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啟示
 大卿導師  1999.09.2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各位同修大家早安!今天是中秋節後的第二天,也是我們台灣九二一地震後的一個禮拜。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地震是很平常的事情,每天都在地震,地震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生死是很平常的,每天都在生死啊!在修行人的心中,遠的不算遠,近的不算近啊

  前幾年,南加州北嶺的地震,對我們來說,是近還是遠?你沒有認識的人在那裡,或者沒有親朋好友在那裡,你會覺得非常遠。台灣離我們很遠,但是我們有親朋好友在那裡,我們就覺得好近啊!比南加州的北嶺還要近。所以遠近,事實上都是自己的念頭。

  遠近就是我們十一行相常講的遠、近、內、外、粗、細、好、壞、美、醜、過去、現在、未來。裡面是外面,外面也是裡面;近的是遠的,遠的也是近的。一件事情集中發生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很震驚,一件事情分散開來發生我們就覺得很平常。地震就是說它比較集中在某一個地區,比如說南投縣、台中縣,我們就覺得好嚴重。但如果從統計數字來看,全世界每天要死那麼多人,現在講的死是意外的死亡,天災人禍的死亡,就是說不屬於壽終正寢的那種死亡太多了,每天都在發生,而且都是好幾萬人。我們認為不應該死而死的,這種死法每天都在發生。 

  在一個修行人的心中,沒有什麼是不應該的,只要是發生就是應該發生,然後每個發生都只能看好不能看壞啊!。看成壞不但沒有導向、也沒有任何幫助,只能看好啊!看好的第一個意思就是說,那是提醒,對一個沒有死的人來說,它是提醒。對一個將死、已經死的人來說,它只能是好事,不能是壞事。因為你把它看成是壞事沒什麼意思,也不會有任何幫助,這也是百分之百的喜心作意啊! 

  我們通常會把一件不幸的事情當作壞事,是因為我們假設沒有更不幸的事情會發生。發生一個七點六級的地震,我們以為它不應該發生,但是七點六級的地震或許可以化掉一個八點四級的地震。如果我們知道,要不是這個七點六級的地震,我們會有一個八點四級的地震,我們就會覺得:「哇,好感謝啊!好在這個七點六級的地震先來。如果這個七點六級的地震不來的話,可能一個板塊的壓力會累積到一個程度而變成八點四級。」所以我們很感謝! 

  世間法都是相對法,看你用那一種尺度在量。長遠看,你會很感謝這七點六級的地震。不管它是幾級,通常我們都會假設我們知道七級多的這個地震是一個很不好的事情,因為我們假設這個事情是不應該發生的,我們甚至假設沒有更壞的事情在背後,我們的假設是這樣子。但是如果我們已經知道,如果沒有這個事情會有更壞的事發生,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地震來得好,剛剛好、恰恰好、非常好,沒有辦法更好!但是我們通常不這樣假設,我們總是把它當成一個很不好的事情,因為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慾望、恐懼在投射。 

  講這一些並不表示我們不同情地震的受難者,我們當然同情。我們不是因為不在現場而說風涼話。如果我們今天在現場,我們也能以同樣的心情來面對這樣的事情。什麼樣的心情呢?要不是這個地震,可能會有更嚴重的地震。所以死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的開示就已經提到:老病死都是上天給我們的訊息。在佛教裡面,『天使』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上天送給我們的訊息,這個訊息就是在: 

  提醒我們『無常』! 

  提醒我們世間的實相! 

  提醒我們色身本來就是非常的危脆! 

  通常在發生大自然的災難的時候,我們才會感覺到無常,感覺到生命的脆弱。但事實上,它天天在發生,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我們覺得它沒有發生,是因為身見還沒斷啊!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如果世間在裡面的話,那當然是天天在發生地震。如果世間在外面的話,那當然是有時候發生地震、有時候沒有發生地震。如果是世間在裡面的話,天天都在老、天天都在病、天天都在死! 

  如果我們把全世界的人都當成我們的兄弟姊妹的話,我們的親戚朋友天天都在老、天天都在病、天天都在死,所以老病死是一個很稀鬆平常的事情。真的,我們要把老病死放在心上,如果我們平常沒有把老病死放在心上,平常沒有把意外死亡放在心上,平常沒有把天災人禍放在心上,那就會覺得今天的大地震是發生得很不平常、、很不應該! 

