奇怪說:「你們為什麼從來沒有睡在一起,從來沒有擁抱過,也沒有牽手過?」但是我的小孩都知道我們彼此都深愛對方,我們作父母的也都深愛著小孩。就我們這個關係來講,是圓滿的。 

圓滿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生命都因為對方的存在而感到圓滿,完完全全的無所求。 

當初就是覺得以前的夫妻關係沒有意思,所以我決定放棄,徹徹底底的放棄,所以我拒絕,拒絕有任何身體的關係,但是彼此對生命的關心是一樣的,甚至是更好,因為沒有身體黏著的障礙(患)。身體是一種障礙,不要以為身體的結合不是障礙,一般人都想靈肉合一,但那會是障礙,為什麼?因為只要有這個身體的接觸(靈肉合一),就會有佔有與嫉妒。 

一旦有生理的結合就是會有嫉妒,因為本能性的自我保護就會跑出來,只要有性行為,就有懷孕的可能;只要有懷孕的可能,就有保護自己未來的小孩的可能,你自然就會有一種想要控制的欲望出來,所以性關係與控制欲幾乎是配對的一套,形影不離的套在一起,而且很自然就連在一起了。 

自人類原始的記憶以來,這個東西它已經是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它就是會連在一起,不要小看一個接吻、愛撫、擁抱,那個東西就是會很快在整個的程式裡面進行連結,好像是我們的基因程式網路,你幾乎很難把它隔開來。你很難說,我可以有肉體關係完全不嫉妒,不是不可能!但很難!你何必那麼辛苦呢?你可以是五千萬人裡面的一個,對方不是的話,那也很麻煩。所以沒有什麼意思啊! 

我願意為了這個圓滿,我不要任何的肉體關係。只為了這個圓滿---生命的圓滿,完全的信任、完全的放心。 

假如我今天不放棄的話,結果會是什麼?我今天在外面跟異性講話很愉快,或者往來很密切,對方會想什麼?他會有點吃醋,你覺得很自然嘛!我跟他有說有笑,很欣賞他。對方就氣惱著:「什麼靈魂的伴侶,你們去吧!」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不用那麼辛苦啦! 

一開始或許有點生硬,就是要這樣很篤定地把它隔開來,完全沒有肉體關係,一開始或許有些勉強,但是慢慢的,對方也發現這樣才是最好的。為什麼能夠這樣?因為來自「信」。相信我們不會因為分床分房就如何如何。如果真的會也沒有關係,這就是勇氣。不怕離婚、不怕彼此因此就形同陌路,不怕! 

我們的婚姻大多都是建立在一種恐懼、害怕裡面,害怕說我不滿足你的欲望,然後你就對我不高興,給我擺臉色看,我們都在玩這種遊戲,事實上已經玩幾千年了,大家都很熟悉的。 

我要的關係是完完全全沒有嫉妒的世界,我不要有任何雜染,我要的是最乾淨的感情、最純潔的愛,這是我要的。不是這個,我什麼都不要,我可以什麼都不要,這就是「勇氣」。你有沒有勇氣什麼都不要?我什麼都不要,是因為我知道我要的是這個,而且只有這個,其他的,我就是不要,其他的,對我來講都是負擔,我不想要有這種無謂的負擔。 

 

學生問:接著這個話題,對我們學初禪尋、伺、喜、樂、一心,真的有很大的障礙或阻力,是不是?請老師開示一下。 

導師答:對禪定會有阻力啦,對證初果比較沒有阻力,對斷身見比較沒有阻力,但是對禪定會有一些阻力。

所以你敢跟你的配偶說:「我要的是完全沒有嫉妒的感情」,你敢嗎?這就是勇氣。只要有嫉妒的感情,我不要。你敢跟對方這樣說嗎?真的做到,不是耍嘴皮啦! 

學生問:老師開示的法,都覺得非常、非常的好,很珍貴。可是我發現其實最大的困難點就是在觸境的時候,怎麼去實踐的那個力道。

導師答:很單純!就是單純。 

 

學生問:我剛剛有聽到老師說就是「信」,這個信的關鍵點在哪裡?就是相信。佛法人家說:「三歲孩童都知道,七十老翁有時候就作不到」,其實我覺得困難點就是實踐,怎麼去做?

導師答:怎麼做就是因為你確實知道你什麼都不要,只要這個。

學生問:就是看我自己要的是什麼? 

導師答:對啊!要很單純哪,很單純就很簡單,你不單純就不簡單。 

學生問:對於十七、八歲,二十幾歲的小孩子,他們現階段正喜歡找男女朋友,這麼崇高的問題,我要如何轉換成,他們可以聽的下去的語言?

導師答:問他:「想到對方就很放心、就很開心,有沒有這樣的人?」就是去找這樣的人,用問答題來問對方。戀愛的對象,就是你想到他就很放心、很開心,這樣你就是找到心上人了。你要有把握,不只是現在,明年、後年都想到對方,都很開心、很放心,當對方跟另外一個很有魅力的人有說有笑的時候,你也很放心、很開心。你要繼續這樣問,繼續問,然後他就會知道他還沒找到,沒有那麼容易的啊!我們鼓勵寧缺勿濫,不一定要那麼快找到,慢慢找。 

 

學生問:像這種嫉妒、失眠這種情緒,要怎麼幫他們排解,他們太多這種問題了。但是他們覺得這是一種喜悅,覺得這是成長過程中應該有的痛苦。沒有它,還覺得少了一點什麼。

導師答:你不能夠放心的絕對不是。我不相信愛情是讓你不放心的東西。可以讓你完全信任、完全自在,才叫做「愛情」。 

學生問:若是這樣,那連續劇就都不要演了…..

導師答:連續劇就是要以這個為主軸來演啊!因為一部戲裡面,當然會有人演貪嗔癡,會有人演沒有貪嗔癡!這樣才能對比出張力與抉擇、勇氣與怯懦來!所以你會看到的,是這個意思,戲裡面當然要有各種角色,沒有貪嗔癡的愛情只是其中之一,你可以看到好幾個劇本同時在一部電影同步進行,在一齣戲劇裡面演出。 

學生問:現在蠻多這種愛情的,都是對照的。

導師答:就戲來講,是沒問題的。

學生問:有啊!現在蠻多這種愛情觀的。可是,吸引大家會去欣賞的還是那種愛恨交織,那種苦的要命的過程,才是賣點。我覺得是不是人類的自虐狂在這裡面呈現?

導師答:賣點的東西,我想跟導演有關係。最美的愛情,它就有賣點。跟現在很多產品的廣告一樣,就是把它美化,美化它就會有賣點。其實人是被媒體操弄的、被電影藝術操弄。

學生問:可是愛情他有一個公式,一定是鎖定一個對象,通常到這裡就有兩個對象,兩個對象是無條件,無所求,還是要鎖定一個對象,可是上面還是要超越,這個相還是要碎掉。

導師答:你可以演三人同心,很美、很美的感覺。絕對可以演,「美」就是一種無條件的讓人感動的東西,你不會對它作任何價值判斷的,美的東西就是這樣,你把三人同心的美演出來,大家就會很嚮往。

比如說他們日本維新三個好朋友---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維新三傑他們就算是屬於三人同心,是日本膾炙人口的故事。 

 

兩性關係~真正的愛

學生問:現代一般的愛情觀,都是專屬的,就好像我專屬的停車位、碼頭,別人不可以來停泊。我們推廣這種真正的愛,要放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裡面好像怪怪的,是不是這種真正的愛,只適合於宗教的大愛或是人類的大愛,或是放在我們這種同修關係的大愛?若放在夫妻關係,放在青少年的愛情觀裡面,是不是有點太困難了一點?

