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課與定力
  
2007-01msn法談‧臺中聖脈中心‧大卿導師主講

 

定課~淨化身心的功課

定課就好像我們要完成一個任務,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訓練。我們每天都要清潔自己的身心,乾淨自己、淨化自己的身心,那定課就是淨化身心的功課,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說定課就像大小便一樣,意思是它非有不可!我們很容易覺得定課好像是可有可無,如果定課就像刷牙一樣?你說:「我也可以不用刷牙、不用洗臉、不用洗澡、可以不用大小便。」大小便大家比較不敢說可以不用,刷牙、洗臉還敢講一下。 

定課就是淨化身心,沒有淨化身心就去做很多事,通常會讓事情變得更複雜。我們很容易忙得沒有時間做定課,沒做定課的話,做事就沒有品質。定課是為了品質、為了還原,為了將事情複雜的變成更簡單。 

定課~讓複雜變簡單了

做定課不是為了要讓事情變得更複雜,它是要讓事情變得簡單,也幫助我們看事情簡單。世間的事情本來就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卻讓自己變得好忙碌、好複雜,讓事情變得很複雜。定課就是一種還原,幫助我們還原。

 

我們常常看到週遭很亂,環境很亂、媒體很亂、社會很亂,其實亂的根源在我們的內心。內心亂、外面才會亂。你說:「喔!都是別人在亂,是別人的內心在亂。」但我們敢講這句話嗎?我們敢說世間的亂是別人在亂,自己的心沒有在亂嗎?當然我們也可以很容易的說:「沒有,我沒有在亂,我沒有去亂別人。」

 

其實亂都是在一個小地方,一個嗔念、一個不耐煩的口氣、一個靜不下來的眼神,就會讓週遭亂起來,我們不知不覺迴向給這個世間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姿勢,都可以讓週遭亂起來。一個口氣不好,一個不耐煩都可以迴向,這就是氣象學講的「蝴蝶效應」。 

浪漫~小才能影響大

修行就是從小地方開始,看到小地方可以影響很大。我們說過:「小可以影響大!」這是一種浪漫的看法。我們都以為大在影響小,其實真正起影響力的是小,大影響小只是短期的效果,往往經過一段時間,小又會恢復原來的樣子。其實大改變小常常只有短期間效應,因為所有的改變一定要從小地方開始。我們想要從大地方開始改變,往往經過十年、二十年它又恢復原來的樣子,因為小的沒有改變。小的沒有改變,你改變大的,鐘擺效應又會慢慢恢復它的常態,大其實不能改變什麼。 

如果我們很短視的話,會覺得說:「我人微言輕,我一定要成為大人物來改變社會。」其實有那一個大人物改變了社會?改變二十年之後又恢復原狀,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中東一百年來改變了什麼?非洲一百年來改變了什麼?歐洲一百年來改變了什麼?誰改變了什麼?很少、很少!南美洲一百年來改變了什麼?印度一百年來改變了什麼?它有改變了什麼嗎?很少、很少,你很難改變。你真正要改變,就是要從小地方開始,而這個小地方就是自己的定課。 

語默動靜~慢半拍、降半音

學生問:平常雖然有做定課,而且感覺做的當下,對自己還蠻有信心的,可是遇到境界的時候還是會爆出來。比方說教小學生,他們很吵,如果我管了兩次不聽我那個衝動、脾氣就會上來,感覺到這樣的定力沒有什麼效用。問題出在哪裡?有沒有步驟讓自己可以做一個改變?

導師答:讓自己的動作、口氣慢八分之一拍,它就會差別很大。這個慢是一個非常很大的訣竅,只要凡事都願意慢,口氣慢、動作慢,讓自己遲頓一點;流露出外表遲頓,裡面就會靈敏起來,因為當外在的衝動緩和了,裡面的安靜度就會提昇。就是多練習,讓自己的動作、說話的速度都能夠慢八分之一拍,讓自己的口氣、音調降半音,就這樣子練習,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大的效果。

學生問:就是在定課、經行的時候,讓自己的動作慢下來嗎?

導師答:不是,是平常的觸境。定課已經有一口氣在主導了,有定課、有一口氣經行、一口氣禮佛、有呼吸在做主導,所以不用再刻意的慢。是平常的說話、走路的速度慢八分之一拍,所有的動作都慢八分之一拍,所有的音量降半音,這樣就會有很大的差別,這個是生活上觸境的技巧。

學生問:學生平常真的是講話快、動作快,反而是覺得別人慢。

導師答:就是那個問題。沒有什麼步驟,就是慢八分之一拍,它是要不要的問題,不是步驟的問題。那有沒有慢十六分之一拍的?我們不是在計較到底慢多少,反正就是慢一點點,這樣就對了!很多事都是要不要做而已,我們要不要做定課的問題,而不是想不想,只是很簡單要不要做的問題。

學生問:當在練習時,都會怕別人覺得自己的動作太遲鈍。

導師答:所以不要太明顯啊,慢一點點就好,自己知道就好了,不要慢到讓人家察覺。你可以慢到人家沒有察覺,或是讓人家察覺一點點也沒有關係。人家說:「你今天怎麼了,講話怎麼好像慢一點點啊?」這個時候,你反而要給他機會教育:「我覺得現在這樣子很好!」不要因為人家的質疑就退卻了。

 

沒有同心同事就是局外人

學生問:最近開會,主管對於學期末的做法提出改進與檢討,自己也由衷、真誠的提出改進做法,但是提出以後被炮轟,覺得自己收縮了,下次再也不提了,覺得自己遇到觸境,法又不見了。

導師答:這是平常的功夫,平常要有同事同心的同事啦!如果你沒有同事同心的同事,在開會爆出冷門來,我想是不得體的,因為你沒有同事同心嘛!我們可以有很好的觀念,但投入這個時空是不恰當的,因為時機場合都不對。這不是大鳴大放的時候,這是展現同事同心的時候。平常都沒有跟人家同事同心,突然就在開會的時候大鳴大放,會讓人家有局外人的感覺。

學生問:可見平常同心同事的味道沒有出來。

導師答:對!只要平常同心同事的味道沒有出來,再好的觀念都不適合提出來。觀念只是觀念,沒有人執行,很多觀念都沒有用,它是空炮彈,沒有用的。

學生問:會讓人家誤會我們在指責他?

導師答:對!而且曲高和寡。你講的很好聽,但事實上很多事情不能執行。很多事情就像法律一樣,你提出一個法、訂一個法,就要考慮到執行的問題,而不是說我訂的法律最好。再好的法律都沒有用,只要它不能執行,都是沒有用的東西;觀念再好也沒有用,只要不能執行,都是空的,都是沒用的東西,任何東西要講究實用。

修行是講實用的,我們不能講一些不實用的話,不實用的話講出來,反而是製造距離,人家覺得你是外太空來的。怎麼突然跑出一個這樣子的人?冠冕堂皇講一大堆,其實完全沒有執行力。你講出來的觀念要人家去執行。你是誰啊?!你是老闆?就是老闆也要考慮部屬有沒有執行能力,如果你盡講一些部屬沒有執行能力的東西,那你這個老闆也是外太空來的,何況你不是老闆,你不能叫人家去做。

開會不是叫人家去做,你是老闆,你才可以叫人家去做。如果你是老闆,那你馬上要考慮到部屬的執行能力,你沒有考慮到部屬的執行能力,部屬也會覺得你是不是頭殼有問題。一定要很實際,要知量,考慮到我們的能力。建議事情一定要考慮我們的能耐,我們這個學校的能量、資源、人力,絕對不能夠離開人力、資源、能量,如果離開能量、能力,離開現實來談問題,那你就是一個象牙塔的書呆子,或者是人家講的蛋頭,滿腦子都是蛋白質。

學生問:學生體會到自己平常同心同事沒有做好,而且也沒有衡量到自己說話是在拉近距離還是在製造距離。謝謝老師!