  所以今天不只是說土耳其的地震,或者好幾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或者以前的日本大地震,不管它發生在那一個地方,地震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也看過有人專門在拍那種閃電、龍捲風的影片,他專門去錄影!此外,有些氣象學家,或者一些業餘的攝影學家,對拍那種龍捲風特別有興趣,真的有人就專門在拍那種影片,專門追這個颱風、追那個龍捲風。那真的是很危險的工作!別人是逃離現場,而他們卻是跑往現場。他們就是要去經歷那大自然的神奇。哇!那個風在那邊捲,可以把整棟房子捲起來,真的把它捲得高高的,再把它甩下去,它把整輛車都捲走。還有拍那個閃電,那閃電真的就打在你鼻子前面,真的是去現場體會那種感覺。 

  地震發生時,也有人想要去現場拍下那個土石流,那個所謂的平地變成山是什麼樣子。本來那裡是一塊平地,怎麼突然變成一座山突起來。本來這裡是一座小村落,怎麼這個小村落全部不見了,而變成一座山,整個村子的人都埋在裡面。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不少人,是蠻有興趣到現場去體驗一下這個無常的感覺。還有人專門在拍火山。哇!他真的到火山去,那個火山岩漿沖下來,他帶著攝影機一直跑,一直跑。真的有人有興趣去捕捉、去留下那個世間的非常生動的實相-- 無常。 

  其實,物質界會發生的事情,人體裡面都會發生。外面的事情跟裡面的事情是一樣的。有人因這次地震而很消沉。他說:「我真希望我是因地震被壓在裡面的人、被活埋的人。」其實呢,講這句話好像是內心很痛苦,甚至是說還沒有地震之前本來內心就很痛苦,但事實上呢,世界上還有很多比被地震活埋還痛苦的事情。很多內心的痛苦,很多所謂靈魂折磨的痛苦,還要遠大於地震被活埋的痛苦!我們以為活埋很痛苦,事實上還有很多的死法比活埋還要痛苦。

   不論發生任何一種天災人禍,真的都是一種提醒。這個提醒不是幸災樂禍,而是說要不是這個天災人禍,可能,而且非常可能會有更大的天災人禍在後面,所以相對的講它是好事啊!我們實在沒理由說,相信沒有更大的天災人禍在後面!四大不調怎麼可能不震呢?這個地球本來就四大不調,風調雨順不是理所當然,沒有什麼叫做應該風調雨順的。 

  這次台灣的地震讓我們比較容易設身處地,如果我在地震的現場,如果我將要被活埋,如果我已經或者說如果我正在被活埋,我的心是什麼?如果我受困在那個大樓的瓦礫下,八十幾個小時不見天日,空氣也漸漸稀薄,甚至味道非常不好,我的心是什麼?如果我的心是寂靜的,那才能叫做寂靜回向啊!如果我的心是消沉的、恐懼的,那叫做不安回向啊!  

  當我們說我們以寂靜的心迴向苦難的眾生,意思是說︰如果我在對方那種苦難裡面,我的內心是無比的寂靜,這才叫寂靜迴向。如果不是,就不能叫寂靜迴向,就是在旁邊說風涼話。寂靜迴向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在火災的現場,如果我是被火燒死的,內心是寂靜的,才能夠說我是寂靜迴向。如果你是被水災淹死的人,觀想自己在淹死前是寂靜的,你才能說自己是寂靜迴向啊!不然憑什麼寂靜迴向? 

  寂靜迴向的意思是這樣子啊!是說我就是受難者,然後呢,我的心是寂靜的,這就是修行人對世間最大的貢獻。因為這種恐懼不安是到處存在的。這不是說今天地震,中華民國政府就每一個人發撫恤金一百萬,不是那一種東西。世界上需要的不是你給每一個亡者撫恤金一百萬,因為撫恤事實上是在撫恤活著的人,對死者根本沒有關係。那個人死掉了,給一百萬又不是給死掉的人,是給活著的人。你說一家十口死了九口,你就分到九百萬,等於那一個人就得到九百萬,死了九個人,每一個人都分到一百萬,目前是這樣,政府給撫恤金一百萬,家裡面有九個人死掉,那剩下一個人活口就分到九百萬。所以這一百萬有什麼意義?對活著的人而言有意義,但是對死掉的人是沒有意義啊! 

  所以當我們在說迴向的時候是迴向誰?是迴向死者、迴向將死的人、迴向正在死亡的人、迴向正走向死亡的人,那正走向死亡的人,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正在走向死亡。當我們聽到地震的消息那種內心的震撼,事實上就是自己的不安在投射,你想像自己在現場,但是你卻沒有辦法完全接受。這種抗拒、這種不安,不用地震來,它就已經發生了,地震還沒到你身上就已經發生了。我們修行跟世間那種撫恤金意義當然不一樣,我們沒有否認撫恤金的需要,而是說我們更強調真正的苦難到處都是存在的,甚至有比地震、比被活埋更苦的事情。 

  這次的地震,有很多人在分析地震的人為疏失,有很多的理由,最大的當然是:就山區來講是水土保持不良,就都市來講是偷工減料。我們通常都會直接的把箭頭指向偷工減料的人,指向破壞水土保持的人。但是,是什麼力量在驅動破壞水土保持的人?什麼力量在驅動偷工減料的人?是整個社會那一種笑貧不笑賤的風氣在驅動!是整個社會的貪嗔痴在相互迴向啊! 