導師答:不會啊!因為我們人都在抓取一種美感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今天會說像專屬的停車位、碼頭,這是一個美感的問題,如果那個東西對你來講不再是一個美感的時候,你就開始不抓了,這個美感是經過幾千年來塑造的,再加上現在電影媒體也是這樣的在塑造。

其實再重新塑造不困難,人是很容易改變的,人的可塑性很高。我們真的是被教育成這個樣子,不是人性本是這個樣子。我看到人性裡面的東西,它不是要這個嫉妒、佔有,但是現在人都把這個跟自己過不去的東西當人性。 

 

學生問:所以一對一的愛情裡也可以沒有佔有跟嫉妒,因為一般的邏輯是說你是我的愛人,所以我在乎你,我愛你,我才會產生嫉妒跟佔有。

導師答:真正的愛情是我想到你,我就很放心、很開心,不管你跟誰在一起。假如,今天你會跟對方談愛情,意指跟對方有很深的因緣,所以你會跟她在一起。
我現在還是跟我的同修在一起生活,我們有一些甚深的因緣,雖然完全沒有世間的愛情,但甚深因緣遠勝過任何世間的愛情,你會看到那種美感是很感人的美。你一想到對方就很開心、很放心。這種美感是很清楚的,沒得比的,一想到他,就覺得你的生命夠了,可以死了,這是一種很強烈的美感,你知道嗎?

任何談過愛情的人都知道,談過了以後會覺得夠了、可以死了,跟「朝聞道夕死可矣」是完全一樣的,那就是在愛情上得道了,這絕對是美感的,沒有一種愛情比這個美!這種愛情絕對可以推廣! 

 

學生問:老師曾開示說,我原來的程式不好,就是會讓我們受苦,所以我現在不要這個程式要換另外一個程式,老師選擇的方式就是直接跟師母講:我要的是真愛,終止掉不是真愛的程式,然後進入另外一個真愛的程式,為什麼不去慢慢修改程式就好,而要這麼斷然的終止這個程式

導師答:不可能慢慢修改。

學生問:只能夠轉換程式。

導師答:沒有時間等,你再等吧!再過五年、十年還是老樣子。

學生問:修改不了?

導師答:修改不了,你只能重新歸零,就是要還原,還原到我跟你還不是男女朋友之前的關係。

學生問:可是這樣可能會當機呀!

導師答:不會,程式重灌就好了,電腦病毒在分割區或啟動區的時候,就是掃瞄都沒辦法消除這些病毒,只有重新洗牌最乾脆,電腦不會因為重新洗牌就壞掉的,不會!所有過去的那些不好的記憶負荷全部洗掉,歸零。

學生問:問題是對方那台電腦不願意重灌?

導師答:就只有一台而已啊﹗

學生問:兩個人就用一台?﹗(哈哈)

學生問:真愛的愛情史裡面,為什麼在人類的愛情史裡面這麼少有這種模式?

導師答:沒有人教啊!

學生問:是不是太難以實踐了?只是一種文學上的嚮往,宗教的一種情操….

導師答:絕對不是,太簡單了,太少人教了。

學生問:只是沒有人教育,太少人走出來

導師答:對。

學生問:歷史上沒有記載說曾經有這樣的一群人…..

導師答:對,人類的無知,犯非常非常多的錯誤,所以在佛教裡面稱之為「無明」,你不能說無知是正常,我們人本來就是一直在求知,但真的是沒有好好的求知。我們就是要好好的去求知,我們完全有這個潛力,因為我們不夠謙虛,我們都以為自己懂男女之情。

我可以向全世界的性學專家,全世界的泌尿科醫師,我可以向他們挑戰什麼是sex,我敢說他們不懂!這絕對不是誇口之言,這些研究性問題的人真的不懂,因為他們覺得舉陽就是性慾;這如同說:口水分泌就是有吃的欲望一樣,太奇怪了。

當你嘴巴張開,刷牙時有時候口水就會分泌,你不能說口水分泌就是想吃東西。舉陽不等於性慾,舉陽是一種現象,代表太緊張了嘛!就像看到很漂亮的東西時會緊張一樣,如此而已。

我第一次看到鳥身上那種羽毛顏色也會顫抖,很興奮啊!不代表要把那隻鳥抱回家啊!英文Birder(鳥人)的定義就是:你看到鳥會很激動、很感動,世界上竟然有這麼美麗的東西,色彩鮮艷搭配得太美了,這樣的人,我們就稱為鳥人。

性行為那種性的興奮不等於性慾,彼此是不相干的東西,但是我們都以為是相關的,以為它都一定要有後續、有下一步;就像你不能說含羞草它合起來就是在舉陽,表示含羞草就是有欲望,它只是一個很植物神經的現象(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是一個植物神經的現象),是我們人對它做了很多造作的解釋。有些泌尿科的專家,莫名其妙的說只要你性方面沒有正常行為的話,你很容易得攝護線癌,胡扯!這些都是在害人的思想、害人的知識,他毫無根據講這樣的話,憑什麼說性行為沒有適當的發洩就容易得攝護線癌?這都不是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人的壓力,他有壓力,泌尿科它之所以這樣說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它的意思是說:透過性行為可以得到壓力的舒解,但這是一個很拙劣的行為,一個很拙劣、很不高明的對策。 

 

學生問:所以我們在開創歷史,因為歷史上很少有用真愛來過日子的人類….

導師答:對呀!歷史一定要創造啊!那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是絕對可以的,兩性關係一定要完全重新開始。

我們對兩性關係的認識都錯了。如果你要跟我分開,我要自殺,這是很恐怖的威脅;你如果不跟我發生性關係,我要給你臉色看,你看,不是嗎?這很莫名其妙,可是我們都把它正常化,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問題。

莫名其妙,笨啊!無知啊!無明啊!為什麼要這樣繼續下去輪迴呢?為什麼不能走出來呢?我們絕對可以的。

但是,太少人去講絕對可以的,我們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對你所認識的人說;絕對可以的。真的啊!絕對可以的。 

 

學生問:剛剛有位同修提到先生如果在性行為上沒有得到滿足的話,就會對小孩子生氣,在我成長的過程裡面所接觸到的,包括我自己是半人半獸,我想老師很少用人類的獸性來看,都是用最美麗的人性來做詮釋,如果說男性有獸性,需要這個性欲來滿足的話,老師是如何克制如何做到的?

導師答:基本上我認為男性對自己的誤解非常大,男性不了解男性,因為他沒有好好的了解---其實沒有這個東西的,所謂的獸性都是被教育的,不是那麼自然的東西,我們都以為它很自然,其實不是。

學生問:可是所謂的飛蛾撲火、公蜘蛛跟母蜘蛛….

導師答:它不是為了性的快感,你現在講的男性的獸慾是為了性的快感,蜘蛛不是,是為了傳宗接代,所有動物的性行為都是為了傳宗接代,只有到了黑猩猩才有所謂的為了樂受,樂受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樂受,是為了跟你拜把兄弟,黑猩猩是在建立裙帶關係。

事實上,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獸性,它是一種政治關係,黑猩猩在交配時有一種政治考量---有性關係的一群一定打一群沒有性關係的,有性關係的就等於是一家人一樣,它們的性關係是有政治考量,不是那麼獸性的。

所以我不曉得你要講那一種獸性?蜘蛛它是為了傳宗接代,螳螂也是為了傳宗接代…..。問題是男人對整個性關係的了解都錯了,完全錯誤的了解,他以為男人要有性關係才是男人,真的,很多男人以為他要性的關係才是男人,是誤解,是被一個觀念框住了。 

學生問:我個人的經驗是說如果性荷爾蒙在刺激的時候,會扭曲我們的一些感官..

導師答:這是觀念的問題,你的性荷爾蒙也是觀念造成的,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子。真的不是,我們都誤會了,小男孩會舉陽,難道你們就以為他有性慾,不是啦!不相關,舉陽跟性慾是不相關的,男性很容易將性的興奮以為是性慾,那不是性慾,它只是一個生理現象。我們都被教錯了,這要重新教育。 

 

學生問:神交比性交還過癮還美,是不是我年紀大有關?有一次跟我老婆有點衝突,但很快兩個人還滿交心的,以前的模式是交心後就會性交,但那一次很奇怪,接完吻之後兩個人同時說:這樣不會拉近我們的距離。接著兩個人就開始找離境的藉口,一個人說要去洗澡、一個人說要去睡覺,然後就沒有了。老師剛講說性荷爾蒙是我們教育錯,如果你跟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說,其實神交比較過癮,他會不會覺得我們有問題?