導師答:我們稱親教師,盡量不要稱老師,老師比較屬於世間的。為什麼稱親教師,因為親教師是二十四小時的電話開放,我想沒有一個老師是二十四小時電話開放的。對不對?親教師跟老師不同的就是親教師是二十四小時開放的,那一個家庭會容許你二十四小時接電話?

 

培養自我療癒的能量

學生問:最近工作壓力大,常失眠、心很亂,心情憂鬱,有參加一日禪與幾次的聞思班,知道定課的好處,卻是無法靜下來做定課,請親教師開示該怎麼做?

導師答:定課要從最粗的開始,從動作裡面開始。從一口氣禮佛,一口氣經行開始,如果你一口氣禮佛、一口氣經行有困難,我們建議你去跑步,或者是走快步。快步走,然後數一、二、一、二,好像部隊一樣,就一、二、一、二這樣子走。如果連一口氣禮佛、經行都沒有辦法的話,建議你去走快步或者去走山,就是要運動啦!因為你的氣機很亂、很浮,沉不下來。

不要因為工作壓力大,就覺得好像有做不完的工作,要願意停下來,讓自己的工作有品質,品質比較重要啦!不要一直考慮工作量好大、好大,其實沒有品質、一直想要把工作趕出去的話,反而會常常適得其反。寧可講究品質。還有就是要運動,沒有辦法做一口氣禮佛、經行,那就要運動。去跑跑步、走快步,有運動,氣的運行會比較平衡,這是我們東方人的講法。

身體是氣在主導,血氣,氣是在血之前,血液的循環是氣在主導,運動才會有氣。氣類似免疫能力,基本的免疫能力一定要有的;所謂免疫力,有身體的免疫力、有心靈的免疫力,免疫的「疫」意思,就是不要對環境過敏,不要對工作壓力環境過敏。它會有某種冷靜的力道,還有一種自己治療自己的正向能量,那個叫做免疫力,身心要有免疫力。沒有基本的免疫力,就會對做定課有困難。

學生問:像我假日時每天都會做運動,心還是一樣無法靜下來,那該怎麼做呢?

導師答:這樣子算是身體太差,所以要把身體調好,吃好一點,不要對自己太不好!吃好一點不是吃太多,吃要有品質,多吃乾淨的食物,少吃有農藥的、污染的。你都做什麼運動呢?

學生問:每天到大學跑步跟散步。

導師答:喔!跑步之後心情還是很亂,等於是說工作壓力真的太大了!因為你又失眠,失眠當然很嚴重啊!失眠就不要勉強自己睡覺,你就起來經行、起來走路,不要躺在那裡。躺下來要有品質的,你沒有辦法躺下去馬上睡著,就起來走路,就一直走、一直走,走快步,不要散步、不要慢慢走,要走快的,讓自己很累、很累,讓自己可以睡著。多鍛練肌肉,它的好處就是血液往下走,你的血液都往腦子裡衝,這樣不易睡著,血液循環都往腦部衝沒有下降,心火很旺。

我們東方人講究的是:心火要下降,腎火要上升,能量要能夠收斂往下。你的能量都沒有收斂,你的能量是往腦海衝的,這很不好。你這樣子造成腦部會很熱,腦部不清涼。人的頭腦要維持很輕涼的狀態,腹部要很溫熱,腰、命門的位置都要溫熱。你現在腰、命門、腹腔都是冷的、涼的,那是很不好的。頭是熱的,等於是頭重腳輕,那當然問題很多。所以你主要的問題是身體,你的身體已經被你弄得很糟糕了。把身體弄好,身體不能太差的,又失眠,那還得了?睡眠品質又很不好,當然身體越來越差,想辦法練一練肌肉吧!

 

微笑~對自己好一點

學生問:寫作業好不容易覺得比以前好很多,卻又覺得不夠好就不敢交,請示親教師問題出在那裡?

導師答:你的問題出在你想要進步很多,你不想要進步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就好了,看到自己有進步一點點就好了。好嗎?

學生問:好!

導師答:不要要求自己太多,你對自己比較刻薄。有沒有?

學生問:嗯!我要如何才能突破?

導師答:對自己好一點。

學生問:怎麼樣對自己好?

導師答:吃好一點啊!吃好一點,但不是吃過量,要吃讓自己會快樂的東西,不要吃得愁眉苦臉,這樣子才是對自己好,讓自己快樂一點。如果你做定課有困難,通常都是不快樂,生活的品質不好啦!生活品質好,就很願意記錄,因為生活品質都很不好了,還要記這一些,那好像是在重覆自己的不好。生活品質好,就不會覺得寫日記是一件難過的事。寫日誌就很像照鏡子,你今天氣色很不好,又要照鏡子,那當然越看越難過。所以,要想辦法讓自己氣色好一點,多微笑,多正向思考,讓自己在鏡子面前好看一點,這才是對自己好一點。不用去拉皮,常常微笑,對自己好一點就好了。

 

肯學習就不會原地踏步

學生問:我是來自大陸的學員,覺得過去自己沒讀什麼書,雖然在台灣待了十多年,但是還是沒有信心。交作業這部份跟信心好像也有關係,那要怎麼樣來面對自己呢?

導師答:其實交日誌沒有什麼,就是幾個字,每天多寫幾個字就好了。我們人最喜歡自己有在學習,肯學習就是可貴。我覺得女人比男人願意學習,這是最可貴的,很多男人到了一個年紀就不肯學習,我一直覺得女性比較有好學的特點,所以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要求自己太多。但還是要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因為這樣子才不會覺得生命都在原地踏步,沒有人喜歡生命在原地踏步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每天能夠進步一點點。一點點就是突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會很可觀,一年後你再看自己,會很欣慰的。

學生問:謝謝導師!有寫日誌,但是不敢交出來,請問我要怎麼突破?

導師答:就由衷的寫幾句話,一開始就是由衷的寫幾句話就好了。不一定要先教給親教師,你先交給你比較不害怕的同修,透過他給你一些鼓勵、一些建議,你慢慢就會接受。覺得對方接受你了,慢慢就敢交出來了。

 

鼓勵就是分享法喜

學生問:在學法的過程中,深深的感受到參加聖脈的美好,以及與親教師交日誌交心的喜悅,可是另一半卻沒有辦法體會到我的法喜。自己在面對朋友、面對其他親人時,通常都可以很自然的分享這份法喜,唯獨面對自己的先生就開不了口。我應該要怎麼努力呢?

導師答:我們是分享六度三箴,不是分享修行。六度三箴是很平常的事,讓它變成一個很平常的事,而不是有宗教味道,沒有修行味道的。就是一個很平常的由衷、平常的認真,大家都喜歡天真、大家都喜歡浪漫、大家都喜歡簡單啊!就是這樣子常常去讚美。當先生有表現出一點點的單純,我們就說:「喔!你的單純好可愛。」當先生表現出一點點的認真,我們就說:「哇!你的認真好可愛。」就這樣子常常稱讚,他就會往那個方向去走,這樣子就是分享了。

稱讚他,就像對待小孩子一樣,你不要把他看成大人,先生跟小孩一樣,他叫做「外子」,外面來的孩子,不要那麼把他當成大人對待,他是很需要人家鼓勵的。男人很需要鼓勵,尤其到這個年紀,都很少人鼓勵了,所以你能夠鼓勵他很重要。相信嗎?你鼓勵他就是分享。不要想把你的法喜分享給他,你鼓勵他,他有一點點的六度三箴,你都要鼓勵他,他才會知道說:「喔!這個也值得你鼓勵啊!」他不知道的,你要鼓勵他才知道,你鼓勵了以後,他才會越來越往那個方向走,這就是分享法喜,這就是技巧。懂嗎?