  我有一個朋友是專門在賣建材給公共工程的,他的利潤是一成,對方要的是三成。比如說是十塊錢成本的建材,他準備賣十一塊錢,對方要買七塊錢,他只好另外買六塊錢成本的建材給對方。這樣的一個建材你要他不偷工減料我想是很困難了。不要說減料,光是材料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問題。建材的料都有分級的,土石有分級,混凝土有分級,比如水壩、防波堤,那些材料都有分等級的。假設他的利潤真的是一成,但是對方要的紅包竟然是三成。你說三成的回扣是慣例,是四十年來的慣例,也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問題是什麼力量在這個背後驅動?什麼力量在這個背後啊? 

  台北四點多級的地震樓房怎麼會倒塌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四點多級的地震怎麼會倒?當然是有人為的疏失。大家都在檢討說這是整個工程的議價標價過程以及發標程序,不管是公共工程或是民間工程都很有問題,都是在比低。在台灣每一個人都知道,有那一種工程是不會賺錢的。那不可能賺錢的工程為什麼有人要做?這個大家都知道,那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卻繼續在做呢?誰?所以是誰在做的?這不可能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在做而已,大家都在做。 

  明明知道這樣子的價格不可能賺錢,那你還要怎樣嘛?哪有人在做賠錢的生意?他要靠什麼生存?他當然要賺錢啊!那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價格呢?那為什麼沒有人來阻止呢?誰能阻止這個價格的出現?那一些標工程的人,我覺得他們非常可憐啊!他們真的是生存在那種縫隙裡面啊!不透風,一點都不透風的地方,他生存在黑暗裡面啊!一點光明都沒有的地方。我們讓這種生存在縫隙裡面,沒有光明、不透氣的人來標價,來標到這個工程,這是誰造成的?所以佛教不喜歡問誰是誰非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很容易生人相我相,很容易啊! 

  生人相、我相,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生人我相怎麼能解決問題呢?生人我相,我們就沒有辦法對事不對人。我們宗教是講因緣的,講果、講業、講造業,當然有業在造,有人在造業。但是每一個人都身不由己,人在江湖(大環境)身不由己。問題是這個江湖的因緣真的很可怕,這就是「共業」,我們願意幫忙減少這樣的因緣嗎? 

  一切都是業,有造業就有造業的後果,與物理學定律的作用和反作用力一個樣,由不得人。問題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逃避造業的後果並不能解決問題,如何面對業力輪轉的因,才是更重要的。一味地排斥或害怕造業的後果,於事無補。譬如說,汗流太多是壞事嗎?你怎麼知道汗流太多是壞事?很多事都是自己先做一些很武斷的判斷,而你又因為自己武斷的判斷在受苦。地震就像一個人的病痛一樣,就像我們會頭痛,就像身體會顫抖一樣,天氣突然變冷或內心有變化,我們會顫抖;血壓高我們有可能頭痛,血壓低我們有可能頭暈,這一些現象都有它正面的價值。所以不要以為地震只有負面價值,你只看到負面價值,就沒有看到地震正面的價值。如果沒有真正去重視它正面的價值,這個地震就失去意義了。 

  只要不肯認真去對待每一次的地震,幾乎可以保證它都沒什麼意義與導向。我們只會說這個人死掉了要撫恤,這絕對不是地震的意義,這樣子地震就一點價值都沒有啊!地震的價值是提醒,第一個提醒是世間本來就危脆,不只是人身危脆,國土也危脆。第二個提醒才是世間的一些水土保持、公共工程發標、民間建設的發標。但是這個地震真能提醒嗎?它是不是很快就被遺忘了。人心最可怕的是愚痴,愚痴的意思就是他很快就忘了,很快,不用三、五年,集集大地震就會被忘得一乾二淨,忘得一乾二淨啊!這不是說風涼話,這是很沉痛的話。 

  人是非常健忘的啊!因為健忘使得這個地震變得毫無意義啊!整個社會會不會因為這個地震而來一個工程的大改革?如果會的話,這個地震很有意義,這些人死得非常有價值、非常有意義。問題是我們會讓這些人死得非常有價值嗎?絕大部分是不會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就讓它在手中這樣子流失了,就像水在我們手裡流失了。因為我們沒有去面對地震的價值,卻在抗拒這個不應該來、它不應該來、地震不應該發生在台灣。地震怎麼可能不應該發生在台灣呢?怎麼可能呢?地震當然要發生在台灣!不然要發生在什麼地方?地震發生的地方就是絕對應該發生的地方。現在是說,地震所造成的破壞有人為的疏忽,我們如果來個工程大改革,這就是地震提醒的價值啊! 