導師答:不會。夠相信的話,我會用很由衷的眼神看著她,我會很誠懇的告訴她什麼是什麼,然後我會告訴她,男性的現象代表什麼,因為男孩子自己都不懂那個東西代表什麼?

學生問:那個只是代表其實我只想跟你神交,跟你內心沒有距離。

導師答:性的興奮不等於性慾,不一樣的東西。

學生問:那只是一個被刺激的反應而已?

導師答:舉陽跟射精是完全兩回事。

學生問:可是當先生可能有性壓力的焦慮,他可能說被刺激然後才興奮的

導師答:那個也是被教育的。

學生問:所以它那個程式不一定要跑完?

導師答:對,沒事幹嘛要去刺激它嘛。 

學生問:是不是承認我們有這個漩渦在,走在法上遠離這些漩渦?

導師答:對呀!你不能一直說放胡椒在你前面,你會打噴涕,然後說這是你的本能,你幹嘛要這麼做嘛,吃那麼多辣椒所以你說要喝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子局部的去刺激它,用一根毛搔弄鼻毛你也會打噴涕呀!這又代表什麼?這不代表什麼呀! 

學生問:談到真愛是無對象、無所求、無條件的愛,也談到心上人,但有些人你想到他的時候會開心一些,有些人就好像沒有辦法那麼快,譬如像賓拉登這様,我們怎麼樣把這樣子的好像有一點等差的愛,昇華到真正的愛,完全的平等?

導師答:不是完全的平等,真正的愛不是像你說的樣子,當你想起賓拉登,跟想起心上人當然是不一樣的,平等的意思不是這樣子。

學生問:真正的愛是?

導師答:真正的愛不是你說想起他一定要很開心,真正的愛是你真的要關心他,你真的相信他可以走出來,你真的願意祝福他,不是說想起賓拉登你就很開心,你想起賓拉登為什麼要很開心沒有道理,不可能也不需要。 

學生問:我們在平常的人際互動裡頭,有一些可能是跟你比較投緣,然後你就會比較喜歡,有些人真的要去喜歡他會有勉強。

導師答:不需要勉強,但也不必想起他就很不開心。

學生問:對於每一個人就相信他內在有佛性,然後,用一種無所求的心不斷的祝福他、呼喚他,這樣子就有在實踐真正的愛。

導師答:不是說你要想起每一個人都很開心,這很白癡,說要平等的開心,不可能的。

學生問:對每一個人的時候剛提到資源有限,我們還是對比較近一點的人多用一點心。

導師答:當然,因為緣份不同

學生問:所以還是依照緣份、依照時辰不同

導師答:當然緣份都不一樣,就像以前十日禪的獨參有同修說,老師怎麼跟這個人獨參了三十秒鐘,跟另外一個人獨參了十分鐘,他說這樣不平等。

這跟平等沒有關係的,因緣是平等的,意思是他的因緣就是十分鐘,你的因緣就是三十秒。不要以為三十秒是比十分鐘少,因緣都是絕對的、不能比的。所以在法的觀點是平等的,十分鐘、三十秒鐘都是平等的,是這個意思,不是都十分鐘。

學生問:所以有時候我們也不需要說。跟不同的人互動,然後有不同的反應就覺得有一點不安….

導師答:對,那個很造作,覺得不安就是造作。 

 

學生問:請問老師什麼叫撒嬌?

導師答:撒嬌就是你懂得欣賞對方,懂得跟對方說想到你,我就很開心啊! 

 

 

走出水禍的世間想

 

今天很謝謝大家的配合,其實我們不是在配合鄉公所或是內政部。我們是在體驗,我們是想要了解為我們搭建的難民收容所是什麼樣子。 

        我們的初發心都是對自己好就是對別人好,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對自己不好就是對別人不好,很多事我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大死大生

參加禪修,就是要有大死大生的準備。這一次敏督利颱風帶來這麼大的豪雨,它是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事先你是很難知道的。但你要知道一件事,你來參加禪修,你跟禪修導師就是共死、共存。把你的命交出來,把你所有的判斷交出來。因為判斷,只會讓你很辛苦、很痛苦。 

 

生命就是體驗

來了就體驗,不需要一開始就有那麼多的判斷。這裡在二、三十年前原本是遍滿杉木的,如今卻全部被砍伐殆盡,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土石流的原因。很多問題錯綜複雜,我們怎麼去理解、怎麼去善解?其實大家的環保觀念都很不好。我們亂丟垃圾到溪流裡面,然後這些溪流就流到南投埔里,把那些下水道塞。水像泉水一樣湧出馬路上的排水孔,湧到住家裡面、商店裡面去。這一次親身經歷了仁愛鄉霧社的水患,這一次以後,我們要想像就比較容易 

醒來吧!想清楚。我們大家對生態都很關心,我們絕對不是去配合別人發水難財,我們是去了解、去體驗。請你務必百分之百相信禪修導師!禪修導師從洛杉磯回來,不是來配合別人的,但是在座每一位同修,你必須配合禪修導師。禪修還沒結束。今天我們在這裡,就現實條件來說,是進退兩難,現在道路很多地方都沒辦法通,要出去也不太容易,所以我們暫時就留在這裡,既然已經發生了,我們就要學習接受,而且真的也沒什麼不好。 

 

單純的相信

能夠跟九十二位喜愛禪修的朋友聚在一起,我覺得生命裡面沒有比這個幸福的事情!相信你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真的可以好好珍惜相聚的時光,不管發生什麼事,請你務必相信親教師。我回來是為了你,絕對是為了你回來的,沒有為別的。請你相信親教師,能夠有這個相信,一切問題變得很簡單;沒有這個相信,一切問題將變得好複雜! 

你有你的意見,我有我的意見;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看到的,我有我看到的;你有你聽到的,我有我聽到的。哇!這個世間好複雜!是不是?我們都不是傻瓜,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很單純,單純不是傻瓜。親教師絕對比你還要單純,因為很單純,所以什麼事都無礙地看在眼裡、聽在心坎裡。因為無礙,對什麼事都很清楚! 

 

問答篇

有關往生、助念

學生問:臨終者要往生以前,我們都相信無我相經對他是有幫助的。但是我們要選擇什麼時候唸呢?要選他昏迷的時候嗎?

導師答:當然能夠選擇他不昏迷的時候最好,他多少可以聽進去。他昏迷了,我們還是繼續唸,他耳根可能沒有昏迷,只是沒有辦法反應。在沒有昏迷之前可以吸收得更多,昏迷以後吸收少一點,不表示都沒有。他如果昏迷,要看是哪一種昏迷。若是耳根靈的話,不用大聲,他一樣可以聽得到。唸也不需要一直唸個不停,唸是冥陽兩利,對活著的人也很有好處。因為那是一個現身說法,一個死亡的相就在那裡,很強的一個現身說法。 

事實上,在唸的時候,我們一直是在跟死亡交流,生死一直交流,一直在跟死亡對話。別人的死就是自己的死,我們等於是在面對自己的死亡,我們一直在做生和死的對話,所以對活著的人很有益處。 

 

學生問:除了無我相經,還有哪一些對話對往生者會有幫助?如果是針對我們的家人,內容要怎麼講?

導師答:皈依,重新皈依。內容是講每一個人都有最美麗的心,如果他不信佛教的話,就講---

每一個人都有最美麗的心,就是佛;

最美麗的路,就是法;

最美麗的人際關係,就是僧。

跟他講解最美麗的東西,當我們跟他講最美麗的時候,事實上他自然就會生出最美麗的相,然後他會嚮往。就像我們曾說過斷頭台的故事一樣,他就在斷頭的一剎那間取到那嬰兒最美麗的相、最天真的相,他含笑開心地走了,就這麼輕易地給他取到那個相,太棒了! 

 

學生問:就在斷頭的一剎那取到這個相。他因此而解脫了嗎?

