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公益值得諍
 (04-15-2011 一三) 

歷經10年抗爭,永揚垃圾場環評結論終於撤銷了!

東山區嶺南里900多人幾乎都是老農,村裏活動中心一張黑板上,永遠寫著某月某日要到那裏抗爭、發宣傳單;村民3千、5千捐出來湊活動費,立法院、環保署、該去的地方都去過了。苦行、靜坐,60歲的走到70歲、70歲的走到80歲,老農凋零,日復一日,竟然可以走過10年還不鬆手。

老農最初擔心垃圾場廢汙水會汙染灌溉水源,到後來背心後面繡的大字是:「保護烏山頭水庫」。一群老農站出來悍衛數百萬人的水資源,無私的容顏令人動容。就在昨天台南市環評大會,儘管天色暗了,老農就是不肯離去直到翻牌時刻,要一個等了10年的答案。

讀公民記者朱淑娟的這一篇報導後,內心便開始思索一些問題:

l  如果我是老農,我會用什麼態度面對環境被破壞?是永不間斷的關心,面對無止境的諍、怨、恨,甚至害,我還能保有天真單純的心?

l  我能像老農堅持打這一場聖戰嗎?我能像環盟前會長陳椒華在黑道暴力威脅下仍義無反顧嗎?

l  如果永揚垃圾場是境,照見的心是什麼?我的心能含容這一切,或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l  我對社會的公平正義抱有任何希望嗎?我對建立人與人之間最美麗的關係抱有任何希望嗎?

l  我能回答這些問題嗎?我願意面對這些問題嗎?

自問自答的感覺像是借境練心,透過理想與現實的結合,讓自己從個人的苦難跨出去,進入社會甚至整個環境的苦難有一個發現:如果我不願面對世間的不公不義,我其實也不會願意面對自己根深蒂固的成見;如果我可以很真、很單純,就像艾未未韓寒挑戰中共極權統治,就有可能讓人對社會的公平正義重新點燃希望。

謹記師的開示:「人與人之間成見尚未成型的時候,偶有衝突,常說對不起感謝你很管用。一旦成見成型,說對不起感謝你就不再管用。一開始有諍,很可能是互相尊重的大放大鳴,過一陣子因執持自己的感受與意見,開始有不被欣賞與重視進而厭嫌對方,這個階段叫做『怨』,再過一陣子,感覺對話很用力,彼此沒啥交集,不再想要與對方對話也不願問候對方。『怨』深了,變成討厭,只要有對方在的場合,自己就不會想出現,變成『不共戴天』的『恨』了。『怨』有很多失望,覺得對話好用力;『恨』是絕望,完全不想對話。『恨』的進一步發展叫做『害』,從想要人格謀殺到實際進行未經查証源頭的詆譭中傷,進而如提婆達多四次殺佛而不悔。由諍而怨而恨而害,是人類嗔心發展的四部曲。人與人諍如此,黨與黨諍如此,國與國諍也如此。文明就是還原,回到互相尊重,無諍就是不拿自己的道德框框去排斥攻擊別人,不論斷人的罪,不做魯迅眼中的『禮教殺人者』。真正值得諍的是諍公益,每個人只管做自己的最真最美與最好,只管對天對地有交代,直心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