  地震的發生有人為修正的價值、也有認識自然的價值。認識自然的價值是在提醒我們大自然本來就有四大不調的現象,那四大不調也是在調,地震本身就是在調整,就像颱風也是在調整氣候一樣。不要以為颱風是壞事,颱風本身是在調整,調整氣候。把颱風看成是不好的事情就等於是把咳嗽、把打噴嚏看成不好的事情一樣。一般人多把感冒看成是不好的事情,你怎麼知道感冒不好?你不知道的。怎麼知道感冒是壞事呢?通通不感冒就一定是好事嗎?也不知道。所以颱風就像下雨下很多一樣,它不一定是壞事。水災、水災就人來講它是災害,但就水來講,它只是因水路沒有一個很好的通道,它就會造成水的積聚。 

  其實不管是水災、火災或是風災,都是大自然在調整,整個大自然內部在做一些調整。就像我們拉肚子一樣,拉肚子也是在調整的。經常性的就不一樣,偶爾的都是在調,經常性的拉肚子或是經常性的便秘,就跟偶爾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到底能不能很認真地藉地震的機會,來好好地面對無常,好好地面對人為的疏失。最可怕的就是我們沒有因為地震好好地面對人為的疏失,沒有因為地震來一個公共工程標價大改革。沒有!而且大部分是不會有,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如果我們因為一場火災,改革了所有的公共設施,這個火災就有它的價值,就是個很好的提醒。因為如果沒有這個火災,可能會有更大的火災在後面。譬如,台灣前一陣子不是常常火災嗎?KTV、卡啦OK,這些餐廳因為火災就有了一些改善,一些小改善。比如說:防火巷、防火設施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營業。很多KTVMTV就因為不合格而被勒令停業,因為不符合法令的規定。由於我們很認真地去面對這幾場火災,那幾條人命就很值得了。 

  像戰爭也是一樣,在目前這個時代,你沒有辦法要這個社會完全沒有戰爭。戰爭就是說希望透過幾條人命的犧牲,換取比較長久的和平。每一個戰爭都是為了防止更大的戰爭,每一個小戰爭都是為了防止更大的戰爭。好像說傳統的戰爭是在防止核子戰爭一樣,小戰爭是在防止大戰爭;口角是在防止身體的搏鬥,嗔念是在防止口角,那我們最好是用慈悲喜捨來防止嗔念。你說這些天災人禍是從哪裡來?那個大的一定是從小的來,那個小的你沒有看到,它會變成大的,你如果沒有好好面對小的,小的就會變成大的!我們不能不小心啊! 

  我們沒有做到慈悲喜捨,就會有貪嗔痴;有貪嗔痴,就會有資源的搶奪,就會有種種人我對待的計較,那就會有很多的貪、很多的嗔。然後呢,激烈化就變成口角,口角這還是小事,口角不行了,就吵架,譬如很多夫妻爭吵,太太講話很厲害,先生講不過她就用打的。傳統的那種吵架都是太太比較會講話,先生講不過她就動武。社會上也是,開車子他罵來罵去的還好,他還沒有下車打你,打架還算不錯啦,還沒有動刀、動槍。這樣講的意思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是提醒我們,如果我們沒有由小看大,老是在抗拒小的事情,就很可能有更大的事情會發生!我們怎麼知道這個小的事情後面沒有更大的事情呢? 

  你沒有好好地面對小的事情,就會發生大事。這個地震已經很大了嗎?還可以更大。這是很合理的,還可以更大是很合理的啊!一點都不奇怪的推測啊!一點都不奇怪的推理啊,很理性的推理,這是很理性的推理啊!反而以為沒有更大的地震,我才認為是不理性的推理,不是嗎?所以,到底我們能從地震學到什麼?我們要的不是發給每個人撫恤金一百萬,地震的價值絕對不是這樣子,這怎麼會是地震的價值呢? 

  那是一種社會的救濟,等於是種很下游的措施,充其量只是一個補償性的措施,一點都不是根本性的,不是真的在面對問題。如果我們真的在面對問題,我們就要真的來學習接受地震的能力、接受無常的能力、還有面對問題真相的能力。我們現在都不願意面對,我們整個社會的態度是不願意面對。整個的態度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整個的態度是得過且過;整個的態度是這已經幾十年的老問題了,我們不需要面對,沒有人有能力面對。但是事情絕對不是這樣子! 