導師答:當然沒有解脫。那個相代表的是一個喜心作意的相,對他的將來、或是對整個世間的迴向都是很棒的!因為人很容易在不好的情況下,做很不好的判斷。我們要鍛鍊的就是在不好的情況下,照樣可以生出歡喜心,這太重要了! 

我們都是在不好的狀況下,做很不好的判斷,讓那個情境更加不好。比如,有位同修昨天遇到水患就想說:「喔!現在就要死了?我這麼年輕耶!」沒有所謂的年輕不年輕。難道你在一百二十歲、八十歲遇到水難,你就甘心死了嗎?不管今天發生什麼事,只要是時間到了,你會很甘心的,而不是說我還年輕,沒有所謂年輕不年輕。 

 

學生問:是不是我們自己在往生前,也是這樣子呼喚自己呢?

導師答:對!自己呼喚自己。就是要靠自己平常的修行,不然的話,那個力量到時候一定會轉弱的,那時就要靠同修。助念的意思就是靠同修在旁邊幫你聞思法義,那會增加力量的。如果是同修梵行,那就更棒,因為那會生起同修梵行最美麗的相。如果同修能夠代表三寶的話,更棒!同修代表三寶,等於他灌入了最美麗的心、最美麗的路、最美麗關係的相,這對他的將來、對整個世間的迴向,都是最美麗最動人的。 

 

學生問:我們在往生的時候,當然希望同修最好在旁邊,可是我們還有家人親屬啊!如果家人在旁邊一哭起來,哀傷起來…

導師答:這要靠你的遺囑,平常就要交待好,家人應該都會尊重你的遺囑。亡者的家屬一般都是六神無主,只要亡者有很清楚的交代,沒有人會違抗他的意思。在台灣,我想大家都蠻尊重往生者的意思。主要是亡者的意願不清楚,才會有麻煩,如果往生者的意願很清楚,真的是很容易的事。沒有人敢違背你的意思,大家都會覺得那是你最後一個願望了,沒有人敢違逆的,除非要花很多錢,只要不花很多錢,沒有人敢違抗的。 

 

學生問:老師有講過夢,其實做夢就是中陰身。如果說我們都能夠將修行、聞思帶入夢中,是不是那個時候就會很有把握?

導師答:絕對有幫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日記要包括夢中修行。我們要你的夢中都是法,而且夢中必須清楚,不是模糊的。你可以忘記,但是你記得的部分必須要清楚,而且要把法帶入。做一個很棒的法夢,隔天起來你精神會相當好!有人跟我說人很渺小,問題不是人很渺小,人沒有所謂渺小的問題。那是因緣,因緣到了就是到了,該死的時候就是死了,不管你多麼強。不要把人看成是這個五蘊,真正的生命存在是那個心。這個心到底在跟世間說什麼?我們的生命到底在見證什麼?不只是在見證人性的脆弱。 

你以為電影「活著」是在演人的脆弱?我不是這樣看。要去看人性最美的地方,不要把人性看得很脆弱。把人性看得很脆弱,你就會往那個方向走。你講人很脆弱,你就會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受害人、被迫害的人、被大自然摧殘的人,就會往那個角度一直看,整個思維邏輯都是這樣子演繹的,那會很危險的。講人,就講到人性,人性怎麼會很脆弱呢?沒有人性,怎麼會叫做人呢?什麼叫人很脆弱?你說這個大自然給你的震撼就是人很脆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結論。 

 

學生問:早上獨參,師開示功德跟福德,我還是不太懂。

導師答:功德就是修行的功德,福德就是你做世間的慈善事業、廣結善緣,叫做福德。功德就是你修行,貪嗔痴脫落對世間的迴向叫做功德,而福德就是你做善事、廣結善緣,建立很多良好的關係。

 

學生問:《走出生命的框框》一書中有寫到:聰明的人會泯滅天性。太過聰明為什麼會有防衛心?

導師答:因為他不肯放鬆,他抓得很緊,他想要控制。因為他看事情就是兩分法,都是一個「我可以控制的」,他就想要控制。很聰明就是想要控制,他以為可以控制很多事情,交不出來。交出來就不是兩分法,聰明的人通常就是兩分法,他都是有主、有客,他都是主,別人都是客。他都想要控制,控制環境、控制大自然。 

 

學生問:怎麼做到相信人家?

導師答:相信人家不是要相信他的判斷,而是相信他的佛性,相信他有最美麗的心。我們當然是從他有最美麗的心來判斷,他有最美麗的心,但是他無知,他有很多事情他不知道,他自己本身不曉得。不是去相信他無知所做的判斷,我們沒有要你相信對方無知所做的判斷! 

 

學生問:「當下不能更好,就是最好。」是什麼意思?

導師答:不能更好當然就是最好。沒有其它的意思,很單純。像現在我們沒有水,就是最好!沒有水才能體會沒有水是什麼感覺。有水怎麼體會沒有水?有水要體驗沒有水,想像力要跟老師一樣好。你的心要非常靈活。 

 

學生問:不能理解為何在靜坐的時候,半年前的事還會進入我的腦海中?

導師答:會!二十年前的事也會,本來它一直都在現前,只是沒有那麼明顯。事實上,十方三世一直都在現前,只是你不會去抓它。我們所有的資訊通通在虛空中,它都存在,只是你不會去注意它。有東西就這樣接過來,就出現,就像做夢一樣地出現。重要的是你要用法來對待,而不是說這個東西有沒有消化。是不是因為我不消化,所以它才再出現?不要這樣分析,因為那沒有導向。直接用法去消化就好,不要去管它是不是不消化,所以它才出現,那不一定。 

 

學生問:一個很好強的人,如何去面對無常的發生?以前我會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可以控制一些事情,只要我盡心盡力,可以設法讓事情不會太離譜,可是當無常發生的時候,就是我很不能夠接受的時候。

導師答:什麼叫好強?強沒有用,要心量大。心量不夠大,怎麼強都是沒有用的。 

 

 

圓滿心

 

學生問:一位解脫者或修行人會不會祈禱:希望這個災難趕快結束?

導師答:我想基本上是不會的,因為對你來說是災難,對別人來說未必是災難,這是大自然的重新排列組合,它不叫做災難。從偏狹的角度看,你稱它為災難,但從廣義的角度,沒辦法說它是災難。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假如說水已經淹到你的身上來,也許那是災難,但如果是用修行人的角度來看,它未必是災難。 

佛陀不會說它是災難,會說:「時間到了」,這個災難不是我們去要來的,就像經典裡面常提到有比丘給毒蛇咬了,給毒蛇咬了不是我們要的,但一旦遇到,也不是什麼災難,是時間到了! 

               重要的是:能夠正知正念地面對死亡,不要把死亡看得那麼醜陋。真正的醜陋是死於貪嗔痴,死於大自然的災害遠遠好過於被大卡車撞死,甚至好過於死於貪瞋痴。寧可死於大自然,也不要死於貪嗔癡,這就是修行人的心,很單純的心,寧可被洪水、地震活埋,也不要給大卡車撞死,是這樣的一種心,不太一樣。所謂給大卡車撞死是比喻貪嗔癡。寧可死於地震、水難也不要死於貪嗔癡,重要的是要解脫,這才是重點,這是我們對死亡的態度。 

就我們現在來說,做為親教師的我,會不會祈禱這場暴風雨趕快結束?不會。即使我有這個力量,我也不會這樣做,什麼時候會做?真的到了生死關頭、危急存亡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念力跟大自然商量,即使是商量,也是完完全全交出去,沒有要改變對方的意思。「因緣」法則的東西不能隨便動的,連祈禱(會動到整個天龍八部、動到整個法界)都沒有必要,對因緣法來說是不適當的。尊重因緣、尊重大自然。真正要祈禱的是祈禱我們早日解脫。基督徒的祈禱,也不是祈禱上帝改變什麼,祈禱上帝改變什麼就變成遊說,真正的祈禱只是交心。 

 

學生問:如果祈禱的內容是:希望雨不要下,不要有更多的人員傷亡,因為這次的災難好像有蠻多人受困傷亡。如果是這樣子的內容,可以祈禱嗎?