學生問:自己想要修行,但是先生沒有一起同修,有時候會感覺是一種障礙,先生會想要呼喚我回到以前的我,他會覺得我投入了太多的時間,而障礙了夫妻之間的互動。請示親教師,該怎麼辦?

導師答:就是要多多稱讚他,多稱讚先生就對了!因為先生捨不得你去稱讚別人,你不稱讚他,他當然會覺得怪怪的。

學生問:有時候會覺得對他說不出口,會很緊的感覺。

導師答:這就是自己不夠柔軟的地方,這就是要學,修行修到沒有柔軟,那也錯了、也偏差了!要柔軟,不要以為說:「喔!他這麼差勁,我還要稱讚他,那他不是更差勁了?」不會!人多少都有自知之明的。你稱讚他,他也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好,但是你一稱讚他,他就說:「喔,這麼一點點簡單、這麼一點點單純、這麼一點點浪漫,就值得你這樣子稱讚。」他才知道方向,不然他真的不知道方向 。

學生問:因為我們的教育都很少教導我們去稱讚別人,所以我們幾乎都沒有養成這樣的一個好習慣,也經常說不出口。請親教師開示,要如何去突破這樣的困境呢?

導師答:就是要從一點點開始!多去注意,就會看到,然後讓自己放鬆一點,就多一點欣賞。慢慢的就是要學會,不要把先生看成大人,甚至要把先生看成動物,這樣才會有欣賞的力量出來,但是你不要告訴他,我把他看成動物。當你內心會把他當成動物的時候,就會覺得他很可愛,他真的很像人,你覺得他很像人的時候,你自然而然的就會稱讚,如果你一直用人來看人,你就會覺得他很不像人。你從動物標準來看,你就會覺得他很像人,如果你從人的標準來看,這就叫做「人我相」;你會覺得這個男人不像男人,那當然會說不出口啦!男人看女人也覺得這個女人不像女人,稱讚她也覺得說不出口。標準要降低,才不致於眼高手低,眼高手低當然就沒辦法稱讚。

 

「定」就是印善知識的心

學生問:請親教師開示定課的「定」跟戒定慧的「定」有什麼不同?

導師答:定課的「定」當然是為了導向戒定慧的定,定課的定多了一點點定量、一點點定食的意思,定食與定量。有些同修沒有辦法做到定食,那我們就盡量做到定量,每天你給自己的定課,我們叫做吃主餐跟點心。我們盡量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如果說定量都沒有辦法,我們就盡量的分段來實施,五分鐘也好,十分鐘也好,十五分鐘也好,盡量讓自己能夠有一個特別的時空,來好好的注意自己的姿勢、呼吸,這就是定課。定課的定跟戒定慧的定,都是要導向一心,都是要用出入息念來淨化身心,來呼喚內在最真、最美、最善;去印天地間最真、最美、最善,去印善知識的心,然後從這裡生出一種很特別的虔誠和清淨的心,我們稱之為印心,這就是定課的定的意思。

學生問:定課的定跟戒定慧的定,其實它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只是前後順序可能有一些不同,是不是這樣?

導師答:一樣!戒定慧就好像是在講定的意思,那定課的定是在講功課,你到底要做什麼功課,要做那些功課;戒定慧的定是說它有一些內容、有一些等級,比如說我們會講到五禪支的性格,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它是在講一些禪定的層次。定課的定比較屬於上坐、下坐都能夠打成一片,戒定慧的定也是一樣,在這方面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定」的特性~柔軟、靈活。

學生問:親教師曾經開示過,我們在做定課的時候不要做死定,定課要怎麼做,要有什麼樣的方向、導向才不會做到死定?

導師答:死定就是他只會打坐,沒有人的時候坐得很好,一有人他就坐得不好,這就做「死定」。他沒有辦法上坐、下坐打成一片,好像說有一些南傳佛教的比丘,他在山上打坐很好,一到都市來,他就有可能眼花撩亂或者是眼睛都不敢看人。對不對?他沒有辦法平常心。比如說,一個南傳的比丘來到美國,看到很多露胸的女人,他眼睛不曉得要擺那裡,其實,露胸就是露胸,有什麼呢?!就很平常嘛!為什麼要變成眼睛不知道要擺那裡呢?!那個叫做「死定」。這個是比較露骨的比喻,但事實上就是這個樣子。

學生問:我們在聞思、寫日記、打坐都很法喜,可是一碰到境界就感覺「兵敗如山倒」,那這也叫做死定嗎?

導師答:那當然也叫做死定。「定」有一個特性,就是它一定變得很柔軟、很靈活的。定,在大乘佛教叫做「那伽大定」,「那伽」在梵文裡面叫做「龍之相」,龍的穩定和靈活叫做「龍定」。在六祖壇經裡面也有提到「那伽大定」,圓覺經裡面提到「那伽常在定」,無我不定時,沒有不定的時候,隨時隨地都在定中。在人我裡面,在市場裡面,在獨處的時候,在很多人的時候,在很歡鬧的場合,他都在定中,又稱為「首楞嚴定」。首楞嚴的意思就是他很勇猛,像一個最高級的武士,比宮本武藏還要勇猛機警的,稱之「勇士行三昧」。

「首楞嚴定」的梵文又可以翻為勇士行,也可以翻成「真武士三昧」,是一種Samurai的精神,它勇往直前、毫無畏懼,毫無不安的那一種定。所以六祖壇經我們有提過「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繁興意思是不管境界有多麼繁雜,他都在定中。六祖壇經講到,一切觸~「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他就是這麼一個直心,他沒有眼睛不曉得要擺那裡的問題,沒有心不曉得要放什麼地方的問題,這就是那伽大定,這就是龍定、就是很靈活的定。我們要的定,就是這種定。

學生問:親教師講的這樣一個境界,我們都非常響往,可是總覺得很遙遠。請問親教師,我們如何從那一點點的地方開始做呢?

導師答:練習上座、下座打成一片,不斷的去練習拉近上座、下座的距離。觸境不要太複雜,戒定慧的「戒」,意思就是觸境不要太複雜,要有一個範圍。好像拳擊賽要有一個圍欄,在做練習的時候要有一個範圍,跟人家講話要有一個範圍,你知道講話超過兩分鐘一定會出問題,那你講話就不要超過兩分鐘;你知道講話超過一定的速度一定會出問題,那你就不要有那個速度。這個東西講究定量,很科學的,你要知道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講話時間的量。好像喝酒的人,你不能只有酒膽、沒有酒量,你知道喝第幾杯剛剛好,剛剛好有助於你的血氣循環,那你就喝剛剛好,只要一超過,就會亂心、會亂性、會亂講話,那你千萬不要去嚐試。講話只要超過三分鐘你一定亂,那你千千萬萬就不要超過三分鐘,這是一種訓練自己的態度,很科學的。不要過量,所有的動作不要過量,這樣就是在練習上座、下座打成一片。

 

改變~從小人物、小地方開始

學生問:親教師曾經開示愛台灣需要定力,這句話在跟外面的人分享的時候,他們也都會很肯定沒有定力是台灣社會的問題,不過當分享做定課可以培養出定力時,他們都會回應沒有時間,或說這沒有用、這沒有辦法改變社會。一般人理論上他知道定力很重要,可是卻沒有想要下功夫的動力。請教親教師,學生要如何回應或是如何善導他們生出實踐定課的動力呢?