  所以,有時候實在是這個地震還不夠大啊!如果這個地震沒有引起我們台灣的水土保持的大改革,沒有引起我們整個標價、比價過程的大改革,我會說這個地震太小了、死傷太少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醒過來。這真的是一場噩夢!但是我們卻沒有從噩夢中醒過來,沒有。我們會醒過來嗎?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我們會因為這個地震醒過來嗎?這是非常大的問號!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有數,真的!我們會因為這一次的地震而醒過來嗎? 我們真的關心世間苦難的減少嗎? 

  假設我們完全沒有人為的疏失,我們的工程都是實實在在,我們的水土保持都實實在在,那照樣還是會有地震,照樣還是會有因地震而引起的破壞,照樣還是會有生命、財產的損失。那這個時候就真的是天災,而不是人禍了。現在,排除了因人禍而起的損失,也就是因人謀不臧所造成的這些損失之後,還是會有天災的問題,還是有寂靜迴向的問題,還是有我們能不能接受無常的問題。所以同樣是死亡,同樣是面對死亡,我們能不能死得坦蕩蕩?能不能死得自在? 

  我們寧願死得六根清淨,還是死得六根不清淨?我們寧願死的時候胃腸裡面沒有東西,還是寧願死的時候胃腸裡面充滿東西?我想這應該是有分別的。修行人臨終前是不吃東西的,如果是正常的死亡,修行人是選擇不吃的。因為沒有意義了嘛!吃,只是為了延續生命,既然要死了,為什麼還要吃?我們都不希望死的時候,胃腸裡面還有很多東西,我們希望留下來的是慈悲喜捨,我們絕不希望自己留下來的是貪嗔痴,或者是別人對我們貪嗔痴的印象。 

  剛剛我們說到有人在拍火山的現場,拍龍捲風、海嘯,拍雷電交加、地震,會去拍這種影片的人,就是對這種大自然的現象感到驚嘆,對大自然這種變化,嘆為觀止啊!像我們以前說過,一百多年前美國有一個作家叫做大衛梭羅,他也常常讚嘆大自然的那種無常的現象,那些現象對人類而言是災害,但卻是大自然很神奇的力量,你無法制止的力量,你無法叫它不來;但是它不來的時候,你也沒有辦法叫它來。好像乾旱啊!好幾年沒有下雨,你想叫雨來,雨就是不來。你要它不地震,它也沒辦法不地震啊!對古人來說,祈雨是很重要的一個儀式,祈求它展現神蹟能夠下雨。所以,我們中國文化中有所謂的海龍王的故事,不下雨還要請海龍王下雨,作大水(台語)的時候則要請海龍王把水收回去,拜託拜託,不要來那麼多水,沒有水的時候就拜託來一點水。這些都是在形容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所能抗拒的,因此我們對大自然的態度也是這樣子,也是一種沒有什麼好抗拒的態度。 

  不管是對地震、對颱風、對水災、或對火災,真的發生時,就要如實地面對,不要用一種逃避的態度,不要用一種抗拒的態度。所謂抗拒就是說認為它不應該發生,你心理一直在吶喊說不應該發生,那個叫做抗拒。已經發生的當然是盡量地救,比如說火災,當然是撲滅火災,不是說不要去撲滅,但內心沒有抗拒。沒有抗拒的意思不是不要去撲滅火,而是沒有不要火災發生的內心對話。不可以火災,那個叫抗拒。撲滅不是抗拒,火災當然要滅火。內心沒有抗拒,沒有說不應該發生。你說火災不應該發生,那叫抗拒。遇到火災只是滅火,內心沒有嘀咕,就是沒有抗拒。 

  颱風來,沒有說颱風不應該來,哪有什麼叫颱風不應該來的。火災你還可以覺得不應該,因為你覺得有人為的疏失,通常因為有人為的疏失才覺得不應該。只要沒有人為的疏失,譬如颱風,你不會覺得是人為的,所以你就不會覺得不應該。那既然沒有不應該,那你怎麼還會抗拒颱風呢?問題就在我們人還是會抗拒颱風、還是會抗拒地震。地震所造成的災害有一大部份是人為的,但是地震不是人為的,我們有可能還會抗拒,可是抗拒是沒有用的,抗拒你還是會健忘,你很快就忘記了,這真的是最大的可悲啊!你不會記得教訓的。所以現在是要如實地去面對天災人禍,而我們有沒有那個心量去面對天災人禍呢?這就是我們修行人在探討的。我們有沒有那個心量面對天災人禍?我們有沒有那個心量去面對我們的老、我們的病、我們的死?我們有沒有心量面對無常?我們是不是繼續在逃避老病死的問題? 