導師答:可以祈禱,但是要交出去,重點是要交出去。真的祈禱是要有念力的。 

學生問:本身需要有很強的念力,不太懂這個意思,請老師再說明!

導師答:很強的念力你就是要有一心,不然這個訊息是沒辦法送到法界、虛空界。 

學生問:意思是說當下你要很寂靜才有辦法迴向。剛才老師有開示到面對大自然像地震、土石流之類的災難,其實是不用祈禱的,寧可死於大自然,也不要死於貪嗔癡,請問老師如果面對戰爭的話,算不算貪嗔癡?或面對第三次世界大戰,或是說國內有些對立動亂,甚至其他國之間也有些武裝衝突,我們能不能用念力來祈禱?我們要用怎麼樣的方式對這世間才有幫助?

導師答:戰爭當然是貪嗔癡,「寧可死於大自然,也不要死於貪嗔癡」,是指不要死於外在的。「時時刻刻」這部電影裡,演出這位小說家,最後選擇自殺,就在她走入水裡面的那一幕,我覺得很美,而不是很悲慘。裡面傳達了愛到痛、愛到心疼的感覺,我對這一位小說家有種感覺到愛得心疼的感覺。對世間最大的幫助就是將我們禪修的功德、自己平常用功的功德迴向給這個世間,這才是最重要。其它的我們沒辦法做什麼。 

 

學生問:在工作上遇到一個問題,很多人給不同的意見,會覺得很難下判斷,好像剛剛大家提出問題,我就會感受到很多人的不同意見、想法,但當我觸到這個感覺,我很有壓力,覺得大家都很想表示自己的想法比較好,遇到這樣的狀況,我不知道要怎麼善解、善導、善護念?

導師答:每個人都有決策權的話,提意見的人要負責,他若願意的話,才可以提意見,這樣比較恰當。如果是腦力激盪,當然是意見越多越好,但你不會有壓力,反正沒有決策權,譬如說這邊有二十個人開會,十八個人都沒有決策權,他提意見那有什麼關係?只有兩個人有決策權在決策啊! 

學生問:但是我會感覺到現場的狀況是有點混亂的…

導師答:混亂的話還是決策者來決定,看誰是決策者,會有什麼壓力嗎? 

學生問:那種壓力是會覺得心有點不安。

導師答:那是因為你沒有定見,事實上跟別人都沒有關係,每個人的意見都是你的想法,那是因為你自己有很多想法,所以不曉得要怎麼辦。 

 

學生問:老師開示:永遠去看到對方的最好,用他的最好來引導他,最後這段我不是很清楚….

導師答:他的最好就是他的佛性,你的最好是什麼?圓滿的心。你也想圓滿這個心、圓滿這條路、圓滿這個關係,用這樣來引導。 

舉個例子,像我們同修都很不會撒嬌,一位女同修第一次參加十日禪,先生反對讓她來,她是偷跑出來的,第二次參加十日禪,先生說:「我已經讓妳平常參加聞思班了,為什麼你還要去參加十日禪?」她先生不贊成,她正經八百很篤定地說:「我一定要去!」很篤定不等於僵硬,但她就是很硬,也不會撒嬌,「我就是一定要去!」板著臉孔,人很直。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我為什麼要去禪十,因為我覺得我對你的愛還不是真正的愛,我來參加禪十正是為了學習真正的愛,我一直很害怕離開你,我真的很怕離開你,我覺得我需要透過十日禪來練習,減少你一旦離開我的痛苦。」 

在座有兩位面對先生施加懷孕壓力的痛苦,她問說:「昨天老師有談到用佛陀的心來懷孕,那是什麼意思?」她說她現在對懷孕會忐忑不安。有忐忑不安,就不是佛陀的心,就是用兵戒急,跟先生說:「我現在對懷孕有恐懼,希望等我的心很平靜再懷孕,因為胎教真的很重要,不要那麼急,不要現在懷孕。現在懷孕的話,我覺得是很不恰當的,因為我也還沒有準備好。」妳現在心那麼的不安,怎麼可能會有佛陀的心,佛陀的心不是觀念而已,而是妳真的做到,它不是一個觀念。你現在的心那麼不安,絕對不適合懷孕,你要告訴你的先生:「我希望用最美麗的心來懷孕,我現在還沒有培養出來,我需要在聖脈多泡幾年,希望培養出懷孕的最美麗心情。」 

 

學生問:請教老師,就佛法的觀點來看,人跟大自然怎麼樣是比較圓滿的關係,圓滿的互動方式?

導師答:基本上是人口的問題,人口過多,就一定會往山坡地開發,台灣沒有辦法有法規的限制,因為你要限制它,就要安置它,我們一直沒辦法安置,所以不敢限制。人口過多就是會往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去開發,這些地方一定要有相當限制的。 

學生問:關於人口問題,長久以來,我一直有疑惑,包括台灣在內,內政部擔心出生率年年在降低,我個人的觀點是長痛不如短痛,政府的觀念是說將來會變成人口老化,年輕人的負擔會加重…。

導師答:一定的,每一個國家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它是一定要經過這個陣痛的過程,一定要經過老年人佔比較高的結構比例,但是幾乎各國政府都對這個很抗拒。 

學生問:照理講的話,我們就不用鼓勵增加出生率,因為這些人幾十年後也變成老人,乾脆一、二十年都不要生產,人口有很大的斷層,但是問題可以減少很多。

導師答:現在社會討論的人不多,大家都不願意面對問題,因為我們沒有學佛的社會,一個沒有學佛的社會是不敢面對問題,今天台灣的社會就是大家都不願意面對問題,媒體不願意面對問題、政黨不願意面對問題、學校學術機構也不願意面對問題。這樣不願意面對問題,對大家沒什麼好處,對個人來講也沒什麼好處。佛法就是給我們勇氣,讓我們敢去面對問題,談一些別人可能沒有興趣的問題或者害怕談的問題,宗教的教義就在這裡,它有十足的道德勇氣,願意去面對我們社會真正的問題。不然的話,大家都是縮頭縮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蓋公路是一個原因、農場過度開發也是一個原因,我們整體高山區農場規劃、公路規劃,可能都不是很入流的,早期最嚴重的,如梨山。古老的中國人講一句話:「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這句話就好比我們剛剛講的寧可死於自然,也不要死於貪嗔癡。 

「自作孽」就是貪嗔癡。「天作孽」就好像指這次的天災。「天作孽猶可違」,是指還有可以商量的餘地,「自做孽」是指沒有可以商量的餘地。現在宗教的作用是什麼呢?減少自作孽,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消彌自作孽,因為貪嗔癡是存在的,但宗教絕對可以減少自作孽、減少貪嗔癡。 

 

學生問:人類有歷史以來,就試著要征服大自然,譬如蓋水庫、公路,包括醫藥在內,它都是在對抗大自然。醫藥就是讓人類活下去,人類才會這麼多,如果都不要有醫藥的話,讓大自然去淘汰疾病,也許今天人口不會那麼多。以前我們不使用農藥的話,養活多少就算多少。

導師答:討論這種問題要社會上學佛的人口夠多,不然沒辦法討論的,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不想討論。要有生命觀才好討論,生死觀改變了,不把死亡當成一種病在治療,時間到了就是到了。但是我們很多人把死亡當成病在治療,一直在延續生命,不肯讓它時間到了。 

學生問:當配偶抱怨:「你的心裡只有你的老師,你有事都去找他,跟老師談,不需要跟我談。」遇到這樣的情境,我要如何柔軟地對待?