導師答:我們說法要立竿見影,我們幫助對方立即感受到法的效益、法的效用、定課的效用,幫助他在一個很簡單的經行裡面、走路裡面、姿勢裡面,去感受到那一種放鬆和寧靜。所以我們送法音很重要,就是不要說很多東西,就是立即讓他感覺到法的功德、定課的功德,這要練習。

學生問:是!學生有時候碰到朋友或是陌生人,就可以邀請他先把眼睛閉起來先感覺一下呼吸,通常他們會真的觀察到自己平常緊繃用力,也會透過這一點來分享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回到呼吸會看到內心的那一種衝力,是不是就是分享這一種實際上的,也邀請他一同來做練習?

導師答:對!當然他們可能第一個反應是:「嘿!你們這個法很好啊!你要去跟王金平講,要去跟陳水扁講,要去跟馬英九講啊!」

學生問:對!對!他們是這樣說的。

導師答:他們當然會這樣子說!問題是你要跟馬英九講,你要讓馬英九旁邊的人先學會啊!你不要一開始就想要影響馬英九、想要影響陳水扁,法本來就是要這樣推廣。而且陳水扁會下台,馬英九也會下台,重要的是我們在台下的人有一天會上台,你怎麼知道他那一天不會上台?所以要從我們週遭開始,不要眼高手低。

不要以為甘地就能夠改變印度,甘地是大人物,但是甘地不見得改變得了印度。我曾有一次搭飛機的時候,旁邊坐一個印度人,我跟他談甘地,他很不喜歡甘地,我問他:「難道甘地對印度沒有影響?」他說:「沒有!」他用那種很不屑的口氣在跟我談甘地耶!我說:「難道甘地對印度沒有正面的貢獻嗎?」對方也是教育程度很高,他說:「沒有!」大家都會以為甘地貢獻一定很大,他是大人物,百年來還有誰比甘地更大呢?沒有!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很多、很多印度人不喜歡甘地,你就知道大人物不一定能夠改變。

真的要從小人物開始、從小地方開始,不要以為小人物沒有在改變社會,其實最實在的就是小人物在改變這個社會,你要有眼光的話,就會看到很多事情都是小地方在改變,而且那個改變是永久的。大人物的改變,常常是短時間的,這就是一個眼光的問題。

學生問:是!這問題是不是跟信心不足也有關係,就是我們對自己沒有信心?

導師答:對!所以我們就是幫助對方建立信心,幫助對方不要看不起小地方。我們都是看不起小地方,常常很容易講自己人微言輕,其實,沒有這回事。

學生問:是!除了分享這些定課的內容還有好處之外,還有什麼培養定力的方法可以提供給他們參考?

導師答:就是讓他能夠在小地方能夠體會,定力它會改變很多事情。也可以讓他舉例,生活上的困難,有定力的話,很多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有定力的話很多問題,複雜的都會變成簡單,這就是定力的功德。定力可以將事情還原,定力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事情的源頭,事情的源頭都很單純,是我們把它弄得太複雜了。

 

在父母的眼神中看見欣賞

學生問:師曾經開示,教育孩子要夠酷,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我曾試著這麼做,例如:孩子吃東西都吃一點點又吃很慢,為了養成好的習慣,時間到了我就不讓他吃了,但最後媽媽還是會拿東西給他吃。請示親教師,當遇到長輩對孩子教育不一致,這時我該怎麼辦?

導師答:稱讚媽媽的慈愛。再來,吃很慢沒什麼不好,為什麼你要覺得吃一點點,吃很慢是一個壞習慣呢?我不覺得!為什麼你要這樣子看?這是框框。他吃一點點、吃很慢有他胃腸的原因,你如果不知道,你以為你知道,這很危險喔!重要的是,你要幫助他吃得有品質,而不是很快的判斷這是一個壞習慣,因為你是用你的標準。你的標準這是一個壞習慣,「要吃多、要吃快一點點,不要吃這麼久,吃這麼久的話你就沒得吃,如果到外面跟人家吃,你會吃不到東西。」你擔心太多了!

學生問:我是擔心他會遲到。

導師答:他既然會遲到,那你媽媽怎麼還可以拿東西給他吃呢?表示沒有問題嘛!

學生問:我媽媽怕他肚子餓了!

導師答:她願意拿東西給他吃,他願意吃就好了。他吃一點點、吃很慢一定有他內在胃腸的原因,一定有的,你不了解而已。

學生問:我是很想要去幫助他的定力,還有鍛練他的自制力。

導師答:要鍛練自制力不要從吃的地方下手,要從別的地方。

學生問:那應該從什麼地方下手呢?

導師答:從他平常要開心一點。

學生問:他跟我說他看卡通很開心。

導師答:不要說只有看卡通很開心,做別的事也要很開心,動的部份也要開心啊!他就是少運動,所以他不夠餓,他胃口沒有開,民間講的脾土沒開、脾胃沒有開。沒有胃口,當然只吃一點點、且吃很慢。所以要讓他餓,不要一直擔心他沒吃,讓他沒吃沒關係。讓他夠餓,夠餓就會吃了。為什麼不夠餓?太缺少運動,那個能量都沒有消耗掉,所以要從別的地方下手。

學生問:現在冬天叫他起床,他都非常的慢,而且通常前天都約定好明天要七點起床,可是他就做不到。

導師答:他起不來一定有他身體的原因,你不了解而已,所以不要判斷,不要判斷說:「你怎麼時間到了還不起床?我們昨天已經講好了,你為什麼還不起來?」他真的有困難,那怎麼辦?你要想辦法。

學生問:我有問過他原因,他說因為睡不夠,要繼續睡。

導師答:他真的睡不夠,他實話實說,沒有錯啊!那你可以說,那你怎麼不早一點睡,他說,我睡不著,那他也是實話實說啊!

學生問:對!沒錯,他也這樣子講。

導師答:拜託你要了解一下孩子好不好,你很外行咧!他沒有錯,他真的都對啦!他的問題是平常運動不夠,不夠累,所以就會睡不好,睡眠品質不好。

學生問:孩子他有時候睡前會聽CD、聽故事,我覺得很多原因是他做這些額外活動,造成他睡眠時間比較晚睡。

導師答:對!他也是想要改善他的睡眠品質,他聽CD、聽故事,甚至聽歌,都是想要改善睡眠品質,他也在想辦法。你相信嗎?

學生問:我相信!

導師答:那就好啦!你就問他:「這樣會好睡嗎?」輕鬆一點,你不用好像看到他聽CD眼睛就大起來,口氣就不太好。你要多欣賞他很努力想要睡好,要用那種很瞭解的態度來看著他,你要讓他在你的眼睛裡面看到欣賞,不要讓他在你的眼睛裡面看到逼迫、壓迫。

學生問:好!謝謝親教師!

導師答:這樣有沒有酷一點點啊?

學生問:有!謝謝!

 

定力的大方向~真情真愛

學生問:真情真愛一定要有定力,當我們一直在培養定力,卻不能導向真情真愛時,是不是這個定課有問題,要怎麼改進?

導師答:就是要看到大方向,我們人生來到底是為什麼?你考慮到大方向的話,就不會讓定力沒有方向。沒有考慮到大方向,我們會問:「培養定力要做什麼?」你大方向出來,就會知道它一定要導向真情真愛。再來就是要對定力要有認識,不要以為不害怕就是定力,定力不只是這樣,定力是很柔軟的意思,很柔軟、很能夠承擔,那是定力的展現。這個人打坐以後,變得很不柔軟,那絕對不是定力!打坐的時候都沒有在動,那是假相,他可以坐幾天幾夜都沒有用的,只要他的展現不柔軟,就不叫定力;展現不靈活,叫做死定。

學生問:親教師剛提到生命的大方向要出來,才知道定力的導向在那裡?