  我們是不是有在逃避面對五蓋呢?我們真的有如實觀察自己的消沉是什麼嗎?有如實觀察自己的掉舉是什麼嗎?真的有如實觀察,你才會吸取天地的精華,「化腐朽為神奇」,你才會看到地震是很大的力量,你才會看到颱風是很大的力量,你才能夠欣賞。懂得欣賞閃電的力量,懂得欣賞海嘯的力量,懂得欣賞掉舉的力量,懂得欣賞貪、嗔的力量,懂得欣賞昏沉、消沉的力量,你才會覺得那背後都是好大的力量啊! 

  今天你會昏沉,非常昏沉,表示這個昏沉是非常大的力量,是你沒有開發的力量。那個是力量,昏沉是一種力量啊!你以為力量從哪裡來的?沒有力量你怎麼會昏沉呢?昏沉是很大的力量。掉舉有沒有力量?你這個人沒有生命力你不會掉舉的。你這個人會掉舉表示你生命力很大,但你都沒有好好的運用。你這個人會昏沉,也表示你力量很大。所以,我們人,就是不會善用力量。你這個人貪嗔很大,表示你力量很大。你這個人很痛苦,也表示你力量很大。你還會痛苦,表示你力量很大;完全沒有力氣的時候是不會痛苦的,所以這個都是力量。 

  你今天會覺得非常痛苦,表示你生命力還很大,你若都不會痛苦,那麼你的生命力就快用完了。當你覺得你還有很大的五蓋的時候,你要如實地觀察,你要好好地把這個力量轉來用,就像水力可以發電,火力可以發電,風力也可以發電。你不會用的話,風就不能發電,你會用,風力可以發電,你會用的話,火力也可以發電。所以,火力可以發電,水力可以發電,風力也可以發電。地震也可以產生能源,地震產生很大的能源,地震當然是能源啊!能源的釋放。問題是,有沒有釋放在對的地方?你是不是雞蛋在碰石頭?你會不會用這個力啊? 

  我們有沒有如實觀察到這個力量?通常面對掉舉的時候,我們是在抓取,或者逃避,我們排斥自己的掉舉,或者抓那個掉舉,我們沒有如實觀察掉舉。如實觀察跟抓取或者抗拒都不一樣,比如說昏沉來了,你隨著昏沉去,這叫抓昏沉,或者很不喜歡自己的昏沉,那個不喜歡又使你更加昏沉,那叫做抗拒。因為那個不喜歡是消沉,這個消沉又增加昏沉的動力,而我們卻不肯離境。我們肯離開掉舉的境嗎?肯離開掉舉的相嗎?我們肯離開昏沉的境嗎?肯離開昏沉的相嗎?我們肯離開消沉的境嗎?肯離開消沉的相嗎?不肯啊!我們之所以在五蓋裡面轉,就是因為我們不肯離開五蓋的境和相,根本不肯離開! 

  我們不是要就是不要,有時候就是要那個貪的相、貪的境。即使是一個修行人,你說我不要,雖說不要,還在那裡啊!怎麼會不要?你內心在恐懼、有罪惡感,但是你還是繼續啊!在貪的境和相裡面繼續啊!嗔也是一樣,你有如實觀察嗔念嗎?還是在排斥呢?排斥跟如實觀察是不一樣的。你說你起一個嗔念,然後排斥它,排斥就不是如實觀察了。如實觀察的話,你就會看到讓你起嗔的境和相,就不會自責了。 

  修行是關懷什麼是嗔,不是關懷如何起嗔,是如實觀察當下五蓋是什麼? 

  當下這個嗔是什麼? 

  當下這個貪是什麼? 

  當下這個掉舉是什麼? 

  當下這個消沉是什麼? 

  當下這個疑是什麼? 

  一個剎那的力量,它在集結,那個是什麼?你有沒有看到是什麼力量在起嗔啊?什麼樣的力量?什麼樣的力量在讓我們掉舉?什麼樣的力量在讓我們消沉?什麼樣的力量在讓我們起貪?什麼樣的力量在讓我們起疑蓋啊?這五蓋的力量到底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如實觀察?你只有兩邊都捨,你只有捨掉要和不要,才有辦法如實觀察。你要,你就沒有辦法如實觀察;你不要,你也沒有辦法如實觀察。 

  所以科學家他不能要的,他一要,就馬上曲解他的那種觀察,對不對?科學上講觀察這個字它是很中性的、很中立的,只要有一個要和不要,就不能很客觀地觀察。科學家如果說他在觀察一個東西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一個先入為主的結論在那裡,這樣就是要和不要,你不能先入為主的。哪有說在蒐集資料,又說這不是我要的資料,這個資料一定會導向某一個結論,這個結論不是我要的,所以這個資料我也不要,哪有這樣子的,對不對?對資料很敏感的人,通常在蒐集資料的時候都已經稍微知道了。當然有的人他是對資料還不知道,他在還沒有分析之前他不知道,如果有些資料比較明顯的話,而且你已有一些好惡在裡面,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那當然不可能如實觀察。 