導師答:我會回答他:「我很想跟你做一些很深刻的交流,但現在還沒有學會聖脈的法,覺得聖脈的法對我很有幫助,以前嘗試了很多次都不是很成功,我覺得我的問題比較多,我想要多學聖脈的法,希望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的溝通更容易,能夠學習如何真正的愛你,聖脈一直都在提倡真正的愛。」 

 

 

天地間的最奧秘處 

要觸到天地間的最奧秘、觸到內心的最深處、觸到人與人之間交流最美的地方,我們的內心需要相當洗鍊。透過禪修,讓我們的心眞的靜下來;真的靜下來,才能隨時真正的動,這叫做「尋、伺、喜、樂、一心」。喜一心就是能靜得下來,尋伺就是能動。 

        訓練五禪支,可以讓我們的心很靈活、很自在,能如實地面對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感情問題,乃至整個生命的方向問題,都可以透過五禪支,以及四聖諦的鍛鍊,很快地看到答案。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沒有一絲一毫的我慢,沒有一絲一毫的我見,沒有一絲一毫的我欲、我愛,這是什麼樣的世界啊?!這個世界很神秘、很神秘的,非常有趣味的。  

 

呵責即非呵責 

聖脈的弟子做事就是要認真、要敬業,這是很基本的。你做事不認真,人家看到你會看到什麼?你迴向出來的又是什麼?看到一個修行人做事就是迷迷糊糊?當然不是!親教師憑什麼可以呵責弟子?憑皈依弟子對親教師無比的信任;親教師憑什麼可以呵責弟子?憑親教師對弟子無比的信任,這都是一樣的;如果不是深深的信,怎麼可能呵責呢

今天有哪一位朋友,願意真的去呵責你呢?你的朋友中,有哪一個真的用他整個生命來呵責你?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毛病,其實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一般朋友之間都是心照不宣的。為什麼要講? 講也沒有用啊!要說你的缺點,那些其實我自己都有啊!我也沒有資格講你啊!我們互相欣賞就好! 

如何面對呵責,你不覺得是呵責?你要覺得是親教師看到你的心量大了,所以才呵責你。如果親教師沒有呵責你,你要注意,可能你的心量還很小,不要太得意。所以呵責即是不呵責,不呵責即是呵責。你要哪一個?你說被呵責有點難為情,其實有什麼關係呢?什麼叫做難為情?每一個人都會作錯事、說錯話,那很平常的。但是我們就是要在錯誤中,認真學習,很快地歸零,不要再追悔。向過去學習,過去是讓我們學習的,不是讓我們追悔的。 

 

生者父母也 

把過去當成我們的父母子女,把未來也當成我們的父母子女。

心生境,境又生心,生者父母也。每個境界、每個同修,都是我過去世的父母子女,這樣子的對待,人和人之間關係的對待就變得很親切。用對待父母子女的心來對待過去和未來,這樣整個時間都變成很親切。 

為什麼不能這樣看呢?為什麼不能由衷呢?

你知道為什麼不能由衷嗎?為什麼找不到美麗的心嗎?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活在你的框框裡面,你不願意走出你狹小的框框,所以你失去了感覺。沒有感覺!你對美麗的心沒有感覺,你對真正的愛沒有感覺,活一天算一天,你知道嗎?這叫做「苟且偷生」,你活不出生命的莊嚴! 

面對生命,面對生命的苦集滅道,需要勇氣。你說有勇氣比較容易?還是怯懦比較容易?有勇氣比較容易。 

你說走出來比較容易,還是走不出來比較容易?當然走出來比較容易!但是我們一般人的思維,都認為走出來很難,走不出來好像什麼事都不用做一樣! 

 

由衷 

就是要學會諸相非相地看事情,不要以為人家笑就是真的在笑、哭就真的在哭、兇就是真的在兇、滿面慈悲就是真的慈悲。呵責你,你就以為氣氛很僵。這樣看事情,會很顛倒的!很多事情就是要諸相非相地看。你說這樣好混亂!那很簡單,直接去看彼此的本心、本意。說什麼都不是那麼重要,一切的說都是為了導向最美麗的心、最美麗的情、最美麗的關係。 

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最由衷,不管對方對你多麼不好,你都由衷看著他,這就是信,對人性的信心。由衷比較簡單,還是不由衷比較簡單?很多人都覺得不由衷比較簡單,這是很奇怪的事。你好好的由衷幾次後,你會覺得由衷流動多了,流動一定比較容易,不流動是比較困難的。不要讓自己的習性左右,不要讓自己的成見框框鎖住。 

由衷是很自然地對生命的一種愛,當你很注意很注意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看到生命的奇妙。 

光是看一隻螞蟻都可以愛上螞蟻,看一隻螳螂就會愛上螳螂,我是見一個愛一個的人,這是很自然的事,看雲就愛雲啊!看花就愛花,看什麼就愛什麼,不是嗎!?怎麼會有問題呢? 

好像我第一次去賞鳥時,會興奮地顫抖,「大自然的美」真的讓人憐愛、心疼、讚嘆,就是這樣。看花、看草、看樹,我都很入神,完全進入那個生命,對這個生命感到很神奇,感受到造化之美!生命就是這麼神奇!這就是聖脈會有森林想的原因,這是來自禪修導師的生命體驗,我可以看一隻蛾,一動也不動的看七個小時,而且不是木頭木腦的看,是深情款款的看,看到整個感覺變成昆蟲,你說這樣不是愛是什麼? 

 

學生問:那看電影,看電視或是聽音樂,都可以很由衷地看、聽….

導師答:但是他對人沒辦法,因為他在逃避啊!他不敢愛啊!不敢由衷,他不敢深情款款的去關心一個人,他沒有勇氣關心人,他覺得很麻煩,愛一個人很麻煩,他覺得看電視很輕鬆啊!什麼都不用做。 

他不敢走出去,他不敢愛人,他不敢無所求的關心一個人,他怕自己陷入對待,覺得那是很大的負擔,所以他沒有勇氣,又說自己找不到最美麗的心。最簡單的由衷,他都覺得好困難,其實由衷很簡單、很簡單,就是去做,不是用想的。做了,你就感覺到好輕鬆、好流動,你不會覺得你的身心,很容易遲滯。 

 

學生問:老師,就某層面來講,很專注的在看電影

導師答:他看不懂,他根本不了解什麼是最美麗的心,他怎麼會懂。他說他好喜歡韓國劇,我都覺得好奇怪,他怎麼會看得懂,他怎麼看那麼開心?基本上我是認為他是看不懂,因為他不懂人性,不懂由衷,不懂最美麗的心、最美麗的愛、最美麗的情,他不可能看得懂的。 

要有談戀愛的心情,不一定要有談戀愛的對象,你永遠需要有人是你的心上人。只要想到他就很開心、很放心,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心上人。你找到了嗎?你找到的時候,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很容易,因為你的心流動了,你跟你的心上人一直在流動、一直在對流,你會覺得你不孤單,當你有兩人同心的時候,你很自然就會有第三個加入,叫三人同心,然後這三人同心裡面,沒有世間的三角關係,那時候就形成世間最美的關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由三生萬物。二跟三是很奇妙的,很奇妙的不同,他有很奇妙的不同,你沒有二也不可能有三,沒有一也不可能有二,沒有二也不可能有三,但是如果只有二,二是不能生萬物,他一定要有三。 

 

「信」的文化 

學生問:現在的社會很競爭,自己會覺得公司都用一種比較的態度在做競爭,公司與公司之間會作經營績效的比較,都希望我們的營運各方面會很好,他們會把這樣的壓力一層一層地釋放到員工身上。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要怎樣去善解公司的制度?我會覺得現在的人工作壓力都蠻大的,這也是社會上越來越嚴重的一種現象。

導師答:我覺得要去建立公司「信」的文化,主要是公司缺少那種信的氣氛,彼此之間的信。就從一兩個同事開始,三個同事就可以影響一個公司。現在你在公司裡面,你會覺得很孤立,這就是我們的公司文化把你孤立起來,大家彼此心裡都沒有溝通,彼此的心裡都沒有在對話。當我們的心有在對話的時候,那是很不一樣的! 

所以,不要一直看到他好像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子、為什麼這麼競爭、為什麼一個業績結束了,又要一個業績,永遠沒有辦法停止的業績要求,好累喔!彼此沒有內心對話,我們的公司大部分是很不人性的公司文化,這才是問題!如果你一直在枝節上、一直在尾巴上繞,一直在下游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那是找不到的。要窮本溯源,要追到本源!根本的問題是你們公司,同事之間都沒有內心的交流,這才是問題根源。 

學生問:我知道是這樣,可是我要怎麼去善解?