導師答:就是無所求的真情真愛要出來啦!如果沒有無所求的真情真愛,那你培養定力,一定是讓定力變成是一種手段或目的。至於目的是什麼?你自己知道一定不是真情真愛,你想要利用定力去完成一些事情,完成自己的慾望,那就叫做邪定,不叫做正定。

 

幫助對方做定課才是承擔

學生問:剛剛提到定力就是要我們很柔軟、很承擔,就弟子來說很容易會有過量的承擔,變成不知量。怎麼知道量在那裡?

導師答:你又不是在承擔真情真愛,你在承擔家庭的債務,那不叫做承擔,也不叫做真情真愛。把別人的擔子放在自己的身上,那不叫做承擔,那是沒有方向的。

學生問:透過定課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方向嗎?

導師答:是!方向是幫助彼此脫離貪瞋痴,而不是幫助彼此增加貪瞋痴。以前常常講,先生沒有經營能力,一直對外舉債,那太太還幫助先生去週轉借錢,然後先生的婁子越捅越大,那個不叫真情真愛,也不叫做柔軟的承擔,那個叫做愚痴。她不知道她先生沒有理財也沒有經營的能力,結果這個太太非常好心,非常有承擔力,一直在幫他週轉、出面去借錢,我認識很多太太,都幫先生借了好多好多錢。結果呢?先生倒閉以後,是這個太太在承擔債務,毫無意義的承擔。早就要宣佈破產,他沒有宣佈破產,反而讓自己舉債舉了一大堆,這是錯誤的。這是愚痴,這不叫做承擔。

學生問: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定課的方向應該要怎麼樣做?

導師答:定課的方向就是好好照顧自己,對自己好一點,然後真的能夠幫助彼此真的能夠脫離貪嗔癡。幫助彼此做定課,而不是幫助彼此舉債,這叫做承擔。幫助對方做定課,不是幫助對方借錢。

 

學生問:聖脈的定課是經行、禮佛、寫日記、聞思,我們要怎麼依序漸進?

導師答:要立竿見影,一開始沒有要求寫日記,寫週記就不錯了;也沒有要求打坐一個小時,五分鐘就不錯了;禮佛三次就好了,也沒有要求禮佛三十次;經行,走個二十步也好,讓衝動和緩下來,就這樣子去體會簡簡單單的法喜。先建立信心,做到一點點,就鼓勵一下。

 

學生問:定課一定可以導向真情真愛,只是我們生命的大方向如果沒有出來,定課才會有問題,就是要從每天、每一個小地方開始改變?

導師答:對!對方做一點點定課的時候,你就鼓勵對方:「你做得很好,有信心喔!」如果他在微笑,你就說:「喔~最近有做定課喔!才會這麼的微笑。」如果他說:「我沒有做定課耶!」你就說:「哇!沒有定課就會這樣子微笑,那這樣子做定課微笑會更多。」多鼓勵就對了!

 

用他的最好啟發他

學生問:同學相應的定課方式是誦經,他說:「當被境界打敗有苦受的時候,他誦幾十次的普門品,就會很明顯的感覺到心沉靜下來的感覺。」我發現聖脈定課的定力是不隨境轉,內心有空間,沒有被境界打敗,但是同學的定課變成是事後療傷用的。如何幫助同學的定課用來面對生活上的觸境,而不只是療傷?

導師答:好啊!那你就鼓勵他用普門品來面對生活上的觸境就好啦!不要用你的方法,用他的方法,我們現在只是用他的方法引導到他更可以運用的方向去,這樣他就會走出來。也許有一天他發現這個困難,他有困難的時候他才會找方法,現在沒有這樣用,所以他也覺得他沒有那個需要,不要硬把自己認為的好加在他身上。

學生問:目前的狀況是他常常會找我談…

導師答:那你就鼓勵他把普門品用在生活上的觸境,不是事後的療傷。

學生問:那我可以引導他進行的方式是什麼?

導師答:你就說面對觸境的時候就誦普門品。

學生問:在心裏就開始唸誦起來?

導師答:是!

學生問:我相信他應該有背起來。

導師答:讓他自己去發現困難,鼓勵他多去用他的功課,而不是用你的功課。

學生問:好!

導師答:我們是幫助一個基督徒更像基督徒,幫助一個佛教徒更像佛教徒,幫助原來是什麼,更像是什麼就對了,不要用自己的一套來放在對方身上,這樣不好。懂嗎?

學生問:了解!如果他感覺到內心有收縮的時候,鼓勵他內心開始誦普門品,有空間再去觸境。

導師答:對!甚至他有困難的時候,普門品這麼長我怎麼有時間唸,你就跟他說,你可以誦普門品裡面的一句話就好了,你還可以幫助他簡化,你也不要故意讓他出糗,讓他很困難。你要用他的方法,那是他熟悉的東西,你只是幫助他、啟發他,這樣子才能夠找到出路。

學生問:就是請他擷取其中最相應的一段當成咒語來用?

導師答:對!因為他本來就是誦普門品的人,你就要用他的方法,只是稍為幫他改進一下,這樣他的接受度就很高,用你的方法,他會覺得很突兀,會接受不來,用他的方法,然後稍為改良一下,他接受度會很高。

學生問:坊間做定課的方式其實很多,那我們該如何做篩選跟評估去判斷,做怎樣的定課對自己真正是有幫助的?

導師答:聖脈有聖脈的方式,他們有他們的,都一樣啊!他如果願意每天持那個準提咒也很好,每天唸阿彌陀佛也很好,一秒鐘唸兩次,六十分鐘就七千二百次囉!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只是幫助他用上,你喜歡什麼就做什麼,沒有關係的。聖脈有聖脈的定課,他願意用聖脈以外的定課,我們也鼓勵他,甚至幫助他改良,這樣就好。

學生問:所以只要選擇自己契合的那個方法就可以?

導師答:是的。不要用力就對了,不要想要用力去糾正別人的定課,那是很吃力不討好的。

 

收斂的能量

學生問:上聞思班將近一年,也知道做定課的幫助,但是就是靜不下來。現在比較能夠做到先禮佛再靜坐,這樣已經能夠比較安靜了,但就是對寫日記就是無法面對,總覺得心中所要表達的,只是在倒垃圾。請示親教師,用什麼方法才能停止那種想蘊的輪迴,誠實的面對自己這個缺點?

導師答:日誌只是生活的反應!你對日記會倒垃圾,表示你日常生活就是在倒垃圾,所以就好好的注意開口、閉口都不要講負面的話。可以連續做到三個小時嗎?

學生問:不行!

導師答:對!那你可以連續做到一個小時嗎?或是連續做到三十分鐘嗎?或者連續做到十五分鐘嗎?最近一個洛杉磯時報的記者,他說他練習了,結果他發現他十五分鐘就開始說負面的話,十五分鐘而已。懂嗎?這就是日常生活中要去練習,要給自己訂一個戒:「我~願意去觀察,我到底幾分鐘之後會開始說負面的話。」然後我說話就不要超過那個時間,以後每次到那個時間,你就趕快做定課,趕快去經行,場地不能夠禮佛的話,就經行,場地不能夠雙盤,就坐在椅子上好好的觀呼吸也可以。

學生問:我上班的時間比較偏向接電話,常常很不自覺的發脾氣,用不上法。

導師答:發脾氣可以,你就是要慢動作,講話的聲調低一點點、速度慢一點點,然後看有沒有能力發脾氣。不要阻止你自己發脾氣,但是要鼓勵自己慢一點點,說話的速度慢一點點,然後再看你有沒有能力發脾氣。我沒有說不可以發喔!你要發脾氣可以,請你的聲調低一點點,請你講話的速度慢一點點,你就知道慢一點點的威力在那裡,它會讓你發不了脾氣,或者是讓你發起脾氣來很有威力,這就是你要的啊!一個是發得很有威力,一個是發不起脾氣,都很好。不對嗎?所以只要你速度肯慢,只要語氣肯柔和一點,只要聲調肯低一點點,你就會發現你的脾氣是很有威力的。要不要?你練習了,就有內容可以寫了,你日記就寫這個。好嗎?怎麼會沒有東西寫,你寫這個絕對不會是倒垃圾的,只要你願意做、只要肯做、只要你有在做,你就有內容可以寫。要不要?