  就像我們在做市場調查取樣,或做民意調查,如果先入為主,那民意調查的結果百分之百是可以被扭曲的。我們對每一件事情如實觀察的態度,就是修行人最科學的地方,也就是他內心深處不會有「要和不要」。但是修行人科學的態度又不是像科學家那種量化的態度。大部分的科學家,對很多觀察不到的現象,很多沒辦法量化的東西,他們就幾乎不觀察,因為那個無法量化的東西,他們無從蒐集資料。 

  因為我們是修行人,而修行人的觀察就包括觀察五蓋,五蓋就不是科學家在蒐集的資料,科學家幾乎是不蒐集這些資料的。最近三十年來心理學家或生物學家,才慢慢地願意對五蓋作研究,對五蘊作研究,對這個色受想行識做研究。但是他們的基本態度,還是傾向把心理學當成生物學來研究,只是沒有像心理學界五十年代之前的行為學派,幾乎把心理學看成物理學,這個態度當然是蠻離譜的。慢慢地把心理學看成生物學,這個在科學界已經是受到很大的擁護了,真的要把心理學當成科學,我覺得就要如實觀察五蓋,才有可能。 

  而且,真的是要自己去體驗,自己去修。如果我們老是在觀察別人,這樣子的心理學要發展,還是會有很大的瓶頸。因為你再怎麼樣觀察都離不開觀察者,而觀察者本身的五蓋一定會影響所觀察的對象。講中性,講不偏頗,是說我們不能夠先入為主,問題是如果我們有五蓋,我們如何觀察另外一個人的五蓋?這就有一點像製藥公司自己發行消費者健康與藥物關係的雜誌一樣,因為這涉及到了利益重疊,你本身是製藥公司,然後你出版一本雜誌是西藥與消費者健康的關係,要不與你的利益重疊是很困難的。 

  我們的基本態度就是不要排斥五蓋,但是呢,也不是要五蓋。修行所講的中道就是沒有要和不要,只有我願意如實觀察,願意開發五蓋背後的能源,讓這個能源真的導向世間的少苦離苦。五蓋背後絕對是很大的無明的生命力,無明是很大的力量,但是我們沒有好好地開發!你只要不是白痴,你就有很大的生命力,你有多大的五蓋你就有多大的生命力啊!昏沉跟植物人是不一樣的,你有多大的昏沉,你就有多大的生命力啊!昏沉是有對象的,有境有相你才會昏沉啊!所以,一開始就是要透過離境的方式,先讓自己不要隨著昏沉的習慣昏沉。因為一開始你要克服昏沉,要克服掉舉的話,就是離境,一直離,一直離啊!離了以後再去看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 

  這個離,不是逃避。我們講的逃避是心理的逃避。地震來當然要離開現場,你說我要觀察地震,不是說不可以,但是你要一邊離一邊觀察,你不要都不逃離現場。我們所謂的逃避是指內心的抗拒,不是說不可以逃離現場,不是說火災時你不能逃離現場,這樣子你只能觀察一次,而且觀察一次也不一定夠,所以,逃還是要逃,觀察也要觀察。發生火災了,你不能連火災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看到就是抗拒。 

  所以,每發生一次掉舉,就要看到一次掉舉,每次消沉都要看到消沉,這樣五蓋才不會白白地發生呀!你讓五蓋都白白地發生,你都沒有好好地看到那是一種力量啊!它真的是一種力量啊!就讓它白白地發生,然後白白地漏失。你讓它流失了,就喪失了很多次的機會,無數次的機會,還好你還有N次的觀察機會,問題是你一天一天地過,生命一天一天地在消耗、在流失,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大限到了,你就再也沒有觀察的機會了。 

  真的是可以好好觀察五蓋,真的是可以看到五蓋的實相啊!真的看到自己的注意力不當,才會發生五蓋啊!注意力不當才會有五蓋,沒有「入流而無所入」啊!沒有入流而無所入,你就卡住了,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才會有五蓋。這是真的嗎?這是你要去證明的,只有你自己能證明啊!只有你能現身說法。當你現身說法的時候,你就真的體會解脫樂,涅槃樂了。 