導師答:善解你們公司都是一群小孩子在經營,不要把他們看成大人,他們都是小孩子,不懂事的小孩,在辦家家酒、玩大富翁,如此而已!跟一地的兒子一靖在玩大富翁一樣,他也要很多錢,他輸了還很不高興,他也在拼業績,每次玩都在拼業績!一樣的,真的沒有什麼不同啊! 

高雄有位同修說:他們是拍鳥類攝影的,她說有時候不太能善解那些喜歡鳥類攝影的朋友,為了拍攝一隻母鳥餵小鳥,因為一直拍不到那個鏡頭,就把人家的洞塞起來,硬插了一個枝頭,他就是要拍牠停在枝頭的鏡頭,結果因為那小鳥沒有被餵到,有一天就掉在下面,死了。 

有些人就是會不擇手段,為了拍到他要的鏡頭,講好聽是他非常的愛鳥,非常愛鳥的美麗,非常愛捕捉美感,這要如何善解呢?小孩子啊!小孩子就會做這種事,他真的不懂事。看事情的靈活度就是你不要把那個五十歲的人就看成五十歲,把他看成五歲就好了! 

 

身苦心不苦 

學生問:想請示老師,如何由衷看待身體的病痛?當父母親有身體的病痛時,我又要怎麼樣善解、善導?假如父母親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病痛,我要如何去引導他們 ?

導師答:面對病痛,只要你有學法,那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學法的人面對病痛還有什麼問題?每一個境界絕對都在打開你的心量!如果你是一位修行人,面對病痛太簡單了!任何一個法,只要用上,就像你在面對打坐的痛一樣的簡單! 

基本上,你就是要有相信。今天你要如何幫助你的父母面對病痛,也是在引導他的相信。他到底相信什麼?基本問題都是信的問題,就像剛剛前面同修問公司的人事問題、業績問題,基本的問題就是信。沒有這個信,都只是造作啊!都只是在玩一些自己也覺得很奇怪的遊戲。 

為什麼你會覺得面對病痛很困難,因為你沒有走在法上。你走在法上,至少你觸境時的感覺是: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這個病痛是好還是不好。你真的不知道,不會遇到病痛就覺得不好,但是我們一般人都會覺得病痛很不好。其實,看你是小病痛還是大病痛,不管是大小,事實上它就是給我們一個警告,最基本的回答就是它在給你一個警告!絕對可能是好事,但是我們為什麼那麼快去判斷它不好? 

面對病痛,你曾經想過什麼是苦集滅道嗎?走在法上的生命,面對任何問題都很簡單,你也可以跟你的父母講:「看到媽媽面對癌症,就看到自己在面對癌症!」你也可以適當地引導母親,看到她的勇敢,比如說,有一天你看到她微笑,你可以對她說:「媽媽,你笑起來好美!」就跟她講些撒嬌的話、柔軟的話。或說:「要是有一天我遇到這樣的病痛,我希望做到像母親這樣子的勇敢」,媽媽會很欣慰的,而且會更勇敢。 

面對病痛,我們的心要很流動,靈感自然泉湧。因為心沒有病痛,能夠病痛的是身體,心不會有病痛的。當你的身體有病痛的時候,你的心更靈活了!當你沒有這個身體時候,你的心不得了的靈活啊!我們都很容易覺得這個身體是障礙,是我們把身體抓得太緊了! 

 

生命美學 

學生問:請問老師,商場上都是以業績為導向,那怎麼樣將這種以解脫為導向的法用在業務上呢?

導師答:這是每個人生命美學的問題,以業績為導向,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就像我們比賽籃球會掛分數一樣,把分數掛出來,那個沒有關係,有問題的是為了分數而打球。 

這是一個生命美感的問題。如果你是個很重視生命美感的人,你會好好地打球,不會那麼在乎分數,不會贏了就很快樂,輸了就很不快樂,那這樣的生命太沒意思了。業績可以爭取,但只是做個參考。 

我真的不是為了業績在工作,我很敬業、很專業,我會盡心盡力地服務,做好我的服務,隨時把我的喜悅跟周遭的人分享,迴向我的喜悅,迴向我生命的美感給周遭的人,廣結善緣,那是更有意義的事。業績只是一個參考。要不要把業績當成生命唯一的目標,那是個人的選擇。如果選擇業績是你生命唯一的目標,我想那整個生命的美感都是不一樣的。到底什麼是美感?什麼東西會讓你覺得很美,我們就互相來鼓勵、互相來提醒什麼是美! 

我曾經說過:有一位店員對人很誠懇、常保持微笑,對人的服務是從頭到尾,你都可以感受到一種無所求及喜悅,這樣的一位店員,我覺得是一件很美麗的事情,光是這樣的一位店員文化,就可以迴向給整個全台灣。我深深地相信。我曾經給一位店員無比的感動,那種感動若迴向給全台灣每個店員,這世間會變得很美麗。 

 

鑽石般的本心 

學生問:生命的意義是在找像鑽石般美麗的本心,怎麼去證明?

導師答:水的源頭都是乾淨的,我們人的心也是一樣。一些心理學的研究,說人也有生來就醜陋、也有類似獸性的。好像有一種鯊魚,在娘胎裡面,兄弟姊妹就已經互相殘殺,但是人性絕對不是這樣子。事實上,整個胚胎發展的過程,我們已經受到很多外來的刺激,胚胎跟外界是一直在聯繫,並不是孤立的世界,它一直在接受刺激。如果沒有這個刺激,胚胎的發展會停止,它沒有辦法完全自己發展。 

小孩子也是啊!胚胎變成胎兒,然後出生,出生之後需要接受外在的刺激,不能放在那裡只要餵他,都不去抱他,那這個小孩是不會長大的。生命一直跟外界在動,相應的業力也一直進來,然後就會活化,本來只是註冊而已,在娘胎裡面註冊,註冊以後胚胎開始形成,形成以後,一直在接受刺激,沒有這個刺激他不會長大的。不是說只給他養份,他就會長大,他還需要接受很多外在的刺激。 

生命的源頭是清淨的,就像水源一樣,但是我們一般人就是會覺得生命有很多染污。其實,這些染污都是外界的環境和過去的業力所形成,並不是他的本心。就像水,我們能夠討論水是乾淨的還是不乾淨的嗎? 水(H2O)是乾淨的?還是不乾淨的? H2O怎麼可能不乾淨呢?不乾淨的東西是一定是外來的東西,對不對?兩個氫一個氧它有什麼不乾淨的?哪裡不乾淨了?我們的生命哪裡不乾淨?我們的腦部科學專家沒有辦法證明人性是醜陋,他沒有辦法,沒有人能夠證明人性是醜陋的。 

 

學生問:會不會本心是不醜陋、也不美麗?人家說所有美麗的行為都是發展的,美麗的心可能是發展的。

導師答:那水源是不是不醜陋、也不美麗?它不乾淨、也不髒,是嗎?你可以這樣看嗎?不可以!我會說它有那個容量,西方的神學裡面也經常在辯論這個問題。人性它好像容器一樣,這個容器是沒有問題的,就像水可以接受各種東西,你可以放毒進去,也可以加料進去,加很好的營養也可以,你也可以加不營養的東西,甚至加入有害的東西。但水真的是一個很滋潤的東西,所有的生命都需要水,水是很好的滋養。那人性也是,它本身就是一個很流動的東西,是我們把它染污了。 

一顆鑽石泡在糞坑三十年,你就說這顆鑽石怎麼洗都殘留有糞坑的味道,所以你就說這顆鑽石本來就帶有糞坑的味道。可以這樣說嗎?現在的行為科學真的是對人性有很多的扭曲,很多的誤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沒有體驗,他自己從來沒有體驗過生命那種最純潔的愛。你體驗到了,你才明白,你就會知道。 

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我曾經醜陋過,我也曾經純潔過,所以我知道它的源頭是什麼,我說這個叫做體驗。我體驗過,我貪嗔癡過,我做壞事過,我犯過錯,我知道我的源頭,我有看到那個東西。 