學生問:好!謝謝親教師!

導師答:謝謝你的問題!修行是很有趣、很有挑戰性的,而且你跟同事都可以這樣講話,不要讓修行變得沒有趣味啦!剛剛舉例那些時報記者就在練習了,講說我們來練習看看,誰有辦法十五分鐘不要講一句負面的話?你知道記者常常要說話的,發牢騷是很容易的,一般人很容易發牢騷,你有沒有辦法講十五分鐘的話沒有一句負面的話?這要學的。你說,都不講負面的話,那有些事情是要建議、要改善的,建議改善也不用說負面的話,話要會轉,事實上你講了一些負面的話,對方會覺得壓力,他沒有辦法改善,因為他聽到你負面的話,就會覺得壓力很大,你要讓他改善,可以啊!給他一個方向,鼓勵他,讓他有信心,而不是一直給他壓力,壓力只會打擊信心,沒有用的!

學生問:剛剛親教師說,講話慢一點可以讓發脾氣有力量,請問什麼叫做讓脾氣變得有力量?

導師答:就是說你想要讓你的講話更有力量,速度慢下來的話,對方就聽得更清楚。然後你對這件事情不以為然,覺得很需要改善,對方會感覺到你那種收斂有很大的能量在裡面,他就會感覺到威力。

學生問:是不是說人家接受我們的意見?

導師答:他會比較容易接受,而且他會覺得你裡面有那種能量,對問題透視的能量,而且他會感覺到你說話裡面的那一種冷靜,他會覺得那不是一種衝動,不是一種宣洩,當對方覺得不是你在衝動、宣洩的時候,他就感覺到力量了,這就是發脾氣的力量。

學生問:非常清楚,謝謝親教師!

 

讓優點來引導缺點

學生問:發現自己面對內心的缺點,有一種沒有辦法對親教師打開的感覺,當一想到自己的缺點,就沒有辦法很放開心。請示教親教師,我該如何面對自己交不出去的苦?

導師答:妳先不要讓親教師看到你的不好,妳先讓親教師看到妳的好,妳先介紹妳的好總可以吧!妳不要一下子就要介紹妳的不好。好啦!這樣子就比較容易介紹自己。是不是?

學生問:可是還是會有那種卡住的感覺。

導師答:介紹自己的好,會卡住嗎?

學生問:那怎麼樣讓自己的心歸零重生呢?

導師答:你隨時都在歸零重生。不是嗎?每天睡覺醒來,都是重生不是嗎?

學生問:親教師意思是要先發現自己的好,不要去…。

導師答:對!多看自己的優點,你沒有能力看自己的優點,就沒有能夠看自己的缺點。道理很簡單,你要先看到自己的優點,你才有能力看到自己的缺點,在沒有看到自己的優點之前,你所看到的缺點都是假的!那也不是真的看到缺點,你只是從別人的眼睛在看自己的缺點,並不是你自己發現那個缺點,這樣妳懂嗎?

學生問:可是會看到缺點。

導師答:對!當然會看到,但是你要先看到優點,叫瑜不掩瑕,都沒有優點,你怎麼會有能力看缺點呢?看缺點也是一種能力,妳能夠看到缺點也是一種優點,但是妳要先看到優點。

學生問:是從每天的觸境,還是從做定課?

導師答:都要,都可以,都好。願意做定課的心,願意改善自己的心,都叫做優點;今天看到自己有一分鐘的耐心,要說它是優點;願意看到今天自己講話速度慢下來,那也是優點;願意看到自己口氣柔和一點、音調降低一點、講話速度慢一點,那個都叫做優點。妳的問題是看不起自己的一點點進步,總希望自己一下子能進步很快,所以就看不到優點,眼高手低啦,我們大部分人的毛病都是眼高手低。

 

提供正向的能量

學生問:以前婆婆對我不好,留下很多不好的相,比如說,生大女兒的時候,婆婆叫我再生兒子,感覺像他們家的生產工具喔!當她知道我肚子裡懷的又是女生,心態又不一樣,生下來的之候,變成好像是我自己的事情一樣。我心中這個苦沒有辦法流過去,自己也想要用佛陀的心去深愛婆婆。請示親教師,我該如何用單純的心去愛婆婆?

導師答:要會看到她的優點啦!婆婆有很多的優點,要稱讚婆婆的優點,多欣賞她,多稱讚她六度三箴的潛力。她有很多六度三箴,她也有很簡單的時候,她也有很單純的時候,也有很由衷的時候,也有很浪漫的時候,稱讚她!

學生問:可是看到她那個相就會講不出來!

導師答:對!因為妳是用一個對錯的心,而不是用一個給對方能量的心。我們很容易用是非心看事情,卻沒有看到重點是我們能不能給,不是妳要從對方身上得到東西,妳如果看到自己能夠給,那才是方向,妳如果想要從對方身上得到東西,那個方向就錯了。第一個要看到我們同是女人,我跟婆婆都是女人,一個女人為什麼能夠那麼忠於她的先生的姓,忠於她先生的香火而不是她的香火。事實上不是她的香火,婆婆是重視她先生的姓,妳公公的姓。她今天為什麼在乎妳生兒子?因為她認為生女兒沒有用,嫁別人以後就是別人的姓,所以她是很忠於妳公公的香火。看她的優點,儘管上一代的優點有可能是下一代的愚癡。

學生問:親教師是說,每次學生面對婆婆的時候是用歸零重生的心?

導師答:用欣賞的心,要正向的欣賞她,看到她對這個家庭的付出,看到她對她先生的付出。她為什麼這麼在乎妳生兒子?因為她對先生的家、對先生的香火太重視了。為什麼她那麼輕視自己的姓,那麼重視丈夫的姓?傳統的很多女人都沒有自己,都是為了別人在活。妳到這一代想要為自己活,妳卻很不習慣她為別人活,妳婆婆就是為別人而活,為她的丈夫活!

 

凡事簡單就會省力

學生問:最近流行重感冒,症狀很嚴重,得了重感冒,全身覺得無力,頭重腳輕做定課會有困難。

導師答:沒有認真觀呼吸啦!才會有這樣子重感冒。

學生問:是!那想請示親教師,面對這樣子重感冒,頭昏眼花、四大不調的時候,要怎麼樣安定身心,除了剛剛談的觀呼吸,觀呼吸是一定要加強的。

導師答:就要更省力,更節約能源啊!做事就要更簡單,吃也要簡單,什麼都要簡單!感冒的時候,身心都想要休息,所以,做事要簡單,吃東西也要簡單。吃~也會是一個負擔,要吃容易消化的東西,多喝水,多觀呼吸。

學生問:如果說多睡覺呢?

導師答:睡覺要品質。要有品質,定課少不得。好好做定課,睡覺才會有品質。不要因為重感冒就不做定課。不反對妳好好的睡覺,一定要好好的睡覺,但妳休息的品質要很高,不然的話,多睡也沒用,睡起來照樣頭暈腦脹的。所以一定要老實做定課,定課一定有淨化身心的功德,有還原的功德才叫定課,老實做定課,一定可以淨化身心,一定可以排毒,定課可以排毒喔!

學生問:我是覺得靜坐最有效。

導師答:禮佛、經行也很有效啊!