  所以,要修行,我們一定要會分別什麼叫做排斥,什麼叫做面對。想想看,當一個貪念起來的時候,貪念真的是非常大的力量,你要把這個貪念壓下去,也要用同等的力量,是不是?貪念是很大的力量啊!你看很多貪念很強的人都比修行人精進,修行人都沒有那麼精進的。所謂精進就是說,哇!只要有錢賺,他一大早就起床,不用人家叫的。但是要叫修行人寒冬起床,不賴床是很難的。想到有錢賺,當然是很大筆的錢,小錢他看不上眼,如果是很大筆的錢的話,就可能整個晚上都不用睡,真是精進,精進地在等那一刻啊!志在必得啊!所以,你要把那麼大的貪念壓下去,你要有很大的力量。嗔念也有很大的力量,嗔念的力量很大的。貪可以讓一個人睡不著,嗔也可以讓一個人睡不著。貪可以讓一個人念念不忘,嗔也可以讓一個人念念不忘,你看念念不忘是多大的力量啊!修行上什麼時候可以讓你念念不忘呢? 

  掉舉也是,一直在那邊轉,同一件事情,你就一直在那邊轉,但那是沒什麼用的,不能離苦少苦的。那個都是力量啊,沒有力量不可能這樣子轉的。你要把這個掉舉壓下去,也要相當的力量,那是對等的。最奇怪的是昏沉,一般我們都覺得昏沉是沒有力量才會昏沉,沒有力量怎麼會昏沉?你真的沒有力量就不叫做昏沉。所以,你還不知道什麼叫昏沉,你才會覺得昏沉是沒有力量,那是你自己的假設啊! 

  昏沉是很大的力量。力量不是外面來的,是裡面很大的力量啊!昏沉是很多東西卡住了,那個卡住全都是力量。有力量要衝,衝不過去啊!衝到很多關卡被卡住了,但是它還是在衝啊!所以,我們有看到昏沉的力量嗎?不想面對昏沉,你就看不到昏沉。通常我們在昏沉來時,都是不想面對昏沉,不想面對的意思就是,有意識地讓自己昏沉,有意地讓自己昏沉,縱容自己的昏沈。 

  所以,我們如果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我們會覺得絕大部分的人生命力都非常旺盛。我們看到每一個人都那麼容易緊張。看到每一次五蓋在生就是一種緊,包括昏沉,昏沉在生的時候是緊的,昏沉生的時候,你怎麼會那麼緊呢?那就是力量,那就是不流動,不流暢啊!那就是注意力不當啊!能不能讓境、相流動起來?真的如實地觀察,如實地面對,真的出離欲界、出離色界、出離無色界,真的讓心量開展起來!讓自己的心,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非常狹隘的對象,當然就很容易生出五蓋。當我們的心量開展,我們的心就是一片朗朗晴空,隨時隨地都光明現前,連眼睛閉著都是光明的,連走在黑暗中也是光明的,甚至越暗越覺得光明,怎麼會昏沉呢?你有沒有過在黑暗中走路的感覺?你是不是覺得在黑暗中走路你的心更亮呢?你真的不得不更亮啊! 

  我們有時候會見林不見樹,注意大就忽略了小,太注意大方向,反而眼高手低;可是,有時候卻是見樹不見林,注意小忽略了大,太注意修行的細節,就忽略了修行的大方向。但是,我們通常會遇到的就是突然覺得修行的動力不見了、願力不見了,這個皈依弟子不再是皈依弟子了,一個地震就讓一個皈依弟子消沉下去。這都很奇怪,也都是很有趣的現象,怎麼會這樣子呢?本來說要跟佛陀心心相印的人,一個地震來,那個心怎麼不相應了呢?奇怪了,不是說每一個境界都容得下十方眾生的嗎?每一個觸境都容得下十方眾生,這是要由你來證明的,由你來證明。我們怎麼不去證明每一個觸境都容得下十方眾生呢?怎麼一個地震的境,就讓我們覺得只有地獄的眾生現前呢?怎麼地震的觸境就沒有佛陀呢?就沒有菩薩呢?就沒有阿羅漢呢?就沒有初果呢?為什麼一個地震的境界只有阿修羅?只有餓鬼?只有畜生?為什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怎麼會這樣子呢? 

  為什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橫逆之境,迴向的不是更精進勇猛的心呢?這是很有趣的問答,你可以這樣自問自答。我們講一個人的性格,這才是性格啊!一個人有沒有性格,就是你這個人有沒有個性?所謂個性就是在橫逆的觸境裡面,顯現的是更堅強,不是更脆弱。颱風來了,你怎麼可以更弱呢?你當然是要更強啊!而不是更弱啊!更弱是很奇怪的現象。修行也是這樣子,修行是在鍛鍊我們的個性,不論遇到任何的逆境,我們都很開心、都很感恩,都願意如實觀察,都願意用慈悲喜捨來迴向給世間,都願意用最寂靜的心來迴向給苦難的世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