這個東西不是任何行為科學、生理學、心理學可以知道的,你憑什麼知道?一個神經生理學家,他憑什麼知道我的內心是什麼?他沒辦法知道的。他憑什麼知道我內心裡面覺得最美的東西是什麼?他沒辦法知道。他只能找到我的腦部的美感中樞在什麼地方,當我覺得很美的時候,某個部分很活躍,如此而已啊!他只能找到我的審美中樞,那又代表什麼?不代表什麼,不代表他知道什麼。他好像知道東西了,其實他不知道的更多。 

我對神經生理學、心理學,三十年來都保持高度的興趣,所以這些專刊我也都在看,我的了解是他們說了很多,其實也很多都沒說。一個根本的問題,是你懂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真正的情、什麼是真正的心。你說了很多都很有道理的東西,他們拿一些蝸牛作實驗,用蝸牛來研究人性、拿貓來做研究。他們只能研究這個啊!科學家知道的真的非常有限。 

我之所以會去讀他們的東西,我也想知道他們到底了解什麼,但是讀一讀,發現沒有。只是知道了他們的語言,知道他們表達的語言,知道他們使用的一些名詞,就這樣子而已。 

學生問:那我們可以變成實踐的科學嗎?還是我們這樣都會變成一種唯心的體驗?

導師答:科學也是唯心的,他的唯物事實上也都是唯心的,他也只是自己架構一套系統,他沒有證明什麼。大概比較聰明的,他也不敢說,比較迷糊的,就會以為他證明了什麼。 

 

走出生命的莊嚴 

學生問:老師,為什麼不能放棄活著呢?

導師答:我沒有說不可以!我說過了,當我看到「時時刻刻」電影中的女主角走到水中自殺時,我覺得很美!我沒有覺得那是不好的事情,就像日本人切腹一樣美!我也沒有覺得那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它所呈現出來的是什麼?我們要去看到底它在見證什麼! 

你若覺得生命不需要見證什麼?那麼我們的生命哲學不一樣。我覺得生命就是在見證最眞、最善、最美的東西。隨時都可以死,但是要活出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活出生命的真情,真正的情、真正的愛。如果能夠的話,隨時都可以死,就這麼簡單。如果不能的話,你死也好、活也好,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所以,我們為什麼不能選擇死?可以啊!你會問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眞呢?我沒有答案,這只是每個人的選擇。有人選擇生命不莊嚴,有人選擇莊嚴生命,聖脈當然是選擇莊嚴慧命,莊嚴我們的生命。如果不是為了這樣,那也不必來學法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真正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那麼簡單的。 

我們的生命裡面有遇過很多類似安樂死的情況,還有接近安樂死的邊緣,常常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不是你可以決定的啊!你說我想死就可以死,沒有那麼簡單的。有些情況是你想死,人家也不讓你死,你只能找機會自殺,自殺也不一定成功。生命不是想死就可以死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人家不會讓你死的。 

而且,真的事到臨頭,你是不是真的有勇氣和力氣自殺?自殺不是只要有勇氣,還要有力氣。四百多年前的豐臣秀吉時代,日本有位茶道祖師千利休,七十歲了,哇!很有勇氣,還要有力氣,他切腹自殺,他不是武士,切腹卻切得比三島由紀夫漂亮千萬倍。三島由紀夫切腹切一半就很難過了,還要拜託一個二十幾歲不太很懂事的人幫他砍頭,又砍得不好,那實在是有夠痛苦啊! 

我用三島由紀夫的例子來說,死沒有那麼簡單,有時候你想死,你死到一半,你就後悔了。我一位朋友他的女兒,讀師大藝術系三年級,她暑假回到家,她的父母出去辦事情回來,看到救護車在外面。她喝農藥自殺,然後又叫救護車。為什麼她要叫救護車?因為她受不了。很多人自殺到一半會後悔,所以要自殺不容易啊!不但要有勇氣,還要有力氣,有時候你沒有力氣。所以,真的面對生命、面對死亡,真的要活出真正的愛,你才能夠無畏。無畏就是沒有恐懼。而且你真的會感覺生命是很莊嚴,你是在迴向你對生命真正的愛! 

這個世間缺少什麼?最缺少信!就像我們之前談到一位同修的公司,他們最缺少的就是信。大家好像都很酷,冷冷的,每天大家想的都是業績,你有沒有搶我的客戶?主管比較欣賞誰?這個月比業績,牆壁上有公告誰的業績拔得頭籌,誰是最後一名?你說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信」,是同事之間內心的交流。 

你說:「啊!我病得難過得要死,好想死喔!病得太痛苦了,我眞的好想死。」問題是你不確定是不是時間到了,眞的不確定。比如說你今年才二十五歲,那種病痛把你折磨得好想死、好想自殺。問題是那一次病,病得非常難過,但非常難過後又沒事了,萬一你那一次就自殺了呢?那又代表什麼?不正代表你輕視生命嗎?那你迴向的是什麼?果真時間到了,那當然沒關係。如果不是時間到了,那你迴向什麼呢?你在乎什麼?難道你迴向就是這麼的虛無主義,你要迴向虛無主義給這個世間嗎?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很可惜,很多很有才華的人迴向給世界,就是這麼虛無、這麼犬儒:寧為犬中儒者!也不與人為伍!

假設我今天三十五歲,我一直病痛,非常非常難過,啊!真的是受不了,好想死,然後我真的選擇死了。或者說我沒有選擇死,結果那個病熬過去以後,我又多活了十年,甚至多活了二十年。如果三十五歲,因為那次病痛我沒有忍過去,然後我就選擇死,那又代表什麼? 

你怎麼知道你時間到了?你怎麼知道?你說我就是知道,你不知道的!你說你知道,那是騙人的,要知道自己的時間到了,沒有那麼容易,那要有一定的定力,不是說你想知道就知道。 

 

學生問:老師,弟子有個問題,以前想了解佛教,主要目的是想要解決自己死亡的問題。後來經過不斷的追尋、不斷的找答案,遇到老師以後,我就發現到死亡好像不是那麼重要,該注意的方向好像不是死亡的問題,倒是一個內心世界的問題,如何淨化內心的世界好像是比較重要,像我這樣的看法是不是落入剛剛老師講的把死亡看的太簡單

導師答:對,我是說有些人他輕生,輕視生命。他把死亡看的很簡單,他以為他病痛就可以死了,我是說這樣子是把死亡看的太簡單,因為他也把生命看的太簡單,他才會這樣子。生死是同等的,不要那麼的輕視生命、不要那麼輕視死亡,因為你輕視死亡就是輕視生命。所謂死亡不是那麼簡單,意思是說你要知道什麼叫做「時間到了」,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沒有所謂死亡。生命就是生生不息,哪有什麼叫做死亡,之所以會覺得是死亡,因為把整個的五蘊當成是「我」,才有所謂的五蘊之死,在佛教裡面,死是指五蘊之死。我們講「壽、暖、識」,整個生命現象不見了,溫度不見了,識的現象不見了,只是這樣子!重點是整個生命的美感,才是最重要的。 

 

學生問:對於死亡的注意力其實不要放在上面,是不是?應該是放在如何豐富內在的那顆心,就像老師講的那是最美麗的心,我們的注意力都是應該放在那上面的,會對死亡覺得沒什麼。

導師答:我是選擇寧可表達面對生命就是面對死亡,不要說成死亡沒有什麼!沒有什麼好面對。其實面對死亡就是面對生命,他是同一個東西,不能分開來的,生死不能分開來,所以我們叫「生死一如」。你不能說死亡不用去面對,面對死亡就是面對生命,他是同一個東西!生死是一線間。沒有所謂說我去面對生命就好了,不用去面對死亡。 

通常你會講這句話,是有對象的。就是針對某一個人,因為他一直在擔心死亡,你就跟他說:「喔!那個死亡沒有什麼好面對啦,你就是好好的面對生命就好。」這些話有時候他一樣聽不進去的,所以我們在表達上改成面對生命就是面對死亡,面對死亡就是面對生命,重要的是我們內在的情操。其實我們要講的是一樣,但是在表達上會不一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