學生問:禮佛時,會頭暈。

導師答:動作慢一點點,一定可以做到,想辦法速度上調整一下,它整個都不一樣的。

學生問:速度要慢。

導師答:速度是決定性的,任何東西要很靈活的去調整。所謂一口氣禮佛,同樣的有著速度的問題,要會調整,那個速度其實都可以變化的。禮佛絕對有用,經行絕對有用!

 

寧缺勿濫

學生問:看到週遭朋友陸續都結婚了,沒有結婚的也都有男朋友,她們都會問我有沒有男朋友,或是有沒有什麼打算?當聽到這些,內心都會有一些波動,想著是不是自己也要接受世間的幸福。想請教親教師,當學生面對這樣子的境界升起搖擺的心時,該如何安定自己的心?面對他們的提問,該如何回應呢?

導師答:寧缺勿濫啦!

學生問:就這樣子跟他們講嗎?

導師答:對啊!不會要你隨便嫁一個吧!輕鬆一點,勉勵自己寧缺勿濫,不是要教訓對方。

學生問:哈〜〜。

導師答:就輕鬆一點講,妳不會要我嫁一個不適當的人吧?!就這樣子,輕鬆一點。反問也是一個回答。

學生問:如果現在還沒有準備好要接受世間的幸福,那如果碰到…

導師答:怎麼會沒有準備好呢?白馬王子沒來,怎麼接受世間的幸福?白馬王子來,妳就接受嘛!白馬王子還沒有來,如何去接受幸福?!

學生問:怎麼知道他是不是我的白馬王子?

導師答:來了就知道了,來了妳就介紹聖脈同修看一看就知道了啊!一無幫你看一下就知道了,我們年紀大一點點的都比較會看嘛!妳不要自己做決定就對了,參考一下長輩的意見,長輩總是走的路比較多一點點,跌跤跌得多嘛!所以給妳的建議也差不多是蠻正確的,不用擔心白馬王子來妳會擦肩而過,不會的!白馬王子來了,不下馬才怪咧!放心、放心。

學生問:好!親教師講完以後,學生就會很放心。

導師答:妳放心好了,白馬王子來,妳一定知道的。

 

冷靜是一種能力

學生問:最近媒體報導力霸事件傷害很多家庭,讓我深切感受到十多年前曾經被詐騙集團騙了上千萬,那近年又因為相信別人,也是陸續一些損失喔!那這些慘痛的經驗讓我變得收縮,也變得沒有信心去面對人,過去的記憶的影響讓心不安穩。有聞思到親教師引用一段話「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好嚮往!請親教師開示,我要如何讓過去的過去,讓自己重新開始?

導師答:淨化!就是要淨化身心,你身心一淨化,你就會覺得這個世間很不一樣。我們之所以會對這個世間活在過去的陰影,就是因為我們體內還有很多的毒素,還沒有排毒啊!做定課就是讓自己身心那些的毒排掉,不然,現在好像你身體污濁,你現在身心好像吃了很多髒東西,沒有感覺的,你身心淨化以後,你對環境會有一種敏感度。

我們講信心,講對人的信,不是說人家要騙我,我就給他騙,那個不叫信心,那個叫做呆,叫做不懂事、沒有經驗。我們對人有信,是不相信對方要騙我。對方為什麼會騙我?因為對方沒有能力不騙我,不是說相信他要騙我,是相信他沒有能力不騙我。我知道他在騙我,但我相信他不想騙我,只因為他沒有能力不騙我。同樣的道理,力霸沒有能力不這樣做,我們都以為力霸很有能力,其實沒有,力霸沒有能力對這個社會好,才會變成這個樣子。

今天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去投資力霸呢?因為他們也沒有能力去識別,跟玩股票一樣,很多人沒有能力玩股票,卻偏偏要去玩。好!那嚐到股票的甜頭,很多人玩了六年的股票,每年都賺錢,到最後一年全部賠光。這就是他沒有能力,沒有能力又不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偏偏要去玩,這個叫做「玩火自焚」。這就是不懂事。做定課,身心自然就會淨化,看人眼睛就會很準,這是智慧,一樣都是相信人,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想騙人。

一個人之所以會騙人,是因為他很低能,結果你弄錯了,他沒有能力卻以為他很有能力,甚至把他騙人的能力當成能力,那當然會上當啦!我們看事情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一般人就是說:「喔!這個人很會發脾氣,我很討厭他發脾氣。」不是!我們不是這樣看的,我們認為他會發脾氣,是因為他沒有能力不發脾氣,他是一個能力很低的人。

當我們看到一個能力很低的人,就不會責怪他發脾氣,因為他能力很低,他沒有能力不發脾氣。如果今天他很冷靜,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很有能力;他對待事情不會不耐煩,我們認為他很有能力。如果這個人對事情很容易不耐煩,我們就認為他很沒有能力,這樣子我們接受度就很高。

 

賺錢是賺人心

學生問:對親教師開示的由衷很嚮往、很想做到,不過在生意場合,感覺有所違背,因為要增加業績就必須要有一些交情,說很多交際應酬的話,但自己的個性又很不喜歡虛情假意。請示親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在生意上 可以由衷的很有信心呢?

導師答:做生意並不是虛假,很多人弄錯了!事實上,我們做生意是在交心,一樣是在交心的,做生意很講究信用,並不是說不用講信用,做生意是在建立彼此的信心,並不是一直在懷疑對方。所以韓劇『商道』不是說「賺錢要賺人心耶!」這個就是由衷啊!你沒有由衷,怎麼可能賺人心呢?我們不是要「騙」人的心,是要「賺」人的心,真的是要賺到人的心;所謂賺到人的心,是對方對我做事尊敬、對我對做生意的尊敬,這就是賺人的心,我是絕對相信做生意一樣是有商道,一樣是有道的。

做生意可以有道,不必像力霸那樣,世間很多做生意走正道的,有賺了很多錢,又錢回饋給社會的,並非做生意就是亂來。不是的!西元2000年,六、七年前那個時候不是股票大跌嗎?有一些人炒股票,買空賣空,騙投資人的錢,美國也發生過,取之無道,我們不是要學習那一種,那個絕對不是正常的,還是有很多人很實實在在的做生意,做得很成功,我們要學習的是這個。好嗎?我們不要看不起生意人,不要以為商就是奸,我覺得不是這個樣子。生意人他們是很靈活的,他們可以做得很實在,真的有賺人心的生意,賺人家尊敬的生意,你做事業做得好,你真的會引起人家的尊敬。

 

欲擒故縱

學生問:學生的主管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他常會對其他同事抱怨,他也很喜歡找我去倒垃圾,我覺得主管看到同事的缺點,就想幫他們離苦。就跟主管說:「其實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那他們不是有意犯錯。」主管他會說:「你都幫人家說話,你是不是鄉愿?」碰到這樣子的境界,覺得自己沒有能量去面對,所以就選擇捨心。想請問親教師,怎麼善導這樣子的境界?

導師答:這個要懂一點技巧~欲擒故縱。欲擒故縱就是他在講同事的缺點,你也跟他幫一下腔,先跟他同一國,同國以後再拉回來,這樣子才有收縮膨脹啊!不要跟他對立,一定要跟他同一國,然後再拉他回來,他也會跟你笑一笑,他會跟你說:「也對啦!你說的也對啦!」可以嗎?

學生問:對!因為平常沒有習慣

導師答:沒有習慣同一國?

學生問:因為那樣子會加深主管對同事的

導師答:不會!你常常稱讚人家,不會增加人家的我慢,他是沒有信心,當然要稱讚他啊!你以為他那個我慢是信心?不對!很多人的我慢是因為沒信心,所以要稱讚他,讓他放心。

學生問:學生是沒有適當的去稱讚主管?

導師答:對!還有,沒有跟他同一國,他很孤立,他高處不勝寒耶!你們這幾個副總的、主管都沒有跟他同一國,他很孤單,他需要有人跟他同一國啊!

學生問:好的!學生會盡量去稱讚主管。

導師答:對!跟他同一國、同一國以後,你才能建議他、幫助他,才能夠主動開路,不要抱怨路,你要幫助他看到路,他真的沒路啦!

學生問:是不是因為學生對主管沒有信心?

導師答:對!因為你是看到他的缺點,你跟他們一樣都在看人家的缺點,你一下就把他定位:「這個完美主義的!」我都覺得那些名詞都很奇怪,你要講說看人家的缺點,我不覺得啦!我覺得他是很著急,因為他在那個位子上很著急,束手無策,他當然有很多報怨嘛!就像我剛剛講的洛杉磯時報記者,他想要練習幾分鐘內不要講到一句負面的話,你也可以把這個東西變成你們公司的文化啊!所以我們大家可以來練習一下,幾分鐘之內不要講報怨的話。

 

學生問:家中同修一直對學生到聖脈學法太精進很不能接受,今天要來前十五分鐘,很柔軟去邀請他,他說:「我不想去。」我跟他說:「我也不想去啊!可是因為知道對自己有好處、有幫助,所以要勉強自己去。」最後他還是沒來,我想是自己不夠柔軟吧!

導師答:不知道!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不夠柔軟,但是我們願意嚐試就好了。

學生問:可能是自己柔軟的太慢了,或許最後十五分鐘可能沒有空間。

導師答:可以多嚐試啊!

學生問:嗯!謝謝親教師!

導師答:讓來聖脈變成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不要讓它一定要叫做「修行」那二個字,來這裡也真的是在學習人與人之間的應對嘛!甚至包括你看到很多總經理的缺點,其實他就是沒來參加聖脈的關係,他不知道在那個位置應該要怎麼樣對待他的部屬會比較好,他也不知道啊!

 

幫助對方看到路

學生問:我們公司有一個非常喜歡罵人的主管,他每次都是用很不好的口氣罵同事,因為他在隔壁,常常受到他的打擾,上班都沒有辦法上,像這種情形,我們要怎麼去調適自己心情,或者是要怎麼做呢?

導師答:看到他沒有能力啊!主管不一定是有能力的人才叫做主管,主管就是剛好在那個位置嘛!你看到他沒有能力,你就不會反彈。他會發脾氣、會罵人,他會不知所措,就是看到他沒有能力啦!沒有能力就是他不知道路。不知道路,怎麼辦呢?除非你有能力幫助他看到路。他是在找路,沒有人給他指路啊!

學生問:可是他有時在會議上一直罵人。

導師答:對!你就是看到他在一直著急,他無意識的。很多聲音、很多動作都是無意識的,他並不是那麼有意的,他也知道那個沒有什麼用的。

學生問:可是這樣子會影響到大家開會的品質跟時間啊!

導師答:他是主管啊!那是他的時間,時間不夠也是他的問題。不是嗎?

學生問:所以親教師的意思是說,我們就默默不出聲嗎?

導師答:對啊!對啊!要講話也可以,不過,就要是幫助對方看到路,他也希望部屬能夠提供路給他。對不對?所以這時候真的需要有人稱讚他啦!也許你們真的覺得這是巴結,但他真的需要被稱讚,他很孤立,一個人會這樣一定是很孤立,主管會一直罵人,一定是很孤立的關係,他被你們孤立了。

 

被動就是挨打

學生問:看到孩子晚上都不睡覺,兩三點了不睡覺,然後早上上課遲到,做媽媽的就是著急,然後就會唸他。現在變成孩子不想跟妳說話,她就是沈默,妳叫一下、他動一下…

導師答:這個問題都一樣,就是妳都不欣賞他,妳不會欣賞他啦!妳女兒有什麼好欣賞的?就只覺得她不好,她沒什麼東西可以讓妳欣賞啊!所以不同心啦!不同心了,妳只會要管人家而已,妳看到的都是缺點。妳有看到她的優點嗎?妳就是卡在她晚睡、爬不起來,就卡住了。對不對?她對自己沒有信心,妳為什麼不幫助她建立信心呢?為什麼一定要從這個節骨眼來下手呢?這是她最硬的地方,就不要在這裡下手啊!跟護士打針一樣,病人就這麼僵硬,妳硬是要在那裡打針,很困難的!幫助對方放鬆,放鬆不了,一直在那邊強用力,這樣子是很耗力的,吃力不討好。有能力幫助對方放鬆嗎?沒有能力,就少說兩句!

學生問:當我覺得說看到她這樣,自己的苦受上來的時候,只能告訴我說,我們要有空間,我慢慢來緩和,她現在這樣,不見得以後會這樣,可是又好像是在自我安慰。

導師答:不是自我安慰!現實就是這樣子了,要知量!一定要要管自己能管的,理自己能理的,這樣才能夠單純;妳現在變得很不單純的,妳隨境轉,妳失去了主動的力量了。妳是被動,妳永遠在挨打,挨境界的打,這就是笨嘛!

學生問:對!對!對!哈哈哈!親教師說的是!

導師答:所以,你女兒沒有說妳笨,妳就要很感謝了!

學生問:請問親教師,我要怎麼樣變聰明?

導師答:要隨時隨地幫助人家放鬆,幫助人家放鬆,自己就變聰明了。

學生問:那我自己要先放鬆啊!

導師答:對啊!多多唱歌,對自己好一點,或跟自己微笑。

學生問:那先回家多唱歌。

導師答:對啦!讓你女兒覺得妳是一個快樂的媽媽,這很重要!妳不要讓妳女兒覺得妳不快樂,然後妳又要管他,這是很不好的,她會覺得什麼呢?因為妳覺得不快樂所以要管我。妳知道嗎?所以第一個、最重要的一個,讓女兒覺得妳是一個很快樂的媽媽,妳先做到這一點,我就讓妳管,妳先做到一個快樂的媽媽,我是妳女兒,我就願意讓妳管!妳不要說:妳先讓我管,我才能夠快樂,不行的!這樣子是有條件的說法。

學生問:那我要先跟她說:「哇!女兒妳好棒喔!房間這麼亂,亂得那麼…」好!現在先讓自己開心、快樂最重要。

導師答:對!對!對!YA~妳現在馬上變聰明了,妳現在一點都不笨了!妳看從新竹來這一趟,妳就變聰明了!

 

導師總結:

我們今天提了很多定課、定力,感恩大家提了很多寶貴的問題。定課,就是在戒定慧之間,所以我們要鍛練定課就要有戒,戒就是一個練習的範圍,不要讓範圍太大。它常常可以用很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好像我們說你可以練習幾分鐘內,可以練習速度調慢一點點。科學的態度就是量化,就是記錄這一些東西,記錄自己說話速度真的慢了,聲調真的低了、柔和了,就這樣子記錄,就這樣子來練習。

我們每天都看到自己的進步,就可以建立信心。慢慢的去體會,讓定課的效應能夠有續航力,就像電池充電的續航力,定課的功德能夠延續多久到沒有定課的時候,多久就是量。品質的量就是看到自己更由衷、更柔軟、更靈活了。隨時隨地將同修放在心上,隨時隨地揣摩親教師的身口意;不斷去體會上座、下座,如何在動中去體會那個不動,在不動中去體會那個動,讓自己有一天,動、靜都能夠一樣;在動中體會到靜,在靜中又感受到那種能動能轉的能量,讓定課不斷地淨化自己的身心,讓定課迴向給我們的週遭、迴向給家人、迴向給同事。 

TOP